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P34

  ..续本文上一页面会促使自己好好祈祷上师三宝,忏除往昔的业缘。千万不要追忆往事、留恋世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放下来!若对出家生起后悔心,会摧毁自己出家的功德。已经出家了,无论如何也要做好一位出家人,“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是人呢

  既然已经选择了,就应该有决心走下去。希望大家观察自相续,要与出世法相应,不要用世间法来熏习自己,时时处处要爱护自己!】【译者:经中赞佛及罗汉的境界及功德多是相同,有人觉得没意义和必要。不能这么认为,因为经有两种:一种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经,一种是佛陀开许迦叶尊者结集的经。《百业经》是结集的经,经中多赞叹佛陀及罗汉的功德,免得直接称呼,此是以赞叹来代替了称呼。】

  

  诸比丘启问:“世尊,丑陋者以何因缘生于富裕家,却因具十八丑相被驱出家门,后又遇佛,对佛生欢喜心得以出家获证罗汉果

  请为吾等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两世因缘和合成熟之故。昔日无佛出世、只有独觉应世时,有一财主生性吝啬,很少上供下施,自己也舍不得享用。一日,独觉化缘路过其家,他勉强供养少许饮食旋生悔心,把饮食从独觉钵里抢回来准备给仆人吃,【译者:现在有些人也像这位吝啬的施主一样,首先不作观察,自愿供养了寺院或活佛,供毕又生后悔心,财也布施了,后悔心也摧毁了布施的功德,很可惜!】并以各种丑相之辞谩骂独觉,欲逐令远去。独觉知道财主造了很大恶业,为救度他立即飞在空中示现闪电、打雷、下冰雹等神变。凡夫对神变有很大信心,财主见此马上祈求:“大尊者,我错了,请您下来,慈悲救度沉溺轮回中的如我众生吧!”尊者见他已生悔心即降于地。财主重新恭敬供养独觉并发愿:以此供养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富裕家,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圣者前,令佛生欢喜心,得阿罗汉果位;愿此次所造之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愿在我发心出家的刹那能全部消尽此业。诸比丘,当时的吝啬施主即现在的丑陋者。因他以各种丑相咒骂独觉,故今生具十八丑相;因驱逐独觉之过,故今生从小被赶出家门;因生起后悔心再对独觉供养发愿,故今生在富裕家,并于发心出家之刹那丑相变为妙相,得证罗汉果。再者,他于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终生出家,临终发愿:虽然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我在释迦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以出家,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两个因缘和合成熟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

  

  (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 得佛救度

  一时,佛在舍卫城。胜光国王掌管的舍卫城和梵施国王执政的鹿野苑因矛盾交兵作战,伤亡俱为惨重,双方关系日趋恶化。梵施国王统领车、马、象、步四大军队进攻舍卫城,在康丹河边安营扎寨。胜光国王亦率领精兵列阵迎敌【康丹河是恒河的一个支流,亦属恒河流域】,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僵持不下。

  

  时梵施国王之妃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鸣喜庆公主降生。胜光国王得知此事,暗忖交战日久,双方进退两难,前景堪忧,不如借机与此女和亲以缓解两国关系,即派特使前去祈求梵施国王将王女许配给自己作王妃。梵施国王亦忧于作战导致双方皆损失惨重,闻胜光王求婚议和,正合己意。两国和亲结盟,化干戈为玉帛。因公主的降生平息战争,举国安宁,故取名“安宁母”,精心喂养。不久梵施国王之妃又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取名“安宁”,亦精心喂养。他俩如海中莲花般成长,姐弟俩亲密无间。

  

  安宁母长大后,胜光国王遣使请求梵施国王同意迎娶回国。梵施国王也不食言,在双方选定的吉日良辰,【师言:藏地婚嫁多选六月四日,大家认为佛转*轮的日子是最吉祥的日子。】胜光国王亲去鹿野苑迎娶安宁母,回到舍卫城后,依本国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安宁思念姊姊,闹着要找姐姐。父母再三劝告:“你姐姐已经成家,你去干什么

  你是我们的王子,以后还要继承王位料理国政。”他仍天天吵闹非要去姐姐那里不可。胜光国王闻讯后告诉梵施国王自己欢迎安宁,并将同等对待姐弟俩。姐弟很快在舍卫城重聚。

  

  胜光国王教安宁骑马射箭等世间五明,他全部精通无碍。后来安宁染上恶习,惹是生非,常逛妓院,有一百多个不如法的行为。安宁母和胜光国王再三劝阻也无济于事,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告诉梵施国王。梵施国王三番五次催他回宫:“你身为王子,以后要继王位料理国政,不得如此肆意放纵。”但安宁不听父王教诲一意孤行,梵施国王最后只有宣布与其脱离父子关系,胜光国王因他行为极不如法也不得不把他赶出王宫。安宁身无依处,在市井混日子。一日,欲进宫看望其姊,奈何被卫士挡在宫门之外,他大生嗔心,正巧见姊与胜光国王在宫门处可见的凉亭上弹奏琵琶。安宁顿起杀心,张弓搭箭射向胜光国王,但只是射断琴弦,琵琶掉落在地。胜光国王愤怒之极,心想这个安宁居然要杀自己,真该马上把他杀掉,但他毕竟是梵施国王的王子,杀掉他恐梵施国王不悦,应该在法庭上判案定罪,处以死刑。胜光国的传统是:举行小辩论需吹两个海螺集众,若是大辩论则吹海螺击大鼓。国王令手下吹螺击鼓,集中舍卫城的大臣和所有官员,令安宁与己辩论。安宁因触犯一百多条法律而辩输。按该国规矩,在其颈项套上嘎 布 德花环【表示已判极刑】交给刽子手带去游街。安宁方才醒悟自己行为不如法,追悔莫及,失声哀嚎:“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救我呀!”

  

  我等大师释迦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和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因缘,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调化安宁的机缘已经成熟,便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正在游街示众的安宁很远看见世尊,生起极大欢喜心,候佛陀近前立即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请您救我,再给我一次生命吧!”世尊对刽子手说:“你们不要杀他,放了他吧!”刽子手左右为难:“世尊您看我们都没有两个头,放他是不行的。”世尊告诉刽子手:“我去见国王,在我未见到国王前请你们不要杀他。”刽子手很乐意地答应下来。世尊找到胜光国王说:“大国王,放了那个罪犯吧。”对世尊具足信心的胜光国王说:“世尊,此人罪不可赦,理应处死,但如果您能摄受他、他也愿意出家的话,就可以释放。”世尊同意摄受并将安宁带回经堂剃度授戒传法,他自己也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译者:前世有神通,今世不一定也有,以胎障所蔽故。像安宁前世虽已得四禅五通,但今生绑起来游街时,他还是显不出神通。】

  

  诸比丘启问:“世尊,安宁太子做了种种不如法的行为,临刑时蒙世尊救护,得度出家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今生我救护他,度他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前生我也曾救过他,使他得到四禅五通。昔日印度鹿野苑有一仓祈国王,国中有一恶人,具很多不如法行为,终被判处死刑,他在临刑时心生恐惧,呼喊救命。时鹿野苑附近有一位具足五种神通的大仙人见他非常可怜即前去救度。恶人见到大仙人立即恭敬顶礼祈求救命。仙人让刽子手不要杀他,刽子手说:“我们没有两个头,不敢不杀。”仙人叮嘱刽子手:“我去找国王,在我未找到仓祈国王前请不要杀他。”刽子手应承下来。仙人找到国王请求赦免恶人,国王说:“不杀可以,您必须带他出家。”仙人答应后把恶人带到森林传授教言,他依教修行,证得四禅五通。当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恶人即今之安宁太子,仓祈国王即今之胜光国王。过去在他临刑时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禅五通,现在我也是在他临刑时救了他,使他证得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以何因缘安宁今转生于富贵王家,身相庄严,佛令得度,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愿为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此乃前世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僧众执事员一生为僧众之事操劳,临终时发愿:我一生出家,为僧众做事,虽然没得到什么境界,愿以此善根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此执事比丘即现在的安宁王子,因其愿力成熟,故今令我欢喜,于我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译者:应知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62)一个贱民

  ——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

  尔时,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森林中。新德佳城由孟光国王掌管【孟光国王在汉文典籍中多处提到】,其邻邦是由恰嘎国王执政的色不热城【当时的印度诸侯割据,各自为政,都建有皇宫,遗址至今尚在】,二王礼尚往来,关系颇为密切。

  

  色不热城盛产芒果,新德佳城却几乎不产芒果。恰嘎国王特意送给孟光国王上品芒果【芒果,即佛经中常提到的庵摩罗果,味道非常鲜美甘甜,论中说内成熟外不成熟的果实】,孟光国王分予王妃、太子、大臣共享,王喜其鲜美之味,即自建果园种植芒果。芒果树很快长得枝粗叶茂,开花结果,国王满心欢喜,派专人看护果园【印度四个种姓以外的最低下、最卑劣的公民称为贱种人】。护园人生性低劣,一边看护果园一边大量地偷吃芒果,不久树上的芒果便所剩无几。他们在国王前妄说芒果被人偷走,国王怀疑他们监守自盗,派人去其家搜查,见有芒果皮核,国王大怒,将所有的贱民及其妻儿锁在房里,把人、财、食物烧成灰烬,以致整个贱民区变成一片焦土废墟。

  

  浩劫中唯一幸存者是一个在外谋生的贱民孩子,因感一生做贱民没有意义,于是装扮成婆罗门形象外出跟一位上师学习隐身法。他返回故乡时只见一片废墟…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