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闻此法后,将对自己一生中的修证有极大的利益;中根者对因果有进一步的认识,增长信心悲心;下根者只有一个闻法的功德而已。但无论如何,希望以前没有认真闻思《百业经》者,要再三阅读,直至其义深入自心,身体力行,不要因阅读而阅读。我本人觉得,《百业经》非常的重要,因为佛陀对我们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其修持的基础是具备世间正见。所谓的世间正见,龙猛菩萨说:“凡对因果有坚定不移之信心,乃为世间正见。”没有这个基础,学法就很困难,特别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对上师三宝的邪见很重,觉得上师与凡夫一样,不是成就者,很多人对上师的一些行为,不理解其密意便胡说八道,这些一定要通过闻思的智慧来断除。平时自己多观清净心,这些金刚上师多是普贤王如来的化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以凡夫之见,以相似的理由摧毁了自己的善根,众生就是这么愚蠢可怜!古今有很多大成就者,应世时因其行为与密意不为一般人所理解,故经常遭到诽谤,也不像圆寂以后那样受人崇拜。
譬如印度的帝洛巴、那若巴,当时并非那么受人崇拜。帝洛巴天天吃活鱼,有时做乞丐;马尔巴罗札性格不好,总是打人骂人,对米拉日巴也是连打带骂。阿底峡尊者在世时也是许多人诽谤他,因当他遇到度母授记的弟子仲敦巴时,欣喜若狂,把事先与其他寺院约好的讲法一事也舍弃不管了,所以别人说他轻言。又因一个女人把金银财宝供养给他,回家后因受不了丈夫的痛骂跳河而死,故别人说他贪财等;宗喀巴大师年轻时受过很多诽谤,萨迦派的人以为他着魔了,天天找他辩论,直到晚年时他才得以于藏地广弘佛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不丹果茫塘时,很多人以为他破戒就将他开除了,无奈到了藏地,又是许多人对他诽谤,在讲《空行心滴》时只有十个弟子听法。后来智悲光尊者在山洞里苦修了很长时间,才现见化身无垢光。当时,智悲光尊者说:“全知无垢光尊者,我多年祈祷您老人家,为何今日才亲见
”尊者说:“你们这些人,现在叫我全知、全知,可我在世时不要说恭敬,甚至连吃饭都是很困难的……”可见,尊者在这个娑婆世界时是多么的艰难,更不用说对他有无比的信心;智悲光尊者生前连他的空行母也不喜欢他;华智仁波切在世时,也是很多人诽谤他贪财贪物;麦彭仁波切在传法时从不解释句义,弟子们想请教他时,他的侍者很凶,马上赶走还打人骂人,所以别人也有很大意见;我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他老人家一生中尽量满众生的愿,调伏众生时有多种方便,虽然依止上师仅仅是六年,但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上师。记得一次猎人把枪交到寺院念经忏悔,其中一个喇嘛把枪拿在手中,因上师知枪里有子弹,很害怕打死人,就大吼一声“嘿”,并用拳头狠打他,又严厉地对僧众训斥一顿。当时,上师的脸色都变黑了,上师好像真的生了大嗔恨心,吓得我一直扶着他老人家的手。过了一会儿,上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说:“我们回去吧。”后来上师问我:“你看刚才我是不是真的生了嗔恨心,其实这些都是我故意显现的。”我从此知道,上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法,由此更增上了对上师无比的信心。所以,虽然离开上师已有四十几年,但每月中至少三四次梦见上师。一方面自己在晚年能摄受这么多弟子,全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很痛心,今生再也见不到我那白发苍苍、牙齿松动的慈祥上师了。他老人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常使我面对几千僧众禁不住流泪。如此离开上师而独在人间,真是太孤单了!虽然在法界中上师仍然观照着我们,毕竟在显现上已离开了我。在此特别希望上师三宝加持四众弟子,能通过《百业经》对自己的大恩上师生起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信心。智悲光尊者也说过,印度许多大成就者有些做屠夫,有些做猎人,各自都有不共的、让世人不理解甚至起邪见的行为。当时,受到众多人的诽谤等各种违缘,也没有得到他人的尊崇,只是在圆寂以后,人们才了解了他们的不共成就。所以,现在我们已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千万千万不要生邪见,对善知识的一切显现应以清净心观想对待,免得徒增自己的恶业。】立即趋至佛前恭敬顶礼,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当下摧毁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复又再三祈求出家,世尊问知其父母尚未同意,即令先回家请求父母开许。父母觉得儿子出家因缘已成熟,开许后嘱咐他成就后不要忘记双亲。他高兴地来到佛前祈求出家,佛陀以“善来比丘”的方便授予他比丘戒,并传授教言。他自己依教奉行,不久灭尽三界轮回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之后他对父母亲眷传法,使他们得证圣果。为报佛恩,他与家人广行布施,其财源亦如井水般源源不断,求施者也络绎不绝。
诸比丘启问:“世尊,施主之子以何善业生在富裕之家,对佛生欢喜心并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请为我等宣说。”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往昔的愿力善业成熟之故。九十一劫前,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毗婆尸佛出世,显现无余涅槃,当地国王拟做遗塔,塔里需要一根中轴。国王发布告示,开许其眷属中财富圆满者装中轴。一位施主自忖己力有限,但若联合亲属或许亦能成办,回来和亲戚朋友们商量,大家都发心,协力资助黄金,果然荣获财富第一之位。国王为业所牵,忽生嫉妒想自己装中轴,召众大臣相助与施主之子竞富。很多识时务者劝施主之子放弃与国王争比,以免对前途不利,施主儿子思之有理,依言退让。国王装了中轴后,遗塔内外圆满庄严,很多人以涂香花鬘等作种种供养。施主儿子想到发心装中轴的财富不能挪作他用,当用于佛塔才应理,即将比富之财全部供养佛塔并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身相庄严,生于富裕之家,在如来正等觉出世时,令佛欢喜,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他的亲戚朋友问知后也发愿:以此善根,将来令佛欢喜。以此愿力成熟,他现在于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其亲属也对我生欢喜心并获证圣果,前后因缘如是。”
(60)丑陋者
——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
一时,佛陀出游至西西玛日山的大森林。当地有一大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夫妻恩爱,幸福美满。后来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孩子,施主为此烦恼不已,怀疑自己造了何业生此丑子,恐养大亦无意义,打算晚上将之喂狗。妻子不忍:“世上杀人天理不容,将来必堕地狱受苦,我们秘密养到他能独立生活时赶出家门即可。”施主勉强同意,因孩子长相丑陋,故取名“丑陋者”。
迨其稍长,父母给他一碗一棍逐出家门,他无衣无食,四处流浪乞讨。因他长相奇丑可怖,无论在哪里乞讨,常吃顽童耳光拳头,乃至石头、木棒等的击打,且被呼作“魔鬼”。不知自己前世造了什么恶业,以致今生如是苦上加苦,丑陋者决定从人多的闹市避至僻静的公园。他对闹市的遭遇心有余悸,白日隐藏,傍晚悄悄溜出来,寻得少许游人遗弃的残食以维持生命不致饿死。因他是最后有者,故在业未消尽获证正果之前不会死去。
释迦牟尼佛具二种智慧、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等无量功德,恒时以大悲心观照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佛陀观知丑陋者被调化的因缘已成熟,即幻变出一个更加丑陋的孩子怀揣饮食来寻丑陋者。丑陋者见到佛陀的幻化丑者,非常害怕,转身就跑,佛陀立即加持他不能逃跑并回头观瞧自己。丑陋者回头瞅到其丑无比、不堪目睹的幻变丑者,心下好奇,想知道他究竟是什么人,欲移步靠近,幻变丑者即向后跑。丑陋者喊道:“朋友!不要跑!你想到哪里去
为什么跑
”“我长相太丑了,不管到哪里都遭人拳打耳掴乃至石头击打,被骂为“魔鬼”,所以我一见人就恐惧而逃。”“你不用怕,我与你同病相怜,也是因逃避别人的打骂而躲到这个寂静公园。我俩一起去找吃的吧!”幻变丑者慢慢走过来与之攀谈,又掏出食物分享。丑陋者饱餐一顿,觉得和幻变丑者在一起非常愉悦,对他生起了欢喜心。就在欢喜的刹那,世尊现出本具的三十二相,丑陋者见到佛陀庄严金色的相好,顿时生起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其快乐非比丘十二年的禅悦所能及。他在佛前恭敬顶礼,祈请世尊传了相应的法要,当下获得预流果位。他暗想如果自己庄严一点,也能在释迦佛陀的教法下出家持守净戒,远离一切生死轮回的大海,只可惜自己丑陋无缘。在他发心出家的刹那,丑相变成了妙相,于是立即在佛前三次祈求世尊慈悲开许自己出家受持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授予比丘戒,传了一些法要,丑陋者精进修持,不久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师言:这位丑陋者发心出家的刹那,丑相变成了妙相,一方面是他前世的愿力,另一方面是出家的功德力所感。出家的功德能遣除内心的烦恼,并得安乐,遣除其他各种违缘,身心无挂碍,这都是出家的功德所致。居士们若在自己因缘成熟时,一定要抓住出家的时机,不要再像世俗人一样,明知人身难得、恶业易造,因为不必要的牵挂而失去了生生世世难得的机缘。尤其是老年人,以前的几十年中经多见广、历尽沧桑,被迫地和自愿地造了很多恶业,若再不发心出离三界轮回的家,忏悔自己的业障,以后有没有机会很难说。自己应该静下来好好地思维一下自己的人生旅途,作出一个最究竟的选择!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也认为:即使只是穿上僧衣,加持也很大,造恶业时有个羞耻心,一般也不会造太多的恶业,更何况真心地出家。若出家后,遇到一些违缘时,千万不要生后悔心,这样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但造恶业时,一定要生个后悔心来摧毁那些不善根。出家后遇到违缘很好,一方面对世间的厌离心会增上,另一方…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