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聞此法後,將對自己一生中的修證有極大的利益;中根者對因果有進一步的認識,增長信心悲心;下根者只有一個聞法的功德而已。但無論如何,希望以前沒有認真聞思《百業經》者,要再叁閱讀,直至其義深入自心,身體力行,不要因閱讀而閱讀。我本人覺得,《百業經》非常的重要,因爲佛陀對我們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其修持的基礎是具備世間正見。所謂的世間正見,龍猛菩薩說:“凡對因果有堅定不移之信心,乃爲世間正見。”沒有這個基礎,學法就很困難,特別是末法時代的衆生,對上師叁寶的邪見很重,覺得上師與凡夫一樣,不是成就者,很多人對上師的一些行爲,不理解其密意便胡說八道,這些一定要通過聞思的智慧來斷除。平時自己多觀清淨心,這些金剛上師多是普賢王如來的化現。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以凡夫之見,以相似的理由摧毀了自己的善根,衆生就是這麼愚蠢可憐!古今有很多大成就者,應世時因其行爲與密意不爲一般人所理解,故經常遭到誹謗,也不像圓寂以後那樣受人崇拜。
譬如印度的帝洛巴、那若巴,當時並非那麼受人崇拜。帝洛巴天天吃活魚,有時做乞丐;馬爾巴羅劄性格不好,總是打人罵人,對米拉日巴也是連打帶罵。阿底峽尊者在世時也是許多人誹謗他,因當他遇到度母授記的弟子仲敦巴時,欣喜若狂,把事先與其他寺院約好的講法一事也舍棄不管了,所以別人說他輕言。又因一個女人把金銀財寶供養給他,回家後因受不了丈夫的痛罵跳河而死,故別人說他貪財等;宗喀巴大師年輕時受過很多誹謗,薩迦派的人以爲他著魔了,天天找他辯論,直到晚年時他才得以于藏地廣弘佛法;全知無垢光尊者在不丹果茫塘時,很多人以爲他破戒就將他開除了,無奈到了藏地,又是許多人對他誹謗,在講《空行心滴》時只有十個弟子聽法。後來智悲光尊者在山洞裏苦修了很長時間,才現見化身無垢光。當時,智悲光尊者說:“全知無垢光尊者,我多年祈禱您老人家,爲何今日才親見
”尊者說:“你們這些人,現在叫我全知、全知,可我在世時不要說恭敬,甚至連吃飯都是很困難的……”可見,尊者在這個娑婆世界時是多麼的艱難,更不用說對他有無比的信心;智悲光尊者生前連他的空行母也不喜歡他;華智仁波切在世時,也是很多人誹謗他貪財貪物;麥彭仁波切在傳法時從不解釋句義,弟子們想請教他時,他的侍者很凶,馬上趕走還打人罵人,所以別人也有很大意見;我的根本上師托嘎如意寶,他老人家一生中盡量滿衆生的願,調伏衆生時有多種方便,雖然依止上師僅僅是六年,但一刹那也沒有離開過上師。記得一次獵人把槍交到寺院念經忏悔,其中一個喇嘛把槍拿在手中,因上師知槍裏有子彈,很害怕打死人,就大吼一聲“嘿”,並用拳頭狠打他,又嚴厲地對僧衆訓斥一頓。當時,上師的臉色都變黑了,上師好像真的生了大嗔恨心,嚇得我一直扶著他老人家的手。過了一會兒,上師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說:“我們回去吧。”後來上師問我:“你看剛才我是不是真的生了嗔恨心,其實這些都是我故意顯現的。”我從此知道,上師的一切行爲都是度化衆生的一種方便法,由此更增上了對上師無比的信心。所以,雖然離開上師已有四十幾年,但每月中至少叁四次夢見上師。一方面自己在晚年能攝受這麼多弟子,全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很痛心,今生再也見不到我那白發蒼蒼、牙齒松動的慈祥上師了。他老人家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的每一個細節都經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常使我面對幾千僧衆禁不住流淚。如此離開上師而獨在人間,真是太孤單了!雖然在法界中上師仍然觀照著我們,畢竟在顯現上已離開了我。在此特別希望上師叁寶加持四衆弟子,能通過《百業經》對自己的大恩上師生起一個永恒不變的真實信心。智悲光尊者也說過,印度許多大成就者有些做屠夫,有些做獵人,各自都有不共的、讓世人不理解甚至起邪見的行爲。當時,受到衆多人的誹謗等各種違緣,也沒有得到他人的尊崇,只是在圓寂以後,人們才了解了他們的不共成就。所以,現在我們已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千萬千萬不要生邪見,對善知識的一切顯現應以清淨心觀想對待,免得徒增自己的惡業。】立即趨至佛前恭敬頂禮,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當下摧毀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複又再叁祈求出家,世尊問知其父母尚未同意,即令先回家請求父母開許。父母覺得兒子出家因緣已成熟,開許後囑咐他成就後不要忘記雙親。他高興地來到佛前祈求出家,佛陀以“善來比丘”的方便授予他比丘戒,並傳授教言。他自己依教奉行,不久滅盡叁界輪回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之後他對父母親眷傳法,使他們得證聖果。爲報佛恩,他與家人廣行布施,其財源亦如井水般源源不斷,求施者也絡繹不絕。
諸比丘啓問:“世尊,施主之子以何善業生在富裕之家,對佛生歡喜心並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請爲我等宣說。”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往昔的願力善業成熟之故。九十一劫前,人壽八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毗婆屍佛出世,顯現無余涅槃,當地國王擬做遺塔,塔裏需要一根中軸。國王發布告示,開許其眷屬中財富圓滿者裝中軸。一位施主自忖己力有限,但若聯合親屬或許亦能成辦,回來和親戚朋友們商量,大家都發心,協力資助黃金,果然榮獲財富第一之位。國王爲業所牽,忽生嫉妒想自己裝中軸,召衆大臣相助與施主之子競富。很多識時務者勸施主之子放棄與國王爭比,以免對前途不利,施主兒子思之有理,依言退讓。國王裝了中軸後,遺塔內外圓滿莊嚴,很多人以塗香花鬘等作種種供養。施主兒子想到發心裝中軸的財富不能挪作他用,當用于佛塔才應理,即將比富之財全部供養佛塔並發願:以此功德,願我生生世世身相莊嚴,生于富裕之家,在如來正等覺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他的親戚朋友問知後也發願:以此善根,將來令佛歡喜。以此願力成熟,他現在于我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其親屬也對我生歡喜心並獲證聖果,前後因緣如是。”
(60)醜陋者
——吝啬惡口 醜相饑貧
一時,佛陀出遊至西西瑪日山的大森林。當地有一大施主財富圓滿如多聞天子,夫妻恩愛,幸福美滿。後來生下一個具十八醜相的孩子,施主爲此煩惱不已,懷疑自己造了何業生此醜子,恐養大亦無意義,打算晚上將之喂狗。妻子不忍:“世上殺人天理不容,將來必墮地獄受苦,我們秘密養到他能獨立生活時趕出家門即可。”施主勉強同意,因孩子長相醜陋,故取名“醜陋者”。
迨其稍長,父母給他一碗一棍逐出家門,他無衣無食,四處流浪乞討。因他長相奇醜可怖,無論在哪裏乞討,常吃頑童耳光拳頭,乃至石頭、木棒等的擊打,且被呼作“魔鬼”。不知自己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以致今生如是苦上加苦,醜陋者決定從人多的鬧市避至僻靜的公園。他對鬧市的遭遇心有余悸,白日隱藏,傍晚悄悄溜出來,尋得少許遊人遺棄的殘食以維持生命不致餓死。因他是最後有者,故在業未消盡獲證正果之前不會死去。
釋迦牟尼佛具二種智慧、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等無量功德,恒時以大悲心觀照一切衆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佛陀觀知醜陋者被調化的因緣已成熟,即幻變出一個更加醜陋的孩子懷揣飲食來尋醜陋者。醜陋者見到佛陀的幻化醜者,非常害怕,轉身就跑,佛陀立即加持他不能逃跑並回頭觀瞧自己。醜陋者回頭瞅到其醜無比、不堪目睹的幻變醜者,心下好奇,想知道他究竟是什麼人,欲移步靠近,幻變醜者即向後跑。醜陋者喊道:“朋友!不要跑!你想到哪裏去
爲什麼跑
”“我長相太醜了,不管到哪裏都遭人拳打耳掴乃至石頭擊打,被罵爲“魔鬼”,所以我一見人就恐懼而逃。”“你不用怕,我與你同病相憐,也是因逃避別人的打罵而躲到這個寂靜公園。我倆一起去找吃的吧!”幻變醜者慢慢走過來與之攀談,又掏出食物分享。醜陋者飽餐一頓,覺得和幻變醜者在一起非常愉悅,對他生起了歡喜心。就在歡喜的刹那,世尊現出本具的叁十二相,醜陋者見到佛陀莊嚴金色的相好,頓時生起無比的信心和歡喜心,其快樂非比丘十二年的禅悅所能及。他在佛前恭敬頂禮,祈請世尊傳了相應的法要,當下獲得預流果位。他暗想如果自己莊嚴一點,也能在釋迦佛陀的教法下出家持守淨戒,遠離一切生死輪回的大海,只可惜自己醜陋無緣。在他發心出家的刹那,醜相變成了妙相,于是立即在佛前叁次祈求世尊慈悲開許自己出家受持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授予比丘戒,傳了一些法要,醜陋者精進修持,不久滅盡叁界輪回的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的境界。諸天贊歎他的功德。【師言:這位醜陋者發心出家的刹那,醜相變成了妙相,一方面是他前世的願力,另一方面是出家的功德力所感。出家的功德能遣除內心的煩惱,並得安樂,遣除其他各種違緣,身心無挂礙,這都是出家的功德所致。居士們若在自己因緣成熟時,一定要抓住出家的時機,不要再像世俗人一樣,明知人身難得、惡業易造,因爲不必要的牽挂而失去了生生世世難得的機緣。尤其是老年人,以前的幾十年中經多見廣、曆盡滄桑,被迫地和自願地造了很多惡業,若再不發心出離叁界輪回的家,忏悔自己的業障,以後有沒有機會很難說。自己應該靜下來好好地思維一下自己的人生旅途,作出一個最究竟的選擇!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也認爲:即使只是穿上僧衣,加持也很大,造惡業時有個羞恥心,一般也不會造太多的惡業,更何況真心地出家。若出家後,遇到一些違緣時,千萬不要生後悔心,這樣會摧毀自己的善根;但造惡業時,一定要生個後悔心來摧毀那些不善根。出家後遇到違緣很好,一方面對世間的厭離心會增上,另一方…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