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P38

  ..续本文上一页缘故,他没有如法守持戒律,【译者:原来也有类似情况。上师去青海时,有一人在众人劝诫之下受持了不饮酒戒。因非诚心,所以他受戒之后,很想尝试一下犯戒的果报,于是他便喝了一瓶酒,但喝后不久便死了。众人对上师祈求,上师说:“我并没有降伏他,犯戒是他自取的事,可能是其他护法神和喜善法的一些天人对他故意破戒而感不满,故他马上受到了一些制裁。】甚至故意犯戒,在大庭广众之中饮酒。族人知他故意犯戒的果报将是堕地狱受众苦报,皆叹其可怜,一齐去佛前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慈悲救度持箭。世尊默然,族人意知佛陀已经应允,赞叹顶礼而去。

  

  世尊观知调化持箭的机缘尚需等待,复知持箭寿命仅余七天,便对诸比丘言及此事,很快消息如手捏芝麻油一样传了出去。【师言:在此我再次希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说一些有意义的话,不要像留声机一样,没有脑子地整天“呱呱”叫个不停,一旦无益之言传开了,自己追悔莫及。口业最容易造,那些智者,从不随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圣教言来观察自己说话的时、处、对境、程度轻重,然后才说些必要的话,希望各位详细学习《君规教言》、《二规教言》等论中所说的格言,用智慧来庄严自己。】持箭闻讯心生恐惧,表面上却强装满不在乎,天天与女眷轻歌曼舞嬉戏打逗,胡混生命,如此作害自己。世尊决定首先派几个大声闻去点化他,再亲自去度化,如是比较有益。第一天世尊遣阿那律尊者去调化释迦持箭,阿那律依教奉行而去。因他俩是弟兄关系,持箭高兴地将阿那律尊者恭迎至家,在其足下恭敬顶礼,尊者给他传了一些法要,诸如在短暂人生中切莫作恶,应如法而行之类;第二天,阿难尊者去调化;第三天,目犍连尊者去了;第四天舍利子尊者前往,想方设法总算劝服他对世尊生起信心并对死亡生起畏惧之心;第五天,世尊知他已经生起恐惧心,不再像以前那样刚强难化,便亲临度化。持箭遥见世尊,一反常态起身远迎,欢喜地恭敬顶礼,为世尊敷坐,复又顶礼合掌谛听教言。世尊问曰:“你是否害怕死亡

  ”“是的,非常害怕。”“死亡并不是最令人害怕的,最大的恐怖是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中恒受非在人间可以想象的无量痛苦。”“何为地狱

  ”持箭追问世尊。世尊以大悲心显示神变,使持箭现量见到八大寒热地狱众生受苦的景象,目睹地狱惨景后他请教佛陀因造何业而致堕地狱如此受苦,【译者:如果现在的众生有大福报,世尊再来南赡部洲,现量让现在的人们亲见地狱该多好!使他们从心里深信因果,再不敢造恶业。】世尊告诉他杀生的果报是先堕地狱,待同行等流果成熟至转人身时,多是短命多病……世尊耐心详尽地为他开示十不善业之果,令他听毕惊恐万分,真正生起很大出离心,后悔自己在佛的教法下先受戒又故意犯戒,认定要堕地狱,唯祈世尊救度,遂在佛前至诚忏悔,再重受居士戒祈佛传法。【师言:居士戒可以重受多次。】蒙佛恩赐相应法要后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第七天安详而逝且立即生天。

  

  在天界他依天人的规矩作三观察,观知自己从人间来,因于佛教下受居士戒,对佛生欢喜心之善而生天。他决定在未过夜之前去拜谒世尊,以报佛恩,即身著天人殊妙服饰,手持天界的青莲花、白莲花、曼陀罗花等诣佛前,散花供养,恭敬求法,合掌谛听。世尊宣说法要后,他心满意足,右绕三匝,返回天界。

  

  释迦族人心中顾虑可怜的释迦持箭生前不如法持戒,是否已堕地狱或其他恶道,若请问遍知释迦世尊,定能得无误解答。族人往世尊前启问:“世尊,释迦持箭于您教下受居士戒之后故意喝酒犯戒,今转生何处

  ”世尊告曰:“他已经生天。”族人惊讶他生前犯戒还能生天,世尊复曰:“他临死前独自在我处至诚忏悔,重新受戒,得我传法后即证预流果,死后立即生天了。”众人释然,立刻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和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生起无比信心,赞叹本该堕地狱的众生能以重新皈依受戒的功德力生天,实为不可思议。

  

  诸比丘赞叹:“善哉世尊!释迦持箭因惧死而得世尊教化并获圣果!”世尊告曰:“诸比丘,不仅是今生他畏惧死亡时得佛护持七天,以前也如是。汝等谛听: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喜欢布施的小商人,因他财富不丰,欲去大海取宝以便广行布施积累资粮,很快如愿以偿。一日迦叶佛观其寿命将尽,为使他生起出离心即告诸比丘:某某商主寿命仅余七日。此讯如手捏芝麻油一样很快传到商主那里,他生起很大恐惧,速至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后他辞世生天。诸比丘,当时的商主即今之释迦持箭,因畏惧死亡而于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后去世生天,今生亦复如是。”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70)婆罗门之子

  ——供塔生喜 善辩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婆罗门种姓的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妻生下一子后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幼时,他便学习文字和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并通达无碍,十六岁时即精通一切论典,具足智慧辩才,四处辩论,许多婆罗门都败在他手下。他恃才傲物,认为世上再找不出能与自己匹敌之人,慢心日盛,常随意欺人且蔑视其他婆罗门。众婆罗门终于无法忍受,想到只有沙门果达玛能调伏他,或许他会因见到世尊而出家,如是就不会再给自己带来痛苦。于是他们告诉婆罗门的儿子:“现在世上有位释迦牟尼佛,他遍知一切、辩才无碍、身相庄严、悲智无量,你的辩才、智慧、相貌、慈悲等哪一方面都比不上世尊的百千万分之一,你别自傲举世无双。”婆罗门子闻言极想一睹世尊风貌。他前去拜见世尊时很远就望见世尊三十二相、身光金色,不由自主对世尊生起无比欢喜心,非比丘十二年的禅悦所能及。他仍想自己的身相虽然不及世尊,但智慧辩才方面未必不及。他为了观察世尊是否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特意准备些问题欲去试探世尊。世尊知他心生骄慢,仍然悲愍地摄受他,和颜悦色地为他一一解答疑难。婆罗门子对世尊的慈悲、智慧、辩才钦佩得五体投地,不再存丝毫慢心,代之以无比的欢喜心于世尊前祈求佛陀及僧众纳受自己七天的供养。世尊默许。他恭敬顶礼后返家,准备饮食,次日亲迎佛陀及僧众受供,斋毕供养世尊一件无价妙衣,也对僧众一一供养僧衣,他于佛前求法,世尊传授相应法要后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经父母同意于世尊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净戒。世尊乐意地摄受了他,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了比丘戒,他精进修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世尊,婆罗门子以何善业生于富贵之家,年幼即精通一切论典,胜伏一切辩论家

  又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请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度生事业圆满后示现涅槃。时直智国王为迦叶佛建一座方圆一由旬的宝塔,竣工时准备举行一个大法会。国王宣布鹿野苑所有的公民必须参加法会,否则将没收其全部财产。此令一出,国王手下一位对佛法毫无信心的大臣更生嗔心,坚决不去。国王也生大嗔恨心悻悻地说:“此大臣若不来参加法会,一定没收他的财产。”国王之子与大臣之子关系非常密切,闻此便秘密告诉大臣之子劝其父亲参加法会,否则国王发怒将没收财产。大臣的儿子劝告其父后,父子俩一同去了经堂,见川流不息的人群纷纷供养佛塔,大臣之子顿生很大信心广作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身相庄严,精通一切论典,胜伏一切辩论家;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佛不欢喜之事,于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发愿后不小心被人群挤倒在地踩死。因他沉浸在对佛的欢喜心和信心中死去,故立刻生天。此新生的天人以三观察了知自己是从人间来,生此天界乃是因对迦叶佛塔生欢喜心及供养佛塔之故。他尤为感念佛陀的恩德立刻身着天衣、佩戴美饰,手持青莲、白莲、曼陀罗等各种鲜花到佛塔前礼谢。时其父已把儿子的遗体收好,悲恸不已。天人见昔日之父抱着自己的尸体悲恸痛哭,即上前安慰:“您何必如此悲痛

  ”婆罗门大臣问:“你是谁呀

  ”“我是您的儿子。因在世时对佛塔欢喜供养故已转生天界。您以后好好供养佛塔,生生世世能得很大利益。”大臣闻言心下欢喜,便舍弃自己原有的邪见,立刻对佛塔生起欢喜心,并大作供养,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具足财富,依于儿子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之事。当时的婆罗门父子即今之婆罗门父子,因其愿力成熟,故婆罗门今生令我欢喜,其子在我教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71)狐 狸

  ——恶骂罗汉 报食粪便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位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其妻自怀孕起浑身散发臭气,常想食用不净粪。施主闻知深感痛苦,担心妻子着魔,请教相士后得知妻子无事唯因胎儿业力显现而如此异常,待婴儿出生后,便会恢复如故,施主方才放心。他回家用各种香水为妻子涂洒亦不起作用,臭气如故,又担心妻子饮食粪便,只有派人天天看护。

  

  九个月后一个浑身沾满粪便的孩子降生。他们将孩子沐浴净洁,想尽各种方法,但仍是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受。这时孩子的母亲一切恢复正常。他们为孩子举行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迨至他蹒跚学步时,便自找不净粪食用并于身上涂抹,很多人劝阻也不起作用。稍长父母把他交给堪布学习文字,堪布对他经常食不净粪、喝不净水、常处不净粪池中的陋习…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