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P45

  ..续本文上一页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梵施国王即现在的极贤。我就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槃前度化他,解除他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有一段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昔日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狩猎,一日率四大军队去森林打猎,发现河边自由生活的五百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包围群兽,准备全部擒杀。群兽知道被困,绝望乱窜,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遂决定越河而逃,但众兽身体矮小,都没有能力渡河,唯兽王体大力强,它想到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借身体载大家渡河,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河对面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着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希望。”群兽踩着它的身体渡河,轮到最后一只野兽时,兽王已奄奄一息。这只野兽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最后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菩提的我,最后得救的野兽就是现在的极贤,其它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当时我除其怖畏解救它们。现在我也是在临近涅槃之际度化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圣果之乐。”时世尊问阿难:“你是否已见稀有之事

  ”“世尊,阿难已见。”“已见什么

  ”“阿难见世尊幻化另一身去他方度化众生。”“如是,如是,为了度化众生,我将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幻化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极喜。在临涅槃之际,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而极喜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调化。”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极喜因何业转生为三十三天的乾达国王且擅奏乐器

  又以何业令世尊欢喜

  请为演说,吾等欲闻。”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一位善于弹奏的琴师从南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倍加宠爱,像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广作供养,故他各方面都很圆满,在鹿野苑生活舒心安适。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看到琴师过着圆满舒适的生活,心生羡慕希望自己将来能像这位琴师一样。这位皈依佛门、一生守持净戒的居士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乾达国王【在藏史的记载中,乾达国王是极擅长音乐的,故妙音天女有时也称为乾达国天女】,或成为特别擅长音乐的人;【师言:这里大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修行人,无论耳闻目睹到世间什么样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都不能生贪执羡慕之心,更不能这样发愿。发这些有漏的愿都是错误的,如发愿做巨富天人等。因为我们出家人一边作无漏的功德,一边回向发愿,愿很容易成熟,这样以无漏的功德实现了一个有漏的心愿,岂不太可惜了吗

  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大恩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等诸多传承上师都往生了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刚授记后,一心一意猛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发其他的愿。我们还可以依据《普贤行愿品》、《大圆满愿词》而发愿,不能发更不要发世间有漏不究竟的、无利自他的愿。不要像这位琴师一样贪图享乐,帝释天怎样都劝不动他去拜见世尊。今生我们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胜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无漏的功德,我们一定要发愿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教言:我们凡夫以信愿肯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后,再来度化众生也很方便,对自他利益极大。应该把我们听闻、宣讲《百业经》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无间往生极乐世界。以此短暂的人生所积的一切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同生极乐国。】复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

  当时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乾达国王极喜,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槃时显现感受痛苦

  惟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我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昔日吐美佳城胜者国王之妃生下一个很庄严的王子,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食物精心喂养。他很快长大,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胜者国王告诉他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率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医治无效而驾崩。大臣即刻派人请王子火速回宫。王子不愿回宫,告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绝不回宫。”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方才回宫继承王位执掌国政。年轻有为、正直慈悲的胜利国王常作广大布施积累资粮,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一直行持如是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行善者老死后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

  

  帝释天知天人增多皆因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两个原因,观察后方知非此二因,而是胜利国王实行仁政,教人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帝释天觉得胜利国王如此行持无上菩提稀有可赞,不知其誓言是否坚定,如果坚定应该供养,如果不坚定亦应鼓励。帝释天遂变幻出很多乞丐和贫者来到人间乞食,他们祈求大臣:“我们这么多人无衣无食,国王能否摄受我们

  ”大臣如实禀报,国王答应满足衣食,可他们祈求不需其他饮食,只需人的鲜血。国王知其为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为满足他们而杀害其他众生是不应理的,自己行持菩萨道,唯有以自身血肉作布施。国王以己所思据实相告,彼等闻言甚喜,国王抽出自身鲜血、割下自身肌肉供养他们,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世间无明愚痴的众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幻化的乞丐和贫者都得到了满足。帝释天很内疚:我现在已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应该加持他身体恢复。本来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体马上恢复,但此时帝释天已无能为力。为了让菩萨生起欢喜心,帝释天问道:“您供给我们血肉会不乐意或后悔吗

  ”胜利国王说:“我割己肉、抽己血绝无不乐意和后悔,我一念及地狱、饿鬼、旁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这么说我们不太相信。”“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发誓,以菩萨和三宝的谛实力,若我对布施自身血肉有一点不悦和后悔,则愿我身不得恢复,若我对此无有丝毫的不悦和后悔,则愿我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在发愿的刹那,胜利国王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帝释天见此非常高兴,便显出自己本来的身相,于国王前顶礼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萨,我给您添了很大的麻烦,请您谅解, 我非真正的乞丐贫民,而是帝释天。”说毕不见。诸比丘,当时的胜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为了度化众生也曾示现受苦,今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0)两位施主

  ——愿力成熟 得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夫妇对佛法生起信心,同皈佛门共受居士戒,经常广行布施积累资粮,久后求施者络绎不绝,其家产亦如井泉源源不断。一日,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饮食恭迎佛陀及僧众应供,世尊受供后观察他们的根基,传了相应的法,他们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

  

  有两位分别负责建造佛塔和经堂的执事比丘去施主家化缘,舍利子观知二比丘都不会讲经说法,便去施主家与他俩一起受供。之后,二比丘推举舍利子宣讲布施的功德,舍利子讲毕告诉他们:“最广最深最究竟圆满的布施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如量宣说。”【译者:一般的法,上师可以传讲,而真正深广究竟圆满的法,唯有圣者方能宣讲。】施主夫妇因此对世尊生起很大的信心,同往佛前祈求在世尊前出家得到开许。他们出家后精进修持获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的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施主夫妇以何因缘生富裕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惟愿为说,吾等乐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往昔的发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夫妇俩共同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积累资粮,临终时都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没得到什么境界,以此善根,愿将来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以往昔的愿力成熟,故两位施主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修持,得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1)大施主

  ——愿力成熟 无人可胜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施主给孤独长者在祇陀园修建经堂供佛及僧,广作布施,积累广大资粮。另一施主生起好胜心,欲以自威望胜伏给孤独长者,一争高低。他想到现在自己广作布施没有能力,即入海取回许多宝藏于舍卫城广行供施,但仍不能超胜给孤独施主。他用尽各种办法,仍然胜不过大福报的给孤独长者,遂请问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胜给孤独施主,但为何想方设法都不能如愿

  ”舍利子告诉他:“你想超胜给孤独施主非常困难,因他有不可思议的极大福报,能知有主无主之宝藏、水陆宝藏、远近宝藏,并能如愿获得,而你没有这个能力,故很难超胜他。你唯有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出家之功德方能超胜于他。”施主听后立即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并精进修学,不久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给孤独施主闻知一位欲胜过自己的好胜施主,已经出家获证罗汉果位,非常高兴,即前去顶礼赞叹:“圣者,您已获证罗汉果位,我在有生之年愿意供养您各种饮食财宝等资具。”

  时诸比丘启…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