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独觉想入城化缘,闻花园中传出妙音,便决定前去化缘。施主看到身心调柔的独觉时生起大欢喜心,供养饮食并请问独觉住处以便常作供养。后施主见独觉功德圆满生大信喜心,对俗家生起厌烦,欲随独觉出家。独觉告诉他:“我现在不摄受弟子,你到仙人那里出家定得摄受。”施主舍弃家中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修行。日久思念独觉上师,即去探望。独觉已然不在,另一位独觉在彼处苦行。他向新来独觉询问上师消息,得知已经圆寂,遂在其遗塔前恭敬洒水、供花、供香后于塔下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将来在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广作供养,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施主去世后转生梵天界。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对独觉恭敬供养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在超胜于那位独觉的我面前,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复次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角宿大象的妻子诱他还俗
”佛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诱他破梵净行。昔日鹿野苑的梵施国王手下有一执掌重权的大臣名为火施,其妻生下一对双胞胎,大儿子取名火子,小儿子取名火焰,精心喂养。他们长大后学习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精通十八种学术。因见父亲为辅佐朝政常做如法和不如法之事,甚觉父业没有任何意义,自思与其这样为争权夺利损害众生,倒不如在寂静山林中过淡泊自足的生活殊胜。兄弟俩对俗家诸事生起猛烈的厌离心,同去祈求父母开许,但父母劝阻说:“孩子们,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为了得到权位,而你们的权位垂手可得,何必如此
”两个孩子说:“我们并不是害怕得不到权位,而是害怕得到权位以后会造无边罪业,故不愿享受这种世间的生活,要到寂静林中修行。”父母再三劝阻无效,不得已勉强同意:“你们到静处出家修行,若得不共境界,届时希望能回来看看我们。”他们答应父母的请求后即出家精进修行,得到四禅五通。他们应诺返家飞于空中在父母面前显示种种神变。父母很高兴:“你们出家人要到处化缘,不如住在家中花园接受供养,让我们也积累资粮吧。”火子和火焰遂用树枝、树叶等修建一个茅棚在花园里安住下来。鹿野苑的很多人都来亲近、恭敬供养、依止他们。久而久之,梵施国王也得知火施婆罗门的两个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种种神变,即亲自前往供养二人,恭敬顶礼后祈请:“二位尊者,请求你们以后经常到我宫中受供。”二人欣然应允,常以神通飞到王宫,每次国王亲自迎接,把他们抱上法座,然后奉上甘美饮食,并且在他们面前听法。一日国王带领众眷属外出,临行前嘱咐王女:“如果那两位出家人来宫中受供,你一定要像我对待他们一样好好承侍。”当日火子有事,火焰独自到宫中应供。王女见一出家人飞来,便按父王吩咐依父之行抱他上法座。与女人相触如触毒蛇,【师言:格蒙王布
丹增诺吾曾在《赞戒论》中讲过:没有破根本戒,仅只接触女人也会失毁很多戒律。所以,行持梵净行的人一定要注意!】故火焰的神通瞬间退失。因火焰的相貌非常庄严,王女生起贪心,二人在静处偷行不净。王妃们已知此事,但因惧其神通不敢禀告国王。火焰失去神通以后不能再飞行,又无颜步行返回,只好住在王宫。国王回宫后闻知火焰在宫中,非常高兴,马上准备了许多食物亲自供养火焰,王女也手擎饮料供养。火焰见到王女生起猛烈难忍的贪心以致迷醉,在国王面前怔怔伸手抚摸王女之手。国王见此越轨行为生大嗔恨心,拔剑欲杀之。王女急替火焰掩饰:“尊者,您拿错了。”国王听到此言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急收宝剑,继续恭敬供养,于火焰前闻法。
火子一直不见弟弟回来,担心事出意外,以神通观知弟弟因犯戒而退失了神通,若仍继续住在宫中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显示神变来到王宫,国王照例迎接供养,在他面前听法。火子传了一个简单的法便带着弟弟飞回住处,他重新给弟弟传授教言,火焰精进修持,复得四禅五通。王妃们因惧受国王詈骂而将火焰与王女二人的行为如实禀告国王。国王怒火中烧,率领四大军队前往森林拟杀火焰。火焰已知此事,为令国王生信而跃入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国王见此情景,嗔心即退,暗自琢磨自己所闻是否属实,遂问火焰:“婆罗门子,我闻你已犯戒,这是真是假
”火焰告诉他:“确有此事,我因生起猛烈贪心而迷误一时。”国王仍疑惑不解,认为若犯了戒不可能有神变,故请教火子。火子告诉他:“国王,您所闻属实,火焰确实曾因贪心行不净而退失神变,后得我重授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复又得神变神通。”国王听后对火子火焰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恭敬顶礼二人后返回。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火子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火焰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王女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之妻,她以各种方法诱他破戒,是我救他令其重新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他还俗时蒙我救度,获证阿罗汉果位。又迦叶佛时,角宿大象为出家人,诸根调伏,以此因缘今生获得解脱。”
(89)萨 那
——前世鞭打 今生受报
一时,佛在王舍城。附近孟光国王掌管的金佳城和恰嘎国王统管的华 城经常作战,死伤甚多。嘎达雅那在世尊座下闻思修行,终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思及自己所获的一切断证功德、安乐及如理取舍善法的能力,唯源于世尊赐教,报答佛恩唯一最胜方法是饶益有情,以此方能令佛欢喜。【师言:令善知识和诸佛菩萨欢喜,唯有度化众生饶益有情。《入菩萨行论》中说:若损害众生,诸佛不欢喜。《华严经》中说:若令众生欢喜,即是令诸佛菩萨欢喜。】他用自己的声闻智慧观知恰嘎国王统辖下的华 城的民众与自己有缘,应去调化,遂至世尊前恭敬顶礼合掌祈求:“世尊,弟子欲拟出游。”世尊嘱咐道:“嘎达雅那,你可以出游,使未得度者得度,未解脱者得解脱,未得安慰者得安慰,未涅槃者得涅槃。”嘎达雅那尊者礼佛双足,依教奉行。
尊者带五百眷属出游至金佳城时,孟光国王在尊者前皈依三宝,到华 城时恰嘎国王也皈依了三宝,城内很多民众对佛法都生起信心。不久,恰嘎王妃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萨 那,精心喂养。萨 那王子学习并精通了世间一切学术,随嘎达雅那国师学习,遂对佛法生起信心,在国师前皈依受戒。他观察到父王的行为有时如法有时不如法,暗想自己在父王驾崩之后肯定要继承王位,若像父王那样行持反不如在世尊教法下出家,此能断除一切烦恼和痛苦。王子祈求父王母后并得到开许,即随嘎达雅那尊者出家受近圆戒,精进闻思修行。【译者:尊者觉得他离家太近,可能对他修行不利。】之后随尊者出游至孟光国王掌管的金佳城。
萨 那著衣持钵入城化缘,因不熟路径,【师言:弟子们若不得不去城市里的话,一定要先熟悉城里的一些情况,否则很危险。城里有妓院等不如法的地方,凡夫僧很易受环境的影响,对清净戒行有很多违缘。所以,无论去哪里一定要多方面仔细观察。】行至王宫。众妃见他青春年少、相貌庄严,生起很大欢喜心为其敷座、供养甘美饮食、祈求传法。时国王驾临,不见众妃照例欢喜迎接,遍寻不见,后来才发现她们因闻法而忘宫礼,遂生起很大的憎恨心,怀疑僧人与王妃有越轨行为;复又想此僧若是圣者也无伤大雅,若是凡夫,其心未必清净,当先查问清楚,再行处理,遂问:“尊者,您是否已证阿罗汉果位
”“国王,我没证得阿罗汉果位。”“是否证得不来果、一来果或预流果乃至第二禅第一禅的境界
”“我都没证得。”国王认为一个什么境界都没证得的出家人,竟然溜进王宫对众妃传法,定是其上师教导不力之过,不如自己好好教训他。即用鞭子抽得他几欲昏厥。萨 那想到自己无有过失竟受此折磨,即发恶愿:一定请求父王率领四大军队来消灭此恶王。【译者:这个出家人在遇到违缘时,不能转为道用,却发了一个恶愿。所以,我们出家人无论遇到什么违缘一定要发起大悲心,应该像《入菩萨行论》中所宣讲的“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那样;另一方面,要反省是自己往昔没结顺缘才致于今生遇到违缘,自己多忏悔才对。】他回到嘎达雅那尊者处满腹委屈地顶礼忏悔,祈求尊者开许自己舍戒回国率领军队消灭孟光国王。尊者道:“我们是佛陀教化的弟子,要修忍辱(Khanti)摧毁世间八法……”尽管尊者语重心长地再三开导,他仍不肯罢休,怒气冲冲,一再请求上师开许自己报仇雪恨。尊者无奈,只得随顺,因恐途中有老虎、豹子、人熊等猛兽,让他次日再启程。晚上尊者加持他做了一个噩梦:回国还俗继承王位后,率四大军队与孟光国王交战,兵败被擒面临极刑。他无依无靠,可怜之极,突然见到尊者在城中化缘,便大声哭喊:“尊者,救救我啊……”在哭喊中醒了过来,看着尊者仍恐怖叫喊:“嘎达雅那尊者,救救我啊!”尊者说:“弟子呀,你是在做噩梦,不要这么呼救。”他猛醒确实在做噩梦,忆及所发恶愿罪过甚大,便在尊者前忏悔:“尊者,我不回去了,也不想对孟光国王报仇,都是弟子不对。”尊者知道萨 那已生起出离心,便传给他相应法要,他精进修持,获证罗汉果位。孟光国王后来知道自己误打了恰嘎国王的王子,甚感后悔,亲自去尊者处对萨 那作忏悔:“尊者,我不知您就是恰嘎国王的王子,以前所作很不应理,今特来求忏悔,祈尊者宽恕。”此后孟光国王经常对他们广行供养。尊者惧于受大利养对修行有碍,悄然离去。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萨 那生于富贵之家
以何因缘遭到孟光国王的鞭打
以何因缘令佛欢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祈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此乃往昔愿力成熟之故。久远…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