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家也可以、不出家也可以,一切都自在随缘,没有任何执著。
但如果是一个初学者,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法,也不知如何对治自己的烦恼,光是喊这样一个口号,在日常生活中却是烦恼、执著一大堆,这可能会有点矛盾。
所以,能否做到这一点,需要分个层次。
问:我虽然读了一些佛教书籍,但在生活中,经常第一念想的还是自己,到头来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此我感到挺苦恼。请问上师,怎样才能真正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
答: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但即便如此,慢慢训练自己也很有必要。
我个人而言,学佛那么长时间了,但也经常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对此感到特别惭愧。所以,我们应经常看些像阿底峡尊者等前辈大德的传记,一点一滴学习他们的行为,逐渐减轻对自我的执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天天想着“我”,但通过了解利他的重要、自我的毒害,对“我”就不会那么看重了。
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年两年,就能修成的。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才会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自然而然想到众生,而不是“我”。
其实,古往今来许多大德都是如此。包括我们学院的一些大德,最初也是下了很大功夫,长期训练自己不管是说话也好、做事也好,时时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久而久之,菩提心的境界才能运用自如。
(八) 问:佛教讲用利他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明显强调行为的动机,这样是否对行为的后果不够注重呢?
答:做任何一件事情,“因”才是最关键的。“因”好了,“果”自然就好;“因”不好,“果”也不可能好。就像农民种庄稼,种子颗粒饱满的话,才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同样,行为的动机正确了,行为的后果才会圆满。
所以,佛教中强调动机,并不是不注重后果,而是最有智慧的注重后果。当然,有时候自己发心非常好,但事情却没有成功,这不是对结果不重视,而是由于因缘不具足。
(九) 问:我是学传媒的,今年已经毕业了。我学佛吃素两年了,正在学《前行广释》,每天也会磕大头、念经、观修等。我真心希望所有众生都好,自己能今生成就来度化他们。
我一开始还能每天5点半起床,坚持念经、磕200个大头,但过了一两个月,内在的惰性、厌烦心就慢慢生起来了。我看您的法本里说:“一个好的修行人,一生的修行都像一天一样固定。”但我的心力真的是不够,特别特别自责。
我师兄说:“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你发心越大,违缘越大。”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发心越大,违缘就越大呢?
答:首先,很赞叹你的修行精神,但我不承认发心越大,违缘越大。
虽然是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说法,世人也常讲“树大招风”,一个人的事业越大、修行越成功,旁边的违缘就可能越多。但这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些人修行越来越好时,一切违缘反而统统消失了。
所以,刚才你那个师兄的说法,我不太认可。现在有些人宣扬的道理似是而非,甚至有时候不懂装懂,别人听了却特别相信,把他的话当成金刚语一样对待,这样可能不太合理。
有时候,的确有些人刚开始非常精进,慢慢就有一些懒惰之举。但只要懂得了修行的重要性,学佛给自己也带来了真实的利益,此时你不会放弃的。
当然,作为一个大城市里的人,经常有说不尽的烦恼,这也是在所难免。但我相信,只要你的修行越来越精进,违缘就会越来越少,成就也会越来越快。
(十) 问:我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常看到校门口或路边有卖鳖、鱼的,我本想拯救这些生命,但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放生也是一种“买卖”。所以,我就对这种行为产生怀疑、自责,甚至更极端地想,会不会有一种人专门去捉来为了你放生。对此我该怎么做才对呢?
答:所谓的“买卖”,不一定都会带来“杀害”,就像放生便是如此,所以,有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然,有些人为了我们放生,是会专门去捕捉一些鸟、鱼,但即便如此,生命也是最宝贵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把救护生命放在首位。
同时,我们在放生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一定非要定期放生,否则,有些人就会摸准规律,专门在初一、十五或者佛的节日里,抓很多动物来高价出售。因此,我们应避开这样的时间,随时都可以放生。毕竟放生是一种偶尔的行为,一个月中随机放一两次,别人也猜不出你的计划,不会为了你放生而去抓。
所以,对于放生的行为,有些人可能需要考虑,若能如此,你所担忧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十一) 问:请上师开示,您有什么样的成就?
答:我没有什么成就,只是始终觉得佛法是真理,多年以来自己坚定认真地学习、修行,得到的收获非常大。这种心灵的财富、智慧的财富,很想跟世间上不同角落的人,尤其是苦难深重的人分享。只有这么一颗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所谓的“成就”。
(十二) 问:我是山东大学的博士生。佛教中提倡利他,但我主动去帮助别人,别人会不会因此而欠我的,被动接受了这种因果?这会不会与利他的观点冲突呢?
答:佛教中提倡的利他,是无条件的,不希求任何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别人所接受的帮助,将来是不需要还债的。就像一个东西,我借给你,你以后要还;但若是送给你了,你就不用还了。
(十三) 问:我是山大文学院的学生。我没有皈依佛教,有很多疑惑。请问,在佛陀之前,应该就有世界的存在了,那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是由谁创造的?
答:无论在任何场合,我都很高兴跟非佛教徒进行交流!按我们佛教的观点,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就曾有无数的佛陀出世,所以,这个世界并不只有释迦牟尼佛。
在佛陀之前便已存在的世界,不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是因缘而产生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包括春夏秋冬的植物、千奇百怪的动物等,也无一不是如此。这方面的道理,在《俱舍论》、《瑜伽师地论》以及密宗的《时轮金刚》中有详细阐述。
---------------------
[1] 2012年6月18日,恰逢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100周年之日,藏文智悲佛网正式推出http://www.zhibeifw.com/Tibetan/。
《山东大学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