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西北大学演讲▪P3

  ..续本文上一页心来摄持,就会成为一种邪见。

  

  在这个世间上,很多人总爱拿科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认为科学说前世后世不存在,那它就绝对不存在。却不知当今科学只是对物质的一种研究,对心灵领域可以说一片空白。纵然偶有涉猎,也只是略知皮毛,好多科学工作者自己都迷迷糊糊的,又岂有资格对不了解的现象妄下断言?

  

  我以前看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是第一次欧战结束后,某个国家想用科学的方法宣传无神论,于是政府在广场上筑台,邀请三位博士进行演讲。

  

  第一位上台的是天文博士,他上台解释了许多无神的理由,最后大声喊着:“我用望远镜观察宇宙20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过神,所以一定没有神。”由此博得观众不少掌声。

  

  第二位上台的是医学博士,他讲了许多人类绝没有灵魂的道理,结尾说:“我曾解剖尸体100具以上,仔细观察各部分,从来没有发现灵魂寄托的地方。它在心脏中呢?在脑中呢?还在血液中呢?我都解剖检验过,数十年来根本没有见到,所以一定没有灵魂。”又是掌声雷动。

  

  第三位上台的是位女博士,伦理学家。她告诉大家:“人死像灯灭。死了死了,一死就了,绝对没有天堂地狱。我曾遍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都没有发现这种记载。”大家又是一片欢呼。

  

  讲完之后,主持人向众人宣告:“无论什么人,如果对这三位博士所讲的,有不满意的地方,或是要辩论的话,可以公开提出来。”等了许久,没有人提出反驳。

  

  正要在胜利声中结束这场大会时,突然有一位乡下老太婆进到台前,对主持人说:“我可以提出几个反问吗?”主持人说:“欢迎之至。”

  

  老太太问第一位博士:“你用望远镜望了二十多年,你望见过风吗?它是什么形状?”博士说:“用望远镜怎能看见风呢?”老太太说:“这世界上有没有风呢?你用望远镜尚且看不见风,难道能用望远镜望见神吗?你用望远镜望不见神,就能说没有神吗?”博士哑口无言。

  

  老太太又转向第二位博士问:“你爱不爱你太太?”博士回答:“爱。”老太太说:“请把解剖刀给我用用,我要把你肚子剖开,看看你爱你太太的那个“爱”在哪一部分?在肝里呢?在胃里呢?还是在肠子里呢?”众人哄堂大笑。

  

  老太太再转向那个女博士问:“当你在母腹里时,如果有人告诉你:“不久你要生在地上,有日有月有山有水,还要吃饭穿衣。”你能信吗?而如今你不只是信,还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不要因为你自己不知道,就轻易否定一切。”

  

  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里面三位博士的“科学”观点,却代表了现在大部分人的认识盲区。那天就有个佛教徒,说要去寺院里朝拜,消灾延寿。他父亲不信佛,连声阻拦说:“你要相信科学,不能去!”他父亲并不知道什么叫科学,所谓的科学,也并不是裹足不前的,而需要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假如科学对某些现象暂时解释不了,就一概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这反而是最不科学的。

  

  要知道,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认知的范畴十分有限,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也说,倘若一味地用这些去衡量所有事物,认为这些就是正量,那圣道又有什么用呢[5]?可是现在有些人,真的特别可笑,他们对自己不理解的,就统统嗤之以鼻。比如,魏斯博士的那本《前世今生》,有人就反对说:“催眠可以回到公元前1863年吗?哪有这么长的时间!”单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就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这又岂是智者所为?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认为心识依靠身体产生,身体死了,心识也就消失了,这是特别可怕的谬论。说实在的,假如身体真能生心,那人死以后,尸体是完整无损的身体,为什么不能产生心识?假如你说因为它不具足一些外缘,那这些外缘又是什么?身体归根结底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假设身体可以产生心识,那外境的地、水、火、风中,为什么不能随时产生心识?……这里面有很甚深的一种逻辑,表面上看来似乎简单,但实际上你必须要长期学习,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深意,而不是听了一堂课,或者学了一部论典,怀疑立刻就荡然无存了,马上承认来世存在,不是这么简单的!

  

  以前我认识一位知识分子,他刚开始对前世后世也是完全不信,还跟我辩论过很多次。到了中间,因为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实在举不出理由时,也会慢慢去听、去思考,并查阅很多资料,找很多人询问。到了最后,他就完全相信了。他说:“我找不到前世后世不存在的可靠依据,而前世后世存在的依据,不管是回忆前世的案例,还是佛教的教证、推理、公案,以及现在科学家的各种论述,都有许许多多、不胜枚举,对此我还不承认的话,那不是特别愚笨吗?作为一 个研究哲学的人,这种治学态度也说不过去。”

  

  可见,一个人的正确见解,可以通过正确途径来培养。今天在座也有不少人,可能也有同样的疑问,希望你们能花些时间去反复研究,而不要盲信权威的说法。前不久,我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一位专家说:“按照迷信者的说法,人的前世后世存在,因果报应存在。”当时他在电视屏幕上,我也没办法跟他辩论,不然,我确实很想跟他交流一下,看他对前世后世的问题研究过没有,为什么轻易就下这种结论?

  

  当然,现在这样的人不是一两个,而是非常非常多。你们听了今天的演讲,也不一定马上就要承认前世后世,但至少应该思考一下:“这个出家人讲的道理有没有依据?”没有依据的,你可以反驳;如果有依据,则不妨好好思维,同时,多翻阅一些古今中外的书籍,若能这样,你以后就不会犯很多错误了。不然,对自己所不了知的道理信口开河,就会如莎士比亚所说:“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其实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领导也好、专家也好、大学教授也好、出家人也好,如果讲得不符合真理,那就是错误,这个没什么可辩解的。所以,人类最好能早一点醒悟,不要再迷足深陷了。我特别希望在座的知识分子,以后能跟佛教界多一些交流,这样你们肯定会受益良多。

  

  前段时间,我看到中国科技大学的原校长朱清时去藏地8天后,回来跟一个书法家朋友的聊天记录[6]。他讲得还是很公正,但遗憾的是,他只遇到几位藏传佛教的大德,这些大德可能因时间关系,并没有给他讲深一点的道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到了藏地以后,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很大净化。

  

  所以,希望大家也应全面认识自己的生命,同时要观察一下周围人的困惑。现在很多人非常可怜,每天披星戴月地拼命挣钱,人生短短几十年,就这么无有意义地打发了,实在是可惜。你们在座的大学生,有些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当你真正步入社会,就会发现人生还是苦多乐少,所以,现在希望也不要太大了,不然今后会很失望的。

  

  其实,如果对人生不了解、对佛教不了解、对真理不了解,在学校里也没有学过如何做人,就算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也不一定有太大价值。为什么呢?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帮助众生、回馈社会,若是没有这样的理念,整天只为了“我”的快乐、“我”的家人而奔波,那你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才华,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

  

  也许我的语言不太好听,你们在座师生又没得罪过我,为什么我一开口就咄咄逼人?其实,我也可以说一些好听的,但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倘若通过我的这种提醒,让大家看清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可能事先会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准备。

  

  说实话,有时候我看到现在人们有吃有穿,自己也觉得非常开心;但有时候看到他们成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苦恼。为什么呢?他们连来世存在都不知道,还自认为很了不起、很聪明,真的太可怜了!——当然,这也许是我的邪见吧。

  

  四、略述往生净土的意义

  

  若是有了承认前世后世的基础,那么,往生净土就不会遥不可及。尤其在汉传佛教中,历来对净土法门特别有信心。不过,俗话说:“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只是在嘴上念念佛,虽然也有功德,但这并不是很关键。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就是心里要信仰阿弥陀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有了这样的信愿,然后长期修持的话,按照《观经》最后一品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往生净土。

  

  要知道,极乐世界的安乐与庄严,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再怎么快乐、再怎么幸福,实际上也离不开痛苦。就算你有高楼大厦,有别墅轿车,但若不懂得知足少欲,欲望的坑始终都填不满的话,内心的空虚也会与日俱增。

  

  所以,现在人特别需要佛教的精神。尤其是藏传佛教,其究竟教义与汉传佛教并无二致,但之所以在汉地、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主要是它有比较直接的修心窍诀和利他行为,可以直接回馈社会。当然,藏传佛教中也有好的修行人,也有不好的修行人,这在任何宗教中都很难免。但是它殊胜的教义、传承大德的窍诀,对如今的人们来说,确实行之有效、非常实用。

  

  因此,大家应以开放的心态来认识这个领域,研究生命科学,这对你们个人来讲很重要,对社会来讲也很重要。其实,如果想维护社会安定,人们肯定要有因果观念。有些人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承认,原因就是自己今生做了好事,今生却没有得到善报。至于来世有没有果报,自己从来也不管,这种想法就非常肤浅。

  

  现在大多数人去寺院拜佛烧香,也是只盯着今生的利益,求佛保佑自己生意顺利、早生贵子、平平安安、家庭顺利、不要吵架……这是特别狭隘的一种发愿,在佛教中连最下乘都算不上,更不要说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大家以后要好好了解佛教的真谛。

  

  当然,我讲这些,也并不是劝你们要学佛,信仰是自由的,你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但你如果真想学佛,就应该具有正见,不能只停留在形象上。而若想获得正见,首先要对佛教的道理,花一定的时间系统学习、系统研究,这样最后才能明白其中奥义。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能以正见来摄持自己。倘若你真正懂得了前世后世存在,那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会指日可待!

  

  主持人:人们关心下一代,但是否关心下一世?堪布从这个角度切入主题,从西方研究、佛经文献、推理、实证等层面,论述了下一世的生命,相信每个人听后都有不同的收获。

  

  下面,就有请我们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的所长、维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利安教授,来为今天的演讲作总结——

  

  李利安教授结语:

  

  今天非常开心,有缘能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非常欢喜地见到敬爱的堪布,跟大家欢聚一堂聆听开示。今世有缘,也是我们前世修福,所以应该珍惜这个时刻。

  

  刚刚主持人让我作个总结,其实我不敢总结,只是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今天这场讲座的题目,是我提出来的。如果按照一般人的兴趣,可能不会提这个,更加理论、更具有学术意义的话题,或许会更吸引人。但是我比较特殊,多年来一直对此特别感兴趣,前两年组织“雁塔论坛”时,也连续多次请人来讲轮回、来世等话题。因为我觉得这个话题,对于佛教的信仰太重要了,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生命奥秘太重要了。所以,当我提出这个题目之后,堪布表示很愿意接受,当时自己非常欢喜。

  

  今天下午听了堪布的开示,实在是大开眼界。因为堪布的讲法,和过去学术界具有理性色彩、论证式的讲座不太一样,他的讲座纵横古今、驰骋东西,既有西方学者的观点,又有我们中国人的看法;既有学术界的探索,也有佛教界法师们的修行体验。更多的是堪布本人站在佛法角度上,对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我觉得非常流畅,非常有灵性,非常有启发!所以在这里,我代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向堪布的慈悲开示表示衷心感谢!

  

  我经常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今世在一定时空下所存在的生命,到底有没有更高级、意义更长远的存在?这些问题,每个人只要有时间静下来思考,都将会是一个问题,而不会不是问题。

  

  我们西北大学的佛教研究所,在全国是最早成立的,但我们对生命的探索,其实还做得远远不够。西北大学这个地方,在唐朝属于太平坊,当时这里有个寺庙叫实际寺,实际寺的住持就是善导大师。他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特别欣赏的一位人物,洛阳龙门石窟中最庄严的大佛,建筑总设计师就是他。而净土思想真正在中国扎根、被我们中国人接受,也是从善导大师开始的。

  

  所以,西北大学这个地方严格来讲,在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归宿、生命的价值,特别是最终超越这一点上,有其殊胜的历史传承。今天在这样一个地点,这样一个时间,堪布非常慈悲地于百忙之中来作开示,给我们讲解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的话题,与善导大师昔日在这里住持弘法,是遥相呼应的。所以,我觉得因缘特别殊胜,再次对堪布的精彩开示,表示衷心的感谢!

  --------------------------------------------------------------------------------

  [1]机械唯物主义认为: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等一切,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2、人的个性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2]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只不过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或认为思想就是脑髓质的位移。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解释,具有强烈的机械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

  [3]“智悲翻译中心”翻译的一些文章,在智悲佛网“佛教观察”之“佛教资讯”中已陆续公布。

  [4]详见“若有宿生念,便谓我为常,既见昔时痕,身亦应常住”一偈。

  [5]《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

  [6]详见《从藏传佛教到认知科学的崭新链接——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

  

《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西北大学演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西北大学问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