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宋代禅宗《十牛图颂》略说▪P6

  ..续本文上一页初地、二地,七地、八地,等等。这样并不好,容易“以凡滥圣”,混淆了凡圣之差别,不利于未来的真修实证。甚至,有可能成为障道因缘,这方面,还是严谨一些比较好。

   至于某些宗派,依据其传承,要求把上师观想为佛陀,那是有其秘密意的,不在此列,另当别论。

  (十)双泯

  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义  野花芳草自丛丛

  【大意:牧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归家稳坐,此时,他不仅早已经把牛儿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已经彻底忘怀;这情景,就好比一轮明月,光含万象,无不透彻包容。如果有人,非要询问其中之真义的话;那就请看,当前这一丛丛野花与芳草,何等生机盎然呀。】

   略说:

  (对应于《廓庵禅师十牛图颂》的:八、人牛俱忘)

   菩萨摩诃萨从“初地”之“见道位”,逐渐修证,经历“二地”至“七地”诸位次,名为“修道位”。将会彻底消尽法执,证入无为,名为“实证无生法忍”,入“八地”。

   此时,菩萨心法双亡,修证即将圆满,到达了“无修无证”之妙境,故名“双泯”。从“理事无碍”升华为“事事无碍”,具足无量不思议妙用神通。后面,只是随缘广度众生,逐渐圆满福慧二资粮之后,就会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当中,没有明确强调“明心见性”,似乎既没有“寻牛”,也没有“见牛”和“得牛”,而是直接“牧牛”。这说明,普明禅师更注重行持,行到初步明了,自然“回首”而见道。

   因此,对于大家来说,其中的第四“回首”,尤为重要,里面隐含着“回首见性”之义。这里,需要特别留心,一定要依据经论,确认自己的见地没有偏差,所见的确是“不生灭性”,然后,才好进一步牧牛。

   关于“牧牛”的过程,普明禅师把它分为“驯伏”、“无碍”和“任运”三个阶段,对于见性后的修行人,如何进一步实修,很有参考价值。而“双泯”之后,菩萨已经证入无为,只是随缘广度众生,自然将会圆满菩提道,所以,禅师不再讨论,因为,自度已经圆满了。

  五、廓庵禅师与普明禅师《十牛图颂》之对照

  首先,参考历代禅师们的理解,通常认为《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与《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各阶段对应关系如下表。

  其次,将《楞严经》第六卷当中,二十五圆通之最后,观世音菩萨自述之“耳根圆通法门”,也叫做“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两个版本的《牧牛图》相对应,列于表后,供有心人参考:

   廓庵《十牛图》 普明《牧牛图》 观音《耳根圆通》

   一、寻牛——————(一)未牧———我于彼佛,发菩提心。

   二、见迹——————(二)初调———彼佛教我,

   三、见牛——————(三)受制———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四、得牛——————(四)回首———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五、牧牛(1)———(五)驯伏———所入既寂,

   (2)———(六)无碍———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3)———(七)任运———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六、骑牛归家————(八)相忘———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七、忘牛存人————(九)独照———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八、人牛俱忘————(十)双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九、返本还源—————————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十、入尘垂手———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当然,以上修行次第,大体能够相互呼应而已,不可能十分严谨,切莫较真。各位菩萨,当善思维,如实观修,如实明心见性,乃至于踏实“牧牛”为上。

  六、结语

  禅宗“牧牛图”,以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和普明寺《普明禅师牧牛图颂》为代表,形象地表述了禅者修行的次第。其图优雅,其“偈颂”与“着语”文采斐然,既是禅修者十足的修行参考,又可谓是一个灿烂的文化现象。因此,近千年以来,得以广泛流传。陆续作颂相和者,不计其数。

  当代,随着网络文化的流行,汉语文字的演变速度很快,已经不仅仅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差别,许多词语的含义都在悄然变化。再加上《牧牛图颂》当中,有不少佛教专用词汇,于是,对于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来说,这样的寓意深刻之作品是不容易理解的。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用相对通俗的白话文,予以逐句解读,并进行简略解说,以供初学佛的青年菩萨们参考。作为一个僧人,这也是我的分内之事。

  本来没有准备写这么长,谁知道,一动笔就刹不住车,洋洋洒洒二万余言,前后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一边反复闻、思、修,反复体会观察,一边打字。说实话,仅仅是其中的“自受益”,就已经相当可观了。何况,相信必会有益于诸位佛友呢!

  以此善因缘,回向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无论人,还是动物,或是其它的种类,都能够发起纯洁的善心,求证真理,求证诸佛如来的无上正觉。那么,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好,人间会更加安乐,大家的身心会更加健康与幸福。

  

《宋代禅宗《十牛图颂》略说》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