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明镜论▪P29

  ..续本文上一页者居必择处,游必就士,如是方能绝邪僻、近中正、闻正言也。(善友)

  灵源好阅经史,于饮食睡眠之间,未尝少歇。凡读书必能背讽方止。晦堂和尚呵之,以为不当苦读如此。灵源答道:“尝闻用力多者收功亦远。”黄山谷(黄庭坚)赞曰:“清兄好学,如饥渴之视饮食,视利养纷华如恶臭,盖其天性至诚,自然如此,非勉强为之也。”(言教)

  因为无始以来贪嗔痴烦恼极熟,而世俗书多是描绘杀盗淫妄之事,陈述常断各种邪见。如果近于世间的邪僻论著必定要染污相续,导人造恶,所以初学人定解尚未生起时,必须暂离世学俗典,一味专于圣贤之书,久久熏染,使圣贤之意融入自心,如此陶冶,方成正器。他日遇境逢缘,自然能够心中有一不移的正见,不致于被恶缘牵引,误入歧途。

  昔日真如哲禅师作侍者时,夜坐不睡,如想睡则以圆木作枕,小睡不久枕即转动,这样便觉察而起,又敷坐同睡前,哲侍者以此为常法。有人劝道:“如此用心,似乎太过。”哲答:“我与般若的缘分向来薄弱,如不刻苦励志,恐为妄习所牵,况我此身如同梦幻本不真实,安得作百年之长久计也!”(串习力)

  佛法串习深时,世法妄习必浅,世法串习深时,佛法习气必浅。生死事大,为净妄习,以哲侍者之不凡根器,尚须如此坚志苦修,转生为熟,一般庸流如不在法上精进串习,如何能胜过无始的烦恼习气呢?

  由以上所分析的烦恼生起因缘,对应当今的社会,我们便会明了今天的人们何以烦恼如此炽盛。无始以来深植于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无量无边,烦恼产生的内因古今类同。但诱起种子现行的外缘与古代相比,今天的环境确实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物欲文化流行的时代,街头耀眼、迷离的广告牌随处可见,服装、饮食行业异常发达。在现代都市里,人们的六根时时都沉溺于难以超脱的欲尘海洋中,受到的刺激要强于古代百千倍:眼见迷乱光影,耳闻靡靡之音,现前一切肆无忌惮的举动,诱使自己不由自主地随众而行,如此具诱惑力的声色境界,使得暂伏的烦恼随时现行,六根随之而奔逐外境,很快就迷失在尘境中。同时由于人们烦恼浊、见浊的增上,人与人的接触日益频繁,思想、语言、行为相互感染,致使恶念频生,烦恼不断。一入人我的竞争场中,骄慢、嫉妒、虚荣、攀比便难以遏制地现起。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体散播的信息通过影视、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经由我们的眼耳直接挑起内在的无明烦恼。当今,因诱生烦恼的所缘境纷繁迷离,闪现频率高,感染性强,所以众生的烦恼和痛苦也就必然地不断增上。(所缘)

  现代人所崇拜的影星、歌星、球星、商界政界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一举一动都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模仿对象,不管是服饰饮食,还是举止言行,乃至于生活习惯等都深深地影响着狂热的追星族。难怪这个时代圣贤纷纷隐没,因众生以种种无明习气的遮蔽,再难以接受圣贤们的智慧教化。现代社会林林总总的偶像成了指引人们行为的导师。而这些所谓的明星其实质也是一个贪嗔烦恼炽盛的具缚凡夫,如何能指引人们走向自我净化之路呢?(恶友)

  古时,人们恭敬圣言量,以圣贤经典为准绳,以历史为借鉴,并经由一代代的传承,使圣贤文化的命脉不致于中断,这些纯正文化的目的无非是要指导人心、救度人们。由于圣言量的建立,人们便有了法的正见,有了二十五史兴衰存亡的史实,这样才能真正地以史为鉴,才能知道如何取舍。而傲慢无知的现代人已不再重视圣言量,甚而把圣言量也“打倒”在地。一正不立百邪并生,人们没有了圣贤智悲的指引、教导,心中邪见纷纭,思想极其混乱邪僻,而随顺人心无明烦恼、宣扬贪嗔痴、断常见的邪说便开始粉墨登场。可怜的现代人无始以来的无明就已经够深重的了,再受各种染污思想的熏染,更是通体污垢。在邪见稠林中的人们见不到一丝真理的光芒,呼吸的是邪恶的空气,接纳的是混浊的思想,在这里只有如何享乐的指引、如何欺诈的说教、如何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竞争术、如何自欺欺人的自我包装技巧……而这些使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方法和技巧都只是随顺、诱导、增上人们的烦恼而已。(言教)

  正因为没有圣言量的指导,现代人大多造业的同时已毫无取舍的智慧,对善恶染净的辨别力几乎完全丧失。人们根本不知道反观自心、认识烦恼,反而时时随顺烦恼、加强烦恼,所以在遇上诱生贪嗔等的对境时,毫无对治力,根本不知如何防护,这样非理作意立即现起,烦恼一发不可收拾。(非理作意)

  对烦恼既不知对治,便不能有丝毫的止息,这样相续中的贪嗔痴只会不间断地串习加强。不断增上的串习力,使得即使离开对境,在独处甚至睡梦中依然烦恼炽盛、贪嗔涌沸,所以在华丽外表包装掩饰下的现代人,其内心状态比起古代人不知要烦忧恼乱多少倍,而烦恼一旦超出控制力,即会现前各种严重的心理病症甚至精神崩溃、人格分裂、丧心病狂。(串习力)

  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比如一个受性开放思想(言教)影响的青年,到网吧去。那里的网友(恶友)都在津津乐道着网站上的情节,青年立刻即受污染,迫不及待地下载了黄色网站的信息(所缘),当源源不断滚滚而来的黄色信息现前时,眼耳与显示屏的淫欲色声相接,内心毫无对治力,只有非理作意,迅即相续中的贪欲种子(所依)如决堤之水汹涌澎湃,而显示屏上有多少刹那的镜头闪动,便会相应现起多少刹那的不净念头。这样持续数小时,烦恼迅速增长、猛厉,一旦形成强大的串习力,使得即便离开网吧,也依然沉溺在染污的心态中。

  这仅是一例,可以此类推,分析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便会知道何以现代人内心的烦恼如此深重,清楚当今称为五浊恶世的原因所在。看过这些后,也才明白能在一个清净道场中安住是何等的难得!

  以喇荣五明佛学院为例,能够在这样寂静的山谷中闻思修学清净而殊胜的佛法,实在是往昔无量的善根、福德成熟后显现的胜缘。这里远离了俗世红尘,无有诱人造业的外缘,各种迷乱的声色不会现前与眼耳接触,惟见上师、僧众、经堂、佛像,所闻的是法音梵唱(所缘);而成就的上师每天都赐予解脱的妙法,修学者熏习的是佛陀传承至今的圣者言教,清除无明,开明心地。以此为依,相续中会生起清净的正见,由此指导,身语意都安住在清净的修行生活中;且远离恶友,所交往的都是同发菩提心、同持清净戒、同修九乘法、同依密坛灌顶的金刚道友(善友),彼此为依,见解、行持相互增上,这样时时所串习的是出世解脱法、菩提心法等,坚固如理作意。所以依止静处,不离上师、正法、道友,相续烦恼(所依)必定得以调伏乃至断除。和浊世的环境相比,一在净土,一在苦海,其境遇何止天渊之别。但若在这顺缘具足的环境中不趁热打铁、把握闻思修行的时机,不努力在相续中生起坚固的定解,一旦因缘迁变,他日至于都市,入于浊世业海,在惊涛骇浪中以微弱的定力要想把持身心谈何容易,心无定解只会随境界而流浪生死!可惜有些修行人不明此理,身处净土却留恋俗世,脚跟未站稳即以各种理由离开上师、道友、道场,前往都市。内心无有正念,置身于世间浊浪滔天的欲海中,心潮起伏难以调顺,少有不翻船覆没的,真是为魔所加持的可怜悯者!

  而在家不能离俗之人,更要时时警策、检点身心。在遇境触缘时务必再再提持正念,因染缘如此强盛,须如只身与万人交战般慎之又慎,才能火中栽莲。否则与世俗同流合污,反美其名曰“随顺众生”,实为随顺自己的贪嗔痴烦恼而已。这里但看内心的状态,如烦恼时时现起,难得止息,就应首先尽量远离声色之场,不受污染,不得已无法离境时,也要战战兢兢,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如理作意,否则甘于沉沦、不思奋起,则可以断定,必是与烦恼相随,欲获解脱岂非妄想!

  (四)烦恼的过患

  烦恼刚一生起,先能令心杂乱染污,心中颠倒地执取所缘(比如贪爱对方,即在心中现起一悦意之相,颠倒执为实有),会使烦恼习气更加坚固,而同类烦恼令不间断(比如第一刹那贪心生起,会连带引发第二刹那、第三刹那以至于相续不断的同类贪心产生)。烦恼生起,对自己对他人只有导致损害,对现世对后世只能引生罪业,且将因此而领受苦忧,感生诸苦。同时会使我们远离涅槃,退失善法,衰损受用。又在大众场合,因为贪嗔等烦恼作祟,心理怯弱畏惧,没有无畏的气魄。又依烦恼,会使恶名流布,大师护法圣者呵责。由此度过一生,在临终时会忧恼悔愧,但亦无济于事,更须随此烦恼而堕落恶趣。所以烦恼实不能使自己获得丝毫的利益,反而是这生死之中唯一的怨敌。

  《入行论》云:“嗔爱等怨敌,全无手足等,非勇智如何,彼令我如仆,安住我心中,欢乐及损我,于此忍不愤,忍非处应呵。一切天非天,设与我作敌,彼不能令入,无间大火中。此大力惑敌,若遇须弥峰,且不留灰尘,能刹那掷我。如我烦恼敌,长时无始终,余敌皆不能,至如是久远。若随顺承事,悉为作利乐,若亲诸烦恼,反作苦损恼。”

  如是了知烦恼的体相、过患,其必要是:如果我们不知烦恼的体相,则当烦恼生起时也不认识,又若不明烦恼的过患,就不会执其为生死的怨敌,反而随顺它造作染业;反之,若能清晰地了知烦恼的体相及其过患,则当烦恼刚一生起即能认识,且依正念持对治之剑杀灭烦恼之敌。

  二 集业之理

  关于集业之理,这里从所集之业、如何集业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所集之业

  所集之业分为思业与思已业两种。所谓思业,即是使自相应心缘于境而转动的心所意业。比如当悦意的外境现前,贪心生起然后心缘此所贪之物而转,不断考虑如何能得到并享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便是思业。所谓思已业即是在思业的推动下…

《因果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