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完全了解吗?请你们细心地把这本小册子读完,那么,这堂佛事,就更有 意义,更有功德了。因为这里面将向你们介绍佛事的定义、佛事的用处、死亡的问题、亡灵的性质、以及诵经、礼忏、放焰口等的意义。
什么叫做佛事?
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 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你能信仰佛所说的成佛方法,依法实行, 必将可以成佛。所以佛事的范围有狭有广,所谓“佛法无边”,就是广义成佛 的方法之多,多得不胜枚举,例如拜佛、念佛、行善止恶,说佛所说的话, 行佛所行的事。要做到“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 不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换句话说,就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也就是积极地自救,尚要积极地救人。
因为佛教主张成佛要从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开始,所以先要劝人不杀人、 不偷盗、不犯他人妻女、不欺诳、不酗酒,这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信 、智、非常相近。进一步要使人成为超出于凡夫之上的圣人,佛教所说的圣人 ,是指解脱了人间种种苦恼的人,例如生与死、老与病等等,这些苦恼解脱以 后的境界,便是佛教的目的。
如何达到解脱生死苦恼的目的,那就要信仰佛所说的方法,照着去实践。看经、诵经、听经、便是看的、诵的、听的解脱生 死乃至成佛的方法。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自己来做。
但是,对于不懂佛法不会修行的人们,遇到他的父母亲友死亡时,在没有办法之中,只有请出家人代做佛事,的确也有用处。本文中所讲的“佛事”,大部分便是侧重于这种狭义性方面的说明。
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
出家人是修持佛法的人,也是弘扬佛法的人;是职业的修行者, 也是职业的弘法者。因他们做的佛事有功于人也有德于己,你供给他们的生活 所需,使得他们安心地做佛事,你也就间接地有了功德。所以佛说出家的僧尼 ,是众人的功德福田。
本来,出家人的职责,并非专为超度亡灵,甚至可说,出家人要超度的主 要对象,是活人而非死人,虽然佛法的修行者,的确重视临命终时的补救法门 。
临命终时怎么办?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 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平日修行 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①随重,随着各自 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②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 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③随念,随着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 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由于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张人们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应当革除不良的习 气,应当着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念念要将自己所作的一 切功德,做为往生佛国净土的资本和道粮。
学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时的修行,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供养布施,礼 忏诵经,救济贫病,造福社会。假如平时没有进入佛法,临命终时,尚有一个 补救之道,那就是根据“随念往生”的道理,劝他一心念佛。劝他万念放下, 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贪恋家属亲友和产业财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乱,应该 一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若已无力出声念,则在心中默念,他的亲属 如果真的爱他,那就不可在他弥留之际放声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堕的 可能。并且要劝大家陪伴念佛,使得临终之人的心念,融洽于一片虔敬恳切的 念佛声中。若能如此,死后当可往生佛国净土,若其寿数未尽,也能以此念佛 功德,使他早日康复,福寿增长。
人将命终,或坐或卧,侧卧仰卧,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适为宜。若已昏迷而 尚未断气时,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给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恼 而影响到死后的去路。命终之后,鼻息虽断,只要尚存一丝暧气,他的神识仍未 脱离肉体,故须经过八小时后,才可为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经过 二十四小时后。
人死之后,若不超凡入圣,一般说来,便成了亡灵。
亡灵是什么?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 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在我们佛教 ,决不接受如此的观念,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 分为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 地狱等六大类,在此六类之中生来死去,又死去生来,称为六道轮回,所以, 人死之后,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为鬼。佛教使人超出并度脱了这六道轮回的 生死之外即称为超度。
但是,凡夫在死后,除了罪大恶极的人,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 即生天界而外,一般的人,并不能够立即转生。未转生的亡灵,却不就是 鬼,那在佛教称为“中有身”或名“中阴身”,即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间的一 种身体,这个中阴身,往往就被一般人误称为鬼魂,其实它是一种附着于微少 气体而存在的灵质,并不是鬼魂。
中阴身的时间,通常是四十九日,在这阶段之中,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 以,人死之后的七个七期之中,亲友们为他做佛事,有很大的效用。若以亡 者在生时最心爱的财物,供施佛教,救济贫病,并且称说这是为了某某亡者超 生而做的功德,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 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期之后,再做佛事,当然还是有用,但那只能增 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生的类别了。假如一个人在生作恶很多,注定来 生要做牛或做猪,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若有亲友为他大做佛事,并使他在 中阴身的阶段听到了出家人诵经,因此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的道理,当下悔过, 立意向善,他就可能免去做牛做猪而重生为人了;如果当他已经生于牛群猪栏 之后,再为他做佛事,那只能改善这条牛或这头猪的生活环境,使之食料富足 ,不事劳作,乃至免除一刀之苦,被人放生;如已生在人间,便能使他身体健 康,亲友爱护,事业顺利;如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能使他莲位的品级升高 ,早日成佛。
谁该做佛事?
一般人以为,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实,这仅说对了一半, 因为,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须也要自己来做佛 事,与其等到死后由亲友们为你做佛事,何不趁活着的时候,亲自做些佛事呢 ?
佛法的超度对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时不修行,临死抱佛脚,功效虽也 可观,但已不及平时有准备的落实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后由亲友请 了僧尼来代做,功效自然又差两层了。所以“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中说,若 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余的六分功德,仍由 做佛事的活人所得。
因此,我要劝你,你既来佛寺请出家人做佛事,必定对佛教存有敬意,如 果尚未归依佛教,欢迎你早日归依,归依之后,再慢慢地理解佛法,如法修行 ,岂不更好?
你来请僧尼做佛事,是为超度你的亲友,或为安慰一下你对已故亲友的怀 念之心,所以这一佛事的主动者,就是你。佛法讲求诚心,有诚心即有效应, 诵经拜忏的出家人,固然要至诚恳切地做,你来请求他们诵经拜忏的心,也要 非常地虔敬,要深深地相信他们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
佛法讲求感应,感应的动力,就是至诚心,诚意的深浅,可以决定感应的 大小,如人撞钟,重重地撞,便大大的响,轻轻地撞,便低低的响。
因此,同样的做一场佛事,所得的效果,则因诚心的差异而有大小不同。 佛教主张大家亲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于此,所谓“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 人了。”如果由他人代做佛事,在受用上差得太多,万一自己未及信佛学佛便 亡故了,则以有血统关系的亲人代做最好,所谓母子连心,在生时容易相互感 应,死亡后的亲情之间,也最能引发至诚恳切之心。所以,地藏菩萨在过去很 远的时劫中,曾经数度为孝女,每次均以至诚心为亡母而做佛事,拜佛、供佛 、念佛、求佛,感得佛或罗汉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
如果没有骨肉至亲,或者不是骨肉至亲,那么,与亡者生前有关系的人, 要比无关系的人,更容易引发虔诚心,更容易产生感应的效果。
因此,我要奉劝你,既来佛寺礼请僧尼做佛事,做佛事的中心者是你和你 的家人亲友,而不是僧尼,僧尼做佛事是他们的日常功课,你做佛事是为了超 度你亲友的亡灵。照理,你和你的家人亲友,都该参加诵经拜忏,如果不会的 话,至少要在这天斋戒沐浴,摒除荤腥淫欲,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 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 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阿弥陀经,心经等。
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加佛的时代,因当时的佛经,既没有印刷本,也 不用抄写本,都是靠着以口传口地口口相传,所以,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 ,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 经,也得下工夫把它背诵出来,到后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 本工作。
但是,佛教徒为何要把某一部经,诵到烂熟之后,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 一遍地诵呢?这有两层理由。
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 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但当…
《学佛知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