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六)名相

  佛学问答(六) 名 相

  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何意

  (一学生)

  答:这问题有字义解释,与义理解释之 别;按字义讲:“阿弥陀”译华文曰“无量”,即谓光明智慧,慈悲,神通,寿命,都无量也。“佛”译华文曰觉,即谓是一切之究竟觉者。按义理讲,浩浩三藏经典讲毕,方圆其义。若择一端而释,此是一尊佛之名号,因人心妄念飞腾,现在多造恶业,将来轮转三途,若能至心念此佛号,当下心净,不造恶业,不受恶果,将来依此可能成佛作祖。话暂以此为止,若再多讲,恐非初机所能接受,犹对初学算术者,不能与之骤言几何代数微积分也。

  问:拜问“佛法无边”详解

  (庄庆贤)

  答:虚空,世界,众生,俱无量无边,佛智尽能知之。九界业力,烦恼,见闻觉知,俱无有尽,佛说尽能转之。佛法岂非无边耶。

  问:何谓“福慧双修”

  (唐桂兰)

  答:身戒杀盗淫,进一步不惜劳苦,作一切有利于众生之事(不必财力,身出力亦同),此身善矣。口戒妄语两舌绮语粗暴言,进一步专说利于众生之语,此口善矣。意戒贪痴,进一步时存有利于众生之念,此意善矣。有善固定得善果,善果即是福报,能行此善因,是“修福”。心性迷于五欲六尘,即染着昏昧,因此轮回六道,长期受苦,是谓愚痴。倘能觉悟,戒离欲尘,皈依佛法,勤求参禅念佛之道,此是道因,将来便得不生不灭之果,是谓智慧,能行道因,“是名修慧”。有福无慧,不得解脱生死,有慧无福,不得万相庄严,故劝福慧双修。

  问:请问“四大皆空”应作何解

  (廖先生)

  答:“四大”亦是譬喻之辞,凡固性的喻“地”;液性的喻“水”;暖气性的喻“火”;动转性的以“风”为最,故取“风”喻。一切物相,皆是此四种和合而成,四大者;地、水、火、风也。各物相并无实体,即此四种,亦是空无自性,故曰皆空。

  问:出家人自称“沙门”是什么意思

  (花连一读者)

  答:沙门为印语,译作“勤息”。义为勤修佛道,及息灭烦恼。

  问:“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分别

  (花莲一读者)

  答:和尚为吾师之意,西土原音为乌社或和社。至中国讹成和尚。法师为通佛法之人,有五种十种之别。既称和尚,当会佛法,若说法师,不必仅指和尚。

  问:“比丘尼”有没有“法师”

  (花莲一读者)

  答:比丘尼中有合乎前云五种十种法师之一者,自然就是法师。

  问:何谓“七众弟子”

  (史潘新霞)

  答:出家者有五众,为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在家者有二众,为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七众。其中比丘、沙弥、优婆塞为男弟子,余皆女弟子也。

  问:“比丘”“沙弥”“僧”“和尚”“道士”“僧伽”“头陀”“尊者”“行者”有何分别

  (刘定炽)

  答:出家人受 二百五十大戒者,即称“比丘”。受十戒者即称“沙弥”。僧指众多之出家人。“和尚”乃印度呼吾师之意,原音为“乌社”,后讹为“和社”,展转至今,遂成和尚之音。“道士”为有道之士。“僧伽”即僧,原为僧伽耶,我国文字好简,只称一僧字。“头陀”为苦行之出家人。“尊者”最尊重之人。“行者”修行之人。

  问:何为“菩萨根本精神”

  (张清锦)

  答:上求佛道时精进,下度众生不休息,即是菩萨根本精神。

  问:“摩诃萨”是何意义

  (何永丁)

  答:大士之义。

  问:“菩提树”名称之来源如何

  (刘定炽)

  答:菩提树即毕钵罗树,为常绿亚乔木,昔日世尊坐此树下成道,后遂改呼为菩提树。

  问:何谓“觉照”

  (鲁开智)

  答:我辈凡夫,对于一切事,一切理,见解思想,皆不得其真相,此之谓迷,迷则昏暗。

  问:“三毒”如何解义

  (潘妙玄)

  答:意中起惑,有最大三种业曰贪痴,名为三毒。

  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要如何解说

  (廖翠玉)

  答:此亦梵语,阿华言是无,耨多罗翻是上,三翻是正,藐翻是平等,菩提翻是觉。合起来说,就是至高无上之真正平等自他圆觉者,这个境界,只有称佛一人而已。

  问:“我执,法执”意义为何

  (朱幻)

  答:执是执著不舍。四大五蕴,假合身心,本无我之主体,误认实有,坚固不破,是为我执。然四大五蕴,亦是诸缘所生,同无实体,纵破我执,又认大蕴等为实有,是为法执。此不了三谛妙理,故有执病。

  问:经中所谓“无生忍”之忍,未知如何解说

  (吴伦炳)

  答:此处忍字当安住讲,即对于某事认识清楚而不疑惑,将心决定之义。

  问:“无生法忍”之意义

  (陈林洲)

  答:无生法是不生不灭涅之理,忍是将心安住在此理,而不动摇之意。

  问:“身命”与“慧命”怎样分别

  (王阿盏)

  答:身命指肉体,慧命指心性也。

  问:“无漏”是何意

  (陈善志)

  答:欲明无漏,先须知漏,此漏乃譬喻之辞。如瓶有孔,则向外漏水。一是六根攀缘六尘,引起烦恼,向外漏泄;二是烦恼譬瓶破处,心譬注水,只有烦恼,即有漏心;三是因起烦恼,漏失正道;四是因有烦恼,漏落生死。无漏者,即断除烦恼,证取涅之道也。

  问:“三昧”二字,究竟是何义

  (绍清)

  答:此系梵语,翻译华语为“正定”义。

  问:“圣言量”为何

  乞浅释开示!(陈锐)

  答:升斗名曰量器,用可查知粮米之数,一切诸法众言纷纭,不知所从。当遵佛菩萨之言为准确,以佛菩萨之言如升斗之知粮米确数也。”

  问:何谓“五阴”

  何谓“三界狱”

  郑敦)

  答:色(身体有形之物)受,想,行,识(心理之感觉分别动思)此五聚集而成假身,谓五阴身。吾人头顶之天,共有廿八层,分为三个界限:下六层有饮食男女之欲,曰欲界;中十八层无欲,仅有种种庄严之形相,曰色界;上四层仅有神识,曰无色界。俱有生死轮回各别痛苦,不得自在,故均以狱比之。

  问:“阿跋致”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怎么讲

  (黄贵妹)

  答:上为“不退”之意,下为“无上正等正觉”,此皆梵语也。

  问:阿弥陀佛,释迦佛,胸前皆有一“”不知为何

  (林成)

  答:佛所生身,具有三十二种瑞相,字者,即三二相中之一也。

  问:“苦、空、无常、不净观”怎么解释

  (唐桂兰)

  答:生老病死,别离,怨会,所求不得,心身自搅不静等,是名曰“苦”。四大假合,万缘幻灭觅无自体,是名曰“空”。山河大地成住坏空,众生生住异灭,如露如电,是名曰“无常”。身形乃血脓尿粪之袋,心识乃贪痴慢之府,是名曰“不净”。

  问:何谓“福不唐捐”

  (鲁开智)

  答:唐作虚字解,捐作弃字解,合讲即是说,所得之福,不空虚,也不废弃。

  问:“缘生性空”色相如何分别

  (黄伯敬)

  答:凡是一切现相,皆是多种因缘聚合而假有,此所现之相,实无自己之性体,如雨之虹,七彩交辉,不过水气映日光而现,实无虹之自体也。

  问:“十恶八邪”其义如何

  (萧绍声)

  答: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不痴等,名十善,反此名十恶,可参十善业道经。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名八正道,反此名八邪,可参三十七道品,此不过只举其名,解则连篇累牍,本栏有限,不能逐条详释。

  问:“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者有何分别,请一一的解释!(愚居士)

  答:由迷情所起之执著,如身见边见等,名见惑。由昏暗思念发生之表情,如贪等,名思惑。尘沙喻法门之多,如智慧不圆,不能通达,名尘沙惑。无明在此处,乃指根本无明,即无始之一念不觉也。

  问:何谓“华藏海众”

  (陈林曛)

  答:华藏系莲花藏世界之略称,乃释迦如来真身毗卢遮那佛之净土,因莲花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云华藏。此微尘数之世界当更有不可说微尘数之修众,只可以海字代表其多。

  问:“合内外”如何解释

  “物同我”意义何在

  (黄朝华)

  答:此二语并非佛学专辞,不见上下文,恐不连贯,兹仅就本句而切于佛学气氛者,试释如下。“合内外”,内指心性,外指境界,佛学主张,境由心造故言合。“物同我”,我无实体,乃四大假合之相,万物亦无实体,亦为四大假合之相故言同。此只就句释句,若发现与文义不切时,必须舍句取文。

  问:“海印三昧,五法,三自性”是什么

  (黄槐庭)

  答:一大洲上之种种形相,海中皆能印有其影名曰海印;三昧华语译曰正定,合而言之,是有一种定,如大海印象,此定乃如来之正定,以如来之智喻海,一切事物,皆鉴照其中,故曰海印三昧。世出世间诸法,纷繁难言,归纳之为百法,再归纳为五法,曰相,名,分别,正智,真如等五种,此五种已包尽诸法。然诸法又只有其性,析之曰遍计所执性,括相名分别三法;曰依他起性,括相名分别正智四法;曰圆成实性,括正智与真如二法。欲求其详,须研楞伽。

  问:关于经论中之词句如“初住以上的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及“果位”究竟分为哪几种,又如“璎珞”“舍利弗”“自性”“业力”“性起”“赖耶”“法相唯识”“上生上品”等句,作何解释

  (黎锦辉、李汉波、邵益清)。

  答:菩萨修行,由因至果,有四十一种阶级,(各经分析不同,亦有主五十二者,内有分立合并之别,其实理一)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也。“初住初地”,指十住之第一住,十地之第一地也。“果位”谓证果所得地位。“璎珞”是众宝穿成之物,如项锁佩带之庄饰然。“舍利弗”系人名,乃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人。“自性”自秉之本性。“业力”所造善恶事业,而发生之力量。“性起”性分中起动之诸事。“赖耶”根本心俗说之心田。“法相唯识”佛教中之一种教典。“上品上生”修净土宗,往生极乐莲花化生,共分九等品级,即上三中三下三,上品上生,即第一品也。

  问:赞观音偈,内有二句“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佛学问答(六)名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