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而净增,此所谓一体也。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义即如是。
问:我们佛教一向说有个“无始”的名词,但虽有无始之名,而未知以何物立无始之相。(冬琴)
答:头上这片虚空,请贵居士说个开始,现在拍的皮球,请再指个起头处
观此二者,皆是无始之相。
问:基督教主张天地是上帝创造的预言,而佛教是说无始以来即有,由此要如何解释佛教对天地的开始说明呢
而无始二字如何解释
(冬琴)
答:天地创造,基督教如何说,为互恭敬起见,避而不谈。但佛教并未说,我头上之天脚下之地,是无始而有,但说一切有相,成住坏空,循环无已。言无始者,乃指真如本性。
问:假若是有了天地之后,是什么东西先立有的
(冬琴)
答:事非一概,理有万端,有先发后发者,亦有同时发者,若必皆划成先后,事理皆非其实,佛学名为法执。中国哲学,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思一与二当然有先后,所谓二者,乃是两个一,请问哪一个先有,哪一个后有
再以物喻,人有两眼手脚,试问结胎以后,左眼先有,抑或右眼先有
手足各有十指,再问先有哪一个指
问: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
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
(答童瑞珠)
答:无法向其证明,此非现量,乃属圣教量,非凡夫所可解也。书载铜山东崩,洛钟西应,哭竹生笋,思鱼涌泉无非感应道交所起现相。如以古书记载不实,出于臆造,而太阳发现黑子,地球之电波即生变化,新发明之心理测验机,能断人语之真假,亦无非一感一应耳。读书多,见事广,自不以驼为马肿背矣。
问:我在经上时常看一句“无始以来”,我们每个事情都有开始,为什么无始呢
(林耀堂)
答:每事开始,乃系有为法某一部分,及某一段落之现相,非横遍竖穷,时间空间之开始。佛经上所说之无始,多指无为真性,是又不同于有为之某事,欲求部分及段落之开始,亦不可得也。
问:脑筋、意、心、这三样东西不易分开,凡念佛人在二六时中,无思善、无思恶,(即儒家之思无邪)如一张白纸毫无污染,这样是脑筋不想事或意念清净,抑是心不动的作用呢
(周星元)
答:佛言心意,乃无形之精灵虚体,脑筋乃物质之器机,两不相同,无法摄合,若言“不易分开”,则大不然。如机器与电力,分明二事,不有电力,机器何动
“思无邪。”乃赞叹三百篇之诗旨,非言心也。禅功之“不思善,不思恶”二句,乃指静虑无念,此二都属风马牛,牵扯不上。再者贵居士学佛,入手宜看佛书,否则毫厘之差,千里之谬。
问:友人某君问生死轮回,事涉渺茫,有何可证
(王志贤)
答:未能亲见亲闻之事甚多,不只轮回一端也,一人之知识有限,自力不能及,便谓无有,何啻夏虫不信有雪,盲人不信有星。有所不知,或从学理探求之,或从经史征信之,或依圣人之言不疑之。学理言“能力不灭”,神识即能力也,不灭必有寄托,舍此必依彼,此证一也。经史如易曰,“游魂为变”;传曰,“鬼犹求食”;史则彭生为豕,如意为犬等,不胜枚举,此证二也。圣言如孔子言“天”言“鬼神”,更累累皆是。此证三也。世书尚如此,佛经更明白显记。若抹杀一切,必求亲见所闻,试问某友二十年前,当系一小娃娃身相,但我未见难信,请他将小娃娃身相,拿出作证。或是某友夜曾有梦,亦请离开上列三条拿出现证来!
问:顷读贵刊第一五○期载有饲鸟之佛学问答一则,答为不能饲养等情,学人亦欲作此工业,致此又不敢遽尔实行,兹有鄙见一些如下,若谓困于笼中,失却自由,但生斯去斯,似亦无伤大雅,如系由天空网捕而来此,也就不同论矣,至于放生园与放生池(何以不放诸海阔天空之处呢
)是否亦系同等有罪,如此解释是否有当
(郑莫翠琼)
答:放生园池所养之畜,多系待人之宰烹者,以救生之心,赎而活之,与为谋利而囚之,性质何能同等,且放生园池,以近处无水,或水量浅,鱼类不便放入,恐为再捉,实为不得已之暂设,非为故意囚之,鸡鸭猪羊等,皆系家畜,试想放往何处
只有圈而待其天年。鸟能高飞远逃,故放生园中,未见笼鸟。凡事求诸理,理求诸心,真相自明,非可以口头争辩也。
问: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之说,敝人认为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人来说,实害大于益;为何前世做恶,已在地狱受过苦,何必今世再受贫苦、刀兵劫,冤仇、失恋等“注定”之报,如此适足以使一些人努力行善而仍不能改变厄运,因而生退悔之心,且淆乱造一分善因,得一分善果的准则,致使一般人认为善人不一定皆好报,徒乱是非观念,我们亦常可见到实例,如以往“南京大屠杀”、“扬州十日”被杀之人难道皆为恶人(其中很多为儿童),又我们也常看到某人素行善良,忽遭横祸等,令人费解
(蔡祖天)
答:此一下问,意有四层请分答之。(1)先生更自承认为俗人,当然有许多误会,“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等说,乃宇宙万有,因缘聚散一定之现象,非任何人所造,更不是佛教所造,不过他人说之不详,佛教观察清楚而已。若人认有害有益,从客气说见仁见智,各自不同,真实语说,皆是迷惑错乱,认识不清,颠倒其语耳,与佛无干。(2)先生所言今受之报、“失恋”一条,指夫妻失恋耶
抑“邪淫”失恋耶
语意未明,除外不论。请言其余,兹反问四时,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人所共知。农历四五六谓之夏,十、十一、十二,谓之冬,至秋七月,应该天凉,为何尚热
至春正月应该天暖为何奇寒
昼间下午二时最热,为何不在上午
夜间子后二时最凉,为何不在子前
先生如不能解,另设一问,法律执行徒刑数年,改悔假释为何尚被褫夺公权数年
岂不令改悔者生恨,明乎此,则知乎彼。(3)中国风俗,孝为善首若孝子做盗,法律能因其孝,面不判以窃盗罪乎
善归善报,恶归恶报,各归各事,斯方谓之不淆乱,有准则。(4)此即须统观“三世”之行,“业力牵引”之力,行有真伪,力有强弱,情极复杂,毫厘不爽,若与先生言,十日难尽。今以世间圣人之言解之,书有“积善”“积恶”“余庆”“余殃”,诸训,祈细玩“积”“余”二字,再参四时寒热之理,或可悟矣。
问:佛教谓人之眷属聚会,朋友相交等,皆是恩仇报复,那么如我们由相命学中知道我们个人是与家庭中或父母,或兄弟姊妹中人注定以仇报复,岂不可悲,岂不与儒家“孝悌之道”相违,所以我认为“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之说实在害人不浅,为何不在地狱中受苦就够了就算了,如果只有这一世,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大家只守“先王王道”以及“先王之言”,种一粒豆,得一粒豆,种一棵瓜,得一棵瓜,丝毫不相欺,岂不甚好,所以我深深后悔知道一点佛学(也许我学得不够,但已不敢再前进一步了)。(蔡祖天)
答:此亦分段落答覆,(1)先生既说眷属皆是恩仇,为佛教主张,又说由相命所知,究竟此二者,谁负说话责任
又说“以仇报复,岂不可悲”,先言恩仇,此为何将恩字删去,预知报仇,固然可悲,预知报恩,岂不可喜。“注定”二字,不知指何人注定,莫非又诬赖是佛注定耶
忽又言:“与儒家孝悌之道相违”,佛教人杀父杀兄乎
如无之,相违个甚么
(2)重申“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实在害人不浅”,先生既举儒家,自然深通儒书,试问“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否为言因果
“自作孽,不可逭”,是否为言“业牵”
“祷尼山”而降孔子,“游魂为变”,“公子彭生变豕”是否为言三世
此不过略举一二而已。(3)先生喜欢只有一世,不要过去未来,但是空喜欢,事实却不符合,儒家二十四史,记载前生后生者累之,今之科学,又言能力不灭,先生信儒,是佛与儒违,自又愿地狱受过了就了,试问既不信将来,教谁入地狱,岂非自语矛盾。(4)“守先王之道及先王之言”,“种一粒豆得一粒豆,种一粒瓜得一粒瓜,丝毫不欺”,请问种豆种瓜之喻,是何先王所言,祈详查明见告为祷。(5)“深悔知道佛学”“我已不能再进一步了”此等于饮水闻知水中有虫,食菜闻知有农药,忽生后悔,便思以后不敢再闻卫生之道相同。
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四句,空色分明二事,何说不异,“不异”二字细玩,有或可相似之意,尚能想其大概。继而又说“即是”,此是肯定之语,便难了解,希望能用科学方法说明。(美国某学者)
答:事有体系,理如其实,便是科学。佛经文字,尚分科判,理论丝丝入扣,有其自身之科学。不必削足就屦,牵强附会,反而取椟还珠,兹将四析而答之:一、“色不异空”;眼能视到之色体,最小者,如兔毛之端一尘,亦系众尘合聚,若以上下四面中等七分之,名为水尘,谓一尘可以入水也;再七分之,名金尘谓可入金属体也;再七分之,名极微,亦名邻虚,虚者空也;再七分之,名极微之微,既不得见,不可分矣。是聚之则成色,析极则成空,聚色本无实体,故曰“色不异空”也。二、“空不异色”;极微之微,空无所见,可谓空矣,然此空相极微之微,若动荡而聚,又可由极微,节至金水兔毛,是此空能幻相,故曰“空不异色”也。总结,照色见空,不必析时,反之,照空知色,不必聚时,此俗谛释也。三、“色即是空”;性本空,因无明而起三细相,一动作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觉性是空,境相是色,而境色实为性空妄幻,故曰“色即是空”也。四、“空即是色”;真如随缘不变,能随无明,而起九界妄法,又如明镜,能现万象,而万法非为外有,乃真空而具妙有,故曰“空即是色”也。总结,此真谛释也,是四句专为五蕴之色心二法作注,解此者甚多,此不过一…
《佛学问答(三)析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