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现在是科学时代,佛法会能救国救民吗
佛法讲得虽然天花乱坠,我不相信能比原子弹有效用
(梁拳石)
答:我不解尊意所说之救国及科学范畴
只好揣摩风气,代拟其说。尊意或谓救国救民须科学,而科学必限于声光化电机械原子弹。若果这样主张,所有立法考试司法监察教育医学农业文学艺术会计等制度,皆不是声光化电机械原子,那便一例不能救国救民。何独来责佛学
但尊意所问我亦有个疑点,就是“救”之讲解,不知是要人活
是要人死
若是要人活,我也不相信原子弹会比佛学有效用。问:印度是佛教策源地,竟致亡国若干年,中国梁武帝最崇佛法,也闹了一个国破身亡。这些事实足见佛法治国没有用。(梁拳石)
答:国家问题,原系多种机构配合,不是单靠某一部分推动。梁武帝若不背盟收纳侯景,安有台城之厄
而背盟纳叛,究于佛学何干
此真同裁缝做坏了衣裳,却向厨子身上问罪。先生既认佛教误国,又熟读历史,如汉明帝唐太宗俱崇佛法,其国威远震,亘古罕有,晋之怀愍,宋之徽钦,均不奉佛,为何也闹了一个亡国,且被俘虏,遗汉族之奇耻,却避而不谈。佛学原非政治,然与治道亦非无关,明代俺答小王子之役,清代蒙藏边疆,多赖佛教之力而内向。遽斥治国没用,也非正确之论。至印度问题,请参阅前面已有答问。
问: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佛学专讲求福求寿,今生求之不已,又求来生,其表面虽云清净寂灭,实则贪欲更大。(梁拳石)
答:佛陀说法鉴对方根器分为五乘,最下者为人天根器。以其知见不过福寿来生,若与谈第一义谛,直等向夏虫而说冰雪。为方便计,在小乘典中,偶一说之。然无不以为贪痴为指归,诬以大贪,误解甚矣。
问:孝为万善之首,佛不遵父命,潜逃出家,此于孝道,似有所亏,虽云心行慈悲,究无补于首善问题,然否
(梁拳石)
答:伯夷叔齐,违父命让国远逃,舜不告而娶,温峤绝裾而去,皆从权成其大者,人皆称之。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示八相以诲众,更不同世间之小功业。然其成道以后返国省亲,化众出要,度父超升,其教为大千尊仰,孝之究竟,尚有过于此者乎
【附注】本栏原为初机同人质疑而设,并非作争辩之用。梁先生所问,皆是辟斥口吻,原不拟答。然佛法如檀,头顶足蹙,皆染香气。兹本斯义,而兴慈悯,希启其心
凡后再有类此质问,为免辞锋或伤情感,恕不作覆。
问:佛教真义四大皆空,把心底里的欲望一丝一毛扫得光光;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必须达于六根清净。请问人若无欲望,哪能促进人类社会生活进步
佛教是以何法解释
怎样使人类谋进步
(白存成)
答:人类根器不同,欲望各异,孔子删诗订礼,无终食之间违仁,朝闻道夕死可矣,颜渊箪食瓢饮,曲肱而枕,乐在其中,此以谋道为欲也。大禹寸阴不息,手胼足胝,而卑宫室,菲饮食,此以功业为欲也。石崇何曾辈,粉白黛绿,日食万钱,上不致君,下不泽民,此以声色货利为欲也。谋道者耻心功业,故许由闻尧让位而洗耳。求功业者,耻声色货利,故有杨震之却金。今人欲望,只是下等之声色货利耳。与其说生活进步,毋宁说道德退步,影响所及,是以有来日大难也。下等之欲,其害如是,世法圣贤豪杰尚能洞而摈之,况佛法乎
问:青年学佛,把心扫空,无欲望存在,不是要失了进取心,误了前程吗
只以精神上之“自度度他”偏于精神一面,于现实生活有何益处
(白存成)
答:大道功业,发心进取,是君子上达。声色货利,发心进取,是小人下达。果讲生活,应论必需,非谓纵欲分外奢求。学佛并非不讲生活,只是不应纵欲耳。应知进求享受之人,作世间忠臣孝子,尚无其分,出世间了生脱死之大法,更无其分。然佛家自有大享受,必须放下手中所执,方能再捡,俗云一手不能捉二鱼也。
问:如最近获诺贝尔奖金之吾国青年李君等,设他们心里无存欲望,岂有今日之成就
(白存成)
答:第一答中,亦曾分说,人类欲望各个不同。李君固然成就,大禹难说未成就乎
孔子能说未成就乎
譬登山者,必学抓攀,入海者,必学泅泳,各成就矣,使抓山者抓海,泅海者泅山,能成就乎
学佛有学佛之欲望及途径,发财有发财之欲望及途径,台端既以李君发财为羡,请申其义,可惜李君所发之财,是小者凡者,不久长者,不知佛家有大圣财,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者在。
问:我听说佛法能以解答一切问题,我很相信。但是有人问我,先有鸡呀,还是先有蛋呀
我不能回答请问怎么说说才对
(采撷)
答:故意问难,早已声明概不置答,兹为随顺,破例一次。区区提一譬喻,可以了然。试问先有女子,抑是先有“月经
”自然是先有女子!因“月经”乃女身所出,且单有“月经”决不能便生儿女也。明乎此,可以白,先有鸡而后有蛋!因蛋为牝鸡所生。实如鸡之“月经”,须知单纯之蛋,若无雄鸡之乘,亦不能孵出鸡雏。空蛋既不能生鸡,而牝鸡却能生蛋,是以曰先有鸡也。以后如遇人再作如是戏论,远而避之,不必与较长短。
问:又有人眼视窗台上几只蚂蚁,忽开口问道,戒杀固是很好,若有人持刀,来加害我,不能逃避时,可杀他否
(采撷)
答:先勿论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仅就其所问;直答可也。顾名思义,戒杀就是戒杀。但众生根性不一,心理自异,故形成种种差别。在大菩萨无人我相,而又同体大悲,虽有暴徒加害,怖两心且无,何有反抗杀他之举。若凡夫受有良好教育者,只作正当防卫,而不还击。其次者,虽然还击,只在制止他方进攻,或消失其武力,还击而不超出不必要之程度。再次者,还击必使他死。最下者,先发制人,我无丝毫之损,已置他于非命。以上所举,足觇仁慈之心,被锢深与浅者也。苟肯学戒杀矣,宜从佛说,初则信几分行几分,进而知几分行几分,更进则闻几分勉强行几分,庶不失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问:汝等切勿弄错,经中只言“无量佛”降世,而并未言“南无阿弥陀佛”降生于人间,须知“无量佛”乃另一佛也,“大无量佛”乃“南无阿弥陀佛”也,我佛自有始以来从未降生于任何处也,又须知,我佛实为宇宙中最尊者。我见菩提树六十七期佛学问答中,台中萧绍馨居士所问之第七则,问得差,答亦差矣,另外各处亦有许多不是之处,现在不便细谈。不久之将来自有人升堂广众说法,那时汝自知矣。记得前几年,某罗汉(非平常证四果之普通罗汉)想向你说法,试了你一试,可惜你竟将此大好机会错过了,好好修行,多多弘法,将来或者还有机会的。(萧先生)
答:本栏之辟,专为初学佛者,作一顾问,非为与人争长短也。至其所答,原有范围,越之可以不复。但又因有问不复,恐涉失礼,故亦有格外通融之语。倘与佛越谈越远,或言失常,及神经错乱者,则概不与答,特此声明。先生三函,无名无处,文气大似谕训,宗旨莫名其妙。除上已答者,请再细味,或能了解外,兹再勉答一次。此问可分十层讨论;(一)“经中只言无量佛降世”,请问是什么经文,哪一教之经
(二)“并无言阿弥陀佛降生人间”,此是何人发之议论,而向区区反问何为
岂非无的放矢。(三)“无量佛乃另一佛,大无量佛乃南无阿弥陀佛也”,佛固有同名同号,但尊语出自何典
(四)“我佛自有始以来,从未降生于任何处也”,据此有始二字,便知先生定非佛徒,亦未读过佛经,且亦不信佛教,恐定奉行外道,果如所测,则各行各道,不必相犯。(五)“菩提树六十七期萧绍馨居士所问之七则,问得差,答亦差矣”,萧居士据经问,区区据古德之意答,差在何处
(六)“另外各处亦有许多不是之处,”谢谢指教,区区学浅,此所不免。但对先生则不作如是语,作何语耶
曰金圣叹批六才“文人看者谓之文,淫人看者谓之淫”耳。(七)“不久将来自有人升堂广众说法,那时汝自知矣”。不必将来,暂且私揣如何
得非合儒释道耶回现掌天盘之弥勒佛乎
(八)“前几年某罗汉(非平常证得果之普通罗汉)想向你说法试了你一试,可谓越说越戏论矣,区区不愿造口业,只有以直报先生一句,莫大妄语!(九)“可惜你竟将此大好机会错过了”,万幸万幸蒙伽蓝菩萨慈悲,当时谅有一支金刚杵在。(十)“好好修行,多多弘法将来或者还有机会的”,再谢谢先生之教训,区区甚信此言,古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怕还有机会的。
问:有人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因此我们崇拜中国古代的圣贤,忠臣、义士、孝子……等,也是理所当然。况由佛理说来,他们岂不也是所谓恒河沙数佛中的佛吗
为何你们出家人(一部分)如此的邪视我们此处崇拜举动(不迷信、不浪费的崇拜举动)呢
此种歧视难道也是合于佛理,合于出家人的行为的吗
将怎样
(答叶庆春)
答:只云众生皆有佛性,未言众生即身是佛。然此佛性,却有染净之分,修到净时,方为之佛,佛者觉也,即圆一切种智之谓。其在染时,诸惑覆障,迷而不觉,何得云佛
忠臣孝子等,以世法论,其行已为极高;以佛法论,进善尚是初步。若为办政治,及风社会等,祠而奉之,使人观摩效法,养成社会正气,安有可议
若世俗借以驾乩扶惊,希求行使神权,祸福与人,或求出世大道,希望媚神便能得道成佛,皆谬之万里矣。夫求出世成佛者,功在心性,忠孝为其助行,忠孝有亏,成佛便无其分。行世间法者,徒媚忠孝之神,不效其行,神尚不享,况降福哉
是以招识者讥笑也。愚言祈分别细玩为祷!
问:有人问你们教人信佛不可再信其他的神,佛法讲平等,既然平等,何有分别,各传其道,何必反对,如此岂不是卖花自夸花香
(朝新班莲友)
答:信之一字,在宗教方面,其范围有各种解释,如对一事一理,或信其有,或信其对,此一说也。或信而敬之,或信而奉之,此又一说也。佛教对于他神,是信其有,亦信而敬之,如各经…
《佛学问答(三)析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