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三)析疑▪P16

  ..续本文上一页特为指出各种正规,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已,其规法不外要心性启发智慧,彻底觉悟,行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结果要解决一切痛苦,还我本来自由。

  问:对宇宙又作何解

  (丘八)

  答:此非片言可解,佛家见到之宇宙,无量无边,非如世人坐井观天,只知有此一个世界,而此无量无边之世界,皆系众缘和合假有,实在也不出吾人之心量。

  问:出家人为何要吃素

  又为何不讨老婆

  (丘八)

  答:佛家教义慈悲平等,不把他方血和泪来作自己的享乐,故戒杀生,所以吃素。老婆就名家室,有老婆就有子女,更须求田问舍,这就名家室之累。既云出家,就是摆脱一切,把身贡献出来。专作弘法利生之事,犹之当兵上阵,不能带老婆一样。这还是世俗说法,若要立志成佛,淫欲是必须断的。

  问:有人说:佛教是消极的,厌世的,迷信的,分利的,绝种的:对此作何答辩

  (丘八)

  答:不懂佛法的门外汉,任口胡扯,那自可付之一笑。俗人对于升官发财,饮食男女,拼命的去追求,大家便恭维他是不消极不厌世的英豪;对于不畏因果,敢作伤天害理的事,及用尽方法巧取豪夺掠取金钱的,又恭维他是不迷信不分利的时髦。佛家绝对禁止此等行为,所以一般纸迷金醉的人,看了反觉奇怪,就随便加些侮辱名词。你先生教我答辩,这却不必,我只提出几条教义来,请作参考,便可大白。华严经行愿品中略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师长,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病苦作良医,失道示正路,暗夜作光明,贫令得伏藏,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又云:“所有功德,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恶法不成,善业成就,成就菩提”。这是万分之一的教义,请看是不是消极厌世

  佛家主张明心见性,惟我独尊,不崇拜鬼,不崇拜神,更不崇拜甚么天帝。若说佛教迷信,请问什么宗教不迷信

  穷和尚担负了普度人天的大责任,只日中一食,就骂他是分利,请问除了农夫工人是直接生利的,莫非党政军法教商,统统不许他吃饭吗

  佛教教徒原分出家在家两种,在家的并没禁止讨老婆,又何能谈得到绝种

  

  问:佛教究竟对国家社会有何贡献

  (丘八)

  答:晋末五胡十六国时代,嗜尚残杀,赖佛教的宣传,救了不少人的命;唐朝威服四夷,为天可汗,远在海外的日本,亦来中国留学,多半是佛化的力量。明代俺答小王子之役,西北内向;清代蒙藏边疆之巩固,何一而非佛教贡献

  要知国之本在民,民族之精髓系乎文化,佛教在中国深入民间,所谓家家观音、户户弥陀,信仰统一,因之精神团结,凡政治家皆明此理,中国自甲戌以后,每一次战败,就订一次不平等条约,里面都有布教权一条,用意就是分化你的团结,教你慢性自杀,明乎此理,便能了解佛教对国家的贡献。

  问:佛教徒近常自夸其教并不迷信,但仍终日排著些泥木的偶像,向它烧香礼拜祈祷,试问这些泥木偶像有灵魂吗

  泥木有了灵魂是谁赐给它的,若没灵魂,向它祈祷,能说不是迷信吗

  (真理)

  答:佛家见到的真理,乃是用正智体验得来,并不是靠神赐给的,等于二加三数即是五。智者一看就知,迷者自然不晓。中国有句俗语,不读那家书,不识那家字。不去研究,听也不信。我只总括一句,佛教绝对不迷信。佛教供奉偶像,自有深意,你先生既然意存讽刺,我也不必费辞。请问天主教供玛利亚像,耶稣教崇拜十字架,中国家家供木主,国家礼国旗,这些事都有灵魂吗

  你先生四大假合之身,这灵魂是谁赐给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你先生自己心迷,所以看天下事无不迷也。

  问:佛教口称悲慈,又说救度众生,请问社会上的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办有几处

  我见到的只有和尚向人化缘。(真理)

  答:化缘二字,讲起来很费事,我们可从俗讲,一般人看到和尚向人要钱,名叫化缘。这样说来,化缘就是要钱。请先生明镜高悬,社会上伸出手来,用强用柔,或明或暗,向人要钱的,何止恒沙

  恐怕不止少数的和尚!办慈善事业,我是十亿万分的尊崇与希望,只可惜穷佛徒,没有洋财,那就处处落后了,这是十亿万分抱歉的!

  问:现在的国家是军事第一,终日敲敲木鱼,打打钟磬,就能救国吗

  依我看来,敲木鱼钟磬是救不了国的举动!(真理)

  答:现在军事第一,谁能否认

  但是我看,也正需要佛家的大乘救世精神,来振奋士气,使全国上下心德一致,来完成抵御外侮的大业。佛教在历史上协助国家民族的辉煌事迹,代代皆有。不读中国史的,就不知道。佛教的主旨,也不是专敲木鱼磬子,请问学校里升降国旗,唱唱国歌,他教也唱唱赞美歌,难道学校里就是专会唱国歌,他教的教义,仅是唱赞美诗的吗

  

  问:中国孔圣人,也是信天。尝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又在他书上说,汝无贰心,上帝临汝。佛能超出上天以外吗

  (真理)

  答:你先生还算聪明,天是六道凡夫,佛是出世圣人。实在是超出天的范围,独立自尊,不但超出,而且为诸天(天决非一个,故说诸天)之师,佛各处讲经,天帝还来侍奉护法。请你先生查看佛经,自然明白。差不多的佛经,都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这可不是为着对待你先生我去新造的。我们辩论佛天,尚且说不清楚,请暂不要拉扯孔子,再出歧路。

  问:请你把基督教,孔教,佛教,回教,道教合起来,简单的比较一下,到底哪一教是真理

  请你说实话!(真理)

  答:我没有这样大的学问,也不敢这样妄为,未曾去深研各教和经典,哪能轻口发表议论。

  问:人死了为什么要超荐

  死人生前作恶为非,端赖超荐,便可生西吗

  如此大家不妨作恶为非。盖只要死后超荐一番便了生死,岂不太便宜了吗

  (怀疑)

  答:净土经典中,只言念佛修福,求生西方,未言死后超荐,便登莲品。不过佛法威德,不可思议!作佛事自是善事,善因当结善果,既为所死之人而作善事,死人当受几分善果。如地藏云:“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这并不是了生死,更谈不到讨便宜。

  问:求签问卜是不是迷信,香灰咒水治病是否有效

  如果吃死了人,是不是佛教杀人

  (怀疑)

  答:占相吉凶,佛教斥为邪命。庙里设签筒,不知沿自何时(佛家虽有占察经但真伪至今争论未息)。这事好比某镇用鱼肉供观音,实际上观音并未教他供鱼肉。香灰咒水本无毒质,哪能就会毒死人

  未免言之太甚!若问治病有效与否,那也不一定,请问盘尼西林及某某特效药,治病皆有效否

  若说准有效,世上就该不死人。

  问:烧纸锭银箔,是什么意思

  既堕地狱受苦,又怎能使用这些金银纸箔

  (怀疑)

  答:这是中国的风俗,佛经里并未提倡。张三做的事,您先生来责备李四。本李四只好说句:“对不起,不晓得”。

  问: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主张戒杀

  吾人祀孔,也杀三牲,岂不罪过

  (怀疑)

  答:孔子何尝不主张戒杀,儒书上多有记载,论语里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礼记里田猎不合围、不掩群、不杀胎、不覆巢,士无故不杀犬豚。似这一类的限制,不胜枚举。不过孔子是世间圣人,只顺世法用仁慈来方便限制,非如释迦世尊,是世出世圣人,直谈三世因果,主张戒绝而已。但世尊对初学亦许食五净肉,也非不讲方便。杀牲祀孔,是前代礼制,今无规定,沿用习俗,似属不宜。【附注】上古茹毛饮血,进化到种食五谷,由于肉食习气太深,一时不能全改。但中国先圣也曾觉到弱肉强食是残忍行为。在夏殷两代礼制中,却早定了田泽取猎,专为祭祀享宾之用。是已寓禁止滥杀之义。至问孔子为何不戒杀

  除前文答复,尚有一说:汉儒郑康成注释礼记,曾有“孔子虽有圣德,不敢改先王之法”之语,而孔子亦自己说述而不作。这是孔子治学取的标准。

  问:丹霞烧佛,还有罪过否

  (三三)(按:来稿署名“三三”,正不知是前三三,或是后三三

  是法师,抑系居士先生

  使我无法称呼。忽然想起瑜伽焰口中有“叹骷髅”偈一则。开首云:“昨日荒郊去玩游,遇见一个大德骷髅”,我便有了办法。一个骷髅,男体女体,尚不能辨。那里再分析出法师居士先生来

  故取大德二字,笼统恭维,比较圆融;我依此例,称以大德,亦述而不作之意)

  答:此番功德尚无处安住,遑论其他。我要反问一句,大德见佛烧了不曾

  

  问:观经云:是心作佛。黄檗云:不可以心更求于心。听东的话对,还是听西的话对

  (三三)

  答:君强分皂白,我不辨东西。

  问:净土是何境

  (三三)

  答:问境只管向外去问,何必来牵扯净土

  

  问:经云: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怎么解

  (三三)

  答:大德多管闲事!

  问:闻人说:唯识不了义,般若太笼统;这是互谤语,是真实语

  两宗优劣之处,请略言之!(三三)

  答:能转八识成为四智,这不能说是不了义;斩断葛藤,一丝不挂,还说甚么笼统

  诸法平等,偏逼我说优劣,我与大德并无冤仇,何苦拖我谤法造罪

  

  问:教家说华严为经中之王,净家又说阿弥陀经是群经指归;两经的最精华处,请举一二!(三三)

  答:曾闻古德杨仁山居士有两句话说:“教遵贤首,法尚弥陀””此语可味;更在阿含中见到称赞佛经说,初妙中妙竟亦妙。(手中无书是否为竟字待考)据此,区区心中,凡属佛经,通体都是精华,所谓譬如食蜜,中边皆甜,那能指一指二。

  问:四谛中的道谛四行相,一时想不起来,辞典中亦未载,祈告!(三三)

  答:道如行出。

  问:八万四千烦恼,我想此数当如一念三千,必有数目比倍而成,不是流行成语,然否

  (三三)

  答:十使互具成一百,历十法界成一千,身口七支业成七千,三世共成二万一千;末那识之痴见慢爱四惑各具此二万一千,合为八万四千法数。

  问:

《佛学问答(三)析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