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星云说相似。水势劣火,结为高山、土势劣水,抽为草木。………与五行相生相似,天圆地方,天动地静,与地球绕日而行相抵触。)敬请释示!(鲜纯贤)
答:无极而太极而两仪,是从外在无象而推至有象,星云而宇宙,是从有象而推测演化,楞严所云,乃是从心明昧,相待变幻,生起妄想。此三说之出发点,分内外有无,显已不同,既不从一处立脚,亦无所谓抵触,更不必故求其合。原子核与太极两仪,无极太极与星云,楞严一段与五行相生,固不无几分似处,然究涉勉强,莫如暂听其各自为说。俟有精通此三学之人出,或能道出真异同。天圆地方,易之乾坤二卦,佛之楞严,均未如是说抵触与否,此二者各不负责,天动地静,乃文学家,以眼前现象立言,因日星在人之顶,故称天象,见其运行,称曰天动,地载山岳如常,称曰地静,此不过形容之辞,当然不合科学。犹科学家既解地球自转为昼夜,而日原不升没,亦随顺人云天晓日出,当然亦不合科学。
问:古人讲净土往生,有四句偈,语似矛盾,查书亦不见其解,即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究竟含义何在,请为详示
(翟生)
答:此四句古德早有解释,不过言简意赅,文义俱奥,非初学所能领受而已。兹为浅释如下:“生则决定生”句;生者,指一念神识,莲花化生,决定生者,证化生至真,而非虚妄。“去则实不去。”句;去者,指离此往彼之一念神识,实不去者,言识乃性之随缘,识去而性不去,因性量同虚空,尽包沙刹,无去无来,故曰不去。“去则决定去”句;去者,指一念神识,离此往彼,决定去者,证往彼确实,而非欺诳。“生则实不生”句;生者,指莲花化生之之一念神识,实不生者,谓性非识能转变,识生而性不生,因性体无色相,强名真如,不生不灭,故曰不生。此四句一三两句皆言识,二四两句皆言性也。”
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内“东方去此过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一歹克伽沙等佛土有多远,有多少公里,又东方是在哪里,地球圆圆到底东方在哪里,(我知道日光出来的所在为东方,但从本国看去是东方在美国,又在美国方面看是在欧洲方面,再看去在印度,再看又在中国)到底哪一边在哪里为标准
(要南滨)
答:四方上下,在事本无,便于认识,假定名词。然此六方,即是假名,虽无一定之处,却有假定之方。故地有地之假东西,如地球自转,倾日之向曰东,不论日中美三国,日皆从东先见也。天有天之假东西,如此太阳系之太空,则以太阳为中心,既定一中心,便有四方上下,然太空无际,太阳系之世界,自以此一太阳六面,曰六方也。而此太阳系中,星球无数,都自绕日而转,各有轨道,轨道与球转有定,方向亦自有定,标准如是又何疑焉。
问:修行者命终时须经八小时后始可移动(因此时神识尚未离去)不然受到痛苦恐堕入六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不能生西,照此推来非善终者即有痛苦,有痛苦即不能生西,人生难保善终,那么平时勤修苦练,岂非白费心血徒劳无功
(廖清华)
答:非善终者,名曰横死,此是一种恶因缘,能以障道。所以行者,应重福慧双修,慧虽为证道之本,福可为去障助缘,俱不可偏也。然教相通达,心性了悟之大修行人,则能无苦无乐,纵遇恶缘,亦不起烦恼,即不碍其成证也。
问:佛说西方极乐世界无女身唯西方三圣之像观音与势至菩萨为何以女身示现祈开示!(夏镇华)
答:菩萨造像之法,有出家在家之别,圆顶袈裟者,出家之像,如弥勒地藏二圣是也。带发披璎珞者,乃在家之像,如华严文殊普贤二圣是也。西方观音势至二圣,亦在家之像,并非女身。然此皆造像之方便,实则男为女之反无女矣,何必言男,为利众生,化身而已。
问:外教邪道有用一种符咒要迷失人类精气神,但是佛教要用何种咒语来应付外教符咒
(心融)
答:若按密宗,法门甚多,各有各之专用。若以显说,心若在定,定则生光,邪何能侵,但起觉照,便是金刚慧剑,无邪不摧。倘不能摄心在定,则拣平素持熟一咒,诵之即可,或则一句万德洪名,亦可消之。
问:大德一再强调修大乘法门须发大心,上求下化,足徵大德行大菩萨道;唯“度众”须有大智慧及具备相当条件,非一般凡夫当生所能如愿。大德在宣讲弥陀经时曾启示:发“生西”一愿,即包括四宏誓愿;如是仅发生西一愿,生西后乘愿再来,自已包括度众矣。但或谓如不度众利生,绝对不能往生西土,因此为之彷徨,且恐影响初学者之信心。(孟孝光)
答:大乘者,以自他两利为义,背之者,何得谓大乘
修者必以菩提心为因,教义如是耳。度众必大智慧,此不过收效宏广,如无智而有愿,收效虽微,而愿则大矣。常行其愿,本智即开,事在肯为不肯为,悲心在发与不发也。净土生西,旨在断变易生死,一生补处,不行二利,何以破尘沙无明,如不发乘再来之愿,古德云,二乘不能生,如虽依例念愿,而心却无之,是欺佛而又自欺也。再者,“或谓不度众利生不能往生”,自是忠言,有何彷徨
遇机劝人念佛,即是度众,修持存心为他再来,即是利生,此二有何难哉。
问:我人将死,即昏迷不醒,既昏迷,则平日虽“持名”功深,亦不能“正念”,岂不枉费生平修持
(吴茂松)
答:功夫深者,预知时至,临终如入禅定。神识昏迷,不能正念,自是平素功夫不深。然深者比较总少,所以有助念团组织,可以补救,此净土法门之特殊也。
问:“婆罗门”为印度民族之一,地藏经云: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夫二十小劫为一个中劫,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才为一个大劫,阿僧劫,译为无量劫,何以地球坏了无量次以前,就有婆罗门族耶
(赖栋梁)
答:婆罗门虽为印族之一,然系修梵行之教,久远劫前既有佛陀,自有佛教以外之教。世界在成末坏初之间,动物依住,文化宗教自亦应有,并非奇事。
问:诸供养中,供佛为最,佛在园,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佛,佛看身旁有狗,即将钵饭转施与狗吃,同时佛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利多呢
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此是何说耶
(赖栋梁)
答:外为福田,佛为福田之最,内为心田,慈悲平等为心田之最。再为求福而布施者,其心私所获福德微,为悲悯而布施者,其心公所获福德最。舍利弗供佛,是向福田求福,佛布施狗,是从心田起悲,两者相较,起悲自胜求福。
问:自古高僧或居士,常以三昧火焚身,未知三昧之火,如何吐出
(赖栋梁)
答:此事甚少,并非是常,既云三昧之火,自是正定有成而得。尝见经中云诸罗汉,水定火定,或飞腾虚空,出水出火,皆是通力,由定而来,居士如定有成,水火自然如意。
问:四十二章经言,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人,最高亦不能超过于佛,何以饭千亿三世诸佛,还不如饭他一人耶
(赖栋梁)
答:教义有藏通别圆,其功藏不及圆,三世诸佛,此处是言藏教,无修无证,是言圆教。再有一义,要居士体参,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个什么
问:听人说周邦道董事之太太骨灰拾取三百多粒舍利是事实否
那样多舍利一定生西乎
(朱幼)
答:此事确实,共得三百八十余粒,捡时有台中人在场亲见,贮瓶收藏现存可证。有此舍利,固已难得,而现佛见光,尚多瑞相。区区虽是凡夫,不能知其归趣,然考诸经论,证乎先德之言,视其所现,其往生莲域尚有何疑。
问:听说病时还有障碍是不是
(朱幼)
答:多劫造业,业种久藏识田,舍报争起现行,人各不免。但能舍报刹那,正念分明,佛强障弱,不障往生。便觉临终助念,实为不可轻忽之事也已。
问:云何功夫那样好,不得延年益寿
(朱幼)
答:四大不实,五浊皆苦,此臭皮囊,有何可恋,再着寿相,益增障碍矣。修净学人,功夫好坏,以往生与否为准,不在俗寿长短也。
问:佛教所说众生是一切有生命存在及神鬼皆是。金刚经曰: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相、非无相之类,若历史上曰六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南洋爪哇猿人等人数很少代代相传,人口增多未知那灵魂如何产生
祈望赐教。(何泽城)
答:灵魂乃法性迷后,幻成之妄识,识则胎卵湿化,妄现假形。法性无时间无空间,细参前答可知,前答若悟,今可以大海为喻,湿喻法性,妄识喻水,胎卵湿化,喻所起之涛澜。请问太平洋起风,涛澜万状,推岸排空,十日不息水从何来
印度大西等洋,亦复如是,各增涛澜,水皆各从何来
问: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经曰:其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有七重栏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是如此合成,池中莲华大如车轮亦有各色毫光,照如此者,那时科学未发达,许多宝器要从何处运来建筑,如且太虚空若离地球一万公尺高也无空气可呼吸,如且太寒冷异常何可居住,若照佛陀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是乐,若照科学天文曰:太虚空所有星球也是从无量无边的微尘所结成,不论是太阳行星地球亦有灭绝的一日也是不能常住,千祈指教疑问。(何泽城)
答:此问三段,一疑极乐之宝,科学时未发达,宝从何处运来,先请以科学而对,中国之万里长城,阿房三百里楼台,九河导海,九省运河,皆为世界最著钜工,今尚无有其匹,时无科学,从何运料建筑
再此世界,亦有众宝,蓝田多玉,长江流金,岛有珊瑚,浦还珠玑,古无科学,俱从何来,今有科学,增加多少
若信佛法,当知神通,佛放光而现佛国,按足而变金地,倘死执科学,则佛经…
《佛学问答(三)析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