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與星雲說相似。水勢劣火,結爲高山、土勢劣水,抽爲草木。………與五行相生相似,天圓地方,天動地靜,與地球繞日而行相抵觸。)敬請釋示!(鮮純賢)
答:無極而太極而兩儀,是從外在無象而推至有象,星雲而宇宙,是從有象而推測演化,楞嚴所雲,乃是從心明昧,相待變幻,生起妄想。此叁說之出發點,分內外有無,顯已不同,既不從一處立腳,亦無所謂抵觸,更不必故求其合。原子核與太極兩儀,無極太極與星雲,楞嚴一段與五行相生,固不無幾分似處,然究涉勉強,莫如暫聽其各自爲說。俟有精通此叁學之人出,或能道出真異同。天圓地方,易之乾坤二卦,佛之楞嚴,均未如是說抵觸與否,此二者各不負責,天動地靜,乃文學家,以眼前現象立言,因日星在人之頂,故稱天象,見其運行,稱曰天動,地載山嶽如常,稱曰地靜,此不過形容之辭,當然不合科學。猶科學家既解地球自轉爲晝夜,而日原不升沒,亦隨順人雲天曉日出,當然亦不合科學。
問:古人講淨土往生,有四句偈,語似矛盾,查書亦不見其解,即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究竟含義何在,請爲詳示
(翟生)
答:此四句古德早有解釋,不過言簡意赅,文義俱奧,非初學所能領受而已。茲爲淺釋如下:“生則決定生”句;生者,指一念神識,蓮花化生,決定生者,證化生至真,而非虛妄。“去則實不去。”句;去者,指離此往彼之一念神識,實不去者,言識乃性之隨緣,識去而性不去,因性量同虛空,盡包沙刹,無去無來,故曰不去。“去則決定去”句;去者,指一念神識,離此往彼,決定去者,證往彼確實,而非欺诳。“生則實不生”句;生者,指蓮花化生之之一念神識,實不生者,謂性非識能轉變,識生而性不生,因性體無色相,強名真如,不生不滅,故曰不生。此四句一叁兩句皆言識,二四兩句皆言性也。”
問: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內“東方去此過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一歹克伽沙等佛土有多遠,有多少公裏,又東方是在哪裏,地球圓圓到底東方在哪裏,(我知道日光出來的所在爲東方,但從本國看去是東方在美國,又在美國方面看是在歐洲方面,再看去在印度,再看又在中國)到底哪一邊在哪裏爲標准
(要南濱)
答:四方上下,在事本無,便于認識,假定名詞。然此六方,即是假名,雖無一定之處,卻有假定之方。故地有地之假東西,如地球自轉,傾日之向曰東,不論日中美叁國,日皆從東先見也。天有天之假東西,如此太陽系之太空,則以太陽爲中心,既定一中心,便有四方上下,然太空無際,太陽系之世界,自以此一太陽六面,曰六方也。而此太陽系中,星球無數,都自繞日而轉,各有軌道,軌道與球轉有定,方向亦自有定,標准如是又何疑焉。
問:修行者命終時須經八小時後始可移動(因此時神識尚未離去)不然受到痛苦恐墮入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不能生西,照此推來非善終者即有痛苦,有痛苦即不能生西,人生難保善終,那麼平時勤修苦練,豈非白費心血徒勞無功
(廖清華)
答:非善終者,名曰橫死,此是一種惡因緣,能以障道。所以行者,應重福慧雙修,慧雖爲證道之本,福可爲去障助緣,俱不可偏也。然教相通達,心性了悟之大修行人,則能無苦無樂,縱遇惡緣,亦不起煩惱,即不礙其成證也。
問:佛說西方極樂世界無女身唯西方叁聖之像觀音與勢至菩薩爲何以女身示現祈開示!(夏鎮華)
答:菩薩造像之法,有出家在家之別,圓頂袈裟者,出家之像,如彌勒地藏二聖是也。帶發披璎珞者,乃在家之像,如華嚴文殊普賢二聖是也。西方觀音勢至二聖,亦在家之像,並非女身。然此皆造像之方便,實則男爲女之反無女矣,何必言男,爲利衆生,化身而已。
問:外教邪道有用一種符咒要迷失人類精氣神,但是佛教要用何種咒語來應付外教符咒
(心融)
答:若按密宗,法門甚多,各有各之專用。若以顯說,心若在定,定則生光,邪何能侵,但起覺照,便是金剛慧劍,無邪不摧。倘不能攝心在定,則揀平素持熟一咒,誦之即可,或則一句萬德洪名,亦可消之。
問:大德一再強調修大乘法門須發大心,上求下化,足徵大德行大菩薩道;唯“度衆”須有大智慧及具備相當條件,非一般凡夫當生所能如願。大德在宣講彌陀經時曾啓示:發“生西”一願,即包括四宏誓願;如是僅發生西一願,生西後乘願再來,自已包括度衆矣。但或謂如不度衆利生,絕對不能往生西土,因此爲之彷徨,且恐影響初學者之信心。(孟孝光)
答:大乘者,以自他兩利爲義,背之者,何得謂大乘
修者必以菩提心爲因,教義如是耳。度衆必大智慧,此不過收效宏廣,如無智而有願,收效雖微,而願則大矣。常行其願,本智即開,事在肯爲不肯爲,悲心在發與不發也。淨土生西,旨在斷變易生死,一生補處,不行二利,何以破塵沙無明,如不發乘再來之願,古德雲,二乘不能生,如雖依例念願,而心卻無之,是欺佛而又自欺也。再者,“或謂不度衆利生不能往生”,自是忠言,有何彷徨
遇機勸人念佛,即是度衆,修持存心爲他再來,即是利生,此二有何難哉。
問:我人將死,即昏迷不醒,既昏迷,則平日雖“持名”功深,亦不能“正念”,豈不枉費生平修持
(吳茂松)
答:功夫深者,預知時至,臨終如入禅定。神識昏迷,不能正念,自是平素功夫不深。然深者比較總少,所以有助念團組織,可以補救,此淨土法門之特殊也。
問:“婆羅門”爲印度民族之一,地藏經雲:于過去不可思議阿僧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夫二十小劫爲一個中劫,又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才爲一個大劫,阿僧劫,譯爲無量劫,何以地球壞了無量次以前,就有婆羅門族耶
(賴棟梁)
答:婆羅門雖爲印族之一,然系修梵行之教,久遠劫前既有佛陀,自有佛教以外之教。世界在成末壞初之間,動物依住,文化宗教自亦應有,並非奇事。
問:諸供養中,供佛爲最,佛在園,有一次舍利弗以一缽飯供佛,佛看身旁有狗,即將缽飯轉施與狗吃,同時佛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利多呢
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此是何說耶
(賴棟梁)
答:外爲福田,佛爲福田之最,內爲心田,慈悲平等爲心田之最。再爲求福而布施者,其心私所獲福德微,爲悲憫而布施者,其心公所獲福德最。舍利弗供佛,是向福田求福,佛布施狗,是從心田起悲,兩者相較,起悲自勝求福。
問:自古高僧或居士,常以叁昧火焚身,未知叁昧之火,如何吐出
(賴棟梁)
答:此事甚少,並非是常,既雲叁昧之火,自是正定有成而得。嘗見經中雲諸羅漢,水定火定,或飛騰虛空,出水出火,皆是通力,由定而來,居士如定有成,水火自然如意。
問:四十二章經言,飯千億叁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夫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人,最高亦不能超過于佛,何以飯千億叁世諸佛,還不如飯他一人耶
(賴棟梁)
答:教義有藏通別圓,其功藏不及圓,叁世諸佛,此處是言藏教,無修無證,是言圓教。再有一義,要居士體參,無念無住無修無證,是個什麼
問:聽人說周邦道董事之太太骨灰拾取叁百多粒舍利是事實否
那樣多舍利一定生西乎
(朱幼)
答:此事確實,共得叁百八十余粒,撿時有臺中人在場親見,貯瓶收藏現存可證。有此舍利,固已難得,而現佛見光,尚多瑞相。區區雖是凡夫,不能知其歸趣,然考諸經論,證乎先德之言,視其所現,其往生蓮域尚有何疑。
問:聽說病時還有障礙是不是
(朱幼)
答:多劫造業,業種久藏識田,舍報爭起現行,人各不免。但能舍報刹那,正念分明,佛強障弱,不障往生。便覺臨終助念,實爲不可輕忽之事也已。
問:雲何功夫那樣好,不得延年益壽
(朱幼)
答:四大不實,五濁皆苦,此臭皮囊,有何可戀,再著壽相,益增障礙矣。修淨學人,功夫好壞,以往生與否爲准,不在俗壽長短也。
問:佛教所說衆生是一切有生命存在及神鬼皆是。金剛經曰: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相、非無相之類,若曆史上曰六十萬年前北京猿人,南洋爪哇猿人等人數很少代代相傳,人口增多未知那靈魂如何産生
祈望賜教。(何澤城)
答:靈魂乃法性迷後,幻成之妄識,識則胎卵濕化,妄現假形。法性無時間無空間,細參前答可知,前答若悟,今可以大海爲喻,濕喻法性,妄識喻水,胎卵濕化,喻所起之濤瀾。請問太平洋起風,濤瀾萬狀,推岸排空,十日不息水從何來
印度大西等洋,亦複如是,各增濤瀾,水皆各從何來
問: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曰:其土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有七重欄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是如此合成,池中蓮華大如車輪亦有各色毫光,照如此者,那時科學未發達,許多寶器要從何處運來建築,如且太虛空若離地球一萬公尺高也無空氣可呼吸,如且太寒冷異常何可居住,若照佛陀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萬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是樂,若照科學天文曰:太虛空所有星球也是從無量無邊的微塵所結成,不論是太陽行星地球亦有滅絕的一日也是不能常住,千祈指教疑問。(何澤城)
答:此問叁段,一疑極樂之寶,科學時未發達,寶從何處運來,先請以科學而對,中國之萬裏長城,阿房叁百裏樓臺,九河導海,九省運河,皆爲世界最著钜工,今尚無有其匹,時無科學,從何運料建築
再此世界,亦有衆寶,藍田多玉,長江流金,島有珊瑚,浦還珠玑,古無科學,俱從何來,今有科學,增加多少
若信佛法,當知神通,佛放光而現佛國,按足而變金地,倘死執科學,則佛經…
《佛學問答(叁)析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