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答(四) 因 果
問:佛教的“因果律”,似乎與現實相矛盾
(丘八)
答:因是起始,果是結束,還有甚麼不合現實
問:今有甲殺乙,因乎
果乎
有無根據可以知之
(黃涵)
答:在甲爲因,前無故而殺之,固爲造因,前有故而殺,乃是造因,以被殺者,不了前緣,仍懷怨恨,怨必思報,故曰仍是因,不過果中之因而已,有因後必仍有果也。在乙曰果,欠甲命而償之,固爲受果,雖不欠甲命,當有他因,借此而食果報,故仍曰果,然果中既該因,恐遇緣仍再造因也。如此怨冤相尋,無有已時,所以佛法貴乎覺悟舍且解也。
問:不信佛,亦不信神,如此種人結果得什麼報
(朝新班蓮友)
答:我執太重,愚癡太重,執重癡重,是謂二惑。起惑無不造業,造業無不受報,造何業受何報,不能預爲定之。
問:信仰與悟道,何故非合一不可。(張清錦)
答:信仰是因,悟道是果,悟而後修,修而後證,修證又是一因果。合一者,即是修因求果也。
問:“定業不可轉”,此句話若對學佛之人,能轉定業或不能轉定業
(郭蓮花)
答:學佛之人其心不同凡夫,改往修來,業力焉有不轉之理。偈曰“罪若起時將心忏,心若亡時罪亦亡”。經曰“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前者爲消除,後者爲轉輕。是皆證明業因學佛而轉矣!
問:轉輪聖王是執管輪回之王嗎
(施好學)
答:虛空世界無量,爲便于言說起見,假定若幹個範圍,如以四天下(四大洲)作一個單位世界,此轉輪聖王有管領一天下乃至四天下者,用金銀銅鐵等字代名,並非執管生死輪回之王。
問:宇宙間是不是只有一個執管輪回之王
(施好學)
答:此問或系專言執管生死輪回之神。按衆生生死輪回,總以其業力爲主因,實則不操于地獄十殿閻羅王之權。但來問者在欲明此閻王是一是多,亦僅就此點答之,世界既是無量,閻羅亦無量也。
問:一個世界的衆生是不是限在于其世界輪回
(施好學)
答:衆生神識入胎,實不限于一個世界,十方盡能趨往也。
問:佛教對有情衆生的生生死死,說是由無明經輪回所致,而未知對無情衆生(草木類)的生生死死如何解釋
(施好學)
答:萬法緣合則生,緣盡則滅,動物除色身外,並有神識(情)故起無明。礦植無神識,只其假相因“緣”生滅耳。
問:阿修羅是造什麼因的果報
(慧德)
答:修羅分在天、人、鬼、畜四界,其屬天界者乃下品十善之因。
問:自古以來世人多說因果報應是真,如果因果報應是真,即是自作自受,而世人又不少問神托佛,或拜鬥祈求元神壯旺,或求補運,或超拔亡靈等等,此等事依照因果報應而言可能生效否
(施水閣)
答: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確鑿不虛,誠屬自作自受。惟世人問神拜鬥,祈求元神壯旺,或求補運皆是虛妄,無補實際。倘真心發露忏悔,止惡向善,實亦能化戾爲祥,此仍是因果也。至于超拔亡靈,若果齋戒至誠,七分之中,亡者可獲其一,如虛應故事,則無益也。
問: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有些人說:那麼認命就好,反正受業力之果報,無形中養成不思精進懶惰惡習,終成無用之人,如此是否亦爲果報
(許炎墩)
答:業由心造,亦由心轉。能轉即可變更果報,或者減其成分,否則即爲業縛,而受果報。甘心懶惰,不思精進,亦是因。終成無用自是果。豈非皆由自取,所謂凡夫認命,智者造命,此處大須著眼。
問:出家之人,心田已變慈悲,每日早晚誦念楞嚴大悲諸咒,豈不是逢凶也能化吉,如果能這樣,佛菩薩何不發心將一切遭凶者化爲吉祥呢
(顔寬文)
答:出家者未必全具慈悲心,誦經咒亦未必全具真誠心,因果須豎看叁世,橫看共業,極不單純。佛魔盛衰,端在佛徒德之進退。居士只知門外破壞佛法,而不知佛徒破壞佛法,物腐蟲生,蓋有由矣。然此處極須憬悟,莫徒埋怨菩薩無慈。
問:俗語有雲:今生受人錢財,若不能還者,要還後世債。若如此今生受人布施,來生豈不作犬馬還人債乎
(善因)
答:受與欠小有分別,設人以錢鈔贈與者不必償還,布施即系贈與。受後但求上弘下化,日加精進,一切功德,普爲施主回向,則無錯過,若受後懈怠放逸,不求了道,恐有危險。
問:念佛兼有信願行具備,望往生極樂,今生若受人錢財,未知可能往生
或在六道輪回再還人債否
(善因)
答:念佛若能信願行叁者具備,決定往生,何必多疑。余義可以玩索前答即能自釋。
問:我讀佛經對微妙法常不能解其究竟,而喜談因果報應,不知有此專書否
(沙壬)
答:賢愚因緣經、經律異相、法句譬喻經、曆史感應統紀等,皆談因果之類。此外有安士全書一種,內容有事有理,頗合初機。
問:設曰“衆緣和合”如是則“因多果一”;曰“一迷而有衆相”,如是則又“因一果多”;曰“瓜熟結實”如是則“實即是果”;曰“種實成瓜”如是則“實又是因”矣。究竟因因果果,是是非非,祈居士有以明我!(吳捷漢)
答:因結果時,以緣爲介,因亦稱緣者,僅親因緣一種,其余衆緣,皆作起因生果之用,均不可稱因。第一節之疑,乃未能分清因緣界線之誤也。“一迷而有衆相”,此須設喻解之:譬如目病眩花因也,視一燈而現多燈果也,此仍是一因一果,多燈只能作一果論。蓋一燈者,是一個真總相,多燈只能作一果論。蓋一燈者,是一個真總相,多燈者是一個妄總相,病目所見多燈,既爲一個妄總相,故仍說是一果。第二節之疑,乃未解一個總相之誤也。因果原具有連環性,請研十二因緣自知,此連環性便是因既成果,果還赅因,下實(即種子)于地是因,結瓜是果,瓜內包實,則仍是因,第叁節之疑,乃以實爲果之誤也。
問:修何善而生叁善道,修何因而墮叁惡道,修何因而爲胎卵濕化四類
(春燕)
答:此情形極爲複雜,有純善,有純惡,有善兼惡,有惡兼善,有善多而惡少,有惡多而善少,業既千差萬別,報自乘除多變,實非片言能盡。從大體說,造十善業,以上中下叁品,分爲叁善道之生。因造十惡業,亦分上中下叁品。即叁惡道之生因。若胎卵濕化之四類生法,六道皆有之。善惡之報,應以六道爲准,不能以生說也。
問:以叁世因果論,畜生道之未來果的現世因如何種下
如豬鵝猴蟲類等
(潘思旭)
答:業因分身口意叁種,此之又以意之貪癡爲主動。一切畜生之意識,不外貪癡,一念十法界,何能雲不造因
其口言語雖不得知,其身造殺盜淫,細觀之了了分明,又何能雲不造因
問:畜類中之濕生化生及細菌等,是否亦由生死輪回中來
(桂引杏)
答:凡屬有情凡類,皆有輪回,細菌是植物,不在此限。
問:畜生數比之人類不在萬萬倍以上,如人轉在畜生道,是一人可以變多數畜生,抑一人只可變一畜生
(桂引杏)
答:只論畜生一道,一神識寄托一身,當聞之矣,若有他說尚不得知。私揣來問之意,或疑畜多人少,若一人,一身,何來如許之畜
要知變畜生者,包括六道而言,況畜生生生死死,有經數大劫尚不能脫離本道者哉。
問:因果永不消滅,善惡不能抵銷,何以印光大師臨終叁要又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
(桂引杏)
答:因果不消滅者,乃謂不自消滅。豈但此也,且亦不自生。必先明乎“不自”之理,方能談斯問題。因謂親因,果指習果,二者之間有一重要樞紐,名之爲“緣”。此緣具增上力者,因即生起;如種子在地遇水,便能生芽,不遇此增上力,則種子仍伏地中,故曰不滅。倘緣具減損力者,因即變壞;如種子在地遇石灰硝強之類,便漸蝕腐,不遇此減損力,則種子亦仍伏地中,故曰不滅。念佛者實爲惡因之減損緣,能將惡種子蝕腐,故曰消滅,理非矛盾。更應知此是以緣轉變其成分,決不是善惡抵銷也。
問:在聖帝殿作鸾生,後堂主選作講生,現今聽佛理,然後能得好善果否
(吳央)
答:鸾生講善書,乃是世間之善,僅能保持人身。學佛乃超凡入聖之大事業,所得之果,終能與諸佛同等,兩者相較,天淵之別矣。
問:七月開赦地獄,是使好兄弟受食否,或是輪回轉世呢
(真月)
答:這是社會上一種俗傳,不足聽信,實則是人借這一天,湊湊熱鬧,大吃一頓酒肉而已。
問:法華經說:釋迦佛從無量劫以前成佛,何以其他經多說,釋尊多生以前曾做過仙人,凡夫,或墮地獄,或做畜生等等
成佛還會再墮落嗎
(白永居)
答:無量劫固是說遠,多生並非說近,不可誤解文義,至雲曾作仙人等,皆指成佛以前之事也。豈有成佛以後,再爲種種衆生者,如二千余年前之迦毗羅國太子乃其化身耳。
問:佛教中每于七月請僧施放瑜伽焰口時,有人爲報親恩,于附薦並設靈位及辦紙料衣箱食物等祭拜祖先,是否死亡的鬼,真有領受呢
(楊乘光)
答:按盂蘭盆經,七月十五爲結夏竟日,諸佛歡喜;供養叁寶,可獲超薦七世父母,後人推廣悲心,憐憫無子孫之孤魂,無人超薦,遂爲放焰口行施食,是其演變。至于辦紙料衣箱等,則非是經所說;若祖先生在鬼道,或可領受,若在余道,安須此耶。
問:若我們識得念經而無請僧及買辦以上各物,亦無設靈位,而自己一人持素于佛前虔誠誦經禮忏,來代亡親忏悔,代其念佛求生西方,其效果比第一條功德如何
(楊乘光)
答:請僧薦亡,必延戒學雙尊之大德,以其威儀具足,心身清淨故易獲得感應。否則實不如自己之子孫,齋戒虔誠而禮誦,較爲有益也。
問:常有人談說人畜死去一生了結,並無有地獄輪回之事,這無非是昔人傳說,倘確有地獄輪回,自古至今有何人見得探到之證
(李俊)
答:佛說之事理,多在體驗,有非探討及化驗所能得出。如我昨夜有夢,我知我說確非虛構,而他人實無法探討化驗之。故以現比二量求不出者, 只可信仰人格而遵聖言量,考地獄之說…
《佛學問答(四)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