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又云:“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据此,是未生在因地时本修小乘,生后不执著实际,终能回小向大,故云极乐是大乘根界。请细体观经,上三品在因地皆修大乘,故生后证果皆为大乘,中三品因地修闻小法,生后故先证小乘,下三品生前虽未修行,但临命终时,所遇知识,为说大乘,故生后上生者得入初地,余二发心,俱是大乘。知乎此义,是因是果,理方无碍,知乎前义,极乐毕竟是大乘界。
问:弥陀经中云“出广长舌相”,为是表法,为是实有其舌,遍覆大千
(陈如德)
答:此有二义:一者佛身充满大千,舌相自然遍覆大千。二者佛音播到之处,即等舌相覆到之处。
问:观经下品下生章中云:“莲花经十二大劫乃开”,此“劫”为是数西方之日数,为是娑婆之劫数
(陈如德)
答:是指娑婆之劫数。经云“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又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上品中生,七日即得无生一段云:“七日者,恐指此间七日,不指彼国七日也”,据此,故知是指娑婆。
问:老师在佛七内开示中嘱:专心念佛,即使不能得一心不乱,也有功德及好处。我们念佛者存此心理是否太执著功德
(王镇芬)
答:七中所说之功德,是说虽未得到一心,亦除去妄念不少,较不结七念佛者,所得境界,未可同语。今借物喻,得一心者,假如十五满月,未得一心者,或如十二十三之月,然较初一二之月,则大不相同,所言指此,非谓世间之有漏福报功德。
问:听经时曾记得说过佛在心内,西方即在眼前,若是把心收在一处就会看到吗
(慧霖)
答:看到看不到另是一回事,要至心念佛,这佛总是在汝心中,如月能照水,若水浊时,则月不现,月虽不现,非月不照。
问:念佛果到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就会得到神通吗
(慧霖)
答:这却不一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境界,纵然得神通,也非念佛的本旨,此心切不可存。
问:有念佛者因生产病死,可往生否
(佚名)
答:只要正念分明,当然往生。细揣来问,或系怀疑产妇身体不净,佛嫌污秽,而不来接;实则人不生产,亦属不净,试看九窍流出者为何物
即能明其不净矣。不过产妇之不净表现,特别明显罢了。感佛来接,纯在乎心,如池水澄清,天月自现,若单论人身,原是三十六种肮脏物体假合而成,根本就不清净,至于平素敬佛,沐浴涂香等,仍是心理表示洁诚,而体中之脓血尿粪,何尝洗去。
问:晋唐高僧,取经来到中国,以后的众生,都有经法可看,才有成佛的往生的;但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不知怎样成佛往生的
(普慧)
答:既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有十方三世一切法。
问:若三宝弟子,没工夫听经,只在家作功课,吃长素,守五戒,能往生否
(普慧)
答:正因一心念佛,助缘能守五戒,决定往生。
问:佛徒发愿超升西方,而志不在救脱众生,是否为自私,是否有违释遵慈悲宗旨
(管新盘)
答:如此小心人,并无菩提心,当然有违释尊慈旨,纵能精进往生,恐品亦不能高。
问:吾师叔公他平日念佛,勇猛精通功行高深。但到临终时,他父母均在他面前哭泣,势甚悲哀,未知如此可否往生
(吕顺运)
答:如正念不乱,无碍往生。但遇此环境而能不乱者,非有真实功夫,不能作到。
问:如平时有暇学习歌赞固然很好,但若无暇,犹以念佛不学歌赞,此亦可否
(吕顺运)
答:歌赞乃是礼仪之一种,念佛乃是修道之主体,不学歌赞,并无不可。
问: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和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阿弥陀佛,其是否同一阿弥陀佛
各何因缘望释是祈!(吕顺运)
答:既云同名同号,当不是一,此世尊教人省时而念多佛之法。法界藏身弥陀,即云弥陀之法身周遍法界,随感应现。极乐之弥陀,虽云别是一尊,若准法界身讲说,与多教之同名同号者,说是一非异,也未尝不可,极乐弥陀之因缘,详载无量寿经,文繁不能备述。
问:“唯心净土”此是表明心能做地狱,能做天堂,因之净土亦不出心外否
“自性弥陀”是指自己之佛性否
(吕顺运)
答:如是如是。
问:在家居士,佛理欠明,又未受过教育,性更鲁钝,欲入涅,有何方便之法
(王慧锦)
答: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一句弥陀,只要深信切愿,念念不离,往生西方,即等涅。此是最捷便稳当之法也。
问:往生西方,身体既是化生,不知用手去摸,可有形质
(慧霖)
答:经中浴八功德水,以衣盛众妙花,足托莲花,飞乘楼阁,岂非皆是形色。摸之当然有形,如梦中之身,虽属意想而生,行动触摸,尚似有质,能起作用,可以思悟。
问:念弥陀是借弥陀愿力往生,念己名是否也可往生
(佚名)
答:按无量寿经,弥陀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选二百十亿佛刹庄严之相,修习五劫,方造成极乐净土,更发四八大愿,专接念佛众生,俱蒙世自在王佛授记印可。请问居士之土何在
往生何处
如云希望亦生极乐,而既念己名,是与弥陀愿力无涉,何有感应
此等于撒豆种,希求生瓜也。
问:念佛有疑之人,往生边地五百年可以见佛,若即悟者可以随时见佛否
(林慧兰)
答:五百年者,言其最长之时耳。如云人生百年,其实一岁二岁,十年二十年,俱有死者,处边地者,若果有悟,随时花开见佛,不待五百之数。
问:生在边地莲花胎生,胎生与人类同样否
(林慧兰)
答:胎为不自由之譬喻,其实亦是莲花化生耳。
问:佛家众生平等,极乐世界有分阶级各修道果之差别,岂不是不平等吗
(林慧兰)
答:众生皆具佛性,在因地时及究竟果位时,无不平等,但修证过程中,以遇缘及勤惰而有种种不同,故有顿渐取果等级之不齐,若加精进,皆能到一生补处,何有差别
问:阿弥陀佛法门(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在内)不知大慈大悲是包括些什么
(周慧德)
答:凡普拔众生之苦,普与众生之乐,便是大慈大悲。三藏经典无不句句说此。这可以说大慈大悲,包括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三藏十二部是经之体,大慈大悲是经之用。
问: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此点之意未知何在
(林梦丁)
答:阿弥陀经中分明说:“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据此,西方人焉有再重造罪之理
六祖岂有不知
此为防范禅家学人,不求自心,及不能专修之方便语言耳,修净学人不可误会!
问:佛家的修行,单念佛未免过于消极,若全世界统统念佛,即无有种种事业的发达是不是
(张庆祝)
答:念佛是修参心性,属于学;发达事业,是庄严刹土,利益群生,属于行。念佛譬如儒家之可格致正诚,发达事业如修齐治平。有学方能起行,心端方能利众。极乐净土,为法藏比丘精勤求索,恭慎修习,满足五劫之所成就,种种庄严,超过一切佛刹,专为利益众生,念佛即是学佛,果佛徒都照法藏比丘榜样去作,行为是不是消极
事业是不是发达
问: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辅助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有人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其人将来往生如何
(达文)
答:如发愿求生西方,念观音圣号,亦有往生可能,但不甚如法,因净土三经中都教持弥陀圣号也。不求生西,而有别愿念观音圣号者,当不往生,以无其愿也。答:此说有三,一、十尊者被维摩大士所呵在前,被遣在后,前或未知,后岂终不知也。二、佛在此土说教,所有声缘菩萨,皆为所化,说一法门,含有多义;各随其根,而异其受,订正亦必遇缘,否则不契,应知生灭四谛,亦非错法,维摩大士并非破之,乃斥其执小,不知观诸比丘之机。三、说法有权有实有自说有借他说,此乃故借十尊说小,而显大士说大,无非皆施善巧,专以为利众也。
问:中国之恕道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于莲社及仁人在每年年末皆有发扬救济,除米钱以外,尚有旧衣服,就是大部分“己所不欲”之物,才施于人,如此是有与我国之恕道不符合否
(江宽玉)
答:“不欲”专指加损害于他方而言,莲社赐人旧衣,非有害于彼也,彼如不欲,不受而已,亦无损也。再“勿施于人”之施字,在此处作“加”字讲,不作施“舍”讲,则不误会矣。
问:一三千大千世界里有多少银河系
(郭家宁)
答:大千世界,乃佛学分划星球之范围及名辞,银河系乃天文科学家所划星球之范围及名辞。大千世界银河系物体一也,只其定位之法不同,如米用量器计算,则曰升斗,用衡器计算,则曰斤两,欲以升斗合斤两,非不可通,但须经一番测算,倘以大千世界合银河系,亦复如是,惟区区无天眼不见大千,无仪器不见银河系,便不能强不知以为知矣。
问:铁轮王所统辖之洲,是否三界在内,而包括几个大千世界呢(刘觉之)
答:铁轮王所统之洲,是四大洲之一,乃大千世界之一小部分,安能说包括几个大千。
问:何谓中阴身
(林庆勋)
答:神识已离现在身,尚未入生缘身,两者之间,名之为中,此际神识,名曰中阴。
问:人死之后,是由中阴身直接投生受胎,抑或须经十殿阎王之审判才投生
(以上二题有何差别
)(林庆勋)
答:中阴身后,不属六道。其存在时间,长短不一,有一时间即入六道者,有一七日,或二三七日之不等,最长七七即转生矣。此言普通,偶有七七以外之长时,尚不转生,乃其例外之缘。阎罗系地狱境界现相,中阴界无之,其六道生死状况,各各不同,但皆以业力为原则。
问:中阴身住在何处
寿命多久
中阴身之时,是否知道前生之事
(林庆勋)
答:游游荡荡,不出本界。多数能记生前,然亦有不能记者,余参前条。
问:吾人何以会忘记前生之事
从何时开始才忘记前生
(林庆勋)
答:记忆之事,皆系意识卸落影子,深入于阿赖耶中…
《佛学问答(二)通问(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