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含藏。生产新影新种刹那加,旧者在下,新者在上,故易记新事,常忘旧事,此一沉一浮之关系也。至人临死,及阿赖将舍之时,所藏种子,摇播翻动,名乱心位,此是一度昏沉,再经中阴一隔,复遇缘迷而入胎。再经生长成种种变化,处十月黑暗胎狱,产出人事境界更换等,此一乱,一昏,一隔,一迷,一变,一换,阿赖耶中种子,颠倒互薰,故前事迷而不清,不能记忆。
问:扫地扫尘埃,净心超三界,守口摄意身莫犯
(林庆勋)
答:此之句文,第一是喻,第二是说修功,乃言扫尘则地净,断无明则出世间矣。三句是说“身三、口四、意三”十种善业耳。
问: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以后依靠何人抚养长大
(林庆勋)
答:莲花开后,即是成人,并无幼稚壮老,种种经过。衣食住行,自在化生,细读阿弥陀经,自知其详。
问:佛的法运河时算起
(林庆勋)
答:自佛涅后起算。
问:在佛像前烧香,上供物是何意义
又长明灯用意何在
(郑以哉)
答:表示诚敬,如人间之贡贽等。所供有香花水灯,种种之仪,都有表显。问答集中,早有详解,明灯者,表六度智慧也。
问:佛教在经济上、政治上看来是放任自由平等的,不知有无具体办法
(郑以哉)
答:此问语义含混,无从率答。若言教规具体,则有小大种种戒文,起居坐卧,则有种种威仪,组织则纲目有次,生活则有条不紊。无一事而无法,无一法而无理。
问:为护教或传布,在佛教史上与哪些外教或政治性的发生战争
战争结果如何
又对待敌人如何
(郑以哉)
答:佛教恩怨平等,向不与人争执,护教布教,皆有范围,历历彰彰,并无因教而起战争,只有受他破坏,犯而不较,自己复兴。
问:佛教里战争的“菩萨”为谁
法力如何(郑以哉)
答:教中只有护法,以及降服,皆是被动,抵抗外侮。并无向他进行战争之事。不可误会。
问:佛教里“恶魔”是谁
法力如何(郑以哉)
答:欲界自在天,有魔曰波旬,专破佛法,然邪不侵正,终归失败。
问:佛教对于外(异)教态度如何
(郑以哉)
答:恩怨平等,四生平等,一律施化,不念旧恶。
问:佛教除杀生外,在食、衣、住、行上有哪些禁忌
(郑以哉)
答:佛门分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出家受比丘大戒后,衣食住行,均有律仪。在家男女居士,受戒者遵戒,未受戒者,亦不宜作杀盗,杀伤慈悲,盗犯法律。
问:佛教婚姻制度如何
可否与异教结婚
(郑以哉)
答:婚姻并无限制,若与外教结婚,只恐信仰不同,家庭失和而已。
问:佛教对于人类乃至宇宙的来源,是采创造抑是进化
或另他说
(郑以哉)
答:必破尘沙惑,方能成佛,尘沙言其繁多,所谓一切也。惑乃迷而不知,即所谓性之障也。如不将宇宙人生,彻底全彰,岂得谓之见性,何得成佛。实以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繁如恒河之沙,欲其说明,故有三藏之浩浩也。阅尽三藏,能通其义,始能真解宇宙人生,否则皆是隔靴搔痒。
问:常见初学佛之人,多有业障累累,此是学佛不至诚否
或是佛菩萨试验他,或是消除宿世业障否
(江宽玉)
答:众生多劫轮回,善恶混杂,学佛是善种现行,障碍是恶种现行,能至诚是善种力大,不至诚是善种力微,业障能障与否,亦在其力强弱,至云佛菩萨之试验,及宿业消除,虽有其事,但初学之人功夫未进,教理不明,于此诸说,尚谈不到。
问:亦有学佛之人,经过多年,查其以前,很有信很发心,到后来反而没影响了,反而迷惑颠倒,此是其人宿世业障重否
(江宽玉)
答:参究前条,可悟此问,是乃彼人善种力微,恶种之强之徵。既不能深求教理,以开智慧,又不遇知识策励,俾向前进,遂使仅种善根,或得福报而已,解脱道上,并无其分,哀哉。
问:六道中,内中(天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死后有中阴身否
(江宽玉)
答:六道皆有中阴,是其通常,大善大恶,各有例外。断惑上升天道,地狱而入无间,此二不经中阴,是其最显者。
问:畜生是八难之一,愚痴无智,有时遇到,代它念三皈佛号,而不高声,它又听不到,如此会得到超升的感应否
(江宽玉)
答:有声使其听到为佳,彼识田中落一善种,迟早遇缘,自起作用。如不能高声使听,但凭至诚回向,亦能得几分加被,总之,心诚求之,功不唐捐。
问:“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药师经上云:“已尽之命,而可增益。”万事已尽“灭”是否造功德可以再增益否
(江宽玉)
答:造功德即是增上缘,于缘生理无违,如灯将灭,续油复明。但药师诸法,必有传授,非可无师自通,依样葫芦。
问:阅:药师经中,“救脱菩萨称阿难尊者为大德,而阿难尊者称救脱菩萨为善男子。”请问,此二称是何分别
据弟子之愚见,佛门中菩萨是居罗汉上首,为何阿罗汉称菩萨为善男子
(江宽玉)
答:大德二字,乃上下通称,善男子号,为上对下之赞辞。比丘皆为出家之众,菩萨却有缁素之别。救脱菩萨,是否所现为在家相,未加考据,不敢遽言,倘是在家相,阿难尊者呼以善男子,以缁呼素,并无不可。
问:中阴身是否肉眼可以看见
(洁园)
答:肉眼不见是其常,多人皆不能睹之也,肉眼能见是其偶,罗两峰恒常见鬼之例也。
问:设若途中遇一头牛被人要宰杀,而拟赎而放之,仍身金不足告贷无门之时,佛菩萨的慈悲是如何赎之
“舍身顶替”
设若宰场将如何是好
(颜铁根)
答:尽力为之,力不及则行法施,为之念佛忏悔或说皈依,不能救其身命,转而救其慧命也。“舍身顶替”,莫说自尚不能,纵肯为之而屠户岂便舍牛杀人乎
此想近迂矣。
问:正法时期比较末法时期容易得证,那正法时期学佛的福报较末法大,这是生灭法
因缘
(颜铁根)
答:生于正法时期,或生末法时期,自然有关福报大小,而此两期之人,慧钝亦有差别也。下二句语气欠明,只可意揣答之,人生于正法末法,福之大小,当然各有因缘,人在修地,未到果地,皆有生灭,因缘所生,生已还灭,是生灭法,若证涅,即无生灭矣。
问:有修行的死后火葬,骨灰有舍利。可是土葬的若有舍利,能不能发现,要怎样发现
(秀凤)
答:有成就者,虽归土葬,仍有舍利,但埋土中耳。然舍利一物,亦非全经火化,前人之事,有足考者,有刻本版而现者,有读经册而现者。
问:释尊究竟的目的是净化娑婆世界进庄严世界呢
或是要六道众生个个生西
(刘庆明)
答:二者皆有之,且不偏执。能庄严娑婆者,任尔庄严娑婆,愿往生极乐者,任尔往生极乐。但极乐有弥陀庄严,尔无用力之处,却要极乐求学,再来庄严娑婆。
问:附印港版之大士彩色圣像及阅观音灵感录后,发奉祀信仰大志时,如何在家中拜
往寺庙时如何拜、信、行
指导为祷!(何江都)
答:发心信佛,要在心诚,次尚形式,普通行礼,以三叩为节,事忙方便,可以一叩,若多闲时,四八拜百拜,俱可随意,总以至诚为主,但佛教礼拜之式,与众少有不同,乃三跪三叩,两手反掌,五体投地,后一问讯。亲见而学,比较容易,文字述说,或有误解,宜向寺庙法师去学,或向居士谙礼者学之,均无不可。
问:读诵弥陀经与先祖超度是在佛前或在先祖灵前或双方位俱宜
祈老师指教。(邱合顺)
答:要在心诚,不限地址。佛前灵前,或非佛灵两处,但具回向深心,皆得感应。
问:十字架的大厦到处林立,一见之下洋教无疑,然而字乃佛教之象徵,而世界红字会亦高悬其字者,过眼间谅是丛林无疑矣。(杨开庆)
答:红字会内容,分道院、慈院。道院者,乃神道设教之事,所奉者,为儒释道耶回,最高尚者为老祖,自称是五教之首,然各教各有其本,皆否认其杂称。彼无经典,惟信扶乩,与佛非同法,亦非丛林。慈院者,乃办种种慈善事业,并羡红十字会战场救护,亦办战场救护之事,其红字旗,乃仿红十字之变作,然其慈业,颇有成绩,信教自由,正不必与其道同观也。
问:本省风俗属闽南对于婴孩之帽、衣、鞋等等都用红纱绣之字以祈寿福,求平安之意,而佛门用之取何瑞兆
(杨开庆)
答:佛身三二瑞相,每相皆为百福所成,乃胸前之相,后人呼为万音。世俗好以此字为文饰,再配以福寿等字,乃取万义,则一切吉祥皆无尽矣。佛门中用此者,只作标志,尚有轮相者,不尽一律。然亦取表显,取竖穷横遍,轮取常转不息,但非世俗仅求福耳。
问:佛说三界无安,福尽总是六道轮回,若有儒教圣堂佛菩萨神仙,时常下降扶鸾阐教,现在度众无限量,鸾台圣教三教同礼,佛圣神仙同渡。参拜弥陀种种诗词训话令人感动,但照佛是正觉者,不涉外道,为何佛菩萨时常下降扶鸾
对于此事愚夫难解,敬请开示。(林赞德)
答:观先生之言,知是宅心慈祥,倘肯虚心研读佛典,当能智开见道。下问多所误会,谨为释之。一、儒非宗教。二、佛菩萨亦不下降扶鸾。三、儒既不是宗教,便无三教同体可言。四、种种诗词,决非阿弥陀佛所说。以上四端,皆是无知之人,瞎造谣言,造谣者言语不实,行属欺诳。如不属妄自造谣,定是鬼妖作祟,假冒神仙之名,诳惑愚痴,而无学之人,不辨真假邪正,从而设坛立教,故曰旁门外道,先生求道,已入歧途,将来恐有落堑坠坑之虞,祈慎之!
问:佛菩萨诞辰及成道日,
问者很多。到底出何经典,或是有何根据
在贵刊总没解说明白,既没经典,为何天下各寺庙,都一律推行。平常人都有一定生辰,佛菩萨是圣人,为何反不可考,这样,岂不使人对佛教诞辰成道,却不及耶稣圣诞节可靠,以后寺庙做法会,恐会减少人的信仰。(无名氏)
答:凡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确实说确实,无徵说无徵,乃为真实语,本刊过去所答,即本此宗旨。佛菩萨有此界者,有他界者,历法有各地古今之不同,莫论经无记载,纵…
《佛学问答(二)通问(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