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有缚
若可缚先缚 则应缚可缚 而先实无缚 餘如去来答
缚者无有解 不缚亦无解 缚时有解者 缚解则一时
若不受诸法 我当得涅槃 若人如是者 还為受所缚
不离於生死 而别有涅槃 实相义如是 云何有分别
5.观业品第十七,共三十三偈:本品為苦集的总结。招感来生的生死苦果,业是最主要的,果报的或苦或乐,是由行為的或善或恶所决定的。现在造业感将来的果,业力是如何的存在及保持。
大圣说二业 思与从思生 是业别相中 种种分别说
佛所说思者 所谓意业是 所从思生者 即是身口业
身业及口业 作与无作业 如是四事中 亦善亦不善
从用生福德 罪生亦如是 及思為七法 能了诸业相
业住至受报 是业即為常 若灭即无常 云何生果报
如芽等相续 皆从种子生 从是而生果 离种无相续
从种有相续 从相续有果 先种后有果 不断亦不常
如是从初心 心法相续生 从是而有果 离心无相续
从心有相续 从相续有果 先业后有果 不断亦不常
能成福业者 是十白业道 三世五欲乐 即是白业报
人能降伏心 利益於眾生 是名為慈善 二世果报种
若如汝分别 其过则甚多 是故汝所说 於义则不然
今当復更说 顺业果报义 诸佛辟支佛 贤圣所称叹
不失法如券 业如负财物 此性则无记 分别有四种
见諦所不断 但思惟所断 以是不失法 诸业有果报
若见諦所断 而业至相似 则得破业等 如是之过咎
一切诸行业 相似不相似 一界初受身 尔时报独生
如是二种业 现世受果报 或言受报已 而业犹故在
若度果已灭 若死已而灭 於是中分别 有漏及无漏
虽空亦不断 虽有而不常 业果报不失 是名佛所说
诸业本不生 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 以其不生故
若业有性者 是即名為常 不作亦名业 常则不可作
若有不作业 不作而有罪 不断於梵行 而有不净过
是则破一切 世间语言法 作罪与作福 亦无有差别
若言业决定 而自有性者 受於果报已 而应更復受
若诸世间业 从於烦恼出 是烦恼非实 业当何有实
诸烦恼及业 是说身因缘 烦恼诸业空 何况於诸身
无明之所蔽 爱结之所缚 而於本作者 不异亦不一
业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是故则无有 能起於业者
无业无作者 何有业生果 若其无有果 何有受果者
(四)小结:说明缘起业的真相,后结归到业力等是如幻如化。作者,作业,受者,果报,这都是世俗諦中现有的,都是从幻起幻,如以无明爱而起作的业。
如世尊神通 所作变化人 如是变化人 復变作化人
如初变化人 是名為作者 变化人所作 是则名為业
诸烦恼及业 作者及果报 皆如幻如梦 如燄亦如响
三、观世间灭:先论现观,即直示正观悟入实相的教授;再明三乘的向得其时劫、因果、成坏,都是无自性的。后明断证者所破的颠倒,所悟的諦理,所证的涅槃,这一切是性空如幻的。
(一)观法品第十八,共十二偈:正论观法,如不见有我,也就没有我所法,正见一切诸法的本来空寂性了。从破我下手,显示诸法的真实,為三乘学者共由的解脱门。
若我是五阴 我即為生灭 若我异五阴 则非五阴相
若无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灭我我所故 名得无我智
得无我智者 是则名实观 得无我智者 是人為希有
内外我我所 尽灭无有故 诸受即為灭 受灭则身灭
业烦恼灭故 名之為解脱 业烦恼非实 入空戏论灭
诸佛或说我 或说於无我 诸法实相中 无我无非我
诸法实相者 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 寂灭如涅槃
一切实非实 亦实亦非实 非实非非实 是名诸佛法
自知不随他 寂灭无戏论 无异无分别 是则名实相
诸法从缘生 不即不异因 是故名实相 不断亦不常
不一亦不异 不常亦不断 是名诸世尊 教化甘露味
若佛不出世 佛法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 从於远离生
(二)明三乘的向得:说明三乘圣者,由现观而悟证圣果,所经的时劫不同。
1.观时品第十九,共六偈:以性空幻有正见的时间观,破斥实有自性。
若因过去时 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 应在过去时
若过去时中 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 云何因过去
不因过去时 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 是故无二时
以如是义故 则知餘二时 上中下一异 是等法皆无
时住不可得 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 云何说时相
因物故有时 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 何况当有时
2.观因果品第二十,共二十四偈:从有果与无果、与果不与果、俱果不俱果、变果不变果、在果与有果等五个面向,用性空的因果深见,显出因果如幻的真义。
若眾缘和合 而有果生者 和合中已有 何须和合生
若眾缘和合 是中无果者 云何从眾缘 和合而果生
若眾缘和合 是中有果者 和合中应有 而实不可得
若眾缘和合 是中无果者 是则眾因缘 与非因缘同
若因与果因 作因已而灭 是因有二体 一与一则灭
若因不与果 作因已而灭 因灭而果生 是果则无因
若眾缘合时 而有果生者 生者及可生 则為一时俱
若先有果生 而后眾缘合 此即离因缘 名為无因果
若因变為果 因即至於果 是则前生因 生已而復生
云何因灭失 而能生於果 又若因在果 云何因生果
若因遍有果 更生何等果 因见不见果 是二俱不生
若言过去因 而於过去果 未来现在果 是则终不合
若言未来因 而於未来果 现在过去果 是则终不合
若言现在因 而於现在果 未来过去果 是则终不合
若不和合者 因何能生果 若有和合者 因何能生果
若因空无果 因何能生果 若因不空果 因何能生果
果不空不生 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 不生亦不灭
果空故不生 果空故不灭 以果是空故 不生亦不灭
因果是一者 是事终不然 因果是异者 是事亦不然
若因果是一 生及所生一 若因果是异 因则同非因
若果定有性 因為何所生 若果定无性 因為何所生
因不生果者 则无有因相 若无有因相 谁能有是果
若从眾因缘 而有和合法 和合自不生 云何能生果
是故果不从 缘合不合生 若无有果者 何处有合法
3.观成坏品第二十一,共二十偈:以现象中的成坏,要观察寻求它的自相,没有真实的自性相。成坏是缘起的幻相,是自性无所有的。
离成及共成 是中无有坏 离坏及共坏 是中亦无成
若离於成者 云何而有坏 如离生有死 是事则不然
成坏共有者 云何有成坏 如世间生死 一时则不然
若离於坏者 云何当有成 无常未曾有 不在诸法时
成坏共无成 离亦无有成 是二俱不可 云何当有成
尽则无有成 不尽亦无成 尽则无有坏 不尽亦无坏
若离於成坏 是亦无有法 若当离於法 亦无有成坏
若法性空者 谁当有成坏 若性不空者 亦无有成坏
成坏若一者 是事则不然 成坏若异者 是事亦不然
若谓以现见 而有生灭者 则為是痴妄 而见有生灭
从法不生法 亦不生非法 从非法不生 法及於非法
法不从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云何而有生
若有所受法 即堕於断常 当知所受法 若常若无常
所有受法者 不堕於断常 因果相续故 不断亦不常
若因果生灭 相续而不断 灭更不生故 因即為断灭
法住於自性 不应有有无 涅槃灭相续 则堕於断灭
若初有灭昔 则无有后有 初有若不灭 亦无有后有
若初有灭时 而后有生者 灭时是一有 生时是一有
若言於生灭 而谓一时者 则於此阴死 即於此阴生
三世中求有 相续不可得 若三世中无 何有有相续
(三)断证:修现观体证寂灭的实相,即有人有法。人是能破能观能证者的如来,法是所破的颠倒,所观的諦理,所证的涅槃。
1.观如来品第二十二,共十六偈:从正观胜义的见地,破斥了外人的实我论,也就显示寂灭空性的无戏论相為如来。在此缘起假名的性空中,如来与世间同等的。在无自性的毕竟空中,世间与如来也没有差别的,法法都是平等的。
非阴非离阴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 何处有如来
阴合有如来 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 云何因他有
法若因他生 是即非有我 若法非我者 云何是如来
若无有自性 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 何名為如来
若不因五阴 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阴故 则说為如来
今实不受阴 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 今当云何受
若其未有受 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 而名為如来
若於一异中 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 云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阴 不从自性有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他性
以如是义故 受空受者空 云何当以空 而说空如来
空则不可说 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 但以假名说
寂灭相中无 常无常等四 寂灭相中无 边无边等四
邪见深厚者 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 分别有亦非
如是性空中 思惟亦不可 如来灭度后 分别於有无
如来过戏论 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 是皆不见佛
如来所有性 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 世间亦无性
2.观颠倒品第二十三,共二十四偈:眾生所以流转生死,不能解脱,就由於颠倒烦恼。颠倒烦恼是如幻的假名生灭而实不生不灭,所以能正见颠倒烦恼不生的,才能真的得到解脱。本品从苦集灭的立场说,忆想分别生起烦恼的苦集,是怎样的生起;见灭諦而灭除烦恼,是怎样的除灭。
从忆想分别 生於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 皆从眾缘生
若因净不净 颠倒生三毒 三毒即无性 故烦恼无实
我法有与无 是事终不成 无我诸烦恼 有无亦不成
谁有此烦恼 是即為不成 若离是而有 烦恼则无属
如身见五种 求…
《中论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