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论 解题▪P2

  ..续本文上一页

  三相若聚散 不能有所相 云何於一处 一时有三相

  若谓生住灭 更有有為相 是即為无穷 无即非有為

  生生之所生 生於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还生於生生

  若谓是生生 能生於本生 生生从本生 何能生本生

  若谓是本生 能生於生生 本生从彼生 何能生生生

  若生生生时 能生於本生 生生尚未有 何能生本生

  若本生生时 能生於生生 本生尚未有 何能生生生

  如灯能自照 亦能照於彼 生法亦如是 自生亦生彼

  灯中自无闇 住处亦无闇 破闇乃名照 无闇则无照

  云何灯生时 而能破於闇 此灯初生时 不能及於闇

  灯若未及闇 而能破闇者 灯在於此间 则破一切闇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於彼 闇亦应自闇 亦能闇於彼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生已何用生

  生非生已生 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 去来中已答

  若谓生时生 是事已不成 云何眾缘合 尔时而得生

  若法眾缘生 即是寂灭性 是故生生时 是二俱寂灭

  若有未生法 说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 更復何用生

  若言生时生 是能有所生 何得更有生 而能生是生

  若谓更有生 生生则无穷 离生生有生 法皆自能生

  有法不应生 无亦不应生 有无亦不生 此义先已说

  若诸法灭时 是时不应生 法若不灭者 终无有是事

  不住法不住 住法亦不住 住时亦不住 无生云何住

  若诸法灭时 是则不应住 法若不灭者 终无有是事

  所有一切法 皆是老死相 终不见有法 离老死有住

  住不自相住 亦不异相住 如生不自生 亦不异相生

  法已灭不灭 未灭亦不灭 灭时亦不灭 无生何有灭

  若法有住者 是则不应灭 法若不住者 是亦不应灭

  是法於是时 不於是时灭 是法於异时 不於异时灭

  如一切诸法 生相不可得 以无生相故 即亦无灭相

  若法是有者 是即无有灭 不应於一法 而有有无相

  若法是无者 是则无有灭 譬如第二头 无故不可断

  法不自相灭 他相亦不灭 如自相不生 他相亦不生

  生住灭不成 故无有有為 有為法无故 何得有无為

  如幻亦如梦 如乾闥婆城 所说生住灭 其相亦如是

  3.观作作者品第八,共十二偈:作者是能作者,作业的业是事业。作身口意的三业,引起感果的能力,也叫做业。这作者与业,假使离了作者,作业就不可得;离了作业,作者也就不可得,是相互的缘起性空。

  决定有作者 不作决定业 决定无作者 不作无定业

  决定业无作 是业无作者 定作者无作 作者亦无业

  若定有作者 亦定有作业 作者及作业 即堕於无因

  若堕於无因 则无因无果 无作无作者 无所用作法

  若无作等法 则无有罪福 罪福等无故 罪福报亦无

  若无罪福报 亦无大涅槃 诸可有所作 皆空无有果

  作者定不定 不能作二业 有无相违故 一处则无二

  有不能作无 无不能作有 若有作作者 其过如先说

  作者不作定 亦不作不定 及定不定业 其过先已说

  作者定不定 亦定亦不定 不能作於业 其过先已说

  因业有作者 因作者有业 成业义如是 更无有餘事

  如破作作者 受受者亦尔 及一切诸法 亦应如是破

  4.观本住品第九,共十二偈:本住是神我的异名,本是本来有的意思。本有常住不变的就是「我」,用眼根為例,以种种的方法,观察寻求,成立眼等诸根,并没有实在的「本住」。

  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 谁有如是事 是则名本住

  若无有本住 谁有眼等法 以是故当知 先已有本住

  若离眼等根 及苦乐等法 先有本住者 以何而可知

  若离眼耳等 而有本住者 亦应离本住 而有眼耳等

  以法知有人 以人知有法 离法何有人 离人何有法

  一切眼等根 实无有本住 眼耳等诸根 异相而分别

  若眼等诸根 无有本住者 眼等一一根 云何能知尘

  见者即闻者 闻者即受者 如是等诸根 则应有本住

  若见闻各异 受者亦各异 见时亦应闻 如是则神多

  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 所从生诸大 彼大亦无神

  若眼耳等根 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者 眼等亦应无

  眼等无本住 今后亦復无 以三世无故 无有无分别

  5.观然可然品第十,共十六偈:用比喻说明受的五阴法及受者的我的空无自性不可得。

  若然是可然 作作者则一 若然异可然 离可然有然

  如是常应然 不因可然生 则无然火功 亦名无作火

  然不待可然 则不从缘生 火若常然者 人功则应空

  若汝谓然时 名為可然者 尔时但有薪 何物然可然

  若异则不至 不至则不烧 不烧则不灭 不灭则常住

  然与可然异 而能至可然 如此至彼人 彼人至此人

  若谓然可然 二俱相离者 如是然则能 至於彼可然

  若因可然然 因然有可然 先定有何法 而有然可然

  若因可然然 则然成復成 是為可然中 则為无有然

  若法因待成 是法还成待 今则无因待 亦无所成法

  若法有待成 未成云何待 若成已有待 成已何用待

  因可然无然 不因亦无然 因然无可然 不因无可然

  然不餘处来 然处亦无然 可然亦如是 餘如去来说

  若可然无然 离可然无然 然亦无可然 然中无可然

  以然可然法 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 一切等诸法

  若人说有我 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 不得佛法味

  (二) 明生死流转:从因果的相续生起中,观察他的无三际,非四作。

  1.观本际品第十一,共八偈:受法与受者,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诸法,都是没有他的本际可得的。生前有死,死已有生;生者必死,死者可生,缘起如环的无端,这是世间的真实。

  大圣之所说 本际不可得 生死无有始 亦復无有终

  若无有始终 中当云何有 是故於此中 先后共亦无

  若使先有生 后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 不生有老死

  若先有老死 而后有生者 是则為无因 不生有老死

  生及於老死 不得一时共 生时则有死 是二俱无因

  若使初后共 是皆不然者 何故而戏论 谓有生老死

  诸所有因果 及相可相法 受及受者等 所有一切法

  非但於生死 本际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 本际皆亦无

  2.观苦品第十二,共十偈:从生死苦果去观察他的缘起无性,不从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等四作而有。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 於果则不然

  苦若自作者 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 而有彼阴生

  若谓此五阴 异彼五阴者 如是则唇言 从他而作苦

  若人自作苦 离苦何有人 而谓於彼人 而能自作苦

  若苦他人作 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於苦 何有此人受

  苦若彼人作 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 而能授於此

  自作若不成 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 即亦名自作

  苦不名自作 法不自作法 彼无有自体 何有彼作苦

  若彼此苦成 应有共作苦 此彼尚无作 何况无因作

  非但说於苦 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 四义亦不成

  (三) 明行事空寂:世间集的无自性空,诸行无常,无实在性,这才可以解脱,解脱也自然是假名非实的。

  1.观行品第十三,共九偈:观无常的诸行,显示无常诸行的本性空寂。

  如佛经所说 虚誑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 是名為虚誑

  虚誑妄取者 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 欲以示空义

  诸法有异故 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 一切法空故

  诸法若无性 云何说婴儿 乃至於老年 而有种种异

  若诸法有性 云何而得异 若诸法无性 云何而有异

  是法则无异 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 老亦不作老

  若是法即异 乳应即是酪 离乳有何法 而能作於酪

  若有不空法 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 何得有空法

  大圣说空法 為离诸见故 若復见有空 诸佛所不化

  2.观合品第十四,共八偈:总论缘起有為的一切行,说明缘起中六处缘触的歷程,就是六根取境,和合生识,三者的和合而生触。

  见可见见者 是三各异方 如是三法异 终无有合时

  染与於可染 染者亦復然 餘入餘烦恼 皆亦復如是

  异法当有合 见等无有异 异相不成故 见等云何合

  非但可见等 异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 皆亦无异相

  异因异有异 异离异无异 若法所因出 是法不异因

  若离从异异 应餘异有异 离从异无异 是故无有异

  异中无异相 不异中亦无 无有异相故 则无此彼异

  是法不自合 异法亦不合 合者及合时 合法亦皆无

  3.观有无品第十五,共十一偈:本品开示佛说缘起的真意,必须透视缘起法的假名有。虽是假名有,但也不失诸法的因果相互的关係。如此才能突破自性见,见到即缘起而性空,性空而缘起的中道!

  眾缘中有性 是事则不然 性从眾缘出 即名為作法

  性若是作者 云何有此义 性名為无作 不待异法成

  法若无自性 云何有他性 自性於他性 亦名為他性

  离自性他性 何得更有法 若有自他性 诸法则得成

  有若不成者 无云何可成 因有有法故 有坏名為无

  若人见有无 见自性他性 如是则不见 佛法真实义

  佛能灭有无 於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 离有亦离无

  若法实有性 后则不应无 性若有异相 是事终不然

  若法实有性 云何而可异 若法实无性 云何而可异

  定有则著常 定无则著断 是故有智者 不应著有无

  若法有定性 非无则是常 先有而今无 是则為断灭

  4.观缚解品第十六,共十偈:本品观缘起的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诸行往来者 常不应往来 无常亦不应 眾生亦復然

  若眾生往来 阴界诸入中 五种求尽无 谁有往来者

  若从身至身 往来即无身 若其无有身 则无有往来

  诸行若灭者 是事终不然 眾生若灭者 是事亦不然

  诸行生灭相 不缚亦不解 眾生如先说 不缚亦不解

  若身名為缚 有身则不缚 无身亦不缚 於何…

《中论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