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叙十恶果报;弥勒出世,三会说法;七佛名号、本末等。共6经。
(1)世尊為比丘十恶之果报;劝当远离十恶,修行正见。
可参阅《杂阿含》第1047-1048经。
(2)佛於说戒时默然,阿难三请说戒,佛言眾中有不净者,此后不復说戒。目乾连入定观察,知马师、满宿不净,将二人驱逐。佛為说七佛出世时圣眾数目、圣眾清净期限、禁戒偈等;并说过去诸佛灭度后,法不久存,而释尊法当久存,弟子眾多。
经意同《中阿含‧未曾有法品‧瞻波经》、法炬《佛说恆水经》、《法海经》、鳩摩罗什《佛说海八德经》,亦可参阅佛陀什共竺道生等《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二十八。
(3) 内容有(一)弥勒佛示现时,国土丰乐,眾生善良如鬱单曰人,并有蠰佉转轮圣王出世,七宝具足、四大宝藏应现,食物丰足。(二)弥勒佛三会说法,弟子眾多,皆為释尊之遗教弟子,并教弟子思惟十想等释尊之旧法,千岁之中,眾僧清净,以一偈為禁戒,遗法存八万四千岁。(三)欲值弥勒佛世,当勤精进不懈,承事诸师,供养诸法。
可参阅《中阿含‧王相应品说‧说本经》、《增一阿含‧非常品》第7经。
(4)佛為诸比丘广演七佛名号、种姓、道树、所化弟子眾、侍者、寿命;三世诸佛,皆说七佛之本末,当念奉行此记佛名号经。
与失译《七佛父母姓字经》同本,经意同《长阿含‧大本经》、法天《佛说七佛经》、法天《毗婆尸佛经》。
(5)内容有 (一)师子长者别请供养舍利弗等五百阿罗汉。(二)佛為罗云说别请五百罗汉之功德,不及供养僧眾所差一人;譬如不能分别饮尽一切江河诸水,由饮海水故,已饮尽诸流;又如酥不得广普於水,油能遍满水上;当念供养圣眾比丘僧。(三)佛為师子长者说平等惠施;佛讚许师子能不别凡圣,广施眾生,為优婆塞中第一平等施弟子。
(6)内容有(一)十千梵迦夷天以偈讚舍利弗。(二)舍利弗入金刚三昧,有恶鬼以拳打其头,虽头痛而无损。(三)佛為诸比丘说拘屡孙佛之弟子等寿,入金刚三昧,牧人误谓其命终,以火焚烧之而不伤;入金刚三昧,能免除一切伤害;当求方便,行金刚三昧。(四)佛讚许舍利弗,并劝诸比丘当勤加勇猛精进,如舍利弗。
可参阅《杂阿含》第1330经、《别译杂阿含》第329经。
【十一法】有二品,39经。
1.牧牛品:内容记序牧牛十一法;;佛陀讚嘆迦叶成就十一种苦行;十一种眾生不得道;修行慈心获十一种福等。共10经。
(1)佛比丘说放牛人牧牛得法与否,各以十一法成就之;而比丘修道如法与否,如放牛人之放牧,亦各有十一法;比丘若能离去十一恶法,成就十一善法者,於现法中所饶益。
经意同《杂阿含》第1249经、鳩摩罗什《佛说放牛经》。
(2)佛為比丘说应成就戒、定、慧、解脱、解脱见慧、根寂、知止足、修法、知方便、分别义、不著利养等十一法,如此则必能有所成长;并讚许迦叶成就十一苦行,若能如迦叶者,则為上行。
(3)佛见舍利弗等诸大比丘及提婆达兜各自率领徒眾经行,乃為诸比丘说眾生根源皆自相类聚,恶者与恶者相从,善者与善者相从,如同净者与净者相应,不净者与不净者相应;当学与净者相应而去离不净者。
可参阅《杂阿含》第447经。
(4)象舍利弗还俗后,復出家修行证阿罗汉果,為诸人民说有捨戒、不净行、杀生、偷盗、残食、妄语、群党、恶言、狐疑、恐惧、受餘师及受胞胎等十一法,為阿罗汉所不习,并分别五通与六通之差别。
(5)佛為诸比丘广演十二因缘甚深法义,又举昔日為须焰阿须伦王之本生,诫阿难勿轻视此十二因缘法,并说自己初成佛道,以思惟十二因缘,降伏魔眷属,除无明而得慧明,诸闇永除,无復尘垢,三转十二说此十二因缘法,当念奉持此十二因缘法。
经意同《杂阿含》第298经、玄奘《缘起经》。
(6)内容有 (一)翅宁梵志闻佛说法后,归依佛成為优婆塞。(二)施罗梵志见佛之三十二相好,欢喜踊跃,便向佛请示道法,佛為说具足八正道者,能得至涅槃,唯除十一种人不能得此八种之道,时施罗梵志及五百弟子皆随佛出家学道。
(7)佛告诉诸比丘恆受一食,能使身体轻便,气力强盛,跋提婆罗提出不堪任行此法之说,佛许其通日而食。又迦留陀夷於日暮入城乞食,致使一孕妇因惊怖而流產,佛以此因缘制定比丘当日中乞食,并劝学当如迦叶比丘自行头陀十一法。经三个月后,跋提婆罗至世尊所懺悔前愆;佛受其懺悔,并為说法,跋提婆罗闻佛教诫,自此精进修持,不久证得阿罗汉。
经意同《中阿含‧大品‧跋陀和利经》,亦可参阅《中阿含‧大品‧加楼乌陀夷经》。
(8)佛為诸比丘开演习行沙门、誓愿沙门、沙门法行、婆罗门法行之义。
经意同《中阿含‧马邑经上》。
(9)内容有(一)提婆达兜妄自出家,并自称释子,随修罗陀学神通,得神通后,声名四播。(二)提婆达兜贪著利养,犯五逆重罪。(三)法施比丘尼说提婆达兜之过,反遭提婆达兜瞋心杀害。(四)提婆达兜得重病,然亦生害佛之心,以毒涂指爪甲,至佛所,足才下地,便被大火所烧,便生悔过之心,正欲称南无佛,未竟,便堕入地狱。(五)佛授记提婆达兜将歷经一劫地狱之苦,终生善处天上,经六十劫中不堕三恶趣,往来天、人间,最后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名曰南无。(六)目连以神足力,入地狱為提婆达兜说法,六万餘人因闻目连说法,命终皆往生四王天。
(10)佛為比丘说修行慈心解脱,广演法义者,当获卧安,觉安,无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俱不侵,得生梵天等十一果报;当行慈心,并广布其义。
可参阅求那跋陀罗《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2.礼三宝品:叙说当行十一法礼佛、法、僧;当求方便成就信、戒、闻、施、慧五事等。共10经。
(1)世尊為比丘说礼佛寺十一法。
(2)世尊為比丘说当念十一事,然后礼法。
(3)世尊為比丘说当专十一法,然后礼僧。
(4)内容有(一)佛本生為大天转轮圣王,七宝具足,见白髮生,便出家修道,并嘱咐后代绍继王位之子孙,以正法治国,并应於白髮生时,出家修行。(二)最后圣王名荏(即阿难本生),蒙释提桓因延请至天上,后返人间,白髮生而出家;其子善尽王(即调达本生),绍继王位,暴逆不道,断绝正法,致使十恶生,五减遂至。(三)昔阿难能承担大天之正法治,今佛以无上道法尽嘱累阿难,敕莫為断种行,莫作边地人;当成就眷属,莫作灭族行。
经意同《中阿含‧王相应品‧大天[木*奈]林经》,亦可参阅《增一阿含‧序品》。
(5)世尊為比丘说末佉梨、帝舍、提婆达兜、瞿波离等四人堕於地狱之果报。
与竺曇无兰《佛说四泥犁经》同本。
(6)释尊為比丘说佛能明知五趣、涅槃之因果;当求方便,具足如来十力、无畏。
(7)世尊為比丘说雪山树俊好,乃依五事功德长大;善男子、善女人依豪族家,成就信、戒、闻、施、慧等五事。当求方便,成就五事。
(8)茂罗破群与比丘尼亲近,误谓习淫无罪。世尊因此為比丘说若有愚人诵十二部经,然不解义、不顺法、不奉行,则如捉蛇尾,反被其害;若有善男子诵十二部经,能知义、顺法、无违,则得渐至涅槃。最后又為诸比丘说禁戒。
经意同《中阿含‧大品‧牟犁破群那经》
(9)佛為生漏梵志说三世劫数无量,眾生长久受苦恼,当厌离此恼。
(10)佛為异比丘说贤劫五佛示现,能令耆闍崛山存在;辟支佛出世,名為小劫;如来出世,名為大劫;劫数长远不可称计,当忆此义。
以下二品不属於十一法。
非常品:叙说眾生流转生死,流泪、流血多於恆河水;劝求方便断五心弊,除五心结;劝护六情,无令漏失;须达长者命终生三十三天等。共10经。
(1)世尊為比丘说眾生流转生死,经歷诸般苦恼,於中悲号涕泣之泪多於恆河水,故当厌患生死,去离此法。
可参阅《杂阿含》第938经、《别译杂阿含》第331经。
(2)世尊為比丘说眾生在生死中,身体毁坏,流血多於恆水,实可厌患,当念捨离。
可参阅《杂阿含》第937经、《别译杂阿含》第330经。
(3)佛劝诸比丘当常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可断尽三界诸爱,无明、憍慢永除,佛并举自己昔日為音响王时,起塔供养辟支佛之本生事告诫弟子。
(4)世尊劝比丘、比丘尼当求方便,断五心弊,除五心结;若五心弊断,五心结除,则善法增益,无有损减。
(5)佛為比丘说持戒完具,能正法兴隆,命终之后生於天上、人中;当念具足戒律,威仪礼节,无令缺减。
(6)佛為比丘说寧可常眠寐,而不於觉寤之中思惟乱想,造眾恶业;当护六情,无令漏失。
可参阅《杂阿含》第241经。
(7)阿那邠祁长者以纯金诱导四子归信三宝,佛讚其得福无量,不堕三恶趣,得四大宝藏,并於弥勒佛时,為蠰佉王之典藏主,復广作福德,出家学道,尽於苦际。当慈愍有形之类,求其方便,归向三宝。
与安世高《阿那邠邸化七子经》同本,亦可参阅《增一阿含十‧不善品》第3经,竺法护《佛说弥勒下生经》。
(8)舍利弗与阿难前往瞻视阿那邠祁长者病,并為其广说妙法,劝令欢喜,使发无上道心。阿那邠祁长者命终,生於三十三天,其寿、色、乐、威神、光明等五事功德,皆胜於诸天。最后佛记阿难博有所知,勇猛精进,念不错乱,為多闻第一。
可参阅《杂阿含》第1032经、《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教化病经》。
(9)佛為善生女说為妇之道有似母、似亲、似贼、似婢等四事,令其悔改,并更為广说法义,使自归三尊,而受五戒。
求那跋陀罗《佛说阿速达经》、失译《玉耶女经》、竺曇无兰《玉耶经》。
(10)佛告诉舍利弗:眾生长夜為心所缚而流转於生死中,不為豪族所缚;意欲生者,当发愿生豪贵之家,不生卑贱之家,生卑贱家者,不得出家学道,反堕恶趣;当求方便,降伏於心。
大爱道般涅槃品:内容记叙大爱道等五百比丘尼及二沙弥尼灭度事;;随时闻法有五种功德;施主檀越五种功德;佛陀為波斯匿王解说五种梦等。共9经。
(1)大爱道等五百比丘尼及二沙弥尼灭度,佛亲自供养[蛇-它+也]旬舍利,以报养育之恩。并為耶输提大将说与如来、转轮圣王、阿罗汉、辟支佛起偷婆,将受福无量。
与白法祖《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慧简《佛母般泥洹经》同本。
(2)婆陀比丘尼自忆宿命之事,并為尼眾说自己昔日供养六如来,求作女人身之本生因缘。佛讚许婆陀為尼弟子中,自忆宿命无数世事第一。
(3)佛以铁城芥子譬喻為比丘说生死劫长,无有边际;劝当厌离生死,免除爱著。
经意同《杂阿含》第948经、《别译杂阿含》第341经。
(4)佛為比丘说生死劫长,不可以数量计算之,并举天衣拂大石山為喻,说劫数难限;当於此中厌患生死。
经意同《杂阿含》第949经、《别译杂阿含》第342经。
(5)佛為比丘说随时闻法有闻所未闻、已闻能持、除疑、无邪见、解深法等五种功德,并劝当念常闻甚深之法。
经意同《增一阿含‧听法品》第1经。
(6)佛為师子大将说施主有五种功德,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有五事胜於诸天;惠施之时,当恆念平等,勿兴是非之心。
可参阅《增一阿含‧不善品》第2经。
(7)佛為波斯匿王说施心宜平等,但福田有胜劣,当中以施持戒之人,其福最难量;并為说身、口、意三行中,以意行為第一,能推动身口造业。
(8)波斯匿王因杀庶母百子,而自悔过,诣世尊前懺悔前愆,佛為说四苦难免,十恶报剧,人命极短,在世间仅须臾顷,而生死长远,多诸畏难;当求方便,施行福业,以法治化,莫以非法。
经意同《杂阿含》第1147经、《别译杂阿含》第70经。
(9)佛為波斯匿王析释十种梦,并劝王当以法治化。
与失译《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失译《舍卫国王十梦经》、竺曇无兰《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同本。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增一阿含经 解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