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上册) 五 安忍品▪P6

  ..续本文上一页吞虎咽,饥肠辘辘之燕子便向狮子讨要肉食。谁料狮子不但不给,反而恶狠狠说道:“你当初能从我凶残利牙下活着出来,皆是我对你施恩所致,现在还来要什么肉食?”燕子听罢无奈说道:“堕入大海不可救,梦中希求无所得,忘恩者前去索取,空耗力气无意义。”说完就伤心飞走,不过心里却并未因此而对狮子生起憎恨及烦恼心。

  当时之狮子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此外,久远之前,有四位王子娶有四位王妃。后因他们轻毁国王而被驱逐出境,四王子便带着王妃离开故土前往一偏僻地方。路途中因众人将口粮耗尽,几位王子便商议道:“我们现已粮尽水绝,不如干脆将我们妻子依次杀而食之,吃掉她们才能走出此地,就将她们身肉作我们口粮吧。”

  四王子中有一萨嘎王子,他本为一宁舍生命亦不杀害其他众生之人。听到其他王子如此议论,他便想带自己妻子逃离此处。念头刚生,他便当机立断带着妻子踏上逃跑之路。

  一路走来已无吃无喝,妻子有气无力说道:“我已体力难支,可能马上就会饿死。”王子闻言心中暗想:我定要救其性命,不让她死去。想毕就将自己大腿肉割下喂与妻子,又割破手腕脉管令其喝足自身鲜血。

  待她体力恢复后,二人就居住于一山脚下,以净水、水果等饮食享受清净生活。

  山下有条河流蜿蜒而过,河中有一盗匪整日凄惨哀号,因他遭受刑罚,手脚均已被砍断。被人扔进河中后侥幸大难不死,但因痛不欲生故而放声惨叫。

  王子听到后心生悲意,他将盗匪从水中救出后,匪徒便将自己境遇向王子滔滔倾诉。王子就日日以水果、野菜精心调养盗匪身体,后又将照顾此人之责任交与妻子。在二人调养下,盗匪身体渐渐复元,王子对他非常关心,经常与他互相交谈,询问他身体状况。

  因大尊者从本性说来就无多少粗大且猛厉之贪欲,故而除偶尔与妻子行不净行外,王子从不沉溺于情欲。因大尊者威力感召,当地野菜、水果生长茂盛,且富有营养。这几人享用后,盗匪和王妃便日益滋生出贪心。王妃对这位手脚已成残疾之人似乎多少产生些爱慕之意,她有一日竟欲令其与自己行不净行。盗匪不安回绝道:“你丈夫将我从死亡边缘救出,如我对你有不轨举动,他定会将我杀死。”而王妃则一直再三怂恿、请求,最终因自烦恼难以调伏,盗匪便与王妃做下不净行。

  孰料王妃竟因此而贪心大长,盗匪一直想让王妃回到王子身边,但王妃无论如何也不愿回去。残疾盗匪对王妃说道:“所有仇恨中,因女人而起之感情上的仇恨最强烈。我们如此行为不轨,后果恐怕不堪设想。”王妃亦觉此人所说言之有理,但在贪心鼓荡下,王妃还欲为发泄贪欲另觅途径。

  一日,王妃上山后便用衣服蒙住头,睡在王子来回必经之路上。王子看她以衣裹头,便为其拿来水果,同时问她原委。王子妻子此刻撒谎道:“我今日头痛欲裂、痛苦万分。”王子急忙问她有甚良药可治愈,王妃回答说:“我曾见崖窠内有一石蕊,以前我头痛时,医生说石蕊对治愈头痛有利益,得到它就能治好头痛顽疾。”王子急忙说:“既然石蕊能治愈头痛,那我们就快去寻找。”

  这女人就以诈行将王子吊在绳子上,自己则拉住绳子一端将王子慢慢向崖窠放下去。结果至一定高度、快要接近石蕊时,她突然松开绳子,王子立刻坠入河流中。

  王子后被水流冲至另一国家,当地国王虽已去世,但却无太子继承王位。众大臣便商议道:“具有福德之人才能继承王位。”众人便去一婆罗门看相者那里寻问,看相者即通过占卜看到萨嘎王子正处于其国之中,萨嘎王子似乎显现为整个国家之庄严一般。婆罗门看相者马上了知此人乃有福德之人,于是便将详细情况告诉诸位大臣,让他们迎请此人当国王。

  王子随即当上这个国家之新国王,登上王位后,众大臣、其他国家国王、富裕之人等等都将各自以珍宝装饰之女儿一一送来,请求能作国王王妃。但国王已对女人心生厌烦,他一个都未接受,并一直对女人持轻毁态度。

  那忘恩负义之王妃在将丈夫摔下河中后,当地野菜、水果等食物便日渐萎缩。王妃与残疾盗匪因饥饿所迫便到别处谋生。王妃身背残疾者到处漂泊,后至一路口时,有人问她:“你背上是何人?”她回答说:“我背着我丈夫,对自己丈夫我一直如是精心照料。”二人不管走到哪里,众人都多少给他们一些布施。两人后来也漂落到王子当国王之地,有人看到一女人背着丈夫深觉稀有,便常常围观,且议论道:“我们国王轻毁所有女人,大概是未见到对自己丈夫如此疼爱之女人所致。”

  此种议论渐渐传至王宫,国王便对手下说道:“如真有这种女人,请将她带过来。”于是二人就被带至国王面前。国王一见不觉微笑说道:“食我大腿肉,喝我身上血,现背残疾者,真爱丈夫否?为采集石蕊,将我抛下山,又背残疾者,汝真爱丈夫?”国王说完后,女人羞愧地低下头。

  大臣不解此中缘由,国王就向他们解释一番,大臣听罢就用粗重言词将二人驱出城门。

  当时之萨嘎王子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当时之王妃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善愿恶誓

  久远之前,在大海边住有一双头共命鸟,它们共用一个躯体,却长有二首。一只名为有法,一只名为非法。有次当非法睡着时,有法在巡视中捡到一甘露果。有法想到:是叫醒非法一起享用,还是我独自吞下?既然我俩共用一个躯体,干脆我就将之食用,反正都为滋养共同身躯。有法便未叫醒非法,自己独自吃完甘露果。

  非法醒来后知道甘露果已被有法吃掉,因有法打嗝时呼出阵阵甘露果气味,非法气愤问道:“为何打嗝?”有法回答说:“我吃了甘露果。”非法紧追不舍:“你从何处得来?有法向非法讲述了全部经过,非法听后愤怒异常,它说道:“我以后也会仿效你如此行事。”

  后有一次当有法睡着时,非法看到水中漂来一只水果,它不知有毒便将之吞下,结果立即昏死过去。

  神志不清时,非法发愿道:“生生世世但愿我都能将有法杀死,并且永远与它对立、成为它怨敌。”而有法则发愿说:“无论我转生何处,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以慈悲心对待非法。”

  当时之有法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当时之非法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其它经论中所述双头天鹅之故事也与此公案大致相同。

  此外,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后成诗学家之渔夫之子;他还曾转生为日轮国王、珍宝师、施主之子、婆罗门之子等,而提婆达多也常常转生为与释迦牟尼佛同一种姓之众生,他对释迦牟尼佛制造违缘、挑起争斗之情况,在《律本事》第一百零三回中有详细记载。

  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洲王本来拥有强大力量,但他不欲将梵施王及其军队当作怨敌,于是就在二由旬半之地陈设各种装饰、饮食率臣民齐来迎接梵施王。梵施王看到后自然从内心远离嗔恨之意,且对身洲生起欢喜心。他暗自想到:身洲王既如此待我,我还是撤军为好。

  于是他便来到身洲王面前,身洲王将他带往王宫,供养他食物、满足他所需,并说道:“梵施王请宽恕我,我恒常对你恭敬,我欲成你诚挚友,请多慈悲关照我。”梵施王则回应说:“你张安忍弓,手执功德箭,坏我傲慢心,摧毁我嗔恨。”两人关系自此更胜从前,梵施王后回到自己国家。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具亲国王,有一名为凶天之国王对他心生怨恨,便纠集起军队妄图抢夺具亲国王王位。具亲召集诸位大臣商量对策,有大臣说:“我们理应勇敢应战。”也有大臣言:“我们还是送其财物以求和为贵。”还有大臣说:“最好让大臣出面解决。”另有部分人说:“应率军抗击。”此时有一长官名水天者,财富圆满无缺,他出于善良心愿说道:“我愿献出自己资财,国王可以之派人前去劝说凶天国王。”

  具亲最终采纳水天所提建议,他便派人携带礼物送往凶天国王处,但此举并未制止凶天出兵企图。具亲又令人传信给凶天:“我们分别拥有各自国家,本该好好保护自己国家领土、臣民,随意享用本国资财与种种妙欲。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而已,已具足衣食、卧具、妻子等生活内容后应知足无求。有智之士岂能互相争斗?有人已具有金银财富仍不知餍足,如此敛财除致增上贪心外又有何真正利益?好朋友,你应仔细、审慎考虑,切勿挑起我们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智者实在应该少欲知足、清净常乐。”具亲如是劝告,但凶天仍不放弃进攻计划,他给具亲去信说道:“无论如何我都要与你宣战,我定要杀死你,你之王位必须归我所有!若我战死,则我所拥有之国家亦可奉献与你。”

  具亲清楚了知若对世间任何事物生贪心都必感召痛苦,如国家需众生牺牲财物、若无国家则也无需众生资财的话,具亲甘愿舍弃王位。于是他便丢下烦恼之源——王位,出家为道、苦修四梵住,并终在死后转生梵天天界。

  又无数不可思议劫之前,普见如来出世说法。当其教法步入形象期时,印度鹿野苑有一具智、品行高洁之国王正统治六十小国。王子名为安忍,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安忍性喜布施,恒时具有强烈慈心悲意。

  当时国王手下有六位狡诈大臣,经常莫名其妙惩罚无罪之人,他们因自己行为恶劣而对安忍王子时时生出嫉妒心。国王后得一种严重疾病,当王子向六位大臣询问父王病情时,他们说道:“国王因病情严重,不久就会撒手人寰。”王子惊问道:“为何会出现此种现象?”这几位大臣就回答说:“因好药实在难觅。”王子听罢竟因哀伤过度而致昏厥于地。

  六位大臣秘密商议说:“不处死安忍王子我们行动都不得方便、自由。”其中一位面呈困惑之色:“奈何王子从未造下任何罪业…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上册) 五 安忍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