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又如何定罪杀之?”另一位大臣则心生一计:“杀他自有办法。”
六人随后便来到王子面前说道:“我们已前往六十小国、八百城市中寻找能治愈国王顽疾之药,怎奈皆无任何收效。”王子赶忙问:“到底需要何种药物?为何如此难觅?”大臣们说:“此药乃需从出生至现在,始终无嗔无恨之人的眼珠与脚部骨髓方能制成,但要找到这种人谈何容易?国王看来怕是没有生存希望。”王子听罢心如刀割,他边想边说道:“我应能具备这项条件。”大臣们假装为难说道:“你虽具足此条要求,但实行起来实在困难重重。”安忍王子救父心切,他对六大臣坚定说道:“只要能令国王摆脱病痛,我舍弃千百次肉身也不足为惜。”下定决心后,王子来到王妃面前说道:“我已准备用自身躯体为父王制药,也许会因之而丧身失命。故而今日特来向母亲顶礼,希望母亲万勿伤心。”母亲闻言即刻昏倒于地。王子急向母亲身上浇洒凉水,待母亲醒来后,王子又安慰她说:“父王也许不久于人世,但切盼母亲能长久住世。”
王子随后又于众大臣、小国国王、眷属前顶礼道别,恶心大臣则命令一屠夫迅速砍断王子双脚、取出骨髓,又挖出王子双眼,然后用这些东西配制药物,献与国王。国王吃下后很快即开始复元,他惊喜问道:“将我从死亡边缘拯救之妙药从何而来?”大臣们就如实相告:“是用安忍王子身体制成。”国王闻已不觉昏厥倒地。醒来后,他急忙问左右:“安忍王子现在何处?”左右回答说:“王子现正在外面接受治疗,想来已无存活希望。”国王听到后一边起身一边哭诉道:“真令我惭愧,我怎能吃亲生儿子之身肉?我一定要探望王子。”
但国王还未来得及看上王子一眼,安忍就已先行逝去。国王、王妃、眷属们齐聚在王子尸体周围,王妃则趴在儿子尸体上放声痛哭。国王与小国之人将安忍遗体以檀香木火化,并用七宝做成遗塔。
当时之国王、王妃即为后来之净饭王与摩耶夫人。
安慧狮子恭敬袈裟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安慧狮子,遍体金色、光洁闪亮,它经常以水果、树叶为食,从不损害任何众生,对出家人尤为恭敬。
有一猎人妄图杀死安慧,期冀把它金色毛皮献与国王后能免除自身贫穷之苦。他便穿上出家人所着袈裟,伪装成僧人、手持弓箭来到狮子面前,并最终趁它熟睡时向其射出一只毒箭。狮子惊醒后本欲追赶猎人,但见他身着袈裟不禁想到:此人身着三世诸佛胜幢袈裟,若将其损害,则如已对三世诸佛生起恶心。于是它便放弃了追杀猎人之意。毒箭毒性随后发作,当狮子生命垂危之际,它口中自然发出:“呀啦啦瓦夏萨梭哈”之音。时大地震动犹如翻天覆地一般,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目睹猎人杀害狮子相菩萨后,均降下天人花雨供养狮子尸体。而猎人则将安慧金色皮肤剥下,到国王面前试图索取奖励。
国王则想到:古代论典中皆言,任何旁生若皮为金色,则都为大菩萨。既如此,我为何还要奖励眼前这位屠夫?对他奖赏,与对大菩萨生杀心又有何种区别?国王心意已定,就拒绝了猎人赏赐之祈求。但猎人再三恳请,国王最后便送与他些微财物。国王又问他:“你杀害狮子之时,有无现出种种瑞相?”猎人恬不知耻回答说:“当时狮子口出八字,大地同时开始震动,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也降下花雨。”
国王闻听之后,内心非常不悦,他对狮子立即生起信心。随即他又召集起所有智者,向他们寻问这八字内涵,但无一人知晓。此时于一寂静地住有一具智夏玛仙人,当国王问到他时,他解释说:““呀啦啦”意谓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很快就能解脱生死;而“瓦夏萨”则指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全都具足圣者相,已接近获得佛果;“梭哈”则言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所有人天及世间众生均应对之恭敬承侍。”国王听罢顿生欢喜,他集中起八万四千小国民众,将金色狮子皮放于七宝马车上令大家恭敬礼拜。众人皆用香花供养,并顶礼承侍,还将狮子皮置于金箧中,为之专门建造佛塔,有很多众生最后都依之转生天界。
释迦牟尼佛变为狮子时,对身着袈裟之人无不生起坚定信心。以此缘故,他于十万劫中都转生为转轮王,赐与众生安乐,自己亦积累下广大福德。国王也因供养狮子皮功德,而于十万劫中享受人天福报。当时之国王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当时之夏玛仙人即为后来之舍利子;当时之猎人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另外,久远之前,印度梵施王本性慈悲,素喜布施,而王妃却凶狠、刁蛮。二人后育有一子名为法护。法护太子心地善良,具足信心,恒喜行自利利他之事,以爱心关爱、照顾所有人,他与其他孩童在上师面前共学文字等学问。
一春暖花开之日,国王与其他王妃一起在园中享受欢乐时光,此时刁蛮王妃则心生极大嫉妒,她心烦意乱、暴躁不安。国王此时恰好又派人将自己喝剩之一半饮料送与王妃品尝,王妃一见更是怒发冲冠,她派人给国王捎口信道:“要我喝下你剩余饮料,还不如让我喝自己儿子鲜血。”
因贪心增上之人无恶不作,尽管梵施国王本为一修行佛法之人,但因尚未远离贪欲,再加众王妃从旁怂恿、离间,结果国王嗔恨之火越燃越炽盛,意至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派人欲砍断法护头颅,并要令那刁蛮王妃喝下亲生儿子鲜血。其他王子得知后纷纷议论、传播国王命令,法护最终也得到消息。他平静说道:“轮回中之争斗实在可怕,以自身嗔恨心增上缘故,连自己亲生儿子都能杀害。”法护穿好衣服先去顶礼父亲,并说道:“天下父亲皆疼爱儿子,我又未做错任何事,望父王勿杀害我。”结果梵施王却说道:“如你母亲能宽恕你,则我也可收回成命。”
法护便又到母亲脚下顶礼道:“请母亲原谅我,不要令孩儿被别人杀害。”王妃尽管听到儿子那可怜祈求,但她却在嗔恨怒火催动下,完全丧失理智,竟对儿子请求置若罔闻。刽子手后将法护头颅以利刃砍下,并将王子鲜血拿给恶性王妃喝下。这女人既已喝下自身骨肉鲜血,但仍未生后悔之意。而法护太子则在对刽子手、父母无有丝毫嗔恨心之欢喜状态中安然死去。
当时之法护太子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当时之恶性王妃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喜洋洋化干戈为玉帛
久远之前,有一国王名为山王,他有次率领军队前往森林中打猎。在树荫下休息时,从北方来的商人在向山王供养财物时,顺便赞叹了他们金刚棒国王种种功德。山王闻已生起极大嫉妒心。
回宫后,山王便派人传信给金刚棒国王说:“如你不到我这里向我顶礼,我定要派大军扫荡你国。”金刚棒国王也为一位凶狠、好斗之国王,他听到后不觉嗔心大长,即刻率领四种军队开赴山王治下国土。两国人马针锋相对、残酷厮杀,结果双方都有大批人员伤亡。
大臣则趁机对山王国王进谏道:“二位国王势均力敌,不如就此放弃互相讨伐,如此征战对两国都无任何利益,团结和合方为相处秘诀。”山王国王采纳了大臣建议,主动放弃了这场无谓厮杀。
金刚棒国王眼见自己军队也损失惨重,心里对战争自然就生起厌烦心,他最终也撤军言和。
山王国王又以恭敬心送给金刚棒国王一批财物,几天后,还将自己如天女一般美丽之女儿嫁与他为妻,金刚棒国王心满意足、满载而归。
山王之女名为那玛,嫁与金刚棒后不久即怀身孕,而胎中婴儿正为释迦牟尼佛所转生。以此之故,王妃一日心生一念:我欲使国王为我亲执宝伞,还要释放监狱中所有囚犯。国王果然按其意愿如是照做。
那玛后生下一太阳般光明灿烂、且身上具足如意宝花纹之太子,太子降生后逐渐精通一切论典,又非常长于忍耐,不久即成世间众生无偏亲友。金刚棒年迈之后扶植太子当上国王,自己随后老死归西。太子登上王位后依佛法治理国家,他有次心中暗想:愿我王宫中能降下天人饮食、衣物、宝饰等物。结果终遂其愿,一切所求乘愿而来。因新国王对所有亲友都欢喜承侍、恭敬对待,故而众人都唤他作喜洋洋国王。喜洋洋国王以自己福德力令鼓声地方民众受用圆满、如天人一般。
当时有一奸臣名为恶意,性情暴虐,他时常内心作意:若能杀死喜洋洋,则国民皆可归我统治。于是他便给山王国王去信离间道:“喜洋洋实为你敌人之子,如能将之杀死,你即可统领整个世界,我那时也可成为你手下大臣。”山王听信恶意一派挑拨之语,他于是派人前往喜洋洋处传口信道:“你父亲曾抢走我财产,令我感受巨大痛苦。现在,我要用我大势力向你报复。”喜洋洋闻言想到:如果山王率军到我这里,我治下民众可能会被其伤害,不如我亲自前往劝解。他就派人回复山王说:“我历来恭敬、佩服你老人家,大王不用亲赴我国,我当送上门去。”随后他就率大军奔赴山王国中,并在离其国家不远处之恒河岸边驻扎下来。
喜洋洋又派恶意奸臣捎口信说:“我爷爷乃我长辈中最受我恭敬者,我何不到你脚下顶礼问安?”而奸臣却将原话歪曲说成:“不畏惧你的国王让我告诉你,叫你山王前去他脚下顶礼。”山王听后怒火万丈,奸臣趁机又煽风道:“喜洋洋力量微弱,加之人又愚笨,怎能伤害如你这般的大国王?”山王就率领四种军队欲与喜洋洋部下一决高低,人马于是向喜洋洋驻地开拔而去。
喜洋洋国王此刻正趋入一艘如天宫一般之大船里,船上众人载歌载舞将其围绕,国王则欲在恒河中沐浴。待其在恒河中尽情游乐、沐浴后,又往全身涂抹上油脂。当他正欲吃饭时,军队开始擂响战鼓,一时鼓声浩大、声震如雷,山川大地尽皆震动不已。山王闻已心中不悦,他问奸臣道:“擂鼓为何?”奸臣回答说:“此种鼓声响起之后,天人饮食就要现前,喜洋洋他们即将进餐。”山王听到后不禁咋舌:“喜洋洋国王既具有如此福德威力,我们若伤害他,恐怕会遭雷击等报应。”他又想到:我这孙儿真有大安忍力…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上册) 五 安忍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