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医学——释尊与名医耆婆(刘欣如)▪P5

  ..续本文上一页不忘和想尽办法要伤害我就对了。”

  可见恶业的根源,来自过去世。提婆达多压根儿也不想转换过去的恶宿业,竭力活用药品与毒物的本来特性,藉以强化自己的生命力。

  医生与病人--靠机智解决暴君的病症

  有些现象,不论任何时代,都会屡见不鲜,那就是医生与病人间的微妙关系。通常都是医生的态度很傲慢,但有时也会碰到傲慢的病人。

  在正常的情况下,医生不论遇到什么病人,或怎样的治疗情况,都要以看病第一,不能置病人于不顾;而且,医生的责任是,用最妥善,最安全的治疗法对待病人。

  那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进行最妥善的医疗呢?这也是名医的条件之一。

  耆婆也是极富幽默感与机智的,不妨举一个病例来看。

  佛经上的记述是--

  且说尉禅国有一位国王叫做波罗殊提,十二年来经常头痛不停(《四分律》)。也据说他患有黄疸病(《大品》)。

  病因是他嗜好杯中物。换句话说,他有慢性的酒精中毒,才会引起头痛,进而变成肝硬化与黄疸病。在这种情状下,他在精神上也常常呈现幻觉与妄想等症状。

  《四分律》描述得很详细--

  国内没有人能够医治国王的病症。后来,他听说频婆舍罗王身边有一位良医,简直能治百病。他即刻派人去央求频婆舍罗王说:

  “我现在患病了,希望耆婆能来医治。请你派他来好吗?”

  于是,国王把耆婆叫来问话:“你能不能医治波罗殊提的病症呢?”

  耆婆回答:“能医。”

  “那么,你去看他吧!”国王又说:“那位国王出身蝎子,你要好好自卫,可别把自己的性命断送了。”耆婆答说:“好。”

  这趟治疗等于玩命。频婆舍罗王再三警告耆婆,那个波罗殊提王的出身、来历跟蝎子颇有渊源,自己千万要小心,好好保护自己,不能赔上自己的性命。

  原来,波罗殊提王的出身有一段秘密。

  那是很早以前,他的父王出国时,母亲性欲难禁,春情发动,刚好看见一只蝎子走来,她心想:“如果可以,我也想跟它做爱取乐。”不料,当她产生邪念的时候,那只蝎子居然变成汉子站在她眼前了。

  于是,她跟那只蝎子做爱,受孕后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这位波罗殊提王。

  后来,国王再三盘问母亲有关自己的来历,母亲才坦述这段秘密。以后,国王开始有了失眠症。

  因为夜里失眠,才会经常喝酒,沉迷杯中物。后来,他只要一闻到乳味,就会嫌恶起来。病况十分严重了。当然,行为、性格也越来越乖僻,国人都背后称他猛光王。他只要听到炼乳的名称,就会大发脾气,而把对方置之死地。

  反正波罗殊提王获悉母亲不守妇道,才会生下自己,所以,他懊恼自己的出身、来历,久了,引起失眠症,藉酒消愁愁更愁,显然陷入恶性循环中。最后,这耆婆也奉命来替他看病了。

  耆婆抵达婆罗殊提王的寓所,诊断他的异常病状后,向他表示:

  “大王,我要调配熟的炼乳让您喝下。”

  “不行,耆婆,你不许用炼乳,你千万不能用它来医治我的病,我非常讨厌炼乳啊!”

  这时候,耆婆心想:“国王患了这种怪病,不用炼乳会医不好,我必须要调配一种药草的液汁,兼备色、香、味的炼乳让他服用。”

  于是,耆婆在炼乳里放进各种药物,调制色、香、味具佳的炼乳药汁。(《大品》)

  总之,国王警告耆婆,若用炼乳当做药水,就要杀他,才迫使耆婆调制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药草汁。不过,当这种药水含在口里,进入胃管,就会有炼乳气,结果还是会被他知道。于是,耆婆对国王说:“因为喝我的药水立刻有药效出来,所以,请您让我随时出城回去。”因此,国王下令备妥一只巨象,一天能跑五十由旬。

  耆婆交待国王的母亲,必须先让国王吃咸食物,让他口渴,待他睡醒,想喝水时,马上把药水给他服用。一切吩咐完毕,耆婆才出城去。国王醒来,喝下药水。不料,当他发觉有炼乳味时,赶紧派亲信大臣追赶耆婆。谁知道,耆婆它早骑了巨象,返回王舍城去了。

  据说,波罗殊提王服下他的乳药以后,果然病愈了。他始向耆婆致谢。耆婆的药水医治黄疸与头痛,当然不在话下,甚至也能医好失眠症。至于他能否追根究柢,医好心病?恐怕也不是顶难的事。

  总之,耆婆曾用巧妙智慧,打开僵局,施展最好的治疗法,佛经上常常出现例证。

  修利槃特与耆婆--在佛陀的慈悲薰陶下成为“医圣”

  在一群佛陀的弟子里,修利槃特算是愚蠢的代表。关于修利槃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们兄弟两人全是愚蠢的汉子。另一种说哥哥很聪明,弟弟顶笨。现在,不妨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和“增一阿含经”、“出曜经”等记载,获悉哥哥名叫摩诃槃特,真是聪明人,而弟弟名叫修利槃特,生性十分愚笨。

  且说修利槃特与耆婆的结识经过。事实上,他们两人并非在医疗状况下认识的,反而是以释尊为中心,引出一段有趣的场面。佛经上的记载,总有若干差异,但可以上述诸经,与“南传大藏经”的小部经做根据。

  某年,佛陀住在罗阅城竹园迦兰陀。有一天,药王耆婆邀请佛陀和一群比丘到一家里,只有槃特(修利槃特)一个人没来。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槃特四个月里连扫帚的名称也背诵不起来,愚笨无比。不久,如来和一群弟子来到耆婆家里,各人依次坐下。耆婆端著清净水;不料,如来不肯接受清净水。

  耆婆问如来:“奇怪,如来为何不接受清净的水呢?”

  佛告诉耆婆说:“现在,大群比丘众里没有看见槃特来,我才不要你的清净水。”

  耆婆禀告佛说:“这个槃特在整整四个月里,连扫帚名字都念不出来,连路上放牛和牧羊的人都背得出这首偈。我为什么要邀请这个笨蛋?”(《出曜经》)

  根据《增一阿含经》记载,当时,哥哥摩诃槃特劝告弟弟:“你再努力修行,最后也不能成就圣者,你干脆回家去吧!”槃特听从哥哥的劝告,站在祗园精舍的门外哭泣。释尊看见,才把他叫进房来,特别教导他。世尊教他手执扫帚,“你要好好背诵这个字

  。”那时,修利槃特背得扫字,又忘了帚字;背好帚字,又忘记扫字。

  耆婆听到槃特的故事只到这里。之后,据说槃特一面拚命背诵,一面暗自寻思:“帚就是除掉尘垢的东西,难道释尊的教诫,就像自己背诵的情形吗?我得好好想一想。”

  最后,他忽然觉悟了:“原来我身上有尘垢哩!”这些尘垢即是烦恼。他猛叫起来:“缚结(烦恼)就是垢,智慧就是除,我现在要用智慧的彗,扫除这些缚结。”槃特获得深奥的智慧,最后证得罗汉果。耆婆不知道这段经过。释尊又向耆婆说:

  “你若不肯把槃特也请来,我就不要你的清净水。”耆婆果然接受佛的教诫,马上派人去叫槃特来。(《出曜经》)

  槃特终于踏进耆婆的家门了。当时的情状可以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了。

  当时,耆婆看见槃特来到,就逐次布施食物,先从佛陀和僧众开始,来到槃特面前时,表现很随便,没有恭敬心。世尊看在眼里,心想:“耆婆嫌他愚笨,有损自己的身价,我现在应该彰显槃特的胜德。”

  后来,佛经记载槃特颇有神通,那就是阿罗汉所具有的六神通之类。

  据说耆婆看见圣者的神通示现,不禁仰天长叹。他因为心里羞愧交集,而晕倒在地上。亲人赶快用冷水喷在他的脸上,让他苏醒过来。之后,耆婆特别向槃特忏悔、道谢。不料,槃特反而毫不在意地说:“我经常怀著忍字,毫无恨心。”

  最后,释尊开口说话了:“耆婆还不清楚槃特的胜德,便起了傲慢心。等到他发现对方德行俱佳,才跺脚致歉。所以,诸位弟子应该学习的是:凡夫若没有慧眼,就不要马上对别人表现轻视、怠慢,应该用智慧到处观察才对。”

  对于耆婆来说,这次算是很辛酸的体验,可见耆婆也是凡夫,一听到对方愚钝,就会心存傲慢。无论如何,对于医生来说,这种心态非常要不得。听说对方德行好,就立刻涌起恭敬心,听说对方很愚蠢,就起了傲慢心--这位医生的心态,总算被释尊的大慈大悲粉碎了。

  身为一位医生,一定要具有平等与慈爱心--正因为耆婆屡次接受释尊的指点,才成为名符其实的医圣。

  

《佛教医学——释尊与名医耆婆(刘欣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