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岩洞对联(三)
观世无如观自在;
好心自有好儿来。
杨建屏题四川鼓水云顶寺摩崖送子观音像
孽海望援多,要展慈悲终费手;
佛航撑力少,还须指臂作帮身。
杨建屏题四川鼓水云顶寺摩崖千手观音像
摩石成形,弘扬佛法;
凌空出世,阅尽沧桑。
闻楚卿题四川广元千佛崖,位于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造像千尊,如临佛界;
阅时八代,犹见弥陀。
贾菊人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大云虽废迹犹在;
毗卢常存像愈真。
田静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大云:当地寺名,已废
佛不愿多而愿灵,哪管得何时何地、几窟几尊,休与他山争上下;
心当求正并求悟,固无论自在自观、如来如见,但凭慧眼识高低。
李必才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庄严法相,数不尽巍巍弥陀,闻尽人间沧桑,只留残壁积风,且看大江东去也;
灵巧雕工,原出于默默平民,历经世道疾苦,尚刻满崖春色,休说佛法西来哉。
梁承彦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原无悟性,素昧禅机,纵西天极乐,法相庄严,也不想去求神拜佛;
颇有闲情,深怀雅兴,因蜀道多幽,风光秀丽,却安心来赏景观山。
钟书精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造像千尊留绝艺;
蜚声四海仰真才。
樊玉俭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几代摩崖千座佛;
半轮山月两章诗。
高同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佛国春秋,万余尊罗汉菩萨,灵眉慧眼,品章人间风貌;
艺林宝库,几多代精雕彩塑,鬼斧神工,大放历史光芒。
毛明新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越剑阁、出雄关,临千年摩崖,细看石刻丹书,历朝诸佛;
乘清风、踏明月,上九曲栈道,领略嘉陵碧水,双锷群峰。
李良才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断崖铭记五丁功,问云栈天梯何在,看东逐龙骧,有蜿蜒大道通秦蜀;
逝水流传干佛史,剩苏碑石窟犹存,让舸装鲸护,乘浩荡洪波到鄂湘。
蒋焕文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五丁功:指秦惠王计使五丁开道灭蜀的故事
飞阁流丹,放眼四周能脱俗;
层崖溢彩,静心一座可忘机。
赵世麟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妙哉艺匠手;
万口一声,谆谆似劝,好个菩萨心。
刘伯伦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能匠饶别才,拓出西天佛国;
名区垂胜迹,播来东土灵根。
李鸿昌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人到崖前瞻偶像;
我来山下祭雕王。
徐长鸿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睡佛龛,释迦圆寂真容在;
自焚洞,金棺火焰实况存。
钟怀炜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倚崖看世界;
临江照佛心。
吕玉明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头,石窟壮观绵八代;
几人胸次,灵岩彻悟识三生。
张林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阁窟玲珑,誉传八方放异彩;
佛容典雅,名号四绝焕灵光。
陈安锐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老天风雨,犹怜鬼斧神工千佛壁;
终古沧桑,不废奇观绝品两龙门。
许华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灵崖朝佛,醍醐灌顶;
巧匠献才,瑰宝生辉。
刘国源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妙谛善缘,四空三戒;
西天东土,千佛一心。
金实秋题四川广元千佛崖
文物稀珍,大业佛雕征隋祀;
浮屠罕觏,显庆壁刻证唐年。
四川蒲江摩崖造像,位于长秋山鸡公树山,为隋唐时期刻石。 大业:隋炀帝年号。 显庆:唐高宗时年号
不羡龙门夸九代;
自甘鸡树赁长秋。
杜建章题四川蒲江摩崖造像
洞开佛窟山吞月;
法护龙泉雨落花。
祝之正题四川大邑药师崖石窟
石云和梦冷;
花气逼泉香。
蔡鼎镇题四川大邑药师崖石窟
不是山、不是佛、不是物;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
四川安岳圆觉洞,位于城东南云居山上,因刻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造像分布于南、北两岩,有龛窟编号76个,大小石刻造像1993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兼有少量道教与佛教合龛造像。另有碑刻题记25处。造像始凿于唐开元年间,经前蜀、后蜀,至北宋达到鼎盛时期,历400余年
客上云居山,山居云上客;
经传佛胜寺,寺胜佛传经。
姚诚、周汝森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峭壁苍崖,罗宋刻唐雕,何让龙门宝顶;
清池古洞,育灵龟寿鹤,更招抱朴希夷。
姚诚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龙门:指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宝顶:指四川大足摩崖造像。 抱朴:指晋代着名道家葛洪,自号抱朴子。 希夷:指宋代著名道家陈抟,宋太宗赐号希夷
云霞簇拥,起万顷波澜,天工画本;
草木纷披,迎千重翡翠,地美园林。
周汝森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圆方涵万类,法雨东施,须识明阴洞阳,探奥烛微,宏宣佛理十二,证因缘慧业,成时臻正果;
觉悟启群生,慈云西渡,当思去恶从善,归真返朴,净化人心三千,开世界禅机,彻日出迷津。
周汝森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圆为形,方也为形,圆方皆为外形,园中取方,方中再取圆,变化有何不可,不变则凝,凝则固矣;
觉有因,悟亦有因,觉悟均有内因,觉后必悟,悟后复求觉,升华自当如此,非升必降,降必堕焉。
一石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就方,或舍方就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
姚诚题四川安岳圆觉洞
乐襄盛举,看今朝真像腾辉、云居耀彩;
蔚为奇观,复昔日清池泻玉、石窟流金。
姚鉴民题四川安岳千佛寨,亦称千佛院,位于城北五里,开凿于隋代。现有造像68龛,约3000身
听北崖水奏瑶琴、重看鹤翥龟游,古迹庆新生,出浴晴岗开凤阙;
望南岸云横笔架、逐处莺歌燕舞,名城添胜景,长拈丽彩绣龙山。
王体诚题四川资中重龙山北崖牌楼
灵岩石窟罗千佛;
琴韵泉声泻一楼。
张爱萍题四川资中重龙山北崖韵泉楼,位于城北重龙山麓君子泉崖壁间,始凿于唐,北宋续建。现存40余龛,造像数以千计,尤以毗沙门天王龛雕刻最佳。石壁间存有唐大中十二年、天祐元年和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的造像记及大量的唐、宋名人题诗、题字等
来自天竺国,丈六金身,化着九大佛像,巍巍乎,山石为体、清泉为宅、龙虎为邻,久居此十丈明楼之内;
重修嘉靖年,方圆台阁,供给四方人缘,朗朗然,庙貌永新、香火永盛、日星永照,长立于四方瞻仰之中。
四川南部碑院大佛,位于城东禹迹山,为宋代石刻释迦牟尼造像,因在碑院乡境内,故名
云吟大观山,望红霞拥黛,九千仞峨眉天下秀;
水拍千佛岩,瞩碧波浣沙,五百里青衣蜀中奇。
熊炬题四川夹江千佛岩,位于城西南青衣江畔悬崖峭壁上,共150余龛,有唐开元、咸通年间和大中十三年等题记
赏月云航海;
听林雨读诗。
徐叔林题重庆华岩寺华岩洞
法执三乘消百事;
声闻四谛解千愁。
徐叔林题重庆华岩寺华岩洞
桨蘸湖光掠月影;
竿垂柳岸钓花岩。
徐叔林题重庆华岩寺华岩洞
六代祖师传密印;
十方诸佛露家风。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位于城北宝顶山上,创始人为宋代蜀中名僧赵智凤。山上石刻造像逾万躯,分布13处,以大、小佛湾为其中心。著名的有圆觉洞之十二圆觉菩萨石刻、毗卢庵之唐柳本尊行化图及地狱变相图、南崖之千手观音龛等
大愿弘持如铁石;
虚名委弃若埃尘。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愿入毗卢法性海;
名发无上菩提心。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今生作福来生受;
后世有田现世培。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西方极乐园,此去非遥;
南海普陀山,到此不远。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
祥麟不作无缘嗣;
威凤遍临积善家。
杨学举题重庆大足北山佛湾造像,位于城西古龙岗山上,唐景福元年始于此造像,其中第136号窟(心神东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有“东方维纳斯”之誉
大慈大悲,福赐瓶中玉露;
救苦救难,功成座下莲台。
杨顺礼题重庆大足北山佛湾造像
永使苍生离苦海;
常教赤子有慈航。
重庆大足北山佛湾造像
座拥红莲,频施法雨;
林绕紫竹,共荫慈云。
重庆潼南马龙山摩岩造像12号观音龛石,位于卧佛乡,今存圆雕石像92尊,摩岩造像186龛631尊。其中最大的一龛长40余米,最小的龛径仅0.57米,开凿年代较晚,除清咸丰十年丁香寺遭火焚后遗石佛三尊外,其余则从1930年开凿,至1940年才初步完成
石山石洞石佛像,天下第一;
泓寺泓庙泓佛堂,世界无双。
陕西富县石泓寺万佛洞,位于城西约六十五公里处高山密林中,是延安地区著名的石窟寺,始建于唐。后历代均有扩建重修。现存七个石窟。一号窟为明嘉靖年间雕刻的“三教”;二号窟为北宋开宝年间雕凿之佛像;三号窟是唐咸通五年所造之佛像;四号窟造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五号窟有唐贞元二年所造观音及唐宋其它石刻佛像;六号窟有隋、金时造像大小计3083尊;七号窟保留明代风格,但所塑佛像已不存
一尘不到菩提地;
万善同归萨陲途。
甘肃兰州菩萨洞
静坐芷珠养心性;
独持清一训真经。
甘肃兰州菩萨洞
南无曰佛曰圣曰仙,合三教为一家,日月星光辉宇宙;
般若度我度他度世,统万灵无二理,儒…
《石窟岩洞对联(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