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国禅宗史 上(印顺法师)▪P21

  ..续本文上一页一八「慧安传」(大正五0.八二三中──下),『传灯录』卷四(大正五一·二三一下)。宋儋撰『嵩山会善寺故大德道安禅师碑铭』(全唐文卷三九六),虽所说小有出入,而确是同一人,『楞伽师资记』也是称为「会善寺道安」的。道安(或「慧安」)生于开皇元年(五八一),年寿极长,约近一百三十岁。依『宋僧传』说:「贞观中至蕲州礼忍大师」。但贞观年间是道信时代,作弘忍的弟子,是不能早于永徽二年(六五一)的。那时道安已七十多岁,是名符其实的「老安」了。麟德元年(六六四)游终南山;永淳二年(六八三)到滑台,住在敕造的招提寺。久视元年(七00,老安年一百二十岁」,老安与神秀,同应则天帝的徵召入京。碑铭说:「禅师顺退避位,推美于玉泉大通也」。老安辞退出来,住在嵩山的会善寺。神秀去世(七0六),老安曾去玉泉寺。那年九月,又应中宗的礼请入京,受皇家供养三年。景龙三年(七0九,碑作「二年」),在会善寺去世。

  老安比慧能长五十七岁,但彼此却有特殊的关切。1.慧能弟子(南岳)怀让,起初与坦然到嵩山参礼老安。『宋僧传』卷九说:「安启发之,因入曹候溪觐能公」(大正五0·七六一上)。『传灯录』卷四说:「(坦)然言下知归,更不他适。(怀)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大正五一·二三一下)。怀让的参礼曹溪,是受到老安的启发与指导的。2.据『嵩山(会善寺)故大德净藏禅师身塔铭』说:净藏在慧安门下十几年。慧安示寂时,教净藏到韶阳从慧能问道(全唐文卷九九七)。上来二则,是老安介绍弟子去从慧能修学。3.老安对坦然与怀让的开示,如『传灯录』卷四(大正五一·二三一下)说:

   「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老安)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

  老安以「目开合」为密作用,正是曹溪门下所传的「性在作用」。在这一传说中,发见了老安与慧能间的共同。4.保唐无住禅师,起初从老安的在俗弟子陈楚章受法。据『历代法宝记』,陈楚章与六祖弟子──到次山明和上,太原府自在和上,洛阳神会和上,都是 「说顿教法」(大正五一·一八六上),没有什么不同。5.作『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的李慧光(法名大照)说:「前事安□黎,后事会和尚,皆已亲承口决,密授教旨」(大正八五·一二七八上)。老安与神会的顿悟,也没有说到不同。上来三则,是老安门下与慧能门下的契合。6.『召曹溪慧能入京御札』(全唐文卷一七)说: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

  『道安禅师碑』说:道安「避位」,推美神秀而辞退出来。神秀死后,道安却又应召入京,受国家供养。道安不只是谦让,又推举慧能。也许与神秀的见地不合,举慧能以自代吧!神秀的推举慧能,大抵是随缘附和而已。在弘忍的弟子中,慧能都没有什么往来。而老安却推举慧能,介绍弟子,同属于顿法,关系是非常的亲切。

  再论慧能的传禅方便:代表慧能禅的,有『坛经』一卷。『坛经』是否为慧能所说,近代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据我的论证(如下第六章说),『坛经』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坛经』之所以被称为『坛经』的大梵寺说法部分,主要为慧能所说的。大梵寺说法,不是弟子间的应机问答,而是「开法」(或称「开缘」)的记录。「开法」,是公开的,不择根机的传授。东山门下的开法传禅,都继承道信的遗风──戒禅合一。『坛经』的这一部分,正是这样,如(大正四八·三三七上)说: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原作受)无相戒。……门人法海集记,流行后代。……说此坛经」。

  大梵寺说法,是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与授无相戒合一的。这一部分,现有的各种『坛经』本子,在次第上,文句上,虽有些出入,然分析其组成部分,是大致相同的。依『坛经』炖煌本的次第,主要为:

   「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善知识!总须自体与受无相戒。一时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三身佛」。

   「今既归依自三身佛已,与善知识发四弘大愿」。

   「既发四弘誓愿讫,与善知识无相忏悔三世罪障」。

   「今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受无相三归依戒」。

   「今既自归依三宝,总各各至心,与善知识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无相戒」部分,内容为「见自性佛」,「自性度众生」等,「自性忏」,「归依自性三宝」,一一从众生自性去开示,所以名为「无相戒」。别本还有传「五分法身香」,这都显然为菩萨戒,与自性般若融合了的戒法。

  禅法部分:方法是「定慧为本」──「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更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见本性不乱为禅」),以明禅法的深义,首先就揭示了二点,如(大正四八·三三七上、三三八中)说:

   「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愿闻先圣教者,各须净心。……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慧能以身作则,「自净心神良久」,然后开示,要大家「净心」,以净心来领受般若法门。为什么要「净心」?因为(大正四八·三四0中、下):

   「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不得自悟)」。

   「因何闻法即不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

  慧能不重宗教仪式,不重看心、看净等禅法,却重视德性的清净。「诤是胜负之心,与道违背」;「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常见在己过,与道即相当」。想「见性成佛道」,一定要三业清净,成为法器。不起谄曲心,胜负心,颠倒心,□诳心,嫉妒心,人我心;离十恶业,八邪道,这才有领受般若法门,启悟入道的分儿。将深彻的悟入,安立在平常的德行上,宛然是释迦时代的佛教面目!

  说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不是口念而要心行的,所以说:「此法须行,不在口(念)」;「迷人口念,智者心(行)」;「莫口空说,不修此行 ,非我弟子」(大正四八·三三九下──三四0上)。所说心行,只是「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大正四八·三四0中)。慧能从自性开示「无相戒」,也从自性开示 「自性智慧」。基于这一立场,批评了「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各别」的定慧说;「直言坐不动,除念不起心」的一行三昧说;「看心、看净、不动、不起」的坐禅说:而一一表示法门的正义。

  先圣传来的法门正宗,是怎样的呢?『坛经』(大正四八·三三八下)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依『坛经』说:「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只人类当前的念念相续(心),就是本性,于一切法上本来就是不住着的,这叫「无住为本」。可惜人类迷却本性,念念住着系缚了。这当前的一念「到念念相续」,「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只要能「于自念上离境,不于境上念生」,那末「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这是返迷启悟的关要,所以说「无念为宗」。这样的念念不住不染,「于一切相而离相」,显得「性体清净」,所以说「无相为体」。这三者是相关的(法门安立),从「顿悟见性」来说,无念为此宗宗要,所以(大正四八·三四0下)说:

   「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基于平常的「净心」,把握当前的一念,「于一切境上不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从直捷切要来说,这确是直捷切要极了!

  神秀的五方便

  以神秀为中心的北宗,以「方便」著名,盛行于京、洛一带。兹分别的加以叙述。

  一、北宗禅师与有关作品:弘忍门下,在中原行化的,不在少数,而神秀一系,最为盛大,曾一度被推为六祖。后因慧能禅系的发展,才相对的被称为北宗。『祖堂集』以神秀、慧安、道明等为北宗,是广义的说法。狭义的,专指神秀及与神秀有关的一系。现在以神秀为主,而附及法如、玄赜──二人。

  弘忍门下而开法传禅于中原的,首推潞州法如。据『法如行状』(金石续编卷六),及『传法宝纪』说:法如上党人(今山西省长治县,属潞州),十九岁(六五六)出家,本为三论宗学者(越州法敏的弟子)「青布明」的弟子。约在六六0年,来黄梅参礼弘忍,直到弘忍去世,「始终奉侍经十六载」(六六0──六七五),为弘忍门下优秀的青年禅者。垂拱二年(六八六),开始在嵩山少林寺开法。「学众日广,千里响会」,为东山法门北系的最初开展。法如有可能继承东山的法统,可惜永昌元年(六八九)就去世了,年仅五十二岁。法如门下还不能延续东山法统,所以法如临终,遗嘱要大家「已后当往荆州玉泉秀禅师下谘禀」,神秀也就(兄终弟及一样)起来开法了。

  荆州神秀的传记,有张说『大通禅师碑』(全唐文卷二三一),『传法宝纪」,『楞伽师资记』(大正八五·一二九0上──下),『宋僧传』卷八「神秀传」(大正五0·七五五下──七五六中),『传灯录』卷四(大正五一·二三一中)等。神秀(或作「道秀」)是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 人,十三岁(六一八)出家。满二十岁(二十一岁──六二六),在东都天宫寺受戒。神秀曾「游问江表,老庄玄…

《中国禅宗史 上(印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