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国禅宗史 下(印顺法师)

  中国禅宗史(下)

  下册总目录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

  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中国禅宗史》全书详细目次

  序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一──三八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一

  达摩及其传说

  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一四

  楞伽禅的传承

  达摩与求那跋陀

  楞伽与如来藏说

  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二四

  达摩禅的传承者

  慧可门下的分化

  道宣所见的达摩禅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三九──八四

  第一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三九

  时地适宜于达摩禅的开展

  黄梅的门庭施设

  第二节 道信与入道方便………………………………四五

  道信传

  道信禅门的纲领

  一行三昧

  入道安心要方便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七一

  弘忍传

  东山法门

  修心要论

  弘忍的十大弟子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八五──一二八

  第一节 甚么是南宗……………………………………八五

  「南宗」的意义

  南宗与南中国精神

  第二节 牛头宗成立的意义……………………………九五

  牛头六祖的传承

  牛头宗的形成

  第三节 牛头法融的禅学…………………………一一一

  有关法融的作品

  牛头禅的根本思想

  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一二九──一七四

  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一二九

  慧能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与无相戒

  神秀的五方便

  净众的三句用心

  宣什的传香念佛

  第二节 东山门下的种种相…………………………一五六

  戒与禅

  金刚经与起信论

  一行三昧与禅

  念佛净心与净心念摩诃般若

  指事问义与就事通经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一七五──二三六

  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一七五

  生卒年代

  得法与出家开法的年代

  第二节 从诞生到黄梅得法………………………一八七

  早年事迹

  不识字

  付法

  传衣

  作偈呈心

  第三节 南归与出家………………………………二一0

  大庾岭夺法

  五年法难

  出家与受戒

  第四节 行化四十余年……………………………二一六

  从广州到韶州

  德音远播

  第五节 入灭前后…………………………………二二一

  末后的教诫

  入灭

  弟子的到处弘化

  南北对抗中的插曲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二三七──二八0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分…………………………二三七

  东山门下的开法传禅

  坛经的原始部分

  第二节 炖煌本坛经的成立………………………二四六

  荷泽门下的坛经传宗

  南方宗旨

  坛经的初期流变

  第三节 坛经的变化……………………………二七二

  组织与内容的变化

  名称的变化

  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二八一──三一八

  第一节 神会的一生………………………………二八一

  生卒年龄考

  参学生涯

  南宗顿教的传布

  为法的挫折与成功

  第二节 有关神会的著作…………………………二九九

  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南阳和上问答杂徵义

  顿悟无生般若颂

  第三节 南顿北渐…………………………………三一0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三一九──三八八

  第一节 曹溪流派…………………………………三一九

  中原的荷泽宗

  江南的洪州宗与石头宗

  剑南的保唐宗

  第二节 禅风的对立……………………………三二六

  直说与巧说

  随相与破相

  尊教与慢教

  重定与轻定

  第三节 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三五一

  坛经(炖煌本)的中心思想

  荷泽宗所传

  保唐的禅学

  洪州(石头)所传

  第四节 曹溪的直指见性…………………………三八一

  见性成佛

  直指心传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三八九──四二七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三八九

  牛头禅的兴盛

  遗则的佛窟学

  第二节 洪州宗与石头宗…………………………四0二

  禅宗的见解

  禅者的风格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四一六

  宗与宗的对立

  众流汇归于曹溪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份

  『坛经』为慧能大师所说,弟子法海所集记,这是『坛经』自身所表明的。过去,以明藏本『坛经』为唯一的『坛经』。到了近代,炖煌写本(斯坦因五四七五号,编入『大正藏』卷四八)发见了,日本的兴圣寺本,大乘寺本等出版了,『坛经』的研究,进入了一新的阶段。一般以炖煌本为现存各本中最古的本子。『坛经』(以炖煌本来说)是否慧能所说呢?胡适(民国十九年,一九三0)出版『神会和尚遗集』,以炖煌本为最古本,主要为神会(少部分为门下)所作。宇井伯寿(一九三五)『第二禅宗史研究』,立场比较传统,除去『坛经』中的一部分,其余为慧能所说。关口真大(一九六四)『禅宗思想史』,对宇井伯寿那种办法,不表同意,另从传说中的『金刚经口诀』,去研究慧能的思想,而以『坛经』为代表神会的思想。柳田圣山(一九六七)『初期禅宗史书之研究』,以为「无相戒」,「般若三昧」、「七佛二十九祖说」,是牛头六祖慧忠所说,鹤林法海所记的。神会晚年,把他引入自宗,由门下完成,约成立于『曹溪别传』及『宝林传』之间(七八一──八0一)。『坛经』到底是否慧能所说,法海所集所记?还是神会(及门下)所造,或部分是牛头六祖所说呢?我不想逐一批评,而愿直率的表示自已研究的结论。

  东山门下的开法传禅

  禅宗到了唐初,忽然隆盛起来;禅法的普遍传授,确是使达摩禅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因素。禅法传授的重大演变,如杜□『传法宝纪」说:

   「慧可,僧璨,(脱一字)理得真。行无辙迹,动无彰记。法匠默运,学徒潜修。至夫道信,虽择地开居,营宇立(原误作「玄」)象。存没有迹,旌榜有闻。而犹平生授受者,堪闻大法,抑而不传。……及忍、如、大通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密来自呈,当理与法」。

  据『传法宝纪』所说,弘忍以下,禅法开始为公开的,普遍的传授(这含有开宗立派的意思)。这种公开的传授,当时称之为「开法」,「开禅」,或称为「开缘」。在早期的禅学文献中,留下了明确的记录。属于北宗的,如『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金石续编卷六)说:

   「忍传如。……垂拱二年,四海标领僧众,集少林精舍,请开禅法。……谦退三让,久乃许焉」。

  垂拱二年(六八六),离弘忍的去世(六七四,或说六七五)约十年。法如为弘忍弟子,是临终时侍奉在身边的一位。法如在嵩山少林寺开法,『传法宝纪』也说:「垂拱中,都城名德惠端禅师等人,咸就少林,累请开法,辞不获免。……学侣日广,千里向会」。但法如开法不久,永昌元年(六八九)就去世了。

  法如去世后,在荆州玉泉度门兰若的神秀,就起来开法接众,如『传法宝纪』说:

   (神秀)「然十余年间,尚未传法。自(法)如禅师灭后,学徒不远万里,归我法坛。遂开善诱,随机弘济。天下志学,莫不望会」。

  神秀开法传禅的盛况,也如『大通禅师碑』(全唐文卷二三一)说:

   「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阳之地,就者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云多也!……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其开法大略,则专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持奉楞伽,递为心要」。

  神秀在玉泉开法的盛况,极为明确。『宋僧传』(卷九)「义福传」说:「神秀禅门之杰,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而未尝聚徒开法也」(大正五0·七六0中)。『宋僧传』说神秀没有聚徒开法,是与事实不符的,这大概是曹溪门下的传说!

  与神秀同时,而多少迟一些的,有安州玄赜。玄赜也是弘忍门下,是弘忍临终时侍奉在侧,为弘忍建塔的弟子。玄赜的开法,如『楞伽师资记序』(大正八五·一二八三上)说:

   「(安州寿山大和尚讳赜)大唐中宗孝和皇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即归依,一心承事。两京来往参觐,向(经十)有余年」。

  玄赜在景龙二年(七0八),受则天的礼请,净觉就在那时归依。从参觐十有余年来说,大概七二0年前后,玄赜还在两京开法。净觉是『楞伽师资记』的作者,为玄赜的入室弟子。净觉继承了玄赜,也在两京开法,如净觉在开元十五年(七二七),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李知非所作『经序』中说:

   「净觉禅师,比在两京,广开禅法。王公道俗,归依者无数」。

  神秀门下,『楞伽师资记』列举了普寂、敬贤、义福、惠福──四位禅师。其中,普寂(开元二七年卒──七三九)为神秀门下最杰出的禅师,『南宗定是非论』说:「普寂禅师开法来数十余年」(神会集二九0)。『宋僧传』(卷九) 「义福传」也说:「普寂始于都城传教二十余载,人皆仰之」(大正五0·七六0中)。从法如到普寂(六八六──七三九),北宗禅在两京开法的盛况,可说到了极点!

  弘忍门下,还有智诜,也曾受到则天帝的礼敬,住资州德纯寺,长安二年(七0二)去世。智诜的再传弟子无相,人称「金和上」(宝应元年──七六二去世),住成都净众寺。如『历代法宝记』(大正五一·一八四下──一八五上)说:

   「无相禅师,俗姓金。……

《中国禅宗史 下(印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