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禅宗史 下(印順法師)

  中國禅宗史(下)

  下冊總目錄

  第六章 壇經之成立及其演變

  第七章 荷澤神會與南宗

  第八章 曹溪禅之開展

  第九章 諸宗抗互與南宗統一

  《中國禅宗史》全書詳細目次

  序

  第一章 菩提達摩之禅……………………………一──叁八

  第一節 達摩傳與達摩論…………………………………一

  達摩及其傳說

  達摩論

  第二節 達摩與楞伽經……………………………………一四

  楞伽禅的傳承

  達摩與求那跋陀

  楞伽與如來藏說

  第叁節 達摩門下的傳弘…………………………………二四

  達摩禅的傳承者

  慧可門下的分化

  道宣所見的達摩禅

  第二章 雙峰與東山法門……………………叁九──八四

  第一節 達摩禅的新時代…………………………………叁九

  時地適宜于達摩禅的開展

  黃梅的門庭施設

  第二節 道信與入道方便………………………………四五

  道信傳

  道信禅門的綱領

  一行叁昧

  入道安心要方便

  第叁節 弘忍東山法門…………………………………七一

  弘忍傳

  東山法門

  修心要論

  弘忍的十大弟子

  第叁章 牛頭宗之興起……………………八五──一二八

  第一節 甚麼是南宗……………………………………八五

  「南宗」的意義

  南宗與南中國精神

  第二節 牛頭宗成立的意義……………………………九五

  牛頭六祖的傳承

  牛頭宗的形成

  第叁節 牛頭法融的禅學…………………………一一一

  有關法融的作品

  牛頭禅的根本思想

  第四章 東山法門之弘布………………一二九──一七四

  第一節 東山宗分頭弘布……………………………一二九

  慧能的摩诃般若波羅蜜與無相戒

  神秀的五方便

  淨衆的叁句用心

  宣什的傳香念佛

  第二節 東山門下的種種相…………………………一五六

  戒與禅

  金剛經與起信論

  一行叁昧與禅

  念佛淨心與淨心念摩诃般若

  指事問義與就事通經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師…………………一七五──二叁六

  第一節 慧能年代考…………………………………一七五

  生卒年代

  得法與出家開法的年代

  第二節 從誕生到黃梅得法………………………一八七

  早年事迹

  不識字

  付法

  傳衣

  作偈呈心

  第叁節 南歸與出家………………………………二一0

  大庾嶺奪法

  五年法難

  出家與受戒

  第四節 行化四十余年……………………………二一六

  從廣州到韶州

  德音遠播

  第五節 入滅前後…………………………………二二一

  末後的教誡

  入滅

  弟子的到處弘化

  南北對抗中的插曲

  第六章 壇經之成立及其演變………二叁七──二八0

  第一節 壇經的主體部分…………………………二叁七

  東山門下的開法傳禅

  壇經的原始部分

  第二節 炖煌本壇經的成立………………………二四六

  荷澤門下的壇經傳宗

  南方宗旨

  壇經的初期流變

  第叁節 壇經的變化……………………………二七二

  組織與內容的變化

  名稱的變化

  第七章 荷澤神會與南宗……………二八一──叁一八

  第一節 神會的一生………………………………二八一

  生卒年齡考

  參學生涯

  南宗頓教的傳布

  爲法的挫折與成功

  第二節 有關神會的著作…………………………二九九

  南陽和上頓教解脫禅門直了性壇語

  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

  南陽和上問答雜徵義

  頓悟無生般若頌

  第叁節 南頓北漸…………………………………叁一0

  第八章 曹溪禅之開展……………叁一九──叁八八

  第一節 曹溪流派…………………………………叁一九

  中原的荷澤宗

  江南的洪州宗與石頭宗

  劍南的保唐宗

  第二節 禅風的對立……………………………叁二六

  直說與巧說

  隨相與破相

  尊教與慢教

  重定與輕定

  第叁節 南宗頓教的中心問題……………………叁五一

  壇經(炖煌本)的中心思想

  荷澤宗所傳

  保唐的禅學

  洪州(石頭)所傳

  第四節 曹溪的直指見性…………………………叁八一

  見性成佛

  直指心傳

  第九章 諸宗抗互與南宗統一………叁八九──四二七

  第一節 牛頭禅的蛻變……………………………叁八九

  牛頭禅的興盛

  遺則的佛窟學

  第二節 洪州宗與石頭宗…………………………四0二

  禅宗的見解

  禅者的風格

  第叁節 從對立到南宗統一………………………四一六

  宗與宗的對立

  衆流彙歸于曹溪

  第六章 壇經之成立及其演變

  第一節 壇經的主體部份

  『壇經』爲慧能大師所說,弟子法海所集記,這是『壇經』自身所表明的。過去,以明藏本『壇經』爲唯一的『壇經』。到了近代,炖煌寫本(斯坦因五四七五號,編入『大正藏』卷四八)發見了,日本的興聖寺本,大乘寺本等出版了,『壇經』的研究,進入了一新的階段。一般以炖煌本爲現存各本中最古的本子。『壇經』(以炖煌本來說)是否慧能所說呢?胡適(民國十九年,一九叁0)出版『神會和尚遺集』,以炖煌本爲最古本,主要爲神會(少部分爲門下)所作。宇井伯壽(一九叁五)『第二禅宗史研究』,立場比較傳統,除去『壇經』中的一部分,其余爲慧能所說。關口真大(一九六四)『禅宗思想史』,對宇井伯壽那種辦法,不表同意,另從傳說中的『金剛經口訣』,去研究慧能的思想,而以『壇經』爲代表神會的思想。柳田聖山(一九六七)『初期禅宗史書之研究』,以爲「無相戒」,「般若叁昧」、「七佛二十九祖說」,是牛頭六祖慧忠所說,鶴林法海所記的。神會晚年,把他引入自宗,由門下完成,約成立于『曹溪別傳』及『寶林傳』之間(七八一──八0一)。『壇經』到底是否慧能所說,法海所集所記?還是神會(及門下)所造,或部分是牛頭六祖所說呢?我不想逐一批評,而願直率的表示自已研究的結論。

  東山門下的開法傳禅

  禅宗到了唐初,忽然隆盛起來;禅法的普遍傳授,確是使達摩禅進入新階段的重要因素。禅法傳授的重大演變,如杜□『傳法寶紀」說:

   「慧可,僧璨,(脫一字)理得真。行無轍迹,動無彰記。法匠默運,學徒潛修。至夫道信,雖擇地開居,營宇立(原誤作「玄」)象。存沒有迹,旌榜有聞。而猶平生授受者,堪聞大法,抑而不傳。……及忍、如、大通之世,則法門大啓,根機不擇,齊速念佛名,令淨心。密來自呈,當理與法」。

  據『傳法寶紀』所說,弘忍以下,禅法開始爲公開的,普遍的傳授(這含有開宗立派的意思)。這種公開的傳授,當時稱之爲「開法」,「開禅」,或稱爲「開緣」。在早期的禅學文獻中,留下了明確的記錄。屬于北宗的,如『唐中嶽沙門釋法如禅師行狀』(金石續編卷六)說:

   「忍傳如。……垂拱二年,四海標領僧衆,集少林精舍,請開禅法。……謙退叁讓,久乃許焉」。

  垂拱二年(六八六),離弘忍的去世(六七四,或說六七五)約十年。法如爲弘忍弟子,是臨終時侍奉在身邊的一位。法如在嵩山少林寺開法,『傳法寶紀』也說:「垂拱中,都城名德惠端禅師等人,鹹就少林,累請開法,辭不獲免。……學侶日廣,千裏向會」。但法如開法不久,永昌元年(六八九)就去世了。

  法如去世後,在荊州玉泉度門蘭若的神秀,就起來開法接衆,如『傳法寶紀』說:

   (神秀)「然十余年間,尚未傳法。自(法)如禅師滅後,學徒不遠萬裏,歸我法壇。遂開善誘,隨機弘濟。天下志學,莫不望會」。

  神秀開法傳禅的盛況,也如『大通禅師碑』(全唐文卷二叁一)說:

   「雲從龍,風從虎;大道出,賢人睹。岐陽之地,就者成都;華陰之山,學來如市:未雲多也!……升堂七十,味道叁千,不是過也!爾其開法大略,則專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持奉楞伽,遞爲心要」。

  神秀在玉泉開法的盛況,極爲明確。『宋僧傳』(卷九)「義福傳」說:「神秀禅門之傑,雖有禅行,得帝王重之無以加者,而未嘗聚徒開法也」(大正五0·七六0中)。『宋僧傳』說神秀沒有聚徒開法,是與事實不符的,這大概是曹溪門下的傳說!

  與神秀同時,而多少遲一些的,有安州玄赜。玄赜也是弘忍門下,是弘忍臨終時侍奉在側,爲弘忍建塔的弟子。玄赜的開法,如『楞伽師資記序』(大正八五·一二八叁上)說:

   「(安州壽山大和尚諱赜)大唐中宗孝和皇帝景龍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東都廣開禅法,淨覺當即歸依,一心承事。兩京來往參觐,向(經十)有余年」。

  玄赜在景龍二年(七0八),受則天的禮請,淨覺就在那時歸依。從參觐十有余年來說,大概七二0年前後,玄赜還在兩京開法。淨覺是『楞伽師資記』的作者,爲玄赜的入室弟子。淨覺繼承了玄赜,也在兩京開法,如淨覺在開元十五年(七二七),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李知非所作『經序』中說:

   「淨覺禅師,比在兩京,廣開禅法。王公道俗,歸依者無數」。

  神秀門下,『楞伽師資記』列舉了普寂、敬賢、義福、惠福──四位禅師。其中,普寂(開元二七年卒──七叁九)爲神秀門下最傑出的禅師,『南宗定是非論』說:「普寂禅師開法來數十余年」(神會集二九0)。『宋僧傳』(卷九) 「義福傳」也說:「普寂始于都城傳教二十余載,人皆仰之」(大正五0·七六0中)。從法如到普寂(六八六──七叁九),北宗禅在兩京開法的盛況,可說到了極點!

  弘忍門下,還有智诜,也曾受到則天帝的禮敬,住資州德純寺,長安二年(七0二)去世。智诜的再傳弟子無相,人稱「金和上」(寶應元年──七六二去世),住成都淨衆寺。如『曆代法寶記』(大正五一·一八四下──一八五上)說:

   「無相禅師,俗姓金。……

《中國禅宗史 下(印順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