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P7

  ..续本文上一页06。

  创立人:悟达比丘。

  沿革:悟达比丘1940年生,1981年出家,1988年接任灵佑寺,约在那时接触原始佛教,近年来则积极学习与推动。曾参加葛印卡的十日禅。1996年曾到缅甸马哈希禅修中心实修十个月。

  指导老师:悟达比丘。

  三、现代禅的成立及其中心理念

  现代禅,正式的名称是:「佛教现代禅菩萨僧团」,简称「现代禅教团」或「现代禅」,1989年4月,由祖光传法长老(李元松)所创立 [96] 。创立后,受到传统佛教僧俗的严厉批评。特别是一些因故离开现代禅的人士,几乎都心怀怨恨;这对一个宗教团体来说,相当少见。传统佛教人士的批评,大体是和佛典的道理或教界的传统有关;而来自离开现代禅人士的批评,则是基于对现代禅的组织运作、领导风格不满所致。这一部分,牵涉到创立人李元松个人的人格特征;因此,本文试图先从李元松的人格特征及其生平入手,进而分析现代禅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和领导风格。

  (一)现代禅创立人—李元松

  李元松,1957年生,台北县石碇乡石碇村人。父亲为矿工,兄弟姊妹共八人,其中有一重病的弟弟。大姊为了帮助家庭生计,『走入都市灯红酒绿的世界』。『在我成长的年月里一直认为姊姊比妈妈伟大。』『我觉得童年的时候,那颗始终感念姊姊、怀念姊姊(因为很少见面)的心灵,是我宗教心情最开始的萌芽。』 [97]

  十岁时,全家搬到台北市。十一、二岁听母亲叙述恩主公的民间故事,对宗教有了初步了解。小学(仁爱国小)毕业后,为了帮助家计放弃升学。十三岁随母亲进入一贯道,遇到了生平第一位大恩人(一贯道的前辈,也是后来李元松的岳父)。其后九年,沐浴在一贯道的三教经典当中(包括《道德经》、《太上清净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大学》、《中庸》、《孟子》、《菜根谭》、《昔时贤良文》、《孔子家语》、《庄子南华经》、《中国名人格言》等),并担任「讲师」职位,四处宣说一贯道的道理。一贯道显然对李元松有重大的影响力,即使到他创立现代禅为止都是如此。

  『对于感动姊姊孝悌之行,以及不忍辛苦抚育八个子女的父母的我,一贯道这样的教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使自己生起修道路上百折不挠越挫越坚的决心。』李元松既然把对于姊姊的怀念,和一贯道的恩情连在一起,显然有着刻骨铭心的心理情结。

  对一贯道既然有这么深厚的情感,李元松因此说:『我并没有脱离一贯道……。』 [98] 这是1988年2月,现代禅成立前一年,李元松接受《文殊杂志》(25期)访问时,所说的一句话。而在1998年1月,现代禅成立九年后,李元松接受笔者访问时,也说:『我曾经是一贯道的道亲,而且一贯道曾经有恩于我,那么我就永远是一贯道的道亲……。』又说:『我当然承认我现在还是一贯道的道亲……。』 [99] 从这些引文,足见一贯道在李元松眼中的重要性。

  尽管李元松没有正面承认现代禅的创立理念,和一贯道有关 [100] ;但是,一贯道显然对他有某种意义的影响。一贯道对李元松的影响,应该有两方面:一是三教经典的研读,将他熏习成一个讲究「人情义理」的修行人。在一份写着『非经根本上师(李元松)允许之三果向以上的圣弟子禁止阅读』的文件里,曾这样说:『本宗最重视的是—人情义理与基本人格。』(见附件一)。在另一份被印上『禁止外传、禁止盗阅』的文件里,也这样写着:『坚定站在人情义理的立场。』(详附件二)而在一份同样印着『禁止外传,禁止盗阅』的〈内密弟子应培养之五德〉当中,「重人情义理」也被列为「行菩萨道具体内容」之一(详附件三)。

  足见「人情义理」在现代禅里扮演着重要的理念。相信这一理念,来自李元松早年的一贯道经验,特别是这段时间所阅读的三教经典。

  一贯道对李元松的影响,应该还不只这点。一贯道阶级严明的教团组织、带着神秘色彩的传教方式、后学对前人和长辈的唯命是从,乃至亲情伦理的重视等等,相信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现代禅的组织架构。另外,一贯道原本是个秘密宗教,由于政府将它列为「邪教」,因此在一般民众眼里,这是一个游走于正、邪之间的教派。这和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金庸众多武侠小说当中,李元松特别喜爱这部小说里的「侠义精神」 [101] ,甚至还把『吟咏《倚天屠龙记》』,列入十三个「道次第」的第四次第当中 [102] 。

  《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被「明门正派」视为「邪教」;书中主角—明教教主张无忌,则亦正亦邪、非魔非圣,性格变幻莫测。而在李元松眼里的最佳修行境界,也是:『假使一眼就被知道是修行人,那功夫太有限了。』(详附件四,页4,E5)另外,在上面所引〈附件一〉(页2)当中,还说:『「外禅」则永远示现(1)慈悲相,(2)宽容相,(3)亲和相,(4)平等相,(5)谦卑相,(6)斯文相….等等理性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喜好的身相;「内密」则但愿众生离得苦,何妨我现种种身(原注:参见大日如来、不动明王、忿怒金刚….等身相)。』 [103]

  一贯道在政府禁止传教的时代,为了规避政府的取缔,采取秘密传教的方式;内部组织及其运作,也相当神秘。浸霪在一贯道九年之久的李元松,很难不受这种秘密传教方式的影响。在他创立的现代禅里,常有印着「禁止外传,禁止盗阅」的密件,我们已在前文略有讨论。下面是另一个实例:在一件由李元松亲笔署名的密件当中,写着:『缺点……有泄露内密数据之潜伏危机。』而在这一密件的最后,则写着两行字:『严格控制出入时间,保密防谍。』(详附件五)目前已经离开现代禅的早期弟子—廖阅鹏,曾这样分析李元松的性格:『我觉得李元松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跟危机意识。』 [104] 同样已经离开现代禅的陈建宇,也有类似的说法 [105] 。

  十七岁时,李元松开始帮煤气行送瓦斯,进入人生第二个阶段;因为这时,认识煤气行老板上大学的女儿。李元松和她讨论一些人性和心理的话题,也开始阅读心理分析、逻辑、语意学、中国哲学、西洋哲学的书籍。入伍当兵前,李元松在《生活随笔》里自豪地写着:『台湾和我同年龄的人,没有人书读得比我多!』 [106] 李元松在这一阶段的勤学,奠定了日后现代禅的「现代」风貌,不再拘泥于传统佛教的既有框架当中。例如,现代禅曾鼓励同修适当舒解男女间的性欲(详下文),就曾参考杨国枢的心理学著作—《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 [107] 。

  同一时期,李元松还认识了长他五岁、纯靠自学的画家—张大哥;从他那里,学到了『笑傲不经、狂怪矫桀』的人生态度。李元松嘴里的「张大哥」,名重阳 [108] ,『嗜烟、爱酒、常唱日本昭和老歌、喜好品味各种不同的人生。』『他是我这半生第二位深深影响我的贵人(原注:第一位是一贯道的前辈)。』 [109] 李元松外表拘泥严谨,内里则有着「笑傲不经,狂怪矫桀」的热情;也许,这也可以说明他之所以偏爱《倚天屠龙记》的原因之一吧!

  1979年退伍后,李元松开始研读印顺法师的《妙云集》。『接触印顺法师的《妙云集》,我称之为人生的第三个贵人。』李元松这么说 [110] 。他接受《法光杂志》(1989年7月)的访问中,也说:『成立现代禅菩萨僧团,有主客观两种因素。主观因素是受印顺导师的影响。』 [111] 而在笔者的访问中,李元松也说:『没有印顺法师应该就不会有李元松也不会有现代禅。』 [112] 足见印顺对现代禅的影响之大。

  从印顺的著作里,李元松找到了佛教哲学的依皈;那是原始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的精髓。从原始佛教的教义里,李元松建立起「三法印」 [113] 乃至「四果」(含四果向)的证悟阶位(详下文)。而从初期大乘,特别是《般若经》和龙树的作品—《中(观)论》等,李元松则建立起『顿悟一切本不生,现观缘起空寂性』 [114] 的禅法。

  李元松所理解的印顺,是透过印顺的学生—宏印法师以及笔者的著作 [115] 。李元松亲近宏印有十年之久,他一直都以「师父」称呼宏印。宏印回忆说:1979或1980年时,台北能仁学会负责人—圆一比丘尼(李元松提到影响他最深的七人之一, [116] ),请宏印到能仁学会开讲《妙云集》,李元松是其中一个听讲的学生 [117] 。1989年,佛教青年会成立,宏印担任第一任的理事长,李元松也受邀担任理事 [118] 。因为这样的紧密关系,现代禅刚刚成立时,李元松曾经要求把宏印的放大照片,挂在道场的墙壁上,『当作一个师承的长辈一样』;不过并没有获得宏印的同意 [119] 。

  李元松显然无法满足印顺的思想,原因是:《妙云集》中,闻思部份谈得很多,但修慧及如何从与定心相应的般若智慧顿入无漏慧,谈得较少。』 [120]

  显然李元松以为印顺的著作当中,少谈修行方法 [121] 。事实上,李元松对印顺的不满还有两点:『印顺法师的学生所赞叹印顺法师的特胜和贡献,我差不多都认同,唯一当仁不让的是,有关对禅、密、净土的批判的问题,以及关于大乘佛教的本意是否如印顺法师所说是「人乘菩萨」,或者应该是我所主张的「法眼净位的菩萨行」。』 [122] 也就是说,印顺对于禅宗、密宗和净土宗的批判,是李元松所不以为然的。另外,印顺主张「人乘菩萨」才是大乘佛教所景仰的菩萨,也是李元松所无法接受的;李元松以为,真正的大乘菩萨应该是「法眼净菩萨」。有关这些,笔者曾在前面略有说明。

  『他(印顺)对禅宗的批评是我在《妙云集》内最不…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