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为然的……。』李元松说 [123] 。做为一个弘扬禅的人来说,李元松的「不以为然」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他为什么不满意印顺的批评密宗呢﹖这应该和他皈依悟光上师有关。
有关悟光上师,李元松说:『而影响我最大、最大的,应该算是悟光上师—我的皈依上师。』 [124] 悟光上师,七十多岁,日本东密的修行者。李元松是在好友,也是早期现代禅主要成员之一—林茂生的引荐下,皈依悟光上师的 [125] 。尽管李元松否认现代禅和悟光有关,但是现代禅有所谓「外禅内密」,亦即对外以修禅为号召,对内以密教的规矩管理教团(详下文),这种经营现代禅的理念,即使不是直接来自悟光上师的指导,也应该间接受到悟光上师的启发。
(二)现代禅的组织型态及其禅法的特质
1.现代禅「外禅内密」的组织型态
有关现代禅的创立、组织、相关人员(例如传法长老、指导老师、宗长、执行长)的资格等问题,郑志明,〈李元松与现代禅〉 [126] ,已有极为详尽、清楚的解析,本文不再赘言。本文想探讨的是:在这些组织的形成(形式),以及相关人员的运作上,现代禅的创始人李元松,及其核心成员,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互动情形又如何﹖现代禅从1989年成立以来,短短九年之间,之所以发展出如此严密、庞大的教团,除了所授禅法的吸引现代人之外,背后还有组织型态和领导人(李元松)风格的原因。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来讨论现代禅的组织特色。
现代禅有所谓「外禅内密」的说法;其中,「外禅」(对外以禅修为号召),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内密」(对内以密宗的规矩管理教团),却少有人了解。在一份名为〈现代禅入室弟子入门前训练教材(一)〉(详附件二),并印有「禁止外传,禁止盗阅」字样的密件里,曾解释什么叫做「外禅内密」,共有六点;其中第一点相当于总纲,它说:『我们揉合大乘禅密优点,创造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法门。』这说明现代禅所走的路线,不是单纯的禅,而是禅与密互相结合的综合体。而第二点,首先分别说明禅与密的优、缺点,然后说到现代禅所要成立的,是一个对外是禅、对内是密的「外禅内密菩萨僧团」:
禅活泼灵动,直指本地风光;唯易引发个人自由主义;密组织性强,利于延续法脉,兼传承口诀使人容易迅速成就,唯背负历史包袱有着沉重繁琐的仪轨,并且神话色彩过浓,难与理性、科学的世界脉膊一起跳动。而去弊存利,开展的是外禅内密菩萨僧团。对外以现代禅的思想给时代文化注入清新的血轮,对内则以亳无仪轨负担,亳无神秘色彩的现代密传授入室弟子顿悟顿修即身成佛的修行口诀。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李元松之所以采取「外禅内密」的方式,来组织、领导现代禅的原因。在他眼里,禅的优点是「活泼灵动,直指本地风光」;但禅的缺点却是容易引发「个人自由主义」。相对的,密的优点是「组织性强」、「传承口诀」;前者有利延续法脉,后者则使修行人容易有所成就。但是密的缺点则是:宗教仪轨繁琐、神话色彩过浓。而现代禅则兼采禅与密的优点,这即是「外禅内密」。
「外禅」,与李元松所传授的禅法有关。和现代禅的组织和领导风格,有直接关系的则是「内密」。因此,下面我们先就「内密」部分,来作分析。
依据上述密件所载,任何一个李元松的「入室弟子」,都必须经过初级班(现代禅七或函授班)、中级班(后续共修会)和高级班(入室弟子共修会)的学习过程,最后才有资格成为「入室弟子」。这三级的修习过程,目的是培养修习者的「内密个性」。而所谓「内密个性」,最重要的是:『以上师为尊—敬信上师如佛。』密件曾说明为什么要培养这种个性的理由:『对上师的信心愈大,越能与法相应,得以依序修习全部的传承口诀,迅速体悟「身口意即大日如来」,六、七、八识永不退转。』 [127] 密件还说到没有内密个性的三种缺失:(1)形成个人英雄主义、山头主义,单打独斗;(2)得少为多,不能获上师倾囊相授;(3)法脉易乱,无法延续。另外,在一份同样印着「禁止外传,禁止盗阅」的密件里(详附件七),也说到了「密的个性」的四个条件,内容和前文所说稍有不同;但「以上师为尊」却是共同的条件:(1)大悲为根本;(2)方便为究竟;(3)但愿众生离得苦,何妨我身入地狱;(4)以上师为尊。其中,前面三个条件,大体采自密宗最重要的佛典之一的《大日经》 [128] 。而第(4)—「以上师为尊」,这份密件解释说:『上师应现独裁则现独裁,应现民主则现民主,然以密法甚深,为了瞬间吸取上师的证量,往往倾向上师独裁,弟子恭敬全信。』又说:『信上师,是为了保护众生。单凭理性,易增长邪见……对上师的人格、证量不容半点怀疑,要具大信心。』又说:『从今以后,审核弟子更趋严格,信心不坚者不妨另寻明师。』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吧,许多现代禅早期的重要成员,例如廖阅鹏、陈建宇、李玛璃、林新居、刘松倜等人,都因「信心不坚」而离开现代禅。洪启嵩,文殊出版社的社长,也是李元松的朋友,和现代禅早期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129] ,他这样评论这些人离开现代禅的原因:『他们可能满自由的,他们都是一群满自由的人。现代禅可能在某些方面,对他们来讲,可能限制过多。』 [130]
现代禅强调提供一种讲求理性、民主、平等的禅法;在十三个「道次第」的第二次第当中,写着:『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理性、民主……性格的现代人。』 [131] 另外,李元松在接受笔者访问时,也说:『格外重视理性、民主、平权、人道性格的培养,正是现代禅所强调的第一件事。』又说:『肯定理性、民主、平权、人道的性格可以帮助学佛人体验禅心,则是现代禅所强调的第二件事。』 [132]
现代禅讲求理性、民主、平等(平权),应该是「外禅」的部分;至于「内密」,传统密宗里的上师崇拜,恐怕才是维系教团运作的真正动力。洪启嵩评论说:『他们(指现代禅同修)的自我比较统一吧,虽然他们所有的质素都是新的,但是他们的自我可能是统一的。』又说:『我认为是不是现代禅有一种集体意志呢﹖这种集体意志是自由或不自由呢﹖因为,我认为有一个集体意志产生的时候,好像跟究竟的自由是不是一样,这个我会稍微有一点疑惑。』 [133]
现代禅在「内密」的理念下,显得外驰内张;它内聚力强,但也因此增加了它的排外性。对于这样一个外驰内张的「刚性」教团而言,洪启嵩曾做了一些预言:
我认为太刚性组织是属于八○年代的东西,九○年代或是廿一世纪以后,这么刚性的东西好像慢慢会比较消融,我看这个教团有棱有角的,那么我认为廿一世纪应该是心较圆融的时代。 [134]
这样看来,在「外禅」的号召之下,现代禅吸引了许多向往理性、自由、民主的现代青年。但在「内密」的教团组织里,却阻碍了这些青年的向上(向教团权力核心)发展。「外禅内密」的禅法和教团架构,显然隐含着内在矛盾,有待现代禅领导人的智慧化解。
2.「情欲舒解」与「授记证果」的禅法特色
现代禅的组织型态和领导风格,除了前面所讨论的「内密」之外,当然还受到「外禅」的影响。有关「外禅」部分,亦即现代禅所传授的禅法内容,郑志明〈李元松与现代禅〉一文,也有详细的说明;本文不再赘言。本文试图从禅法中的两项特质,来分析现代禅的组织及其引生的争议;这两项禅法特质是:情欲的舒解与授记证果。
现代禅有所谓「十三个道次第」,说明一个修习现代禅的人,如何从最浅显的第一次第,进入最高深的第十三次第 [135] 。其中最浅显的第一次第是:『在没有违背法律、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已有的情欲(原注:包括嗜好、兴趣)可以尽量发挥。』 [136] 另外,李元松在〈善巧七阶〉一文当中,把情欲的舒解列入「善巧七阶」 [137] 当中的第一阶,称为「要坚定地站在开放心灵的立场」;而在说明当中,李元松说:
就是好好地开放心灵,没有违背法律、没有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有什么情欲或欲望、兴趣,尽管发挥!要勇敢一点!不要怕!要整个人跳下去! [138]
李元松之所以强调舒解情欲的重要性,乃是基于下面的理由:
学佛法最重要的是破「自性见」,自性见是生死根本。真正已解脱者远离一切颠倒妄想、情欲,但作为凡夫,是否一定要先断情欲﹖我认为应以证入初果为当前要务,而证入初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破自性见,破自性见的必要条件不是灭情欲;所以我对学员说,七情六欲并非用禁绝的,禁也禁不了,要用疏导……。 [139]
引文中明白说到,学佛的的最首要目的,不是断情欲,而是断「自性见」,然后证入初果—须陀还果(预流果)。而所谓「自性见」是指,错误地以为事物有其真实不变的本质。依照佛典的说法,断除「自性见」就能证入初果。
其次,引文还说到,情欲是无法禁绝的,而是要用疏导的方法。李元松在一篇名为〈现代禅真的这么可怕吗﹖〉的短文中,更将情欲美化为「菩萨多情利生的动力」;他说:『现代禅认为情欲无咎,障道苦痛的根源乃是无明自性见,非关情欲有无。倘能化解无明自性见,七情六欲不仅是法性显现的游戏,更是菩萨多情利生的动力。』 [140] 而在说明何谓「疏导」时,李元松说:『应尽可能满足它与疏导它』要像临济等古禅师所说的那样,『饥来吃饭倦来眠』,『在情欲中体验涅槃』 [141] 。
由于揭示情欲的舒解,现代禅吸引了许多不满传统束缚的青年;特别是在传统佛教大加挞伐之下,仍然有人甘冒大不讳而参加现代禅,其中「性解放」的作用不能说完全没有。加入现代…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