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参禅日记 一(金满慈夫人)▪P9

  ..续本文上一页征就是口水最多,满口的来,顺口角欲滴。我查查《楞严大义》,据说这种境界,名为在轻安境中,却无智慧以自禁。书上说悟则无咎,悟当然是悟,但悟是悟,笑还是笑,怎么办呢?譬如我现在一面写日记,一面想笑,我并没有认为已证无碍解脱。(怀师批示:此时只一注念,左脚大趾有明点,即可除之。)

  晚饭后,小妞和我玩一阵,去睡了。我回了一封台湾朋友的来信。然后继续看《楞严大义》。说来也怪,同样的一本书,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一点深入的了解,和过去的了解似乎有点不同。但如果老师真要考问我,仍然是不及格,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不清楚也。我每天能读书的时间并不太多,但十分、一刻我都不肯放过,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我学打坐之初,老师给我的训词。我永远记得。(怀师批示:佛法无多,持之以恒,安有不成)

  十一点,读经,打坐。

  十一月十九日 阴

  晨六时打坐。无境界。清净得很。(怀师批示:清净也是一境界,此须智知,不是识识。)

  今天是星期,下午他们在四点以后,又带小妞去百货公司买东西。正当我想休息一下,看一点书,门铃响了,原来是报童来收报费。他才走不久,电话铃响了,这是一位熟习的同事太太给他们借点东西。挂上电话筒,门铃又响了,是那位中国老太太。她一进门,我给她一杯果汁。见她愁容满面,我问:“是不是才从少爷那儿回来?”她说:“是。他那馆子,生意还不坏,只是不能请厨子,自己太忙。”我知道她儿子的馆子,全部资金是借款,数目太大,不节制开支无法还债。于是说:“那你可以多帮他一点忙,这边老先生带着一个十三岁的孙子,没什么事。”她说:“是呀,可是人家总不叫去,去了又像催命似的,马上又叫回来。儿子那边早上起不来,晚上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床就在面前都上不去,在地上就睡了。”我说:“这样不行,年轻不觉得,得了病,老来可受不了。”她望我一眼说:“还等老来,现在已经喊受不了。”我说:“你回来又想他,还不如在那里的好。”她说;“人家说一个人在家,到处空空的不好,吃饭也没口味。”我看她很难过,就借机会打趣她,给她开开心。我说:“事实胜雄辩,你总说你两个合不来,谁去哪儿,谁也不管谁。看你才走两天,人家就想得连饭都吃不下了。”她笑了。临走时,她的心情比来时开朗多了。临别,她高兴地望着我。我告诉她说:“再别担心了,想儿子就去看看儿子,想人家就回来看看人家。又不少旅费,还不简单!”她说:“好,有时间再来看你。”望着她的背影,我心里空空的,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怀师批示:此即依他起之情累,即是业力,觉则无咎。)

  六点多钟,小妞他们回来了。晚饭后,小妞把她买来的玩具给我看。八点钟后她睡了。我坐在卧室内,白天那位老太太的影子,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胖胖的一个福相。她是教会学校出身,却不相信宗教。所以佛不能解定业,不能度无缘之人。确实是有道理。她只知道宗教是劝人做好人做好事,她无法了解形而上精神世界的那一面。说起来,我们也算同学,因为她读过平津有名的一所教会女中——中西。我也读过。她还幸运地读了两年燕大。而我却不幸,父亲正在我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去世,办完大事,各大学都已考过,而当时的时局已渐恶化,为争取时间,只得考入一所专门学校。虽然这所专校,在平津也算知名的学校,然而毕竟不是我的初衷,我的目的不是燕大即是女大。可以说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不过,也幸而争取了时间。当抗战军兴,飞机成天在天空轰炸的时候,我刚刚在专校行过毕业典礼。这些往事,不想也罢!我已想得太多了,立即空掉。写日记。(怀师批示:果然因依他起而动情业之根,能彻底了此一念,即是究竟寂灭净乐之处。)

  十二点,读经,打坐。

  十一月二十日 雪

  一夜无梦,醒来六点整。很清净。坐中无境界。(怀师批示:清净即境界,是境即无常。那个能清净能不清净的,才是你的。思之,参之,自然明白。)

  十点以后,他们夫妇走了。我带小妞看电视。她站在沙发上掀起窗帘看雪。虽然雪花纷纷下降,因为气温还不够低,雪落下来,又都化了,仅墙角或屋顶上留下一些白色。这时门外有声音,那是送牛奶的人。电话响了,又是错电话。我带小妞去厨房下面,刚煮上水,不到一分钟,她大叫好了,好了,已经煮好了。其实还没下面呢,她已等不及了。所以每天我总是先把面煮好放在桌上,吃时,用开水一冲就好。否则,带着她,什么都做不成。尤其弄开水之类的事,又怕烫了她,我爱紧张,定力不够!(怀师批示:要在做事对人,习熟办事定,方不致被动静二相所骗。)

  晚间,小妞九点才睡。室内虽有暖气,仍微觉寒,我加上一件衣服。记得小时侯,玩香烟里面的画片,一张雪景,上面写着:“大雪纷纷下,柴米油盐都涨价。”那时叔父在鸭绿江长税捐总局,我常到他家里玩。每到冬季,封江之后,江上一片洁白。有人从江上扫出一条路来,不要二十分钟,从这边步行直达韩国,比夏季过渡,既方便又好玩。真是别具风味!每见雪景,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一幅美丽的画面。回忆是最能缩短时间的距离。哦,又想多了。再转深入,将不好收拾,已经觉迟了,立刻止住。(怀师批示:忆想旧时情景,即为昔业之累,但可通三世宿命智。若能忆想而不着,知过去,未来,一切有,一切空,皆如幻梦,事来则应,过了不留。则可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何时何处非佛国净境耶!)看看《楞严大义》。写写日记。

  十一点,读经,打坐。

  十一月二十一日 雪

  晨六时欠十分打坐,天尚未亮,窗外仍有月色,我知道那是雪的反映,昨夜一定下了一夜的雪。坐中很清净。(怀师批示:很好,可见你是有智的人。不然,还自以为是自己工夫进步,目前光明显现,那便糟了。)

  十一点半小妞回来了,一进门就哭着要妈妈。她爸答应下午回来带她去玩。我又给她一些糖果,哄着她看电视,不久也就安静下来,吃了两个鸡蛋。她吃蛋只吃白,不吃黄,所以一口气能吃两个蛋白;又吃了半碗汤面。我松了口气,我是最怕她不吃东西。看她瘦得可怜。(怀师批示:不必太顾虑,正常小孩,自秉有生气。)三点钟,她爸回来带她出去了。我在床上躺了一下,我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因为没有时间,小妞不睡午觉。起来正想去厨房吃点午餐,电话铃不断地传来。拿起话筒,是女儿的声音,她急急地问小妞怎么样?我答好得很,有我,你放心!电话筒里传来一声叹息!我莫名其妙。

  晚餐桌上,女儿告诉我,今天她们送小妞到学校时,小妞不准她走,哭得很厉害。教师就拖她去办公室谈话,她说:“妈妈我爱你,我喜欢你,你抱抱我!”两只小眼睛望着妈妈似求救一样。正当她妈妈将要抱起她来的时候,被人一推说:“你走,让我来管她。”女儿出门时,听到小妞大哭。所以她一直心绪不宁,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会谈什么话呢,自然是关她在屋里,随她去哭就是了。女儿说她教书都教不下去,好不容易,挨到十一点半,才催小妞的爸去接她,又急着来个电话,知道她没事,才算放了心。真是:“养子方知父母恩!”(怀师批示:其实,我教人学佛用功之心也是如此,每自悲叹,为道情痴。此所以菩萨未能成佛也。一笑。)

  回屋后,我读《楞严大义》。写日记。

  十点半,读经,打坐。

  十一月二十二日 阴

  晨六时二十分打坐。清净,只是插头插不中,有时将到边上,又滑下来了。很难。(怀师批示:此话一般用功人很难体会。说得好。)

  小妞去托儿所,我为她做好午饭。她习惯吃冷东西,面饭都不例外。她妈在家,还会一下床就给她吃两根冰棒,或一杯冰淇淋之类。她们不在家就免了,因为我不赞成。(怀师批示:此所以东西方新旧文明生活方式之不同。如自幼孩照新方式养成习惯,也无妨。)

  今晚电视十号电台,九点钟有一个特别节目,是一个美国的人类学家访问日本的禅宗和净土宗。这位访问者真行,他真能如乡随俗,人家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先访问日本的茶道,人家递茶给他的时候,他学别人先磕头之后才接。吃茶有多少规矩,他都一样一样地学着做,而且一丝不苟。镜头转到一个庙里,好多人在念经,女儿说,那是净土宗。有一个修净土的妇人说,阿弥陀佛的爱比父母之爱更大。最后他访问两位禅师,第一位,一走进禅堂,手里拿着一块板子,似乎向佛堂致敬,双手举起板子,恭敬地行一个礼,手一放下来,顺手两下,就打在一个正打坐的女人身上。(怀师批示:这是后世的糊涂禅。禅不是这样的。)那女人一惊,急忙把身子坐正。我说她是头歪了,没坐好。女儿说她是睡着了。(怀师批示:都不是,他们只学皮毛打板,太可笑了。)接着禅堂里一片板子响,似乎被打者都挨两下。(怀师批示:何其罪过,跑到浑人堆中去讨打。)奇怪!《习禅录影》上,老师香板只打地。这位禅师打人,一打就是两板,可能是各人的作风不同了。据访问者说,这位禅师是一个大资本家,他的弟子几百人,都是他的职员,每月必需坐禅一次,否则他就不用。难怪!这种弟子焉得不睡觉!第二位禅师,手里拿着一根又粗又短的棒子,盘腿坐在地上,弟子们一个一个地走过来磕头答老师给他们参的问题,最后访问者立在下面问了一些问题。据访问者言,他总觉得禅师手里的那根棒子,随时都会落到他的身上。可见气氛之紧张了。(怀师批示:此即禅宗之末流,可叹!可笑!可悲!)

  看完电视,我问女儿:“你们打七,也是如此?”她说:“不,老师说改良了,不打人。”我说:“那你们就轻松了!”他说:“也不,因为老师拿块香板,打地,又拍桌子,我们大家的感觉,也正和这位访问者一样。”(怀师批示:昆韦真没出息。一笑!大笑!)我告诉她,做学生就不怕挨打,…

《参禅日记 一(金满慈夫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