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宣化上人)▪P2

  ..续本文上一页这位祖师出自永嘉,「永嘉」是地名,在中国温州(浙江省)永嘉县。温州地方的话,和福州话、宁波话、广东话一样有他们自己的方言,其他地方的人听了很不易懂。中国语言不统一,每个地方的言语和音声皆不同。这位大师四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庙上出家,出家以後博览群书,因为四岁就出家,庙上特别请专人教他读书,所以他的学问非常有基础。因为他学问这麽好,以後又专门用功修道,於是就开悟了。开悟之後,他不愿意自己独得法的利益,於是写成了《证道歌》来启示後人,令後人也懂得修行,认识真正的正法。

  这位大师听说曹谿命脉—南华寺的六祖大师,是禀承释迦如来以心印心、耳提面命、口授心会,如此传承下来的衣钵心法,於是不远千里来亲近六祖大师,以求印证自己的见地。

  他到达南华寺时,六祖大师正在上堂说法。於是永嘉大师穿袍搭衣,手里拿著锡杖,向法座右绕三匝,然後停在六祖大师的前面,振威一喝,大吼一声,也不叩头顶礼。

  六祖大师对他说:「出家人叫沙门,沙门必须有礼貌,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你为甚麽到这儿来?粗里粗气的,一点礼貌都没有?」

  永嘉大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是说,用功要紧,那有时间行礼呢?那有时间管细节呢?没有时间讲究这些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因为生死这桩事比甚麽事情都大,无常鬼不知甚麽时候就来了,我那有时间来行礼呢?

  六祖大师就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说你为甚麽不研究无生法呢?你为甚麽不去明白无常迅速的道理呢?

  永嘉大师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你不用说研究,研究也没有一个生死,明白也没有一个快慢,没有一个无常。

  六祖大师说:「你既然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谁当分别?」谁有这个意思来分别呢?

  永嘉大师说:「分别也非意。」分别也没有一个心念在。

  六祖大师就给他印证说:「如是!如是!」

  永嘉大师听到已给他印证,於是展大具向他顶礼谢法,就要告假走了。

  看他到这里来,只说了几句话就要走,於是六祖大师说:「你为甚麽这麽快就要走?」

  永嘉大师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本来就没有来,没有去,有甚麽快慢的?

  六祖大师说:「你真得到无生的意了。」

  永嘉大师说:「无生岂有意耶?」意思是说无生怎麽还有个意呢?

  六祖大师说:「没有意,谁当分别呢?」谁又在这儿分别呢?

  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大师说:「你是可以了,但是不要走。」

  永嘉大师真正明白六祖大师给他印证,於是在南华寺住了一宿,一般人称这个经过为「一宿觉」—住一宿就开悟了。这是永嘉大师去见六祖,六祖为他印证的一个公案。

  後来有些卖弄学问的人,说《证道歌》是荷泽(神会)作的。你看永嘉大师和荷泽大师二位都过去了,他们自己本身并没有说这个歌是我作的,那个歌不是你作的,从来没有争过,後人就要这麽多事,来蒙混视听、张冠李戴,弄出一些麻烦。实际上《证道歌》是永嘉大师作的,因为古人著作不一定留名,後人就吹毛求疵,故意扰乱视听,说是荷泽作的。永嘉大师的道德学问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他的智慧辩才也是无人能比,因此他所写的《证道歌》非常好,又简单又明了,令人读诵起来,菩提心油然而生,智慧灯不期然而点起。

  我到美国初讲《金刚经》,并没有留下笔记或注解,当时都是中国人听,听过就算了。以後讲《心经》,每个礼拜讲一句、二句,或三句为一段落,每一段落用八句偈颂来注解,即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那时每个礼拜讲一次,因为平时人都忙,也没有人来听。我住在一个地下室,没有窗户,只有门,地方非常潮湿,也不见太阳、太阴或星星,在那里讲了《金刚经》。後来搬到萨得街,讲《心经》。接著就讲《永嘉大师证道歌》,我用文言写下解释,然後再讲解,後来有人把它写出来,就成为《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你们想知道我过去所讲的法,可以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也可以研究《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谈起《证道歌》,我一研究佛法时,就非常欢喜它,所以就把它读到能背得出。因为欢喜它,就把它做为我到美国来後第三次的法布施,为大家讲说。洛杉机这麽多学生、青年人,研究《永嘉大师证道歌》是很需要的。这次有人问我讲不讲经,真是要我的老命,以前录音带比我现在讲的经不知好得多少。那时精神充足,身体也没有这麽多病痛,讲法时很有毅力,也有一种创作的气派,所以讲出来的法,没有萎靡不振的样子,不会把人讲得想睡觉。你们为甚麽还要我讲?有了录音带,我可以躲懒偷安了,可是这些弟子还是不放过我,所以又来催。今天我坐到座上,灵机一动,想起讲一讲《永嘉大师证道歌》也好,大家听了以後,都学著唱一唱《证道歌》,好令人听了早开悟。

  「大师」,怎麽叫大师呢?大,因为他宏范三界,教化众生。师,即人天师表;又者,他以法为师,一切的佛法都是他所效法的,好像对师长一样;他又以法施人,以佛法来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也是师的意思。师就是一种榜样、模范、准则,一般人都应效法的,所以叫大师。

  这位大师从四岁出家,便时时刻刻用功修行,寻师访道,所以《证道歌》里说:「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谿路。了知生死不相关。」「游江海」,就是各处寻访善知识;「涉山川」,登山爬岭到名山大川,为著寻师访道,访友求明—访善知识,求明眼人来指导,所以说:「寻师访道为参禅」,就是要了生死,为学参禅这个法门。「自从认得曹谿路」,自从他明白曹谿这个向上一著,最後的心印法,「了知生死不相关」,他就明白生死的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证」就是证得,也就是有所证明,证明道是可以证、可以修、可以行的。证,也是印证,就是证据之意。印证—修道的人自己开悟了,自己不能给自己印证,必须要找有道的高僧、大善知识、过来人来印证,这才可以证明。不能自称开悟了,证果了;若自己说自己开悟证果了,这叫「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没有证果,自说证果;未得真正智慧,自说得到了,这在佛教里犯了大妄语,一定会堕拔舌地狱。因为这样,所以自己不能自立为祖师,必须要由明眼善知识和祖师来给你印证,才可以入祖师位。

  「道」,韩愈说得很有道理,「由是而至焉是谓道」,从这儿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就是一条道路,可是他说的是人行的道路,我们现在讲的道是人修的道路。修这个道是要在里面修,而不是在外面修,所谓内圣才能外王,内里有聪明睿智,有圣人的智慧,外面才能教化众生。

  中国有仓颉造字,仓颉是菩萨再来,他怎麽会造字呢?因为他有天眼通,所以造中国字多数用象形,象形就是字与形相符。好像「道」字,上边二点代表一个阴数,一个阳数,二点如把它一撇一捺,就是个「人」字;要是一撇一捺中间分开,就成一个「八」字;再要一撇短一点,一捺长一点,变成「入」字,所以道字顶上二点就有这麽多变化。现在这儿顶上二点代表阴阳,也代表人,人字分开了,分开为一阴一阳,二点下边再加一个「一」字,这个「一」字是怎麽成的呢?无缘无故就有个「一」字吗?「一」字是从「○」字化出来的,○字中间断了,伸开来就是一。上边二点也可说是○字断成二段,就变成一阴一阳,这「一」里就包括阴阳,一字是○字变化出来的,然後又加上自己的「自」,意为修道在自己。若和上面两点一横合在一起则为「首」字,首就是人生第一件大事。首者头也,像头一样,最重要的是了生脱死的大事。了生脱死在自己,而不是到外面去找,不是向外驰求,所以自己要修行;首字旁边和下边加个「走」字边,合起来为「道」字。道就是要修行,修就要行—要实行,所以有个走字边,这是道的大概意思。

  道字上面二点代表阴阳,也代表人的两个眼目,或两个耳朵,或两个鼻孔,这都是一种表法。不论眼睛、耳朵、鼻子,都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要到外面用功夫,要在里面用功夫。所谓道—外面有有形的道,里面有无形的道;有形的道是受生死的道,无形的道是了生死的道。永嘉大师写的《证道歌》,是了生死的道,这是每个人自性里面所应该修的道。

  「歌」是歌唱,他这篇《证道歌》不是用诗、文章、赋或词写出,而是用歌的型式写出来,可以用来唱的。唱歌做甚麽?可以陶冶人的心性,令人提发本有的智慧,你能触类旁通,就能因这个歌的音声而悟道,这是永嘉大师的用意。

  本来禅宗这个法门是离言说相,没有甚麽可说;离心缘相,心里想都想不到;离文字相,没有文字可写。既然如此,为甚麽永嘉大师没事找事做,写出这首《证道歌》来?岂不是多余的?不是的,他虽明知禅宗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法不立,可是还要用言语歌词来表露它,以便接引不懂的人,令他由歌颂上引起兴趣,可以说是抛砖引玉,用心良苦。所以不需要说的,他也说;不需要写作,他也要写出这首歌,来鼓励大家发菩提心,这是他的用意。

  本来修行是连言说都没有的,又怎会有歌呢?既然没有歌,又怎会有歌中的解释、诠释,这岂不是多余的?可是我见永嘉大师不怕麻烦,多此一举来接引众生,我也就不自量力,不顾自己的孤陋寡闻,以管窥天,用少知少见的见解,多造一个赘疣,写出很简单的注解,这是我写《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动机。

  这歌唱起来令人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很顺口的,也很容易念,不论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很容易会念。我头一次遇到这篇歌的时候,欢喜得不睡觉也不困,不吃饭也不饿,甚至没有衣服穿也不管了。我就这样天天唱它、念它,不知不觉地也就能背出来。可是我讲了以後,一般人是不是像我这样地高兴呢?当年在三藩市讲《证道歌》时,没…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本焕老法师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