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名众生。然觉与不觉,乃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乃用上之别。体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转恶心为善心,即是佛心。故六祖云:“一念平直,众生是佛”。
诸同学!佛有三身,当知吾人亦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化身。其不住时,空寂灵知之真心,遍满虚空,即是法身。生其心时,善心生得善报,恶心生得恶报,此时之心,即是报身。一念思量,种种变化,思邪化地狱,思善化天堂,此时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时时在无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虚空,而不存虚空之量;度尽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即是无所住,随缘即是生其心。
第十四座 出世与入世
诸同学!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这种道理,要用心参究,才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
初学佛者,只谈出世,不谈入世。而昧于佛法者,一味入世,不知出世。如此皆落边际。何以故?世法即佛法,离妄无真,离真无妄。而且佛法真实道理,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云:“如如不动。”当知出世入世,乃是体用不二之理。出世为体,入世为用,离体无用,离用无体。佛法真理,如是如是。而凡夫妄生分别,执著入世,则起惑造业;执著出世,则厌离生死。殊不知诸法如幻,生死亦了不可得。如来为破此等执著,故恒顺众生,示现种种方便,引其入道。其实应无所应,住无所住。其法身真心,十方遍满,妙用如如,正表出世。而其报身,本此真心,现示幻身,随机应化,正表入世。学佛人如果明白此理,住无所住,生无所生,无住无生,即是真心。真心是空,妄心是有,一切一切,有事无心,当下自在,何有出入。不过此理微妙,初学不易领悟,所以要从无住生心上用功。故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是出世,生心是入世。无住生心,即是出世入世不二之妙心。
大乘佛法,不离入世,不废出世,故首在修心。修持不相应者,并非佛法不相应,因学人不肯在心上用功,故不明心地。不知何心是真,何心是妄;又不知真心妄心,即是一心;更不知一心之妙,亦不可得,所以修持不相应。修持不相应,则功不成,而用不彰。盖佛法真理不能悟到,其他道理亦难彻底,因此世道遂受影响。须知世道渐衰,并非世法不良,乃是人心不正所致。何以故?人心不正,则道心不立,以致舍真逐妄,舍本逐末,从流忘返,真理愈晦,世道愈衰。所以说事在人为,道在人行,世法佛法,理无二致。故儒家云:“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如人人能本仁心,行仁事,入则仁慈仁孝,出则仁爱仁恕,以仁感仁,以仁而格不仁,何愁世道不仁。
迩来人士,鉴于国势不振,遂疑固有文化无济实用。其实中国文化最高,道德尤胜。儒家之修齐治平,于入世之道已臻其极,而大乘佛法涵盖一切,普济群伦,并行不悖。不过近代以来,欧化东渐,学术虽新,但迷于唯物,忽于唯心,只知入世,不知出世。而国人炫其功利,对于固有文化,多半不肯深入研究,以致人心江河日下,而世道愈以浇薄。若欲挽救世道,即当先救人心。欲救人心,亟应宏扬佛法。何以故?佛法无边,不住无为,不著有为;不舍出世,不离入世;不偏唯心,不偏唯物。以一切法无我之真心,运用一切法;以一切慈悲之心量,应付一切人。如此则万物得所,自然成化矣!兹有一偈,以揭其要:
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法
心善是菩提心恶是夜叉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云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佛法不离世法,只在善与不善之分耳。然法无自性,善与不善,全在一心。心正则法善,心邪则法不善。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一切法皆是善法,善法即是菩提。不然,则一切法皆非善法,非善法,即是夜叉。
欧美科学,偏于物质者,其善与不善亦然。就其资生工巧,有益人类言之,亦是菩提。就其新奇战具,毒害群生言之,则无异于夜叉。然此等战具,在发明者之本旨,是想与社会国家有利,然未想到世界人类之害,以致愈演愈烈,遂与发明本旨相乖。须知日造杀人之因,必结人杀之果,未来之惨,可想而知。推其原因,乃由偏执入世有为之用,而忽于出世无为之体。有用无体,偏于一边,而失平衡。其所以执入世忽出世者,盖以为无为落于空,不如有为生万有。其实空有不二。譬如一切生物,离空不生,离地不长。天生地长,正所以显空有不二之用。是故偏执于有,虽功效蓬勃一时,而物极必反,终非长治久安之策。中国文化本来甚高,消长之理,遍于人心。于是唯心之士,恶唯物之害,乃偏重精神。殊不知偏重物质,固然执有,偏重精神,亦是执空。执有执空,均非中正之道。当知精神是体,物质是用。若有体无用,所谈皆是无用之学;有用无体,所作皆是无体之事。无用之学,与无体之事,其弊相等。所以在此情形之下,除积极昌大固有之道德文化外,一面以精神运用物质,一面发展有益科学,以物质焕发精神,方合中正之义。
世俗以为学佛人不应谈世法,谈世法彷佛是开倒车。当知倒车就是顺车。何以故?法法圆融,兼含互摄。入世固含出世,出世亦不离入世。入世出世,尚是假名;倒车顺车,更是戏论。故经云:无有定法可说。总之,佛法真理,不离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出世亦是入世。六祖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慧明悟境有限,方便贡献,只备大家作一参考而已。
第十五座 有为无为之不二
诸同学!心即是佛,不贵口说;有无不二,更不可说。姑且方便说之。究竟何心是佛,有为心耶?无为心耶?何名有为心?即生灭心。何名无为心?即真如心。若云有为心是佛,则有为心是生灭妄心,乃凡夫心,何名为佛?若云无为心是佛,则无为心是真如妙心,如同虚空,本来无相,了不可得,无相无得,何者是佛?当知有为无为等心,本来不二。不二之心,便是自心,是名为佛。所以者何?一切万法,皆真如一心所现。吾人妄心,本是真心。故常住真心,是生灭妄心之体;生灭妄心,是常住真心之用,故名不二。法身是体,报身是用。法身报身,原是一身。真心妄心,同归一心。不过吾人真心法身是无为,妄心报身是有为。无为是体,有为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故名不二。
佛法真如门,不生不灭是无为;生灭门,有生有灭是有为。然说有说无,说生说灭,说不生不灭,都是方便对治之说。当知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薛简问六祖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日:“将灭止生,以生显灭,为外道说。我说不生不灭,本自无生,今亦不灭,不同外道。”此理微奥,殊不易知,姑取明镜为喻。
镜体本明,以喻真如。明能显色,以喻生灭。镜照物时,明体不动,照红现红,照绿现绿。当照红时,虽现红色,镜不染红。当照绿时,虽现绿色,镜不染绿。现红现绿,即是生灭。虽然生灭,镜体未动。未动之体,即是真如。色离镜时,镜不留色,即是前念不生。后色临镜,镜复显色,即是后念不灭。如前念不生,当体空寂,我执一破,则无住真心现前,即是无非无我。如后念不灭,斯真空不空,从体起用,则由无住而生其心,即是无我利他。镜之能照能现,即是生灭不灭之利他;镜之不染不留,即是不生不灭之无非。真如与镜,一理不二。物来则应,事去不留。光明自在,应用如如。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但镜蒙尘垢,光明不现,物在当前,不能显照。若经磨擦,尘垢净时,光明顿复。亦如众生,业障真如本心,遂至真妄颠倒。若发心真修,则业障消除,真心复显。真如与镜,理本不二;磨擦修持,事亦相同。是故究竟智,称为大圆镜智。
又以天地为喻:天体本空,即是无为,与真如法身同。地生万物,即是有为,与妄心报身同。然地无天之日月照耀,雨露滋润,种种妙用,何能生长万物?天无地之高原旷野,山川丘陵,种种综错,又何能显化育之功?于此可知天地互相为用。吾人无为法身、有为报身,亦复如是,故为不二。
凡成佛者,即此妄心,转为无量真心,即是法身,非将报身变成法身。然由报身始可修成,故又非舍报身,而后能成法身。盖法身无为,报身有为,离开有为,不显无为;一切有为,皆本无为。吾人假我,不离真我;众生妄心,不离真心。真我假我,本来一我;妄心真心,即是一心。故名不二。
小乘佛法,偏于空寂,因其著于无为,而失于有为。著一失一,即名为二。大乘佛法,自利利他,故名不二。心地法门,以“心地无非,利他无我”两句为体用。云何体用?心地无非是体,利他无我是用。若不立心地无非之体,决不能起利他无我之用。若只知心地无非之体,而不起利他无我之用,则有体无用,落于无为。偏执起用利他,不立心地无非之体,则有用无体,而又著于有为。皆非不二。必须体立用宏,不落有无,方名不二。复次,又如明暗。无明何以见暗?无暗又何以显明?惟明与暗,互相为用,利他无我,亦复如是。
佛说诸法空相,又说真空不空。既说诸有是有,又说诸有非有。说有是幻,说幻亦真;说空是真,说空亦幻。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又说修一切善法,即得正等正觉。方说有为,又说无为;方说出世,又说入世。既已说法四十九年,又云未曾道出只字;既说无量法门,又云不可说,无实无虚,即非即是。佛法道理难知,即在于此。然佛法真理,真实不虚,岂不可说?!如修行人,依法起修,以假修真,…
《心地法门(慧明法师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