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地法门(如本法师主讲)▪P11

  ..续本文上一页可惜众生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不为这生老病死的问题来解决,得过且过,恍恍惚惚的过一辈子,浪费人生,虚度光阴,自己不得由知,岂不是很可悲吗?

  居士啊!身体既然是无常法,生灭法,缘生缘灭法,虚幻法,那麽你为什麽要那麽强烈的认真它,执著它呢?你一旦认真执著它的当下,你就是被无常法,生灭法,缘生缘灭法骗去了,你就是被世间的真相障蔽了,我可以很坦诚的告诉你,任凭你有多大的权威,任凭你有多大的能耐,也无法使得你父亲死而复活,你哭也好、伤心也好,孝顺得百分之百也好,求佛菩萨加被也好,求龙天护法也好,天天诵经也好,四圣六凡都请了,都求了,十方世界也都求过了,你也无法使你父亲从死去中再活过来,甚至你的骷髅也都磕破了,连同你的生命都丧失了,也无法换回你父亲的生命再复活过来,为什麽呢?因为有生必有死,除非不生才不会有死,既然生了又何必怕死呢!也不会因为你的怕死不想死就不会死,怕死也要死,不怕死也要死,同样都是要死,只不过死得会轮回与死得不再轮回的差别而已。假使你很孝顺一直哭、猛哭、哭个不停,会因为你的伤心哭泣,因而感动得你的父亲死後又复活,这叫做真理颠倒,因为这不是世间的真相,不是真理。你又天天的求菩萨,天天诵经,四圣六凡都请过了,都求过了,十方世界都请过了,你父亲如果又活过来的话,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世间上的真相。人必定有生、老、病、死,人是生灭法,无常法,人是缘生缘灭法,人一旦到了该死的时候,必定是要死的,不是用祈求祷告的方式,就能令死者复活过来。

  居士啊!学佛的人能当下肯定身体是缘生缘灭,是生老病死的,是无常法,是缘起性空的,乃至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众生的生死流转,是因为不能了解一切法的本性空寂,因此无法解脱。圣者的涅槃解脱,是因为了知一切法的如幻如化,不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虚妄分别,执常执我,而由般若智慧现证空性,不隔毫端,当下解脱。一切法空,就是诸法寂灭性,这就是涅槃。在诸法本空上,显示诸法本寂灭,所以空也就是涅槃寂静之义。身心缘起性空,如幻如化,当下破了我执,我执一旦破,当下现证空性,生死一起了办,从此以後不受生死业力的纠缠,一切痛苦伤心烦恼事,也因此匿迹无踪了,生死轮回也就彻底解除,生死大事一旦了办,伤心何在呢?轮回何在呢?居士说:『弟子听了这席的佛法有所醒悟,内心获得法喜充满,内心清凉无比,如饮甘露,法义艰深,实为过去所未曾闻,今日茅塞顿开,从今日起誓愿护持三宝,发菩提心,为成就佛道而努力!』然後顶礼而退。

  诸位同参!如来广说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众生有无量无边的烦恼病,佛就说无量无边的佛法,无量无边的一切法,完全是对治众生无量无边的心病,众生假使没有一切烦恼,佛何用说一切佛法!众生对人生观与宇宙观没有正知正见,乃至认识不清,因此佛就广说人生观与宇宙观,让众生有个正知正见,有个正确的认识;众生的内心充满了贪瞋痴的心病,佛就说戒定慧来对治众生贪瞋痴的心病;众生有了悭贪的心,佛就说布施来对治众生悭贪的心病;众生起了毁坏的心,佛就说持戒来对治众生毁坏的心病;众生有了瞋恚心,佛就说忍辱来对治众生瞋恚的心病;众生有了懈怠的心,佛就说精进来对治众生懈怠的心病;众生有了散乱的心,佛就说禅定来对治众生散乱的心病;众生有了愚痴的心,佛就说智慧来对治众生愚痴的心病;众生心里起了贡高我慢心,佛就说礼拜的法门来对治众生贡高我慢的心病;众生心里起了嫉妒的心,佛就说随喜功德的法门对治众生嫉妒的心病;众生喜欢诽谤别人,佛就说赞叹的美德来对治众生诽谤的心病;众生因为不明前因後果,因此昧因果造了杀盗淫妄,致使堕入三恶道,佛就广说造恶因得恶报,造善因得善报,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所谓种如是因,必然得如是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如同形影不相离。作善的人必定受善的果报;作恶的人必定要受恶的果报,这就是佛所说的因果律,也是世间上的真相,是人生与宇宙的自然法则,这不是任何人的权威所能改变,也不是上帝的神权所能动摇,也不是佛菩萨的神通力所能更改因果律的法则,因果律的法则是人生与宇宙的真理,因果律的法则不会被时间与空间所动摇,能够贯串时空永恒不变,因而无所障碍,这才能名符其实,堂堂正正如来所说因果律的真理。

  诸位同参!做恶的人要以善来对治,这一切都是对治法,对治法的当下也就是因果法,因果法是平等法,法法平等,无有变易,为善的人有善报,为恶的人有恶报。比喻说:当一个人把石头丢入池塘中,石头即时沉入水底,此人在池塘岸上祈求佛菩萨加被,向上帝神祗很虔诚的祷告,希望石头能够再浮上水面,诸位可以想一想,会因为你这麽虔诚的祈求与祷告的原因,这块石头就能够浮现水面吗?我们的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石头的质量重於水的质量,这样的祈求祷告是愚昧无知的,是盲目感情的信仰,与事情的真相不相应,因为石头重於水的质量,是属於沉下水底的因果,不是浮现水面的因果。要使石头浮现在水面上,如是累生累劫的祈求与祷告,无有是处。同参们!同样的理由,当一个人做恶多端,为非作歹,杀盗淫妄,内心充满邪恶的心里,丝毫善事从来都没有做过,为善的滋味也没有品尝过是如何的人,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恶的念头,此人一生坎坷浪迹天涯,潦倒不得志,狼狈一生,身心受尽创伤,四面楚歌,如是此人命终必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话如何说呢?因为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为恶得恶报,心地不光明,心浊黑暗往下沉,如同石头往水底沉没一般。

  诸位同参!当一个人把石油泼於水面的时候,石油自然浮现在水面上,此人站在池塘的岸边,花费了很大的精神与力量,而祈求与祷告,想要让石油沉没於水底下。诸位可以想想看,石油会因为此人那麽虔诚的祈求与祷告,就能够沉没於水底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因为石油的质量轻於水的质量,因而自然能浮於水面上,不因人类的苦苦祈求与祷告,石油就能够往下沉的,因为石油毕竟质量轻,因而往上浮现,这是毫无争端的;同样的理由,做善的人必得善报,心地光明,圣洁无染,因而往上浮,如同石油往上浮昇一般。

  诸位同参!如来所说的一切佛法,都是对治众生的心病,乃至无量的譬喻与形容描述,无非是要令众生契入如来知见,得入如来知见,因而圆满无上菩提。众生根机不同,千差万别,对於学法的嗜好,也有所不同的趋向,因此佛就善巧观机逗教,应众生的根机,施予适当的法药给与对治,因为佛有圆满的大智慧,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对治众生的心病,众生所想的,所求的,佛都能够应众生方便,演说一切法,对治众生所想的,所须要的一切,有些众生欲得来生保持人身不失,想要继续不断的当人,那麽佛就演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开遮持犯普施给与众生,令众生坚持五戒的内容,来世保持人身的机会;有些众生羡慕天人、天女享受天上微妙之乐,欲得生天,那麽佛就为众生演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等十善业,令众生坚持十善业,因此上昇三界天;有些众生善根成熟,体会出人生的真相无非是苦、空、无常、无我,六道轮回常有生、老、病、死的忧患,因此心怀恐怖,急迫的想要了生脱死,厌离生死,欣慕涅槃之乐,那麽佛就为众生演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声闻解脱之道,令众生悟证四圣谛,因而转凡入圣,离苦得乐,成为声闻乘的圣者;有些众生宿世具有大善根,由於善根的流露,观看世间一切的景象,无非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所存在的一切现象界都是生灭法,所谓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具有因缘生灭观的宿世善根,那麽佛就为众生演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的缘觉解脱之道,令众生证悟十二因缘法,证悟十二因缘法,而得成缘觉乘的圣者;有些众生具备有大乘根机,为了要成就佛道,发大菩提心,禀持著自利利他的胸襟,因而兼善天下,普度一切众生无有尽期,那麽佛就为众生演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令众生精进广修六度万行,因而圆修六度万行,而得成菩萨乘的圣者;有些众生修行的成果已经究竟圆满,证悟一切法寂灭性,空有不二中道法,色心不二中道法,体用不二中道法,这时候众生性与佛性平等无异,究竟同一鼻孔出气,佛就为众生演说一乘法,化三乘归一乘,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最後机缘成热,为弟子授记将来成佛。所谓佛佛道同,更无异法。

  诸位同参!菩萨无量劫以来广修无量法门,因而成就无量法门;度化无量众生,因而成就无量众生。广修无量法门,能够成就大智慧无所障碍。大智度论云:『声闻空如毛孔空,菩萨空如太虚空。』这就是显示出声闻的智慧太渺小,如同毛孔一般;菩萨的智慧,其大犹如太虚空,菩萨的智慧是由无量劫,广学法门而得来的,能够通达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所障碍,乃至通达三界一切因果法无所障碍,大般若经云:『菩萨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菩萨要广学无量法门,遍学一切法,博通一切法,然後才能圆满无量法门,成就无量智慧。菩萨度化无量众生要有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当下与法空性相应,因此才能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救度众生。因此我们要明白,广学无量法门能圆满大智慧,度化无量众生能圆满大慈悲心,大智慧与大慈悲心圆满无所障碍,不隔毫端,当下即成无上佛道。

  诸位同参们!我们广学无量法门能够离开心地吗?度化无量众生能够远离心地吗?修行者欲得证悟无上菩提,能够离开心地吗?如来广说一切对治法能够离开心地吗?如来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能离开心地吗?如来所圆满的大智慧与大慈悲心能离开心地吗?诸位要明白,离开心地要广学无量法门,无有是处;远离心地而能够度化无量众生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欲得证悟无上菩提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而如来能够广说一切对治法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如来能够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如来能圆满大智慧与大慈悲心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不离自性,心即是万法,万法即是心,心与法不异,无二无别。

  同参们!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如来一代的圣教,千经万论唯独说此一心,此一心就是真如佛性是也。此真如佛性为十方诸佛所共赞共宣,此真如佛性为诸大菩萨所护持,此真如佛性为历代高僧大德所共修共证,此真如佛性也同样为後辈学佛者所共修共证的对象,也是终究的理想与归宿。凡夫由生死流转的过程,经过累生累劫的修证,因而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踏入涅槃还灭门的最後宗旨,就是要证悟此真如佛性而已!因此可见,四圣六凡都具备有此真如佛性,只是迷悟而有差别,四圣觉悟此真如佛性而说是四圣;六凡迷於真如佛性而说是六凡。四圣觉悟了真如佛性,也曾增加多了一点佛性;六凡迷了真如佛性也未曾减少了一点佛性。因此我们要明白,真如佛性在圣不增,真如佛性在凡不减,不增不减是佛性。圣人与凡夫只是迷与悟而有差别。切记!各自努力!

  诸位同参!真如佛性在任何处所,任何时中,难免四周围的环境都是花花世界,五花八门,五欲六尘的境界,真如佛性当下不染於万境,了了知,了了见,了知外境,见自本性,无心无不心,无为无不为,动静如如,真如佛性当下自在无碍,遇境不染境,不留痕迹,能够分别一切法,而自性不染一切法,随顺众缘无障无碍,心地荡然任运自在,维摩诘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自性流露,随时随处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性修不二,当下冥契中道解脱法,於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能够如是起修,因而不见有修相,於真如佛性随顺五欲六尘,而自性能够无染无杂,所谓触目无生,逢缘无碍,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万法皆如如,正觉常住,法身自然显露,亲证真如佛性,此时此刻真如佛性,无修无证,无佛无生,无迷无悟,尽虚空,遍法界,任凭真如佛性纵横自在,三界六道任凭真如佛性遨游;若说修说证,说佛说生,说迷说悟,终成戏论。

  诸位同参!亲自证悟到真如佛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言宣,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心行处灭,因言显道,道显遣言,道即是空义,空义即是道,得到实际的空义。空义也就是寂灭性,此时不须再起观照,因解起行,行起解绝,解行不二。当下真如本性清净无染无杂,贪瞋痴无量烦恼寸丝不挂,清净本性绝思绝虑,语默动静一如,理事皆一如,见闻觉知无不光明妙用,一切时中皆与诸法空性相应,获无所得,境界与本智当下寂静,里外一如,真如佛性一路涅槃门,乾乾净净,圆圆明明,绝学无为,得入如来实智。

  诸位同参们!证入自性涅槃的境界,绝对不是用心所能臆测,也绝对不是用口舌所能议论的,在阿含经里曾经有弟子问佛陀说:证入涅槃以後的境界如何?当时的佛陀默然无答,这并不是佛陀不慈悲,也不是佛陀故意不答,而是涅槃的境界不可思议,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所能表达的,仅仅以无量譬喻来衬托涅槃的境界,采用烘云托月善巧比喻,其宗旨就是要让众生开悟涅槃的境界。历代高僧大德证悟到涅槃的境界,若有弟子请问涅槃的境界如何?高僧大德们亦然无法言宣,只好把嘴巴挂在墙壁上,当下默契而已,无声胜有声,有声反而成壅塞,何必多此一举呢?多此一举皆成戏论!

  诸位同参们!心地法门从头至尾,正说反说,竖说横说,略说广说,所有言宣,所有表徵,所有一切譬喻,无非是要让我们能够契悟真如佛性,证入自性涅槃,究竟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证悟如来地。希望诸位个个发大菩提心,为证悟真如佛性而努力办道,有朝有日能听闻诸位亲证自性,得大涅槃,得大自在,远离生死轮回之苦,内心法喜充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等佳讯。诸位假使听了佛法而不修行,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不亲自证悟涅槃的境界,纵管整个脑海里装满了三藏十二部经典,能说能讲,辩才无碍,乃至天女散花,而自己实际上却没有开悟本性,那顶多也成为佛学博士,佛学博士与生死又有何干呢?如来一代的圣教,亦成为戏论,自性涅槃成为壅塞,无上的佛法也成为毒药,终了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之苦,为智者所怜愍,所同情,珍重!珍重!

  

  

《心地法门(如本法师主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