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上师瑜伽之必备条件
众所周知,上师瑜伽统摄大圆满法修行之总纲,乃直趣解脱之捷径道。故众多信众对此心生信心,热切地投入修法。如是信心固然可喜,然而,诚如麦彭仁波切于《定解宝灯论》中曰:“殊胜正法狮子乳,唯慧妙器可盛纳,余者纵勤亦不存,容此法器即此者。”如同雪山狮子乳唯有金器方可盛纳,若以普通容器盛装则容器破漏,乳汁不存。同样,若欲修持如此殊胜法要,首当具备修持如是妙法之法器。否则,若不具品行贤善、清净持戒与方便智慧等,纵如何修持,亦难深获法义,直趣解脱。
那么,何谓修持上师瑜伽之法器呢?
一.品行贤善
诚如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真正的善发自于内心。而品行贤善不仅意味着世间贤善之品格如孝顺父母、内心调柔,与人和睦,更意味着希求解脱、精进修持正法的意乐。
1.品行贤善者我执较轻,易与上师相应而生起信心
品行贤善者心胸宽广、慷慨大度、平易谦卑,少有粗大的分别心与固执己见的烦恼,易于放下自我的执著而与上师相应,并以清净平等之心关怀他人。以如是法器修行上师瑜伽,易对上师三宝生起挚诚、普遍之信心,并将修法功德转为调心之妙用;纵遇逆缘怨敌,亦反观自过,鲜将过失归咎于外境。
上师瑜伽意为以外相显现之具德上师为缘,通过殊胜方便通达甚深智慧,最终证悟密相上师——心之本体。而欲通达如是解脱之捷径道,唯一方便乃清净之信心。如是对于上师三宝具足无伪坚固之信心即解脱之种子。如颂曰:“聪明精进非修行,唯有信心能成圣。”对于修行诸乘之巅的大圆满法者,信心尤为重要。信心即是大圆满的见、修、行、果,信心圆满即为大圆满。
众所周知,决定修行快慢的关键因素乃行道者之根机,而根机之利钝取决于信心之强弱。上品信心即为上品根机;中品信心即为中品根机;下品信心即为下品根机;无有信心,即称无缘者。故于大圆满法具足信心之上品根机者,修持密法可快速成就。如年载八十有余的麦彭贡波老人依止贝若扎那尊者,修持上师瑜伽7日成就,获得虹光身。
信心虽可支分八万四千法,然就修行者而言,首重对上师之信心。上师乃吾等修行一切功德之源泉。从一句简短的心咒、乃至禅定中每一个细微环节的辨析,无不仰赖具德上师的悉心指导与引领。故直贡巴仁波切云:“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具德上师已彻证诸佛菩萨之密意,任运自成调化有情,刹那亦不曾忘失众生。如是加持遍虚空尽法界,然我等能否领受其加持并真实纳入心相续,完全依靠信心。故总摄诸法之窍诀,唯尊上师为真佛,此乃摄聚窍诀之门。一位修行者纵然坐拥一切窍诀,然未能将窍诀纳入心相续之最大障碍是什么?就是藐视上师,未视上师为真佛。
视师为佛在行为上表现为身口意三欢喜承侍上师——身做顶礼、经行、侍奉等善行;言语调柔,顺合师意,盛赞师恩;内心恭敬、信奉、祈祷上师,忆念上师之功德,思维上师之教诲,特别是精进修持上师所传之一切正法乃最根本的承事上师事业。总之,诚如无垢光尊者云:“一切随顺上师,即为最大供养。”
往昔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依止阿瑞仁波切时,阿瑞仁波切吩咐喇嘛仁波切在亚青寺的玛尼堆中修建一座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的转经轮。在完成这件事之后,阿瑞仁波切又嘱咐喇嘛仁波切在供奉转经轮小屋的四周墙壁上画一千尊金刚萨埵像。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没有钱延请专业画师,喇嘛仁波切就想方设法找到一块木质的金刚萨埵相模版,印制了一千幅法相,精心地贴到塔内的墙上,并与几位巧手的僧众为法相涂上颜色。当办完这一切之后,喇嘛仁波切走出供奉转经轮的小屋,就在绕转玛尼堆的途中,突然落入到一种言语无法企及的境界。第二天,喇嘛仁波切向阿瑞仁波切汇报:“您嘱托的事我已办好。”同时向阿瑞仁波切描述了自己昨天突然呈现的境界,阿瑞仁波切印证道:“这就是开悟!”接着又笑着补充道:“你看,成办上师事业同样能获证修行的功德啊!”
法王如意宝于《诸乘要诀》中云:“不论何人,不论聪明抑或愚笨,只要对上师有信心,其相续中必然生起智慧觉受。在我以前摄受弟子的过程中,有些聪明的人没有认识见解,然有些愚笨者则能认识见解,主要取决于对上师信心的强弱。”解脱与轮回只有一线之隔,若信心圆满,当下即可认识本来面目而获得解脱;若信心偏袒,纵使修行万年,亦无法超越轮回苦海。
作为修行上师瑜伽者,首先应对本传承之清净法脉、具德上师之功德以及所修之法生起信心。若暂时未具信心,暂勿盲目投入实修,如是不仅难获法义,未来亦有因此谤法之虑。故为了不断培养信心,初行者一方面应多听闻上师教言,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传记培养信心;另一方面,认识到信心不具足乃业力沉重之表现。当内心产生疑惑甚至诽谤之恶念时,第一时间就要收回这种分别心,不能任其漂泊,这点非常重要!故应多行忏悔、应尽己所能行持诸多善行,方能消尽烦恼,增上信心。
总之,吾等应逐步培养圆满之信心,无论遇到顺缘还是逆缘,我们的信心都要经得起考验,永远不会有退转,以此为成办解脱之殊胜缘起,必能速证菩提果位。
2. 发自内心的善良与真诚与佛法之本怀极为相应
品行贤善者若见他苦,如己受之,进而意欲遍寻自他离苦之法。而心之本体本具慈悲与智慧,初行者发自内心的善良、真诚与佛法之本怀极为相应,易于趋入修法正途。如是法器修持上师瑜伽,更容易认识到“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是故为渡诸有情,发菩提心佛子行。”由是誓愿将众生置于安乐为己任,以出离心为契机,不断增上菩提心,为自他之究竟解脱而生起精进修法之猛厉意乐。
因此,为培养并增上善根,初行者应该每日不间断念诵108遍观音心咒,这点非常重要!
3.品行贤善者坚毅沉稳,修法能够精进持久
品行贤善者意志坚定、踏实沉稳,修持上师瑜伽能够持之以恒,纵遇悲苦险境,道心不易退转。汝等须知,我等虽修学诸宗之极顶——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然凡夫无量劫来所造业力不可思议,故解脱并非一蹴而就之易事。因此,修行者当安定身心,不急不躁,经年累月脚踏实地依教实修,此乃解脱之根本。切忌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刚修行一年半载,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什么道验,甚至以神通作为见解增上的标准。如是日久必退失修法之念,复于懈怠中虚度光阴,此乃未解行道历程之谬。
然而,初行者若尚未具备精进的动力,则应该深入观修共同外前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之要义,并纳入心相续。若仅仅口头名言四厌离,内心仍与庸俗同道,则于修行无有实义。
细致观待,往昔释迦牟尼佛为求一偈,宁舍身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经。”历代传承祖师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亦跋山涉水、披肝沥胆、历尽险阻、行持无量苦行方获证如是捷径解脱之殊胜法宝,并荷担众业,为我等倾囊相授。如今,我等能值遇具德上师,听闻如是甚深法要,应将修行作为人生头等大事,全部身心投入于修法之中,此乃解脱之先导。
二.誓言清净
诚如《佛子行三十七颂》曰:“无戒自利尚不成,欲能他利岂可能,是故无存贪有心,护持净戒佛子行。”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前亦复次教诫:“亚青寺的弟子要团结精进,守护好戒律,终此一生努力修行!”因此,作为修学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的弟子,不论独居或从众,必须严守戒律、清净誓言,此乃解脱之命根。否则徒有修法之表象,难趣解脱之胜道,甚至可能堕入金刚地狱。
修行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初,应该了知相关戒律并清净执守,若有违犯,及时忏悔。密宗三昧耶戒支分为守持誓言和无守持誓言。守持誓言:指共道密乘所授之十四条根本戒、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依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倘若证悟般若波罗蜜之见解,名为无守持誓言。然对于尚未成熟圆满如是境界之弟子,应护戒如目,于敬信中时时行持,此乃护持解脱要道之真正铠甲。
1.持戒乃成就之根本
修持大圆满者可分上中下三种根机,然无论何种根机,皆未离清净持戒。
上根弟子座上证悟法性,且达到昼夜一如之境界,乃受持“无守持誓言”,无需经过中阴,即身成佛;
若座上已证悟,然座下仍具细微散乱者,其于“外隐没次第”五根断绝时,于“第一本净”刹那解脱成佛;
若于大圆满见解已得觉受境界,平时犹励力护持见解,且持戒清净及多行善事,亦可于“第二本净”明增得三光后,意识融入虚空时,经过数个“禅定夜”而现证菩提;
若于大圆满见解仅具了知者,如《三句精要注疏》中云:“若了知明空不二之见解,且守持清净戒律并励力行善者,于转生中阴时,即得化身刹土西方极乐世界无有质疑。并于西方极乐世界中修持五百年令智慧辗转增上,获得永恒安乐。”
由此可见,只要持戒清净,对于禅定具备一定见解,解脱指日可待。若未持戒,口头空言之了知见解,即无实义,获得善趣亦无把握,遑论解脱!如是可知,清净持戒乃为解脱至要。
2.三乘戒律要点
上师瑜伽导修仪轨观修之主尊——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之衣饰为“身着三乘三袈裟”,意为大圆满上师瑜伽导修乃圆满三乘戒律之妙法,故修学上师瑜伽导修者应清净护持三乘之律仪。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前,恳切叮嘱阿难及众弟子:“吾涅槃后,以戒为师。”佛法能否长久兴盛,根本在于别解脱戒。法王如意宝及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分别住持五明佛学院与亚青寺,均以别解脱戒为根本而摄持广大僧团,由此而成为现今整个佛教的无上庄严…
《修持上师瑜伽之必备条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