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说:“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唯物唯心的判断就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的,它们只不过是不同的系统而已。
大家都知道,哲学是对人生、宇宙世界总的看法,涉及到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等各种现象而超越于各门具体学科,并对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佛教就应该是一种哲学。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说:“宗教是整个世界总的理论,它是包罗万象的纲领。”中国早期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则说:“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并且佛教也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在历代高僧大德对释迦牟尼佛的经文教义进行解释和注疏过程当中,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比如中观派和唯识派等等。关于对伟大中观学派思想的开创者龙树菩萨的认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彻尔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概论》中说:“龙树应列入人类伟大哲学家之一。”他还把龙树的中观思想和英国现代哲学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国伟大思想家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互相进行比较后说:“布拉德烈对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质、关系、空间与时间、变化、因果、动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驳斥,与龙树的否定论互相吻合,这是很令人注意的。从印度人的观点来看,布拉德烈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中观派的哲学家;在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树的辩证法之间或者可以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
再者,佛教的思想理论也并非盲目或随心所欲地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严密的推理论证基础之上。在藏地寺庙中曾有过的上千座辩经院就是一个明证,在这里佛法乃至人类思想中许许多多的概念和观点都要通过理性的检验。所以恩格斯也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又说:“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篇研究释迦牟尼佛和黑格尔的文章,从文章的内容可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作过研究的人们都知道,马克思辩证思想则是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与黑格尔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佛教中有丰富的辩证主义思想,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包括古今的很多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承认的,如恩格斯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从此语中可得知,佛陀以前整个人类都处于迷茫而无有成熟辩证思想的状态之中。
另外有一些人以为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佛法里所有的教义和理论也是凭空唯心构造,或是仅凭个人的经验和信仰而建立起来的,并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才是客观的、唯物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这样的看法并不被佛教徒所认同,因为佛法包括教法与证法,教法就是对宇宙世界中万事万物的看法,但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还包括有一整套的修行实践,这就是证法。一个人若是完全地遵照佛法的教义去实行,最后他就会亲证到佛陀所说的境界,那时佛法的教义就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已,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所以历代证悟了的高僧大德皆异口同声地称赞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的每一句经文皆真实不虚。从需要客观实践的验证这一点来看,马克思哲学、科学与佛教也都是相通的,而并不是相悖的,如科学家哈尔坦因所说:“有智慧的人将宗教和科学理论并用。”李石岑教授,曾赴欧洲各国考察西方哲学,是较早介绍宣传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说:“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现代科学之父、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则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科学是最讲求客观实际的,既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认为佛教能与现代科学相依并用,那么对于那些思想陈旧老化的人,依然以为自己信仰的是客观唯物的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与“主观唯心主义”的佛教水火不相容,抱着这些老思想的人现在是应该认真观察的时候了,不要以为自己的智慧和对现代科学的认识比爱因斯坦还伟大。
如今,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世界各国正在出现种种佛教中所说的事实,如很多人能够回忆前世,显示神通神变,以及发现非人城市等,若这些实实在在的真实例子都不承认,那就只有在这个世界中闭塞视听来过日子,否则将无法面对现实。假如真正的现实也不承认,那怎么还会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呢?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应该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并且我们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又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跟得上现实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只是一味地抱着一些陈旧观念,机械地摹仿一些过时的传统教条模式,那怎么会有新鲜的活力和强盛的生命力呢,这也违背了马克思关于事物是辩证发展的观点,这岂不成了假唯物主义了?
我们无论谈什么,都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服从最符合事实的观点,这是合理的科学态度,也是佛教的精神所在,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要商谈任何问题,都必须在和平及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就如佛教所作的教导。”可惜在我们现代的有些人没有什么观察能力,对一些观点和说法也不知道用辩证发展和公正的态度去好好地思维,我认为只要是自他都有益、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主张,就应该值得我们去承认。
第六节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我们藏地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以上的藏族人都信仰佛教,是大乘根机的众生。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很偏僻地方没有文化的人,看见出家人也不恭敬,到了寺院也不合掌顶礼,在佛像面前更不摘下帽子以示尊敬,与有学问的高僧大德交谈时也经常是摆出一副傲慢自大的样子,但是这些人除了每个月对发工资特别关心外,倒没有听说过他对人们做过什么大的贡献。我想随着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终将后悔莫及。确实现在一些人在抛弃了信仰,虚度了一生后,等到老年时自己又非常后悔,虽想赶紧学佛,但这时多半已造下了足够的业,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佛教也是讲普度众生,这二者的真实意义上都是以善心和好意来为人民做事情。所以我们应该互相信任,彼此学习理解,多多沟通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增进大家的团结,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纵使今生今世不能信仰佛教,但对于佛教至少也应该用一个传统文化的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著名社会改良家,变法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说:“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此外,佛教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中,曾对绘画、雕刻、建筑、散文诗歌、戏曲小说、语言文字、音乐等文学艺术及哲学、政治、社会、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产生过很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古老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至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说:“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兴于汉而盛于唐,唐朝的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佛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说:“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佛教文化对中国伦理道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许多主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们作为一个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研究佛经实际上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对人类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刻苦研究佛教文化,据1914年的《甲寅书帐》记载,这一年鲁迅购买的佛教方面的书刊就多达七十五种,共二百十三册。并且他先后出钱在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等,如今在上海展览馆就有当年的《百喻经》刻版保存。当我们真实地去研究,把佛法里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拿到实践当中去应用,把佛教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心里,那人们就都会行为向善,这样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具有很大的利益。中国佛教协会的净慧法师在《佛教的正信与正行》一文中,曾引用一位领导人的讲话时说:佛教徒最好管,他们都非常和睦团结,不会作违法乱纪的事情,这非常好,假如家家户户都成为佛化家庭,那时我们的世间就是一个人间净土。
第七节 维护信教自由
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是非常地多,据1995年1月5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宗教信徒,遍及全球。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我们为什么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一文中指出:“宗教信仰是公民自由选择的基本权利之一。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信仰宗教者在世界上有46亿人,而我们估计在中国也有1亿多人。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我们不可能站在46亿人的对立面,也不可能置中国1亿人于不顾。”
中国共产党虽然信奉的是马列主义,不信仰宗教,但是也并不排斥宗教。这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著作中就已明确指出,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宗教需要,就象实现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但在有些地区,宗教信仰自由还在受到威胁,如四川省某县在1998年拆毁了很多寺庙,砸烂了佛像,居住在里面的僧众也被赶了出来,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宗教原则,也与中国的国情与现行政策、法规相违背。国家前总理周恩来曾说:“历史给世界遗留下那么多的信仰宗教的群众,我们党的宗教政策也是从群众观点出…
《佛教科学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