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說:“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唯物唯心的判斷就能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的,它們只不過是不同的系統而已。
大家都知道,哲學是對人生、宇宙世界總的看法,涉及到精神與物質、自然與社會等各種現象而超越于各門具體學科,並對人們認識世界提供總的方法論和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佛教就應該是一種哲學。無産階級革命家馬克思說:“宗教是整個世界總的理論,它是包羅萬象的綱領。”中國早期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則說:“佛法……與其稱爲宗教,不如稱爲哲學的實證者。”並且佛教也是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在曆代高僧大德對釋迦牟尼佛的經文教義進行解釋和注疏過程當中,形成了許多的流派,比如中觀派和唯識派等等。關于對偉大中觀學派思想的開創者龍樹菩薩的認識,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徹爾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概論》中說:“龍樹應列入人類偉大哲學家之一。”他還把龍樹的中觀思想和英國現代哲學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國偉大思想家黑格爾的哲學觀點互相進行比較後說:“布拉德烈對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質、關系、空間與時間、變化、因果、動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駁斥,與龍樹的否定論互相吻合,這是很令人注意的。從印度人的觀點來看,布拉德烈可以說是一個純正的中觀派的哲學家;在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爾辯證法和龍樹的辯證法之間或者可以發現更重大的親切的類似。”
再者,佛教的思想理論也並非盲目或隨心所欲地發展起來的,它建立在嚴密的推理論證基礎之上。在藏地寺廟中曾有過的上千座辯經院就是一個明證,在這裏佛法乃至人類思想中許許多多的概念和觀點都要通過理性的檢驗。所以恩格斯也在《自然辯證法》中稱贊:“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又說:“只有辯證的思維才是有效的。只有東方的佛教徒和希臘人處在人類辯證思維的較高發展階段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有一篇研究釋迦牟尼佛和黑格爾的文章,從文章的內容可看出黑格爾的辯證思想,是受到佛教思想影響的。而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曆史淵源作過研究的人們都知道,馬克思辯證思想則是與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與黑格爾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佛教中有豐富的辯證主義思想,並直接影響到世界包括古今的很多大哲學家和大思想家,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者也承認的,如恩格斯在世間論中說:“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從此語中可得知,佛陀以前整個人類都處于迷茫而無有成熟辯證思想的狀態之中。
另外有一些人以爲佛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佛法裏所有的教義和理論也是憑空唯心構造,或是僅憑個人的經驗和信仰而建立起來的,並不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才是客觀的、唯物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但這樣的看法並不被佛教徒所認同,因爲佛法包括教法與證法,教法就是對宇宙世界中萬事萬物的看法,但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而且還包括有一整套的修行實踐,這就是證法。一個人若是完全地遵照佛法的教義去實行,最後他就會親證到佛陀所說的境界,那時佛法的教義就不只是書本上的理論而已,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了,所以曆代證悟了的高僧大德皆異口同聲地稱贊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言的每一句經文皆真實不虛。從需要客觀實踐的驗證這一點來看,馬克思哲學、科學與佛教也都是相通的,而並不是相悖的,如科學家哈爾坦因所說:“有智慧的人將宗教和科學理論並用。”李石岑教授,曾赴歐洲各國考察西方哲學,是較早介紹宣傳馬克思哲學的著名學者之一,他說:“我以爲佛學的提倡,不特于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現代科學之父、相對論的開創者愛因斯坦則說:“完美的宗教應該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個人化的神,無須死板的教條及教義,包含自然現象和精神領域,基于對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經驗而成一體,只有佛教才能符合這些條件”。科學是最講求客觀實際的,既然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認爲佛教能與現代科學相依並用,那麼對于那些思想陳舊老化的人,依然以爲自己信仰的是客觀唯物的科學和馬克思主義,是與“主觀唯心主義”的佛教水火不相容,抱著這些老思想的人現在是應該認真觀察的時候了,不要以爲自己的智慧和對現代科學的認識比愛因斯坦還偉大。
如今,在物質飛速發展的世界各國正在出現種種佛教中所說的事實,如很多人能夠回憶前世,顯示神通神變,以及發現非人城市等,若這些實實在在的真實例子都不承認,那就只有在這個世界中閉塞視聽來過日子,否則將無法面對現實。假如真正的現實也不承認,那怎麼還會是一個真正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呢?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爲,人的思想意識應該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並且我們的現實世界和社會又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所以我們的思想意識也應跟得上現實社會的發展進步,如果只是一味地抱著一些陳舊觀念,機械地摹仿一些過時的傳統教條模式,那怎麼會有新鮮的活力和強盛的生命力呢,這也違背了馬克思關于事物是辯證發展的觀點,這豈不成了假唯物主義了?
我們無論談什麼,都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服從最符合事實的觀點,這是合理的科學態度,也是佛教的精神所在,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說:“要商談任何問題,都必須在和平及民主的氣氛中進行,就如佛教所作的教導。”可惜在我們現代的有些人沒有什麼觀察能力,對一些觀點和說法也不知道用辯證發展和公正的態度去好好地思維,我認爲只要是自他都有益、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主張,就應該值得我們去承認。
第六節 佛教是人類最高文化的産物
我們藏地是觀音菩薩的所化世界,百分之九十九點五以上的藏族人都信仰佛教,是大乘根機的衆生。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很偏僻地方沒有文化的人,看見出家人也不恭敬,到了寺院也不合掌頂禮,在佛像面前更不摘下帽子以示尊敬,與有學問的高僧大德交談時也經常是擺出一副傲慢自大的樣子,但是這些人除了每個月對發工資特別關心外,倒沒有聽說過他對人們做過什麼大的貢獻。我想隨著曆史潮流的滾滾向前,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爲終將後悔莫及。確實現在一些人在抛棄了信仰,虛度了一生後,等到老年時自己又非常後悔,雖想趕緊學佛,但這時多半已造下了足夠的業,似乎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共産黨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佛教也是講普度衆生,這二者的真實意義上都是以善心和好意來爲人民做事情。所以我們應該互相信任,彼此學習理解,多多溝通求同存異,這樣才能增進大家的團結,爲國家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另外,縱使今生今世不能信仰佛教,但對于佛教至少也應該用一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研究。中國近代著名社會改良家,變法維新運動的倡導者梁啓超說:“佛教爲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爲人類最高文化之産物。”此外,佛教在中國近叁千年的曆史中,曾對繪畫、雕刻、建築、散文詩歌、戲曲小說、語言文字、音樂等文學藝術及哲學、政治、社會、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産生過很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已成爲古老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直至今天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說:“佛教在中國的曆史很悠久,它興于漢而盛于唐,唐朝的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和佛學研究具有重要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說:“在漫長曆史發展中,佛教文化對中國倫理道德等産生了很大影響,已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許多主張和我們現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們作爲一個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研究佛經實際上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對人類文學、藝術、美學等方面作出過巨大貢獻的革命家魯迅先生也刻苦研究佛教文化,據1914年的《甲寅書帳》記載,這一年魯迅購買的佛教方面的書刊就多達七十五種,共二百十叁冊。並且他先後出錢在金陵刻經處,刻印《百喻經》等,如今在上海展覽館就有當年的《百喻經》刻版保存。當我們真實地去研究,把佛法裏的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拿到實踐當中去應用,把佛教的思想融入到人們的心裏,那人們就都會行爲向善,這樣對整個人類社會都會具有很大的利益。中國佛教協會的淨慧法師在《佛教的正信與正行》一文中,曾引用一位領導人的講話時說:佛教徒最好管,他們都非常和睦團結,不會作違法亂紀的事情,這非常好,假如家家戶戶都成爲佛化家庭,那時我們的世間就是一個人間淨土。
第七節 維護信教自由
現在,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是非常地多,據1995年1月5日的《人民日報》報道:宗教信徒,遍及全球。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在《我們爲什麼主張宗教信仰自由》一文中指出:“宗教信仰是公民自由選擇的基本權利之一。據《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信仰宗教者在世界上有46億人,而我們估計在中國也有1億多人。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幾乎全民信教。我們不可能站在46億人的對立面,也不可能置中國1億人于不顧。”
中國共産黨雖然信奉的是馬列主義,不信仰宗教,但是也並不排斥宗教。這在共産主義思想的創始人馬克思的著作中就已明確指出,馬克思曾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指出:“每一個人都應當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宗教需要,就象實現自己的肉體需要一樣,不受警察幹涉。”但在有些地區,宗教信仰自由還在受到威脅,如四川省某縣在1998年拆毀了很多寺廟,砸爛了佛像,居住在裏面的僧衆也被趕了出來,這些做法顯然違背了馬列主義的宗教原則,也與中國的國情與現行政策、法規相違背。國家前總理周恩來曾說:“曆史給世界遺留下那麼多的信仰宗教的群衆,我們黨的宗教政策也是從群衆觀點出…
《佛教科學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