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發的政策。”鄧小平曾指出:“對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辦法。”又據《民族團結》,現在的國家主席江澤民也說:“宗教問題涉及到千百萬群衆,是一個大問題。”“中國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中國的憲法對此有明顯的規定,我們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在現行的法律、政策、法規中,也對宗教信仰自由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憲法》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和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迫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又中共中央的19號文件指出:“黨對宗教的工作是黨的統戰工作和群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在聯合國人權大會上,也一再重申了這個立場,1991年中國代表王學聖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47屆會議上指出:“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政府對待宗教問題的基本政策,只要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中國政府都依法予以尊重和保護。”1996年中國代表段啓明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52屆會議上也一再重申:“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政府一項基本政策。”
但因衆生業力、因緣的關系,現在居士信佛還會受到家裏人的各種反對,有時高僧大德在弘法時也會受到一些不合理的幹涉,有些宗教部門的幹部對宗教還存在著偏見,在具體操作上也存在著過激的行爲。因此,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於1999年3月在全國政協九屆二次會議上呼籲:“在當前有些基層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在加強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的口號下,已經出現對宗教內部事務幹預過多的現象,應當予以糾正。”這就首先需要端正思想,尊重他人的信仰自由,並且多接觸研究些宗教教義,切實認識到宗教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從感情上把對宗教的盲目排斥轉變過來;其次要嚴格執行現行的法律、政策、法規,依法行事,不幹擾、侵犯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佛經中說自由是人類最大快樂,而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如果沒有自由,就會如同籠中鳥雀,身心極不自在。對于廣大的宗教信仰者來講,能夠自由地信仰和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非常地重要,他們不顧自己的身體生命以及一切的名譽家産來一心一意虔誠追求的神聖宗教,在他們心目當中是至爲純潔高尚的一方淨土。現在社會上一些不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活動反而可以開展,而正常的佛教信仰活動卻不能自由地進行。其實佛法的弘揚對于導人向善,淨化社會、人心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對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都會産生極大的利益。所以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領導人、偉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孫中山先生也認爲:“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又說:“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護民族一種最雄大的自然力。”
第八節 以廣闊的心胸來擁抱世界
我們對任何事物都要抱一種科學的態度,不知即謂不知,知道得不多或僅是知道某一部分的知識就不能以爲自己已經精通一切了。世界上各行各業的人,因爲經過常年累月的接觸和研究,對某一個方面的事物都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知識經驗和學問,甚至形成了比較龐大的思想和理論體系,對于研究過這些思想和理論體系的人來說,一方面他們比一般世間普通人的觀察要來得深刻,但另一方面來說,這些思想和理論也是處于不斷地發展和進步之中。所以僅憑自己知道的一些學問就執著傲慢起來,固步自封,以爲自己原來所得到的一些思想觀念是絕對真理,根本不可破壞的,這樣在遇到一些與自己原有的觀念相沖突的說法或事實時,便不會去作任何調查,而一味地排斥和抵製,這種作法就不是科學所應有的客觀態度。
因爲已有的知識體系妨礙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發現,這是那些思想僵化保守人的作法,他們對自己擁有的那點可憐東西總是洋洋自得、敝帚自珍。而世界上那些大政治家、大科學家、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大藝術家們則是具有廣闊的心胸和深遠的目光,根本不會因爲人類已擁有的知識而把自己的智慧給禁锢起來了。當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說:“喚起創造性的表現與求知之樂,是爲人師者至高無上的秘方。”所以說越是有智慧具大家風範的偉人們越是有謙虛廣闊的胸懷,樂意接受人類一切的新思想新觀點,對于與西方科技文明並行存在的另一種體系的東方佛教文化,總是欣喜地接受,並從中吸收了許多有益的東西,因爲正是這些似乎與原有理論相沖突的新文明體系使科學和社會不斷地進步發展和完善。H.G.威爾斯爲此充滿信心地說:“世界廣大的地區內它(指佛教)仍然存在。很有可能,通過與西方科學的接觸,通過曆史人物的鼓舞,喬達摩最早的教法,在複興和純潔之後,會在人類的命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實際上,對自我以及任何知識的過分著迷執著,都會對認識力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宇宙真知終極發現導致障礙。而佛教就是破除這種認知障礙最有力的一個武器,它總是不帶任何主觀片面而平等地看待世界上一切發生的現象。劍橋大學的名教授,得到過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許多著名科學獎的白賴恩·約瑟芬博士,就是一位認真研習佛經論典和禅觀的科學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進入客觀的真正內明狀況。英國的諾曼裴耐斯教授則認爲:“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啓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
因此現代不信佛教甚至還反對佛法的這些人也應該需要觀察自己,反問自己,我以前不學佛的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科學真理,如果還以爲是正確的話,那繼續下去,若覺得世界上的許多科學家和文學家們都贊歎和研究佛法,像我這樣憑何道理不學佛,這樣自能忏悔以前的罪業,並能皈依或學習佛法,那也就是一個弘揚佛法的人。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些毀壞佛像經書打罵僧人的人,如今若是能誠心忏悔,修持佛法,這也是很好的。在人類曆史上有馬鳴菩薩等很多大德,就是從不信佛的外道而歸入佛門的。根據《地藏十輪經》的觀點,弘揚佛教的人有兩種,一是從來未造惡業的人,二是造惡業後複作忏悔的人。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所以從世間的角度來講,知錯即改,從現在起重新好好地學佛那也是很好的人。我想那些不信佛教的可憐人,待到自己年邁體弱的時候,見到許多人生中的老病死等痛苦後,也會如夢初醒,皈依佛門的,但是還是不如趁現在你們身強力壯充滿活力的時候就信佛好啊!
第四章 科學的缺陷與弊端
第一節 科學的謬誤與無知
我們知道,大多數科學家的研究方法是通過某一種儀器,對某對象或事物進行觀察,然後根據某些假設或公理,或是以往的一些模式或理論而進行推測,這樣得來的結果科學家他們自己也不敢說是完全正確的。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實驗材料或是所觀察的對象的局限性而引起的,比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學說,主要是通過對那些具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觀察分析和治療案例而建立起來的,由于觀察對象的局限性,所以後來的心理學家認爲他的這種學說也是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再者就是儀器的誤差和不完善,科學家他們自己對這些儀器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爲儀器總是有一定的精密度和觀察範圍,它不可能是精確到百分之百,觀察範圍也不可能是無限的,因此科學家們觀察到的事物只能是在與觀察儀器的精確度和觀察範圍相適應的某一個層次上。比如光學望遠鏡不能觀測到射電望遠鏡所發現的很多天體,同樣的射電望遠鏡也不能觀測到超過它能力範圍之外的宇宙。最後是由于不同的假設或公理體系也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而以往的模式或理論也並不是最究竟的,它總是在不斷地被修正和推翻。比如前一代的物理學家在分析物質的時候認爲微塵是可分的,但是後來的很多物理學家就推翻了他們的觀點,認爲連微塵的細微部分也一點不能成立。又比如前一代的醫學生理學家他們都認爲人的心識是從大腦中所産生出來的,故現代醫學以大腦死亡來確斷一個人的死亡,但後來在世界上出現了一些沒有大腦而仍然活著的人,所以現在爲數不少的醫學家也承認有一個中陰身。而佛陀抉擇的空性和無我的規則,後來誰能推翻?
總而言之,科學家們得到的結論決不可能是完全的正確,只能說是針對于目前所能觀察到的事物範圍內的某些現象,他們作了某一個層次上的比較適合的解釋,超出了這個層次和範圍對于科學家們來說也只能說是假設臆測或者根本就是無知。比如在我們這個複雜的世界上,由于不同衆生的種種業力而顯現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科學對于這方面的事例就是很難于解釋的。比如佛教中所講的八種共同一般性的成就,也就是通過禅定修持有瑜珈修證的人,可以顯示很多的神變,比如入水不沈、自由飛行于天空,以及直接無礙地穿越巨石山崖等等,對于這些現象,科學家們也是沒有辦法解釋,最多只是加上一個特異功能的名字而已。尤其是涉及到佛教密法中所講的一些不共同特別殊勝的大成就,結果是修行者連自己身體一點也不剩下,在七天之中全部化成虹光而消逝,科學家對此通過假設而推斷出一些結論,比如是身體通過什麼物質而産生發光現象,但這顯然存在著許多漏洞,不深入研究佛學,他們是沒有辦法完全了知的。
實際上,在我們這個人類社會上,科學家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是非常地多,比如說人類內心的痛苦和世間上的各種災難,科學家也沒有辦法解除。而對于佛教中所說…
《佛教科學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