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科学论▪P7

  ..续本文上一页发的政策。”邓小平曾指出:“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又据《民族团结》,现在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也说:“宗教问题涉及到千百万群众,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中国的宪法对此有明显的规定,我们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在现行的法律、政策、法规中,也对宗教信仰自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和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又中共中央的19号文件指出:“党对宗教的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也一再重申了这个立场,1991年中国代表王学圣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47届会议上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只要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中国政府都依法予以尊重和保护。”1996年中国代表段启明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2届会议上也一再重申:“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一项基本政策。”

  但因众生业力、因缘的关系,现在居士信佛还会受到家里人的各种反对,有时高僧大德在弘法时也会受到一些不合理的干涉,有些宗教部门的干部对宗教还存在着偏见,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过激的行为。因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於1999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呼吁:“在当前有些基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加强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的口号下,已经出现对宗教内部事务干预过多的现象,应当予以纠正。”这就首先需要端正思想,尊重他人的信仰自由,并且多接触研究些宗教教义,切实认识到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从感情上把对宗教的盲目排斥转变过来;其次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法律、政策、法规,依法行事,不干扰、侵犯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佛经中说自由是人类最大快乐,而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如果没有自由,就会如同笼中鸟雀,身心极不自在。对于广大的宗教信仰者来讲,能够自由地信仰和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非常地重要,他们不顾自己的身体生命以及一切的名誉家产来一心一意虔诚追求的神圣宗教,在他们心目当中是至为纯洁高尚的一方净土。现在社会上一些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反而可以开展,而正常的佛教信仰活动却不能自由地进行。其实佛法的弘扬对于导人向善,净化社会、人心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对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又说:“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

  第八节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抱一种科学的态度,不知即谓不知,知道得不多或仅是知道某一部分的知识就不能以为自己已经精通一切了。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人,因为经过常年累月的接触和研究,对某一个方面的事物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知识经验和学问,甚至形成了比较庞大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对于研究过这些思想和理论体系的人来说,一方面他们比一般世间普通人的观察要来得深刻,但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思想和理论也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所以仅凭自己知道的一些学问就执著傲慢起来,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原来所得到的一些思想观念是绝对真理,根本不可破坏的,这样在遇到一些与自己原有的观念相冲突的说法或事实时,便不会去作任何调查,而一味地排斥和抵制,这种作法就不是科学所应有的客观态度。

  因为已有的知识体系妨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发现,这是那些思想僵化保守人的作法,他们对自己拥有的那点可怜东西总是洋洋自得、敝帚自珍。而世界上那些大政治家、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艺术家们则是具有广阔的心胸和深远的目光,根本不会因为人类已拥有的知识而把自己的智慧给禁锢起来了。当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唤起创造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所以说越是有智慧具大家风范的伟人们越是有谦虚广阔的胸怀,乐意接受人类一切的新思想新观点,对于与西方科技文明并行存在的另一种体系的东方佛教文化,总是欣喜地接受,并从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似乎与原有理论相冲突的新文明体系使科学和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和完善。H.G.威尔斯为此充满信心地说:“世界广大的地区内它(指佛教)仍然存在。很有可能,通过与西方科学的接触,通过历史人物的鼓舞,乔达摩最早的教法,在复兴和纯洁之后,会在人类的命运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对自我以及任何知识的过分着迷执著,都会对认识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宇宙真知终极发现导致障碍。而佛教就是破除这种认知障碍最有力的一个武器,它总是不带任何主观片面而平等地看待世界上一切发生的现象。剑桥大学的名教授,得到过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奖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经论典和禅观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入客观的真正内明状况。英国的诺曼裴耐斯教授则认为:“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

  因此现代不信佛教甚至还反对佛法的这些人也应该需要观察自己,反问自己,我以前不学佛的这种作法是否符合科学真理,如果还以为是正确的话,那继续下去,若觉得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和文学家们都赞叹和研究佛法,像我这样凭何道理不学佛,这样自能忏悔以前的罪业,并能皈依或学习佛法,那也就是一个弘扬佛法的人。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些毁坏佛像经书打骂僧人的人,如今若是能诚心忏悔,修持佛法,这也是很好的。在人类历史上有马鸣菩萨等很多大德,就是从不信佛的外道而归入佛门的。根据《地藏十轮经》的观点,弘扬佛教的人有两种,一是从来未造恶业的人,二是造恶业后复作忏悔的人。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从世间的角度来讲,知错即改,从现在起重新好好地学佛那也是很好的人。我想那些不信佛教的可怜人,待到自己年迈体弱的时候,见到许多人生中的老病死等痛苦后,也会如梦初醒,皈依佛门的,但是还是不如趁现在你们身强力壮充满活力的时候就信佛好啊!

  第四章 科学的缺陷与弊端

  第一节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我们知道,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某一种仪器,对某对象或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某些假设或公理,或是以往的一些模式或理论而进行推测,这样得来的结果科学家他们自己也不敢说是完全正确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实验材料或是所观察的对象的局限性而引起的,比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是通过对那些具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观察分析和治疗案例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观察对象的局限性,所以后来的心理学家认为他的这种学说也是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再者就是仪器的误差和不完善,科学家他们自己对这些仪器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为仪器总是有一定的精密度和观察范围,它不可能是精确到百分之百,观察范围也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科学家们观察到的事物只能是在与观察仪器的精确度和观察范围相适应的某一个层次上。比如光学望远镜不能观测到射电望远镜所发现的很多天体,同样的射电望远镜也不能观测到超过它能力范围之外的宇宙。最后是由于不同的假设或公理体系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以往的模式或理论也并不是最究竟的,它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比如前一代的物理学家在分析物质的时候认为微尘是可分的,但是后来的很多物理学家就推翻了他们的观点,认为连微尘的细微部分也一点不能成立。又比如前一代的医学生理学家他们都认为人的心识是从大脑中所产生出来的,故现代医学以大脑死亡来确断一个人的死亡,但后来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没有大脑而仍然活着的人,所以现在为数不少的医学家也承认有一个中阴身。而佛陀抉择的空性和无我的规则,后来谁能推翻?

  总而言之,科学家们得到的结论决不可能是完全的正确,只能说是针对于目前所能观察到的事物范围内的某些现象,他们作了某一个层次上的比较适合的解释,超出了这个层次和范围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也只能说是假设臆测或者根本就是无知。比如在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上,由于不同众生的种种业力而显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科学对于这方面的事例就是很难于解释的。比如佛教中所讲的八种共同一般性的成就,也就是通过禅定修持有瑜珈修证的人,可以显示很多的神变,比如入水不沉、自由飞行于天空,以及直接无碍地穿越巨石山崖等等,对于这些现象,科学家们也是没有办法解释,最多只是加上一个特异功能的名字而已。尤其是涉及到佛教密法中所讲的一些不共同特别殊胜的大成就,结果是修行者连自己身体一点也不剩下,在七天之中全部化成虹光而消逝,科学家对此通过假设而推断出一些结论,比如是身体通过什么物质而产生发光现象,但这显然存在着许多漏洞,不深入研究佛学,他们是没有办法完全了知的。

  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人类社会上,科学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地多,比如说人类内心的痛苦和世间上的各种灾难,科学家也没有办法解除。而对于佛教中所说…

《佛教科学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密宗断惑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