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P2

  ..续本文上一页者亦因其业缘、根基之差别,而有下世或他世等如应往生,但若具足猛厉信愿,不依其他,彼因即圆满一切广大资粮。因凡听闻极乐世界及佛号之众生,必定是往昔积过广大资粮者。佛经云:“未来之时,乃至佛法隐没间,于此广大法门,一切佛亦赞叹,一切佛亦称扬,一切佛亦所赐,此法能速成一切种智。任何众生,若耳边闻此法已,则彼获得极善妙,发起诸善根,侍奉昔如来,佛陀加被之。耳闻佛号者,应当生欢喜,应得广胜喜。并当受持、讽诵、精通、为他广说、欢欣修持,乃至缮写而供养。彼等亦生甚多功德,其德不易思量也。”佛经又云:“若不造福者,不会闻此法,成就菩萨者,彼将闻此语。”又云:“何人听闻此胜法,彼得欢喜念善逝,何人信仰佛菩萨,彼等过去为我友。”由此等圣教所说之义,可推断今闻佛号等是十分难得,如获宝藏之理,而了知往昔有广大资粮之因,并可推知将来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也。设使一般凡夫不能了知其前世为如何,后世又成如何,有无解脱和一切种智之缘份等,且大阿罗汉亦不能如理了知彼等自相续,犹如巴吉施主之善根 [9]也。由诸众生之业缘、根基差别,其所成就之果亦不同,但若具备大信愿者,则可知其无有不具缘份者,对极乐世界及接引导师阿弥陀佛生信心者,均成就广大资粮。如前经中已宣说此胜过尘数刹满宝而布施等之理。其他佛经亦云:“若闻善逝名号者,菩提道中不退转,乃至菩提间,得陀罗尼,不生女身,恒时净梵行,生于贤族,获得殊胜等持,欢喜菩萨行,相逢极喜善根。”等将得无量功德之故。

  总之,此极乐世界有如是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凡生于此刹土者,均是住于菩提树王下,亲见善逝如来,现前圣者之断证功德,皆成不退果位。彼等皆已具足超胜其他菩萨之殊胜功德者,即于此一生中,经过一切诸道等,有难以思测之功德。是故,若以自力而修持与此刹菩萨同份之功德,则需经过无数大劫,但此处对具有信心和意乐之有缘者,因善逝阿弥陀佛往世之誓死愿力与超思智慧力,及大慈大悲力,将彼引往刹土,如被人牵发,别无所趣,并自在广大诸功德,此如贫人久时辛劳所寻觅之财富,亦无法与突然获得如意宝者之财物相比也。是故,由众生之善缘与佛陀之超思智慧二者互成缘起之力,则极为难修之道,亦无勤而能成就。一般经中亦说:“如旁生之行等五种快慢不同之道。”此外,有成就密咒者,将粗身变为清净身,便得欲色界持明,并以本尊摄收彼身而圆满有学道或无学道之果。《密咒金刚乘道》中说:“于浊世短暂一生中,亦能成就双运果位。”对此等之理,若善观察,则能了知诸法之能力不可思议。若依彼力,则具重大意义之事,亦能无勤而成办故,乃极为希有矣!而不能成立彼等为非理也。

  如是此处亦无勤而得具有重大意义之往生净土之事,亦并非不合理。因彼善逝如来之无量智慧幻变,对此成为事势理[10]故,并其能立之正教对此成为正量故。则为何有些劣种寻思者,只承认善逝所说之极乐世界具有广大功德之一部分圣教,而不承认依此广大功德并听闻佛号,即能往生净土之另一部分圣教耶?此等诸人,对极为隐蔽之所量圣教义,无有善于观察之智慧力,而以如孩童之胡言乱语来搅乱善逝圣教之义。世间俗众,本来被粗猛疑惑所逼迫,再更增添疑惑,本来有者生合理犹豫,而仍愿往生极乐世界,听到此语后,此等人反而生起非理犹豫,使积累善根等而愿往生之重大事,悉皆失坏。智力未充沛之其他人,也本来有愿意往生之意乐,而听此语后,彼等只会唐捐而已。

  除此之处,对不能往生之理,无有任何势理之语,因从极乐世界之功德与往生净土而言,对此二者皆无有任何妨难,更不能成立如是所说之因为非理也。设若无有任何理证,而仅凭自己之感觉,不信往生之因,则对净土之功德,如来之智慧,甚深之道方便等法,亦生犹豫故,最终此人失去自己学道之机会也。如是佛经中亦云:“弥勒尊者,如是吾已作善逝之事业,汝亦勿生犹豫,且当精勤,于无贪无障之如来智慧,勿生疑惑,否则,汝将进于极殊胜之宝牢中矣!”又云:“弥勒尊者,为不失坏此法门,当作大交付也。为不隐没佛法,当为精勤,且勿搅乱佛陀教言,否则,恒受损害、不利、不安、痛苦及堕入邪道矣。”当知如是所说之理后,应思:“此等之理皆由善逝如来之不可思议智慧力而生。”并断除犹豫,诚尽生喜,衷发意乐。否则,有者认为,仅仅依靠信心和意乐不能往生者,彼等实际上以为佛之誓愿和智慧无有如此能力,且对真正圣教生起疑惑,乃极不应理,如《梵天请问经》云:“于佛生疑陷入大深渊,世间诸众无法救彼人,佛教之中劣者自毁自,彼者无怙即将堕恶趣”;《净土经》云:“持有邪见劣种畏惧者,对于佛法不能起信心,何人往昔侍奉佛陀者,彼等即学世间怙主行。犹如瞎盲士夫至暗室,不知道路况说能指道,如是声闻不知佛智慧,其余一切众生何堪言。如来明知如来之功德,非为天龙夜叉声闻知,宣说胜妙佛陀之智慧,此乃非为辟支佛之道。设若一切众生成善逝,精通胜义清净智慧者,彼等经劫或以超劫中,纵使赞说一佛之功德,彼等终将悉皆成涅,其多俱胝劫中虽宣说,然亦不尽如来智慧量。如是佛陀智慧真希有!是故智者应知此等理。佛说何人信仰于吾语,如来视为清净智慧蕴,恒说唯佛遍知一切法。极为难得暇满之人身,更为难遇如来出于世,故为恒得信心与智慧,有缘智者应当精勤也。”如是所说。

  若具有善缘并欢喜甚深教言者,即能了知诸众生之业力、根基、缘份等不同差别,而说道次第亦为无量故,彼等成就果位亦有勤与无勤等不同,此乃诸法之能力不可思议,谁亦无法破斥。如是又了知,以善逝如来之智慧力,无勤而获得如此重大之事,此即甚为应理。佛经云:“阿难陀,成熟业感,现行业力,皆可得不可思议,如来出有坏之诸善根、诸神变、诸加持等亦是不可思议,谁亦不能衡量彼边、了知彼量及思维彼理,否则,如来之境,非不可思议也。”如是所说,譬如,行者以密咒而成就天尊时,其天尊之手,置于行者之顶,于此刹那,行者即获得诸神通,此乃密咒之力,而行者不须先修禅定等成就神通之因。若先已成就,则密咒有何甚深特征之力!如是成就之物力[11],或见诸佛菩萨,或以佛菩萨之加持,或闻佛法便立即能显现圣谛等,在显密经续中如是所说之义,对此不应生起邪见,凡入佛门者,对往生净土之理,亦不应生犹豫,因彼等与上述之理相同故。是故,凡往生极乐世界者,便立即获得广大功德,亦由听闻如来名号,并对此生信等因,方生如是功德,此乃佛陀之誓愿差别极为奇妙。是故如是所宣说之此法门,甚为殊胜奇特。佛经云:“出有坏,汝之诸根,极为明净。”如是从诸言缘起至广说彼理也。

  是故,具胜缘者,恭敬此等佛经,如同善男子聆听仙人父亲之教诲[12],即得到实义。如是对善逝教言,随信而行者,如理行善,则无欺能得往生净土之胜妙。又随法而行之有缘者,对佛陀圣言,以理智力观察,而生胜解,对不可思议之智慧,亦生起清净之定解,如同明目者,依靠阳光,现见色法。如是宣说极为隐蔽所量之此等圣教义,无犹豫而行持,即能获得如此所抉择之无上之义。是故于此一切所知中,具足无等无比之功德者,即是出有坏善逝佛果,能得佛果之因,即为行持无量之菩萨行。若欲求菩萨行,并欲救度诸众之苦,如是具大悲心者,经善观察之时,了知此等一切众生,皆是被粗猛业惑所迫,不具胜智等故,难以通达一切甚深广大之诸道,然彼等众生,亦于无难无勤安乐之中,能圆满一切普贤行愿之殊胜方便法,即是此说之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原因为:往生此刹,是依佛陀之誓愿和智慧力,仅有信愿者,亦能往生,其往生之后,便无勤而获得信等胜妙诸功德,于道不退失,将圆满一切普贤妙行也。是故佛见此等之理,于《普贤行愿品》中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如是所说也。是故修持此法极为容易,并具重大实义故。

  若欲精勤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修法者,则应了知有白日和夜间之二种修法。初白日修法者,忆念经中所说佛刹之一切能依所依[13]诸功德。对此发清净信及愿往生之意乐信,于甚深幻化,起猛厉胜解信,并无间断而观想作意净土之相,尽力积累善根,为往生此刹而发猛厉意乐,并回向此善也。彼亦,以窍诀而言,速时能圆满无边资粮并积善、净罪增妙法之摄要为七支供,故勤修七支供,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诵持咒语,请求圣者勿舍誓愿而祈祷等勤修瑜伽也。夜间修法者,临睡之时,观想自己住于极乐世界并亲见阿弥陀佛,如是猛厉意乐中不离正念而睡眠。此白日修炼净土与夜间修往生法之有关殊胜方便之要,于新派、旧派及经教伏藏中均有详细之不同窍诀,应知彼等之理也。

  总之首先了知往生之功德和能够往生之理后,日夜不断,励力勤修,一切善根皆为往生净土而回向。若如是行持,则上等者,于今世能亲见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并得授记往生彼刹之相;中等者,获得证相式加持;下等者亦于梦中见净土和阿弥陀佛,此即往生之相。因为其意乐力,于梦中见彼等,最低亦必定种下善根习气故,如是细微之意乐习气,亦能作往生之因,是因佛陀之誓愿力故。

  若虽未得如是明显之相,但由于今生发猛厉之信心与意乐者亦可往生,甚至于临终之时,使闻佛号,并对此起信愿者,亦能往生,因临死之际,所缘诸心识,皆具极强力并依阿弥陀佛之殊胜誓愿力故。在中阴时,若能忆念佛号者,亦能作立即往生彼刹之因,因于中阴之时,其容易转变,并佛陀之誓愿极具强力故。是故无论于今生,或临终,或中阴时,皆当修行此要,乃极为重要也。

  戒律清净闻思已究竟,信勤勇猛积累广资粮。

  净土妙行圆满瑜伽要,恒时不断精勤修行者。

  无等恩惠上师如意宝,其语劝请造此论文时,

  吾发清净无垢之等起[14],离诸贪嗔破立之分别,

  于此修炼无等净土要,余众虽离细微疑惑障,

  然而著论无边功德故,我思此理精勤造此论。

  彼此善聚犹如妙日光,遣除一切能障诸疑暗,

  显明深广殊胜妙智慧,及与彼因无垢经教典。

  愿诸众生具足胜信德,如理成就无量光寿佛,

  善逝如来广大诸宏愿,以及无边如海之悲智。

  此论是由我等最初大善知识,圆满三学功德者,行持菩萨行因自在往生极乐世界,无等恩惠名称幢吉祥贤足比丘,赐予吉祥天绸(哈达)、稿纸等,并再三劝请之故,其弟子麦彭加达样却加于达仓静处,为报上师之恩而造此论供奉,依此善根,愿诸众生,往生极乐国,善哉,吉祥也。

  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汉经堂

  一九九七年一月

  注释:

  [1]麦彭仁波切(1846~1912),文殊菩萨化身,七岁时便造成了归纳整个显密

  窍诀的《定解宝灯论》。为历史上唯一不经有勤修学而显现究竟智慧的大成

  就者。一生中著述了大量显密论著及修法仪轨,为宁玛巴教法的大绍隆者,

  于后世影响极大。

  [2]发本师之心:应敬重此法如敬重本师释迦牟尼佛。

  [3]出有坏:梵语薄伽梵之藏文意译,汉译为“世尊”。“出”谓超出生死涅槃

  二连;“有”谓有六功德;“坏”谓坏灭四魔。

  [4]量士夫:量指正量,士夫指补特伽罗。因为佛的身口意清净,无诸垢染,故

  为量士夫。

  [5]经三观察:经过现量、比量及圣教量的观察。

  [6]第三处:即圣教量。第一处为现量,第二处为比量。

  [7]等持:禅定。

  [8]别时意趣:佛说法之四意趣之一,指在余时方能得到利益。

  [9]巴吉施主之善根:无量劫前巴吉施主曾为一虫身,落入水中时顺水流绕塔三

  周,以此种下善根。

  [10]事势理:法性力,亦即与空性无二之自然规律。

  [11]成就之物力:如灌顶时之不可思议加持。

  [12]善男子聆听仙人父亲的教诲:仙人指婆罗门,以前印度婆罗门教为父子亲传。

  [13]能依所依:此能依谓阿弥陀佛,此所依指极乐刹土中之器情世界。

  [14]等起:意乐。

  

  

《净土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