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儿,那些人都不留我。」佛说:「他们不留你,我留你,你来吧!跟著我出家。」
他就跟著佛出家,释迦牟尼佛给他说法,他就证了初果,成了证初果的圣人。这些阿罗汉都生了怀疑,你看这些阿罗汉跟著佛几十年了,但一旦遇到事情又生怀疑了,生什麽怀疑?说:「这个人不应该出家的,他没有种过善根,怎麽可以留他出家呢?这样子,岂不是佛法的因果报应都没有了吗?」怀疑了就问佛说:「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他不应该出家,他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善根,你怎麽留他出家呢?并且他何以又能证得初果呢?」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只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因果,八万大劫以外的因果,你们就不知道罗!这个老年人呢,在八万大劫以前,他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这只老虎要咬他,要吃了他,他呀!就爬到树上去了。老虎不会上树的,但是老虎也有牠的聪明,牠虽然不会上树,但是牠会咬树。牠就在树底下啃这棵树,牠预备把这棵树咬断了,想:「这样你就会掉下来了,一掉下来,我还是吃你。』牠把这树咬得看看要断了,风一刮,就来回地摇动。这时候,这个老年人啊!没有办法了,闲时不烧香,著急了就抱佛脚,就说:『南无佛啊!』这一句『南无佛啊!』把老虎吓得跑了。南无佛救了他一命,但是虎跑了,他又忘了念佛了,所以以後总也不念佛,什麽时候也想不起来念佛。但是到现在正是他善根成熟了,在他要自杀的时候,也就好像处在当初他被老虎咬、逼的时候,等於将要死了,所以他这时候想到要出家了。」这是佛最後度的一个老人出家。
「所应度者」:所应该度的人,「皆已度讫」:都度完了。「於娑罗双树间」:娑罗双树—据说这种树是两棵树同一枝根子,由一枝根子长到上边後,又长出一棵树,就在这中间,是两棵树,底下也是一棵树,上面也是一棵树,中间才是两棵树。所以在一般世俗讲的,就说这是一种连理枝,就是男的、女的相爱,爱得太厉害了,离不开了,做树的时候还要在一起,长到一起去。所以佛在这棵树—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将入无余涅槃了。「是时中夜」:中夜就是十二黠的时候。「寂然无声」:什麽声音也没有了。「为诸弟子」:佛为所有的弟子,「略说法要」:略略说最重要的法,简单地把他一生的志愿,一生的思想,用简单的文字说一说,所以这叫最後的遗嘱—《遗教经》。
乙、正宗分
初、名共世间法要
一、对治邪业法要
1、明根本清净戒
汝等比丘。於我灭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这是正宗分的最初,正宗分的开始。什麽叫正宗呢?就是正恰恰地说到这正当的宗旨,说到经典里头的意义,所以叫做正宗。「汝等比丘」:汝等,不单有比丘(尼),而且还有优婆塞、优婆夷,都包括在内,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汝等比丘,这是佛说的,佛说呀!汝等就是你们大家,大家是谁呢?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不一定是经文写出才有,这虽没有写比丘尼,也就包括比丘尼了。「於我灭後」:在我入涅槃之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你们应该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要像恭敬师父似的,天天向戒律叩头顶礼。总而言之,你若修戒律,就能得到解脱;你若不守戒律,就得不到解脱。你天天不持守戒律,乱七八糟的,就会散漫,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就没有慧力。所以首先要有戒律,你有持戒这个方量,才能生出定力来。你妥持戒—持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若你什麽恶事都要去做,是不可以的,你不能做事情时,在善里头夹杂恶的。你以为你要帮助人,那你应该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麽地位。你帮助人,不要把自己也掉到那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的处境,一到了海里,被海水给化了,不能立得住。如有人掉到海水里头,你说我到海里去救人,结果跑到海里,就被海水把自己的泥都冲散,化为乌有了。所以你啊!要做好事时,也要想一想这里头是不是夹杂了不乾净的种子?有没有不善的行为在里头?你看「尊重」,尊重就是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珍敬,又拿它当无上金刚光明宝戒。无上,再没有比它高尚的;金刚,像金刚钻那麽值钱,像钻石那麽值钱,那麽宝贵。要这样恭恭敬敬地面对戒律。
波罗提木叉是梵语,翻译中文是敬法,也就是敬解脱,要修善法,对治不善法,而得到解脱。你修戒律,修这个金刚光明宝戒,「如闇遇明」:就好像是你在黑暗里头,在那没有光明的地方,遇到光明了,你说这应该有多高兴呢!「贫人得宝」:好像穷的人得到宝藏,得到金矿、钻石矿啦!得到这些宝藏,高兴得不得了,以後就不是穷人了,这些都是譬喻。「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你应该知道戒律就是你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大师啊!你们都要守戒律、持戒律,这就是你们的师父。「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你们比丘能持戒律,就是像我没有入涅槃一样,无异此也,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佛入涅槃之後,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以戒为师,时时刻刻都保持金刚光明宝戒,这种戒律—不贪、不染,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名,也不图利,什麽都放下,也不好好,也无所求。我只要往好的做,我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也不管人家对我好不好,不管他,只要我自己往好的做,这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这样,所有的在家人也应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2、明方便远离清净戒
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这一部经对学佛的人是很要紧的,丝毫也不可以忽略。所以现在说是「明方便远离清净戒」,现在再把它说明白了。说明白什麽呢?是说明白你不能因为这是方便法,就说我可以做一做,没有关系,要通权达变。不可以的,你不可以就因为说这个是没有问题,没有关系,方便一点,你就什麽都要做,不可以的。这个「明」,是你要明白这个方便法,不是教你去方便,不守规矩了,愿意怎麽样就怎麽样。「远离清净戒」:对於这个清净的戒律,你是不可以远离开的。
所以经文上说「持净戒者」:修持净戒的人,对持戒就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麽重要。你不持戒,就等於没有眼睛,眼睛瞎了。甚至你持戒律要像保护自己的头那麽重要,你这头如果就要丢了,或有人要偷你的头,你一定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头,不叫人偷去,不叫人给割去。如果你说:「我等著,他要偷就偷吧!偷我的头,我就给他啦!」那你真是不爱惜你的生命,所以保护戒,要像保护自己的头一样。持净戒者—受持净戒的这个人,这是指出家、在家,持戒的人。「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看看!不可以做生意的。不得,就是不可以的,你不可以贩卖这个东西,那个东西,做生意。贸易就是做生意。安置,或者你买很多的田宅,若自己想造庙,这可以,就是不可以做生意。「畜养人民」:若养护一些童男、童女,没有父亲、母亲的孤儿,这是可以的;但养护给自己做奴仆,这是不可以的。奴婢,是用他来做奴婢。畜生,或者养畜生、养猫、养狗。有的人看见狗就像他的生命似的,爱护如命,就那麽迷!有的人就欢喜猫;还有好像现在的熊猫,香港要展览熊猫,就从北京借了一对熊猫,又要买保险,这多麻烦!
「一切种植」:或者种圣诞树。「及诸财宝」:或者买一些财宝放在保险箱里。这些事,修道的人都不可以做的。「皆当远离」:都应该离开的,不要做这些事情。你做这些事情,就会被酒色财气给迷住了。「如避火坑」:你应该看这些金银珠宝,就像看到火坑一样的,不要接近它。「不得斩伐草木」:你也不可以去砍树斩草,所谓「一草一木,不忍折横」,一草一木也不忍无缘无故把它毁坏了。「一虫一蚁,不忍伤生」,就是一只虫子,一只蚂蚁,也不忍将牠伤害了。「垦土」:或者开垦土地。「掘地」:用镐把地挖了个坑,伤了许多蚯蚓,和很多在地里的动物。
「今和汤药」:或者配点汤药,给人扎针,这些都是出家人不应该做的。出家人要乞食自足—要饭吃,吃得饱就得了,不可以有钱的。出家人一有钱,那就完了,一定不守戒律的。有人说你还有万佛圣城呢?万佛圣城不是我的,我是两手空空,乾而洁净的。万佛圣城是要给所有的佛教徒。你不要说你若不做生意,那万佛圣城怎麽来的?没有这个道理的。我们万佛圣城怎麽来的?坦白告诉你们,是我们金山圣寺、中美佛教总会(法界佛教总会的前身)、国际译经学院,这麽多人流血流汗,流了十多年流出来的。不是怎样想办法做生意来的,你要清楚的。合和汤药,就是「我给你配副药,你给我五百块钱,你什麽病都会好,我这个药是保证万病回春的。」你看厉害不厉害!
「占相吉凶」:占相就好像人家告诉你,「你小心你丈夫啊!他有桃花运,你若不小心,他就丢了,你就怎麽样又怎麽样。」本来也没有问题的,他这一说,把这个女人说得天天要看著丈夫,看著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於他眨一眨眼,就问他在想什麽呢?是不是还想外边那个情妇啦?本来没有问题的,却想出问题来了。这个太太就天天怀疑丈夫,做丈夫的想,这是怎麽搞的?是不是你有了男朋友?哦!那我也得要小心一点罗!这丈夫也看著太太,两个互相监视,监视还不够,还要买私家侦探。买了一个私家侦探,你给我看著他,我给你多少钱。喔!钱太多了,你说若不乱花一花,那怎麽办?你看这就是占卜吉凶。占相,「我给你相相面,喔!你这个印堂发暗,生意有问题了,这一定要损财的,你小心一点。正月小心,二月又要谨慎,三月更要特别注意。」你看!没有好的月,那一个月都是不好的。「这一九八O年过不去的…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