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浅释
宣化上人主讲
目录: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甲、序分
佛之遗教经,也就是佛的遗旨经,佛遗嘱当时的弟子,也遗旨给你、我和他—现在的佛的弟子,告诉我们怎麽样修行,怎麽样依教奉行。每一部经多数都有三分,这三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现在讲的是序分,甚麽叫序呢?序就是叙述这因由,叙述所说这一部经的因缘。这个序,又叫经前序,又叫经後序,怎麽这样矛盾呢?既然叫经前序,就不能叫经後序;既然叫经後序,就不可以叫经前序。那麽又称经前序,又叫经後序,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不是的。甚麽叫经前序呢?因为序分在经的前面—在正宗分的前面,所以叫做经前序。甚麽叫经後序呢?因为最初说这一部经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这一段序文,这一段序文是结集经藏的人,在结集经藏时,加上这一段来叙述这一部经的经文,所以叫经後序。因为它的位置安在经前面,所以叫经前序;本来说经的时候,没有这一段序文,是後来加上去的,所以叫经後序。这叫做序分,序分是叙述这一部经的缘由。
释迦牟尼佛。初转*轮。度阿若憍陈如。
「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这时时刻刻都要记著的。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默」。能仁—他能普度众生;寂默—他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释迦牟尼,这几个字是佛的别名;佛,这一字是所有的佛成佛後所得的名,所以是佛的一个通名。名有通有别,通,就是一切佛都称为佛,这叫通名。别,是释迦牟尼,这是释迦牟尼佛佛号的一个别名,和其他佛的名字不同,所以叫别名。「初转*轮」:初就是开始,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为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三转四谛*轮。甚麽叫做三转四谛*轮呢?初转时说「此是苦,逼迫性。」这苦啊!是逼迫的性。「此是集,招感性。」集是烦恼,这烦恼就是你自己招来的,你为甚麽有烦恼啊?你自己不懂,因无明遮盖著,自己就生了烦恼了。「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可修性的。第二转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三转说「此是苦,我已知,不须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须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须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须更修。」
「度阿若憍陈如」:佛一说这四谛法的时候,憍陈如即刻就开悟了,所以他叫最初解—是最初开悟、最先悟道的一个人。这个最初解—最初明白了;又叫解本际—明白本来的本体。解本际又叫空,他先悟到了空理。憍陈如是五比丘之一,为什麽他先开悟呢?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帮助他开悟的。那麽释迦牟尼佛能帮助他开悟,为什麽不能帮助我开悟呢?要帮助你开悟?你现在遇到佛法,跟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法去行,教你明白佛法,这就是帮助你了。各位都知道有个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身体的一个王。在《金刚经》上说,佛於往昔做忍辱仙人,修忍辱行,在山里头修行,手指甲长得有一尺那麽长,头发长得也不知有几尺长了,总而言之,头发也长得很长的。头上边呢,有小雀鸟在那儿筑窝,到处有小雀鸟。还有,他面上都可以种菜了,为什麽面上可以种菜呢?因为面上泥土厚了。面皮厚,种上菜,长得菜又肥又嫩的,比万佛圣城的苋菜还好吃。是这样的,忍辱仙人本来就受不了了,你看,面上那麽多泥土,应该洗一洗了,他还忍著,泥土愈多愈好。小雀鸟在头上造小巢,他也不动牠,随牠在那儿造去,他一动牠,就怕小雀鸟吓得掉魂了。若他也会说小雀鸟的话,可以给牠收收魂,叫叫魂;若他不会说小雀鸟的话,却把小雀鸟吓死,他觉得这也错因果了,所以啊,他在那儿忍著。那麽头上呢?大概头上也长了很多虱子,这虱子就在那儿咬他的肉,吸他的血,他也说,哦!忍人所不能忍。在那里忍著,忍著,忍著...修忍辱行,做忍辱仙人。
偏偏歌利王带了一班宫娥、彩女、嫔妃,到山上去打猎,hunting, go to hunt!歌利王见著獐罴野鹿,就去追打这獐罴野鹿,那时候用箭、用刀、用枪、飞刀,看到那只鹿,用一只镖把鹿钳住了,此时也就什麽都不顾,什麽都忘了,把他那些宫娥、彩女也都忘了。那些宫娥、彩女也都无所事事,就各处去探险,各处去找东西看,一找就找到忍辱仙人这地方来了,离远远的一看,这些宫娥、彩女都是胆小的,啊!你看那是什麽?是不是鬼呀?「哦!那不是鬼,是妖精吧?你看看,那麽得意的,那麽奇怪的!」她们就很害怕,虽是怕,但又好奇,又想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於是乎就有这胆子大的往前走去问他:「喂!你是个什麽?」这忍辱仙人说:「我是个人哪!」他一说话,这些宫娥、彩女就说:「这不是怪物,不是个妖怪,他还会说话呢!」「那麽你在这里干什麽呢?」他说:「我在这里修忍辱行啊!」「修忍辱行是干什麽呢?」「就是不论谁骂我,我就忍著;谁打我,我也忍著;什麽人欺负我,我也忍著;无论什麽事情,我都忍著。」这宫娥、彩女说:「你忍得了吗?」「我当然忍得了,你现在把我杀了,我也忍著。」宫娥、彩女一听,这是很少有的一个人啊!於是乎这个也到那儿摸摸他的头,那个也去摸摸他的衣股,就说:「那你脸上生的这个菜,我可以拿回去吃吗?」他说:「啊!可以。」正在这儿讲得很热闹的时候,歌利王打猎打完了,就又想起他的宫娥、彩女:「嘿!她们都跑到什麽地方去了呢?」於是乎就各处去找。一找,听这些宫娥、彩女在山洞的那个地方吱吱喳喳的吵得很厉害,歌利王也就找到这个地方来了。到这个地方来一看,这地方坐了一个长头发、长胡子,邋邋遢遢的人。歌利王说:「喂!你干什麽?你在这里干什麽的?」忍辱仙人就说:「我是在这里修忍辱行的。」歌利王说:「你忍什麽?」他说:「我忍—谁骂我,我也不出声;谁打我,我也不还手;谁把我杀了,也没有关系!」「哦!这样子呀!我不相信你是这样子,你在这里修忍辱,为什麽你要调戏我的宫娥、彩女?你要引诱她们?」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引诱她们,我也没有调戏你的宫娥、彩女。」歌利王说:「你真能忍吗?」忍辱仙人说:「真能忍!」「真能忍?好!我把你的手割下一只,看你忍不忍?」拿出宝剑把他的手剁下来一只,问他:「你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能忍。」又把另外一只手剁下来,说:「你还忍不忍?你到底是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能忍。」歌利王说:「我不相信,你专门讲大话,你心里痛得不得了,很痛恨我,你还说能忍。好!你能忍,把你的脚也剁下来。」一剑就把脚也剁下来。说:「你还能忍不能忍?」他说:「我还能忍。」歌利王就拿宝剑又把另外一只脚剁下来,把两只手两只脚都剁下来,还问:「你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还能忍。」「能忍又有什麽证明呢?」你看歌利王厉害不厉害!人家说能忍,他还要证明!忍辱仙人说:「你剁我的四肢,我若生瞋恨心,我这手足就不能恢复如初,不能再长出来;我若能忍的话,没有瞋恨心,我这四肢就能恢复如初,还能长出来。」说完这话,这手脚又都长回来,没有断,也不用接骨的医生就接上了,也长正了。歌利王就讲:「这真是个妖怪呀!手脚都被剁下来,却又接上了,这真是奇怪得不得了!」又想用宝剑把他乱斩一顿。正在这个时候,护法天龙八部都震怒了,又刮大风,又下大雨,又下雹子打歌利王,歌利王一见到这种情形,也生大忏悔了,「哎呀!我真是不对呀!我怎麽这样欺侮一位修道人!我真是造罪业了。」这麽一忏悔,护法天龙八部也就不震怒了。忍辱仙人就说:「好了!你虽然是剁去我的四肢,但是我不瞋恨你,不但不瞋恨你,等我成佛的时候,我要先度你成佛,如果你不成佛,我也不成佛。」所以,这个忍辱仙人,就是往昔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这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因为有这种因缘,释迦牟尼佛一成佛之後,便先到鹿野苑去,履行自己往昔所发的愿力、誓言,先度这五比丘。憍陈如—他就是最先悟道的,正是和释迦牟尼佛预先给他授记的这种预言互相契合,所以就叫憍陈如为最初解。
最後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於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聱。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度憍陈如之後,直到「最後说法」:佛在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之後,「度须跋陀罗」:就为须跋陀罗说法。须跋陀罗,大概是一个老年人,有一次想要自杀,没有办法了,觉得活著没有味道,要嚐嚐死的味道,就走到恒河去,要跳恒河。正在要跳恒河的时候,佛就到後边来了,说:「喂!你干什麽?」他说:「我老得不能动弹了,吃东西也没有味道,牙也都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走路也迈不动步了,活著一点味道也都没有,我想跳恒河死了算了,嚐嚐死的味道怎麽样。」佛说:「你不要死,你还可以出家修道啊!比你死了好一点。」他说:「我出家?我这麽大年纪了,你会收我吗?八十多岁了!」佛说:「好!你去出家,我会收你的。」於是乎,这个老人就到只树给孤独园,去找佛出家。他到只树给孤独园,对大众比丘说要出家。这时候的比丘多数都是证果的,已证果的阿罗汉可以观察八万大劫。而这些阿罗汉一观察这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内,一点善根也没有种过。没有种善根的人不能出家,想出家也不行,不能成功的。这些阿罗汉都很直心,於是就向他说:「你不行的,你不能出家。」「我怎麽不能出家?」「你没有善根,你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善根,你想出家呀!这是不行的,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若没有善根,你想出家也有障碍,那不行的。」这个老年人—佛叫他来出家,阿罗汉不留他,他又哭起来了。哭起来就要走,正在转头要走的时候,佛从後面来了。这个老年人就说:「喂!你不是告诉我来出家?一到这…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