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浅释▪P9

  ..续本文上一页!我什麽时候能开悟呢?我要用什麽功呢?我要怎麽样才能很快就开悟,很快就成佛了呢?这贪心就露出来了。你就是修道,也有贪心;不修道,那个贪心更大了。所以说,要无求才是功德,有所求都没有功德。古来说:「到无求处便无忧」。你「知事少时烦恼少」,知道的事情少,是是非非也少知道,烦恼也就少了。「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麻烦就来了。这个说你对不住我,那个说我对不住你,那个又说你对不住他;你我他这里头就有很多文章写出来,很多麻烦就现出来了。为什麽?就都因为这个贪心、求心。求人啊!求财啊!你看那个会占卦的赵老,一天到晚都给人占卦,这摇卦的就求好运、求发财,又求怎麽样子、怎麽样子,都是有所求的。你看糊糊涂涂的就糊涂求。他因为不懂,自己不知道就要摇卦来问:「你看我这个命运怎麽样?」「你这个命运是最好的,将来可以做皇帝。」但是这只不过是个梦,不要说你做不成,做成皇帝也是个梦;做总统也是个梦;天天在那里作梦。梦,谁也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到无求处,便无忧.你若是无所求,这就没有忧愁了。

  求不得苦,为什麽有求不得苦?就因为你这个贪求心太过了,所以才会觉得苦,晚上也睡不著觉,白天也吃不下饭,都是因为贪求太过。你们各位都比我聪明,应该深深地研究这个无求的功德。我不是和你们讲笑话,你看那些读书的学生,读读书外又生出另一个贪心来了,男的学生就想找一个好的女朋友,将来结婚生个好孩子,组织一个好家庭。女孩子也有所求,想求怎样能遇到一个好对象,将来如何、如何、如何...说不完的那麽多。而有求没有得的时候,就有求不得苦。那麽,已经得到的,又患失之,又怕丢了,包括财产、物质、一切一切。未得之的时候,就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又怕丢了。所以,说起来简直没有一个止境,没有完的,都是尽有所求。那麽无求呢?你能无所求,这就是功德。所以「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就没有苦了。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你们各位众生,不要单说比丘,所有的众生啊!应该知道多欲之人,没有餍足,贪而无餍,贪求不已。有了一百块钱,说我若有两百元可不错;有了两百,又想我若有两仟元也很好;到有了两仟元,又想有两万元;有两万元的时候,又想要有两佰万元,这无穷无尽的贪心,无底的深坑,总也不停止。「多求利故」:为什麽他贪求呢?就因为他想得到利益,得到很多的好处,对自己有好处,利益自已。「苦恼亦多」:因为他贪得多,苦恼就跟著来了,求不得就有了苦恼,所以苦恼亦多。「少欲之人」:若是没有贪欲的人。「无求无欲」:也没有所贪求,也没有所想要的。贪欲一点也没有了,「则无此患」:那麽就没有这些苦恼了。各位来研究研究:一贪,就有苦恼了。我说这个,你们不相信,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你所求的东西,求不著了,又哭、又喊,又睡不著觉,又吃不下饭,又要自杀,又要自活的,又要自生自死的,搞颠颠倒倒一大堆,都跑出来了,这就因为你有所贪求,无求无欲,什麽问题也没有了,一切的问题都解决。

  「直尔少欲」:若只有少少的,一点点的欲,「尚宜修习」:若都没有欲,这个人他就想要修行,因他无所贪求,只想修道了。「何况少欲」:何况这个欲,你时时都要将它减少,不是就是那麽一时,而是时时都要减少。「能生诸功德」:若要减少这个欲,能生诸功德。时时你都能少欲,一切的功德就都能生出来了。「少欲之人」:减少欲念的这个人,「则无谄曲」:就没有谄曲。要向人谄媚,向人说好话?又委曲婉转,怕得罪人,怕人不高兴,为什麽要这样谄曲呢?「以求人意」:以讨人欢喜,令人心里听了很高兴。因为别人欢喜,那麽自己就可以得到利益了。「亦复不为诸根所牵」:你若没有欲念了,眼就不被色尘所转,耳不被声尘所转,鼻不被香尘所转,舌不为味尘所转,身不为触尘所转,意不为法尘所转,不被牵动了。

  「行少欲者」:你要是能修行少欲的行门,这样的人,「心则坦然」:心里总是坦荡荡的,很坦然的那麽快乐。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心里,什麽时候都是很开朗的,面上也很有光辉的—所谓仁、义、礼、智,「充实之谓美」,充实就是很圆满了。这个「美」就是很好。「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个美人能再充实有光辉,这就是个大人。「大而化之之谓圣」,大了又能变化,这就是圣人。「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圣人也不知道这个人是如何,就是到那个妙不可言、不可思议的境界了。这个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境界,就是神了。「无所忧畏」:因为他是个没有所贪求的人,就什麽也不怕。怕什麽?你把我这个头给割下来,我都不忧愁。为什麽呢?无所求、无所贪了,活著和死没有什麽关系,真是能看得破、放得下,就得到自在了。无所忧畏,这就自在。

  「触事有余」:无论遇到什麽事,都是很达观的。「常无不足」:那麽很达观了,就觉得什麽都圆满,无欠无余,也常无不足,什麽也不觉得不足了,因为这个,我想起我对你们说的那几句话,你们应该记得!说的是什麽呢?我说,「富人就不占便宜,占便宜的人呢?就是穷人。」他再有钱,想占便宜,这都是穷人。因为他觉得不满足,不满足还有所贪心。你若真是富贵,就无所求了。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穷人。善人就不怨人,真是做善的人,谁也不怨。甚至於自己吃多大的亏,也不怨人。「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你尽怨人呢?那就是恶人之类。这个也说人家不对,那个也说人家不对,自己什麽都对,但是回头看看,自己什麽都不对。所以啊,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贤人呢?就不生气,有智慧的贤人就不生气,生气的人就是愚人。好生气,那是没有真正智慧。贵人,出贵的人呢?不骂人,什麽时候也不骂人,贵人化以慈,他不骂人。骂人就是贱人,尽好骂人的人就是贱人。所以你们各位对这一点要注意,也不要贪求什麽物质,也不要贪求财产,不要像共产党似的。共产党说是不贪、不贪,但是他把人家的东西共他自己,他自己的不共给人。或是教你的东西都要交给我,我来当家作主,你没有权过问,我有权,我是一个最大的经理。我并不是要批评某一个党,不过是讲这个理,你们要研究真理。所以「有少欲者」:若是有修行少欲法门这样的人,他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具足这三德了,「则有涅槃」:这就是涅槃,也就是得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种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是名少欲」:什麽也无所求,什麽也无所贪,到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少欲了。

  这个世界是怎麽形成的?世界由成、住、坏、空—这四个大劫所成就的。成有二十个小劫,住有二十个小劫,坏有二十个小劫,空有二十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可是我们人要研究研究,怎麽会有成?怎麽会有住?怎麽会有坏?怎麽会有空?为什麽有成、住、坏、空?这个成住坏空,也就是生老病死,也就是生住异灭。那麽这个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是怎麽样有的?我们要知道,都是由我们的妄想所造出来的。所以说「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这念一动就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你若一念不生,什麽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乃至於人的生、老、病、死,生、住、异、灭,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大的来说,往那个世界;小的来说,往那一个国,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再往小的来说,这个家也是妄想造成的;再往更小的来说,我们这一个身心也都是由妄想造成的。

  我们的妄想纷飞,有无穷无尽那麽多的妄想,好像尘沙一样。在虚空里头,你看,那个微尘和那个沙,不知有多少,我们这个妄想也是那样的,不知有多少。所以我们有一个善的妄想,就是补助天地间正气的不足;有恶的妄想,就帮助这个世界的恶业一天比一天的增加。你有善的妄想,善业就增加。你的妄想若是普普通通的,不善不恶,那麽就造出平平常常的世界。乃至於你们看,今天我们大家聚会在这一个佛堂里头,有的讲讲这个,有的说说那个,你讲你的道理,我讲我的道理,这都是妄想所现出来的。我们今天的聚会,是由我们往昔所打的妄想而造成的。好像这些人,每一个人又有每一个人的妄想。我告诉你们,你们这些人来,是因为我在往昔打这麽个妄想,将来我出家修行,成立一个佛堂,这佛堂里又有张三、又有李四。张三呢是五尺三寸半,李四或者是五尺四寸高;又有多少个女孩子在那个地方学佛法,多少个男孩子在那个地方研究佛法,又有多少个出家人,多少个在家人,多少个居士,老年人有多少,年轻的有多少...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你在往昔打这麽个妄想,现在就现出这麽一个境界来,在这儿共同研究佛法。

  谈到研究佛法,人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很奇怪的一种怪物,你教他往好的学,他总是不相信,将信将疑的;你若教他往不好的学啊!那他很快就会了。你看,不要说旁的,就在这一个地方,每天的巴士到拉斯维加斯去,没有人教他怎麽样去赌钱,但是到那个地方,他无师自通,扳了一扳,下了一大堆的钱,又一扳,结果一个也没有,就输了,这不需要人教他,他都会了,所以这就是妄想所造成的世界。不论那一个人,都是在往昔打妄想,因此今生现出一个什麽面貌来,现出一个什麽样子来,这都是打妄想打成的。你生得很丑陋,也是在往昔尽打丑陋的妄想,你生得很美丽,就像那个女孩,非常美丽,好像天仙似的,那也是在往昔尽打这个美丽的主意。譬如:我去做人,现出一个最美丽的样子,我就可以竞选世界小姐,环球小姐。一选上环球小姐,周身都不舒服了。行也不自由,坐也不自由,卧也不自由,总是有一些个拘束,不自由。

  在这个世界中,人互相来欺骗,环球小姐想要找一个漂亮的男孩子,找也找不著,就觉得苦…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