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在此地是形容多,像森林一样。这两个字诸位一看就明了,是在讲行门。行门里面包括我们这一生全部的生活工作,所有一切的活动,处事待人接物,都与佛在经教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相应,这叫做华林。“妙髻”,髻是高,跟前面宝峰那个峰的意思一样,你的智高、你的德高、你的行高。因为他这一个团体是主山神,所以高这个意思,每一位上首都有这个意思在,无有一样不高明。但是高,要记住要妙,妙是什麽?妙是不着相,你这个高是真高。如果这个高要着了相,就变成贡高我慢,就差很远,就大错特错,就不妙了。妙,他虽高,他也很谦虚,这是真妙。我们中国古老典籍里面,流传到今天还被人所喜爱的《易经》,《易经》六十四卦,它卦象都是采取象形跟会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都有凶,都有吉凶祸福。其中只有一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没有凶,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一卦。这卦是什麽卦?谦挂,谦虚,谦虚只有吉没有凶。它卦象叫“地山谦”,上面是坤卦,是地;下面是山,山很高。山在地底下,你看那个味道,这是谦的意思;山在地底下,妙!山在地上面,不妙;山在地底下,妙。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味道。所以无论是我们智高、德高、行高,样样都高,但是对一切人、事、物表现出来谦虚,表现出来样样都不如人,这叫妙高,这个妙了。我们看到妙髻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要把这个道理用在我们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无论对什麽人,对最愚痴的人,业障最重的人,罪业再深的人,我们都谦虚恭敬,这是山神教给我们的。
【高幢普照主山神。】
这第三尊。“幢”,法幢,法幢要高显、要普照。为什麽?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在佛法术语说,才能普度一切众生。现在世界科技已经发达到现前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可以运用这些高技术,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现在高幢普照,用科技真的很像这麽回事情。我们在此地讲经,现场直播,送到网路,送到卫星,卫星是高高在上,真的是高幢普照。所以今天弘法利生,说实实在在已经不必到处去奔波,到处奔波讲经说法,那是在过去那个时代,很不得已,交通不方便。菩萨发愿做众生“不请之友”,哪里还要人来请?不请就要去。可是利益众生始终是有限,你旅途上耽误很多时间,到一个地方也不能长住,纵然去讲一个月,也许你这一生在这个地方只有一个月的缘。诸位想想看一个月,这个地方众生听经,他就能开悟吗?就能证果吗?办不到。能做得到的只是帮助众生种一点善根而已,结一点法缘而已,不能得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诸佛菩萨、古大德教给我们,知道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很重,真实利益要怎样才能成就?长时薰修。长时薰修,天天在一起研究讨论,天天在一起共修,这才能成就。这个事情那就难了,天天在一起,我们哪有这麽长的时间?住在这一个地方,顾不到那个地方,我们没有法子分身。现在科学技术帮了我们的忙,我们用电视、用网路来传播,我们在此地讲经,全世界都能够收听得到。负责做传播工作这些同修告诉我,下一个月我们的画面就可以出现在网路上,所以在网路上、在卫星上都能够收看我们现场的讲经说法。只要你有耐心,你欢喜学习,我们每一天都不间断,这是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我们今天坐在居士林的讲堂,这个讲堂虽然不能够说尽虚空、遍法界,大概这个地球差不多了,所以这个道场是坐在地球上的道场,整个世界同时都能够收看得到,这就是高幢普照。这一个德号里面还有更深的意思,更深的意思我们凡夫很难体会,可是不能不说。高幢就是弘法利生的本愿,建法幢,演慈辩,这是诸佛菩萨的本愿。我们有没有?当然有,这是自性里面本具的,不是学来的。可是我们迷失了自性,佛教给我们学习,学的是什麽?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念过这一句,念是念了,有没有发这个愿?佛是把这四句传授给我们,让我们依照这四句发愿,单单天天念,你一天念上一万遍,不发愿那也是枉然。可是虽不发愿,你天天念,阿赖耶识种子种下去了,不定到哪一个时代、哪一生、哪一劫,要遇到缘了,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起现行时你会依照佛的教诲发愿,这个愿就是高幢,高树法幢。我们肯发愿,就是你自己肯发愿,决定得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为什麽?跟一切诸佛菩萨同心同愿。所以我们不必求他来加持、求他来保佑,不用,你发愿,他就来了,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不发这个愿,你怎麽求加持,求不到,这一定要懂得,一定要心跟佛心相同。佛的心虚空法界,佛的愿也是虚空法界,他的心、他的愿、他的志、他的德、他的能,给诸位说都没有形相,没有形相才能够遍虚空法界,有形相就不行了。我们今天所差的就是因为执着身的形相,我们就不能遍虚空法界。佛不执着身相,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他能够现身,应当现什麽身,他就现什麽身。他现身没有意思,不是“我想现什麽身”,那一想就糟了,一想就现不出来了。我们现在想现什麽身,现不出来,为什麽?有想。有想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有想是迷,无想是觉。可是无想,大家千万不要错会意思。无想觉,好,我什麽都不想,无想了,觉了没有?还是没觉。为什麽不觉?因为你还是有想,他在那里想“无想”,想“无想”还是不能觉。无想真正的意思是无有想、无无想,那才叫真的无想,有无两边都断掉才叫真的。我们总是会落在一边,不落在有、就落在无,所以怎麽样搞都没有能够搞对准。像我们开号码锁一样,怎麽拨都没有拨准,不是过这一边就是偏在那一边,我们的麻烦在此地。所以心跟愿要跟佛相同。居士林建道场、建讲堂、建念佛堂,还要建弥陀村,李居士告诉我,多少人在担心钱从哪里来?你担心什麽?不要你出钱,要你出钱你才担心,不要你出钱。问题就是我们心愿解行跟佛果然相应,就得诸佛威神不思议的加持。加持我想诸位同修已经感触到了,你在家里头发心去念四十八小时,有没有人给你准备这麽多好吃的东西?这麽多饮料?没有。为什麽?佛菩萨没加持你。你到这个地方来,为什麽什麽都有?想什麽就有什麽。他们想白木耳,昨天中国大使馆送来很多白木耳,马上就送来。佛菩萨送来的,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有这个念头,还没有说出来,人家那儿已送来了。所以你还操什麽心?认真办道要紧,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佛经读得很多,大家都知道布施供养的福报很大,真正的福田是什麽?诸佛如来是无上的福田。种福到哪里?找有佛的地方种福,去修供养、去修布施。这个地方现在有佛在此地,哪个是佛?诸位统统都是佛。你到这个地方来,万缘放下,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佛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的心本来是佛,你现在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就是心作佛,你怎麽不成佛?大经上常常给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唯心所现。我们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萨就是作菩萨,念贪就作饿鬼,念嗔就堕地狱,念什麽就现什麽境界。我们现在天天在念佛,我们真的是在作佛。现在才开始做,做得还不像,不像没有关系,多做就像了,多做几个月,多做几年不就像了吗?佛是人做的,菩萨也是人做的。所以有这麽一个环境,大家在此地作佛,诸佛怎麽会不供养?诸佛怎麽会不布施?一定的道理。我刚才听李居士告诉我,许许多多买米、买菜、买什麽东西,买了,送到这个地方,他一看是这个地方要的,不收钱就走了。他知道修福,纵然他自己没有发心,临时佛菩萨附在他身上,就发心了。所以他也是佛,也是菩萨,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只要真心办道。
我初学佛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才二十几岁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只要真正发愿,为佛法、为众生,他老人家告诉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所以我这一生过得很开心、很自在,为什麽?佛菩萨安排的,我要操什麽心?顺境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仔细想想佛菩萨安排得太妥当了、太妥善了,不是我们自己能够设想得到的,我们自己替自己安排,都没有佛菩萨安排这麽样的妥当。我本来自己给自己安排,韩馆长往生之後,我们相处三十年,三十年的护持让我们在讲台上没有中断,这一分恩情很深很深。我在台湾五十年,半个世纪,台湾的同修、台湾的道场确确实实很难离开。原先我自己的安排,是准备三个月在此地,三个月在台湾;在此地讲《八十华严》,在台湾讲《四十华严》,这是我的安排。还得要照顾加州的道场、德州的道场,都是馆长建立的,我们义不容辞要维护。哪里知道馆长往生之後,佛菩萨安排我们长住这个地方,哪里都不要去。台湾想回去,不让我回去,佛菩萨安排的。全心全力在这个地方做一个模范道场,欢迎全世界各个地区到这边来参学,知道什麽叫做道场,道场必定有它的学风、道风。我们念佛堂“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道风,真干;讲堂一年到头讲经不中断,学风;这才叫道场,这有道。
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有一次问我们同学们,那个时候有五十多位同学,要我们大家说说自己的愿 ,像夫子对学生一样“各言尔志”,我们每一个人向老师禀白我们自己的愿 ,很轻松、很愉快。我告诉老师,他问到我,我说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我不要道场,处处作客。老师听了,瞪着我的眼睛,“哦!你倒是满会享受”,他很肯定的说:不行,摇头。我说:为什麽?他就说:有几个人听一座经能开悟?这个话的确把我问倒了。我们如果说一生都作客,每一个地方去讲一部经。我有一年在美国,美国有个同修来问我:要不要建道场?我告诉他,中国大陆请我去讲经,现在来的信件我估计应该有三百个地方,我每一个地方去住一个月,讲一个月,三百多个地方讲完了,我已经差不多到一百岁了,我还要地方干什麽…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