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处处作客,上宾招待,这是李老师讲“你很会享受”,作客不作主,主人很辛苦,客人很自在、很轻松。可是李老师说好是很好,你度不了众生。为什麽度不了众生?众生的习气很深,决定不可能听一个月讲经他就开悟了、他就证果了,没那回事情。我就问老师那怎麽办?长住在一个地方。他老人家确实给我们做了个模范,他到台湾在台中市就住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没有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把这一个地区念佛的风气带动。
在台湾亲近他的人,念佛往生的很多。林看治居士写的《往生见闻记》里面都是真正的事实。我们很保守概略的估计,李老师在台中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跟他学习念佛真正往生的至少有五百人,真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多我们不敢讲,至少有五百人。所以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也有这个愿望,希望能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不动,跟大家在一起共修,这要缘分、要福报;你没有缘、没有福报,你想那是妄想,不会变成事实。我们想过很多地方、很多地区,有意跟他结缘,到最後都没用处,都不能成就。这个地方没想,它缘在这里成就,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还是佛菩萨安排得有道理,我们自己怎麽想、怎麽安排,不如佛菩萨的安排。从此以後妄想打掉了,不要再想了,想了很累人,也不能成功,还是一切顺从佛菩萨,佛菩萨怎麽安排,我们就怎麽好好的去做。今天一切因缘成熟,我们看到无量的欢喜,展开《华严》,眼前的境界完全是大经的境界。所以我们在此地读诵,跟大家研究讨论,无比的亲切,跟过去我们讲经不一样,你们同修们常常听,也能够感觉到。今年讲经,无论讲哪一部,跟从前不一样,它入境界了;以前讲的跟我们这个境界不相同,现在相应。“普照”,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以智慧德能,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要有这麽大的心量。只有佛法、只有众生,没有自己,才能真正做到高幢普照。如果这里面有一念的私心就坏了,你做的功德再多,只要有一念私心就不相应。这是古德常说,醍醐里面决定不能掺毒药,掺一丝毫的毒药,就把整个一碗醍醐糟蹋掉了。所以决定不能有一点私心,不能有一点私的念头,一切为众生、为佛法,这样才能够相应。下面第四尊:
【离尘净髻主山神。】
“尘”,在佛法里面通常讲烦恼的代名词。尘是灰尘,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这个房间再乾净,有灰尘,封得再严密还是有灰尘,桌子三天不擦,手上摸就有灰了。尘什麽时候落下来的,我们看不到,没觉察到。佛告诉我们,物体最小的可以通过金属,金银铜铁密度很大。现在我们知道,放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去观察,它里面确实还是有空隙。这个空隙,很小的微尘它自由通过,没有障碍,所以哪个地方没有微尘?再说我们身体,我们身体皮肉骨骼,密度比不上金属,所以知道常常受外面微尘的侵袭。佛将微尘比喻作微细的烦恼,烦恼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粗的,显而易见;尘沙烦恼有粗、有细,为什麽说尘沙?比喻它多,无量无边,数不尽,说不尽;最细的叫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都用一个尘来代表,离尘离一切烦恼。会修行的人,古德常讲从根本修;换句话说,会断烦恼的人、会离烦恼的人,从什麽地方离?从根本离。从枝叶很麻烦,太繁琐了,不好修。从根本,根本是心地。如果我们从心地修行,修清净心。有烦恼心就不清净,有分别心就不平等,有迷惑心就不觉悟,这样我们就找到根本,所以还是《无量寿经》经题好,真正是纲要。在哪里修?在生活当中修,生活就是修行。
我们在, 世间生活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怎样才能修到清净?随缘就清净,攀缘就不清净,要懂得随缘。随缘是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这随缘。什麽叫攀缘?有自己意思在里头。譬如饮食,我喜欢吃这样,不喜欢吃那样,你已经有意思了,这不是随缘。随缘自己没有嗜好、没有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的心才能得清净。攀缘就是你自己有意思,顺着你的心你欢喜,不顺你自己的心意你就生烦恼。由此可知,顺着自己心生欢喜,欢喜也是烦恼,不顺自己心也烦恼,统统起烦恼。应当怎样作法?自己完全没有意思就对了。为什麽完全没有意思就对了?没有意思就跟自性相应。因为真性里面,真心里头没有意思,所以你没有意思就跟真心真性相应,你有意思就跟真心本性相违背。诸佛菩萨用的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意思、没有念头。你还有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意思,完了,你是凡夫一个。你有你的意思,他有他的意思,你们两个意思就冲突,就要打架了,就要搞得世界混乱,天下不安。谁造的?都是你自己意思造的。大家都没有意思了,天下太平,永远安稳。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为什麽没有看到它动乱?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看到人家造反,你要问什麽原因?大家都没有意思,天下太平,就这麽个道理。学佛我们承认自己是凡夫,烦恼习气统统没断,怎样能学得像佛菩萨?我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过。我们完全没有自己,没有自己怎麽过日子?演戏,表演。你想想看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没有他的意思,他要有意思的话,戏就演不出来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照着剧本来演,所以他演得很好。如果有自己的意思,不遵照剧本来演,不听导演的指挥,自己喜欢怎麽做就怎麽做,戏就演得一团糟了,还能看吗?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今天在社会上,个人都有意思,个人演个人的舞台,一塌糊涂。今天乱世,一塌糊涂。古时候社会,为什麽那麽安定?古时候那个社会、那个舞台,有导演、有编剧,大家都能够遵照这个剧本,依照这个导演,虽有一点意思也不过分,也不超越他的范围,那个舞台就很殊胜。这个编剧本的、导演的是老师,师道。主宰这个舞台在中国是孔子、孟子,从汉武帝一直到满清都遵循孔孟的学说,孔孟的学说就是剧本。历代的这些老师,都能够遵守这个剧本当导演,所以社会大众都接受儒家的教育。他的思想、见解、言行纵有自己的意思,也不能够距离这个标准太远,儒家就是一个水平、一个标准。你可以在这里上下,不太远,这个社会维持安定和平。我们学佛,佛的经典就是剧本,我们这一生如何过日子?依照这个剧本来表演。你能果然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依照剧本来表演,你就是佛菩萨再来,就乘愿再来。加上自己一点意思,错了,就会错得离谱了,不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意思。
所以讲经,你们同学们现在开始学讲很辛苦,要用很多的时间去准备。这是什麽?这是我们初学练习,必须要通过这个阶段。这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不能一生都守住这个,你就错了。这个阶段是开端,是让我们对经典熟悉,真正的功夫就是此地讲“离尘净髻”,这是功夫。我们用讲经这个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你每天研究经教,把贪、嗔、痴、慢统统放下,把自己的意思放下,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先取什麽?先取古人的。取古人的注解来作参考,放下自己的,我们自己的智慧没有开,依前人的。依前人也不是永远依他的,我们自己还不能够独立要靠人帮助,等到自己独立,不靠别人帮助。自己什麽时候独立?真正离尘净髻就独立了。换句话说,自己的意思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没有了,自己的念头没有了,你就独立了。到这个时候你展开经卷,你所要预备的是什麽?这个字怎麽念法,这个要预备,这个不能说我自己喜欢怎麽念就怎麽念,这个不可以。所以到那个时候你准备经书,顶多你去看不认识的字注音,段落勾出来,顶多就如此而已。我们现在讲科判之学,你顶多把段落:大段、中段、小段把它勾起来,一看一目了然。你在讲台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得心应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感觉得很轻松、很愉快。为什麽?经典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我跟大家报告讲出来,就是讲自己生活,还要什麽准备?你跟别人介绍自己每一天穿衣、吃饭,还要准备吗?这是家常便饭,就这麽一个道理。所以宗门讲、宗门说,这是内行人对内行人彼此相遇,皆说“无声话”。自己入了境界之後,跟一切同参道友们也说无声话。什麽叫无声话?从不生不灭心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就是无声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无声话,《中观论》里面给我们总结了八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其实真正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句不生不灭,後面六句解释不生不灭的;为什麽不生不灭?後面是注解的,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契入这个境界之後,世出世间的学术,再高超的学术那个味都很淡,再高超的科技味道也不浓。世法里面一切的学问,怎麽能跟真实智慧相比?世法里头所有都是从阿赖耶、第六意识里面流出来的,也就是从八识五十一心所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从真如本性。世法里面,今天科学家所讲的高科技,科技也是从八识五十一心所里流露出来的,不是从自性。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真实智慧,无量的神通,那是真实智慧,决不是世法能够相比。我们如果要能真正在佛法里成就,没有别的,一定要做到离尘净髻。离尘是断烦恼,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断乾净,自己清净心现前。净就是清净心,就是宗门讲明心见性,心性是清净的。髻,高的意思。第五尊∶
【光照十方主山神。】
这德号是从大慈悲心里面建立的。“光”里面的意思就深了,不仅仅是代表智慧,这里面有慈悲悲愿在其中,大慈大悲;有万德万能在其中。你有智慧,如果你没有慈悲,你不会去帮助别人;你有慈悲,你没有能力,你也帮不了人。可见得光里头含的是圆满的,我们读《地藏经》一开端,“大圆满光明云”,这个光是大圆满。“照”,照顾十方一切众生。我们可不能想放个光去照他,那是小说看多了,科幻片看多了。这是关怀、照顾、爱护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去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灾有难,当他有灾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帮助他。现在东南亚地区遭受经济的风暴,大家现在感觉得都很拮据,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