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活都很苦,这是共业所感。在这一个阶段当中,如果你觉悟,如果你真有智慧,是修福最好的机会。愈是艰难的时候愈修福,这福报真实,为什麽?心不一样。譬如你很有钱、很宽裕的时候修福,自己拿一点,好像不在乎,那个心真实的程度减弱很多。在现在这个灾难,看到人家灾难,自己虽然没有,这个心的真纯跟以前不一样,所以你修的福跟以前也不相同。愈是在灾难的时候,我们愈要懂得修福。我现前只有一碗饭,来餐就没有了,遇到一个害饿,没得吃的人,我能分一半给他,不希望这一半留到下一餐,这个功德大了。佛在经典里面,这些事情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全心布施,全心施舍,不顾自己的生活,你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佛经上讲得太多,很可惜世间人不相信,听了点头,叫他做,不行,靠不住,佛菩萨没给我保证。所以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实在讲经不起考验;信佛,很虔诚信佛,一碰到事情,一考试,完了,原来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相信,真肯干。你圆满的布施,後头决定有圆满的福报,大福报。所以真正修福的人,决定是有智慧的人;没有真实的智慧,修不了大福报,修一点小福而已。在佛家里常讲,六道里头有漏的小福报,大福报是要真实智慧。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有多少能力尽多少能力,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可是我们确实有能力,但是没有缘分,我们随缘能做多少也叫做圆满功德。这些理事都要通达,我们自己才真正知道如何修福修慧,如何能够达到福慧圆满。所以“光照十方”教我们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天来讲非常契机。现在我们看到世间发生严重的灾难,这个灾难有很多同修都非常关心,常常遇到我,问我:什麽时候这个灾难能够结束?什麽时候我们生活环境能够好转?这个话很难讲。灾难的起源世间人不知道,我们跟他讲,他不相信。什麽时候他能够读《华严经》,什麽时候他能够了解《华严经》、明白《华严经》、通达《华严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为什麽一定要讲《华严》?《华严》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什麽都难讲,你说出来人家相信,凭什麽相信?所以契入华严境界,人家给我们讲,我们点头,为什麽?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古时候禅宗开悟的人,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话的意思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跟我是一体。既然是一体,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然灾害,怎麽造成的?还不是自己造成的。掌握到这个前提,佛在经里面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会点头,我们也会同意。说到切身,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我们也能同意,这对自己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身体本来衰弱可以转变成刚强,本来衰老可以恢复年轻,相随心转。你能转自己的相貌,转自己的体质,怎麽不能转环境?所以环境是大家共业所感。佛在经上讲这些道理,我们要能体会,不可以打妄想,打妄想是决定不能够了解事实真相。用清净心观察,逐渐逐渐你就能够明了,你才能够懂得,不可以通过思惟,思惟想像是意识,意识是迷,不是悟。所以小乘人不能开悟,权教菩萨不能开悟,原因是什麽?他用意识。不用意识的人容易开悟,用意识的人很难很难开悟,起心动念都落到心意识里头去了,所以宗门叫“参”。参什麽意思?离心意识叫参究,用心意识是研究。现在世间人,我研究研究,研究怎麽能通?佛法不叫研究,叫参究。佛法教你参学,用一个参就是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不用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是什麽东西?真实智慧。你用的是真心,用的是真实智慧,你才能明了真实的事相,诸法实相。所以用妄心没有办法了解真相,用真心才能了解真相。了解真相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对於苦难众生做出真实的贡献。
譬如现在我们看到水灾,中国有,其他地区也都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水从哪里来的?水从贪心来的。地球上的水为什麽这麽多?人的贪心太重了,所以感得这麽多水,这才是真正的因素。嗔是火,地狱,寒冰地狱都一片火光。火从哪里来的?嗔心变出来的。愚痴是风灾。不但眼前灾难,这是根本原因,佛家讲的“大三灾”,水、火、风大三灾,这个灾难遍及三禅天。只有四禅,四禅的福报大,四禅是福天,不遭三灾。福从哪里来?贪嗔痴很薄了。虽有贪嗔痴,这个贪嗔痴很薄,不足以造成灾难,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世间人,实在讲三毒烦恼太重了。学佛的人贪佛法,你说糟糕不糟糕,还是贪。佛法教我们断贪嗔痴,学佛的人错会了意思,把贪嗔痴的对象换了。还是那麽贪,还是有嗔,还是愚痴,烧香要烧头一香,烧第二香就不高兴了,这是不是贪嗔痴?这怎麽得了?佛是教我们断贪嗔痴的,而不是教我们换对象。所以佛法也不能贪,《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也不可以贪,何况世间法?为什麽佛要说这句话?因为佛法是缘生法,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麽?真的什麽都没有,真的没有法。佛说了法,那个法都不是真的。再给诸位说,佛现了相,现相是假相,不是真的。真的身没有相,现的都是假相,都不是真的。真心离念,念都没有,哪来的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真心就是真佛;现相就是菩萨,是起作用。那个现相,我们现在是随业力现的,诸佛菩萨是随愿力现的,业力、愿力都离不开感应。我们的业力现,佛在经上讲你投胎来作人,你跟父母也有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过去生中有这麽个关系,现在找到了,找到对头了,这就是缘,缘生。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我们这个世间来成道也是因缘,缘生之法。那个时代有一些众生学佛的因缘成熟,应以佛身而得度之,佛自自然然到这儿就现佛身,所以要知道佛法也是缘生法。凡是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你怎麽可以执着?不但不能执着,分别都不可以。所以佛说一切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学这一切法,真的是有得学、有得说、有得解,你全错会意思。我们吃了很多的辛苦,没有契入佛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此地这经的好处,就是每一句每一个意思都重复几十遍、几百遍,让我们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离尘、要光照,离尘是自度,光照是度他,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不是二。度他就是度自己,关怀别人就是关怀自己,由此可知,要反过来说,害别人确实是害自己,利益众生决定利益自己,这才是真理,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无不是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遇到苦难的众生,赶紧伸以援手。援手是跟他结缘,四摄法里头第一个布施,跟他结这个缘。有这个缘分,然後你才能够真正帮助他脱离苦海、脱离三界,有缘他就喜欢听你的。你跟他没有缘,你法说得再好、再纯正,奈何他跟你缘薄,他不相信你,他不听你的。这也是佛门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过去生中、现在世,缘结得不够深。有些同修来问,在我们这里修学一个时期,有一些别人说一些经法的时候,他一听跑到那边去了,来问我什麽缘故?这个缘故很简单,他跟我们的缘薄,跟那个人缘深,所以跟他去了。那个人虽然是外道,虽然是个魔王,他跟他的缘深。虽然接受正法薰习,薰习一个时期,遇到他那个缘深的,他还是不相信这个正法,他还是要跟他走,就这麽个道理,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事实,心开意解,不会再分别执着,他去欢喜,点点头,很好。等到他那边的缘尽了,苦头吃足了,他会回来的;不一定是在这一生,也许多生多世苦头吃足了;这个苦头是三途果报。吃足苦头,再遇到佛法,这个事情很平常。我们今天看到他们在做,我们自己过去生中做过了,我们也经历三途六道,这一世得人身遇到佛法,这麽样的欢喜,跟他一样。他走我们的老路子,我们在这一生成熟了,他大概再过多生多劫才像我们这个情形,才成熟。这个事情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有什麽好奇怪的。佛法契入之後,诸位知道,心开意解,法喜充满,所以你的身体好、精神好,世间法也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学佛的人天天生活在法喜充满之中。如果你学佛要不能生欢喜心,你那个佛法走偏差了,你的路走斜了,决定不是走正法的道路。如果走在正法的道路上,决定法喜充满,遇到怎麽样的挫折,还是法喜充满。遇到一个恶人,就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一样,把身体肉一片一片的刮下来,忍辱仙人还是法喜充满,为什麽?他走的是菩萨道,正道。虽然遇到这麽大灾难,他为什麽法喜充满?忍辱波罗蜜圆满了,他怎麽不欢喜。割截的时候有没有痛苦?有我就有痛苦,无我,谁痛苦?人家功夫真正到那个阶段,无我,割了不痛。为什麽我们今天割了就痛?有我,这是我。真正破了我执的,没有了,割他,他也不痛。所以佛法给我们讲的是绝对的真理,它不是相对的。下面第六尊∶
【大力光明主山神。】
“力”是讲能力,这个能力非常伟大。大到什麽程度?大到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能够超越十法界,大力。大力从哪里来的?从光明来的、智慧来的。没有智慧,你哪有能力?所以这个能力是从智慧来的。诸位必须要晓得,世间人对於烦恼,稍微修行人是有一点修养、有一点涵养能忍耐,大家也听说过忍耐是有限度的,可见得这个不能解决问题。佛法里面提出禅定,定怎麽样?定能伏烦恼,定不是忍。但是忍是定的前方便,六度的顺序,忍辱、精进、禅定,你要不能忍,决定不能得禅定,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我们修净土,我们要想念佛得一心不乱,要忍;你要不能忍,你决定不能得一心。在什麽地方忍?在生活当中样样都要忍。比如我们刚才讲吃东西,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那就是不能忍。我们在这里学,好吃的也不贪,不好吃的也不嫌弃。这是什麽?在饮食里头修忍辱波罗蜜。还有一些同修,特别是从外地来的,居士林这里供养是自助餐,自助餐现在用的这些餐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