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2

  ..续本文上一页缘当面错过。方老师跟我说,古今中外几乎都一样,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他要找传人,世间人讲传宗接代,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个愿 。如果没有传人,自己修持再好,自己死了就断掉了。传人到哪里去找?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所以也是个缘分,可遇不可求。遇到什麽人?要有人真正肯亲近他。他再细心观察,再慢慢诱导,满他的愿 。我们有幸,听到方老师的名,我对哲学很有兴趣,跟他也不认识,也没有人介绍。自己写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写一篇文章,我那文章还在,写一篇文章、写一封信给他老人家。一个星期之後,他就回信给我,约我到他家见面,面谈。面谈就是考试、面试,这一面试他对我很满意,我就很幸运了。我的要求一点都不苛刻,决定不敢麻烦他老人家,只是希望在学校里旁听他的课,我希求如此。见面之後,我的收获出乎意料之外,他不让我到学校听课,叫我每一个星期,星期假日到他家里去,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每一个星期天上两个钟点课,在他家里,学生就我一个,这特别待遇。他为什麽要这麽做?大概他在一生当中还没有遇到第二个。好学、诚恳,真正肯用功,但是这个课程从来没学过,哲学的典籍没有读过,这些哲学的老师教授没有亲近过,所以他看到这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的,所以就非常珍惜。他曾经举比喻说,好像书法家写字、画画一样,纸张一定是白纸,如果你拿很肮脏的纸,他就表现不出来。你没有接触过,这是一张白纸,不让我到学校旁听是防止污染。到学校去一定认识很多同学,会听到很多知见,一定会认识一些教授,这些教授个人有个人的说法,我会变成无所适从。

  那个时候我不懂什麽叫师承,他用这个方法来防止,专门跟他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给我奠定这个基础。我从他这个地方得知佛法的殊胜圆满,所以发心专攻佛法,这个缘分也殊胜。我接触佛教的经典不到一个月,有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看到我是初学佛,才一个月,他很欢喜,也像方老师的态度一样,让我每一个星期天到他的住所。他不是住在寺院,他是住在政府给他一楝日本式的房子,花园洋房,他的住处。每一个星期到他那边去一次,也是给我两个小时,这样我跟他三年,一个老师教。我们在外面接触到一些问题,问谁?回去问老师,向老师请教,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佛法是跟谁学的?张三说话你也听,李四说话你也受影响,你到底是跟谁学?你怎麽能有成就?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很容易被诱惑,很容易被动摇,你的前途就毁掉,你不能成就。

  这些人他教学的态度就是主城神,防御你的正念,防御你的正思惟。他护持很得力,叫你没有机会接触别的人种种异端的说法,不一样的说法,才能真正的帮助你。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我佛法上指导的老师失掉了,非常痛苦。在这个时候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老居士那个时候七十多岁,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几岁。朱老居士给我介绍忏云法师,又给我介绍李炳南老居士。我为了专修佛法,亲近章嘉大师三年,知道佛法的殊胜、知道佛法的好处,下定决心专修专弘,把工作辞掉,到忏云法师茅篷里面去参学。我跟他半年,学了一些出家人的生活规矩,他不讲经。我住山的时候,读《弥陀经疏钞》、《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我读《弥陀经》这三种注解。而且将这三种书的科判画成表解,做成科会。我对於科判产生兴趣就在那个时候,一展开之後全经的经义一目了然,章法次第有条不紊。同时在山上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文钞》是在那个时代,对净土生了信心。因为这麽一个基础,以後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专修净土,专弘净土。

  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的教学非常严格。因为过去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又曾经亲近忏云法师半年;换句话说,到他那个地方,他也觉得我已经有点污染了。不过还好,还不太严重,只经过两个人,这两个人李炳南老居士都非常佩服、非常尊敬。时间才三年,染污还不太严重,所以直截了当跟我谈条件。要到台中亲近他,拜他做老师,第一个条件,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任何人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所看的书,只要看的是文字,不管是世间的、出世间的,不经过他的同意不准看。我原先以为条件很苛刻,这条件是什麽?就是此地讲的主城神的任务,他的责任。他要护学生的正知正见,要防御邪知恶见渗透,他防得严。决定不可以听这个人说、听那个人说,这个人送个东西给你看,那个人送点,那还得了吗?你全都乱了。纵然你能保持正知见,你正知见里面已经有邪知见渗透在里面,已经不纯了,对你的修学自然就产生了障碍。所以现在学道非常困难,为什麽?你们看得太多,你们接触得太多了,你要想得清净心,谈何容易?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我们有念佛堂,真正要想来学教、学讲经,先到念佛堂老实念三年佛,然後再来学经教,没有问题。这三年把你一切邪知邪见、乱七八糟,洗得乾乾净净。到念佛堂不准有妄想,只一句佛号,三年把你恶见洗刷乾净。然後你再来学教,不一样了,你会开悟,一定的道理。我在台中李炳老会下受了十年的训练,十年就听一个老师的话,所以老师对我们真是叫了如指掌。你看过什麽东西,学过什麽,他都知道,他才能指你的路,才能指你的方向,帮助你走向成佛之道。如果你要不听话,阳奉阴违,表面顺承,私下还是偷偷的去看别的东西,还是喜欢听别人的闲言闲语,老师有慧眼,他有没有神通我们不知道,他一看就看出来了。看出来之後怎麽样?他对你很客气,你所有的过失,他不责备。我们曾经问他老人家,你为什麽这样?已经不能教了,不要做恶人,彼此好来好往,所以你有过失,他绝不说你。真正要教你的时候,对你很严厉,有打有骂,没有好脸色给你看,那是老师对学生。学生不听话,他就把他当朋友看待了,不是学生,朋友;客客气气,欢欢喜喜。相当不容易,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巧方便,才能帮助一个学生,一个真正有善心、有条件求学的学生。

  他如果要不全心全力帮助你、成就你,他对不起自己,他也对不起他的老师,也对不起他的父母。为什麽?他之後没有传人。我们在经典里面读过,传法重於弘法,弘法是福德,传法是功德,不一样。你自己讲经讲得再好,你死了後继无人,你怎麽对得起佛法?你怎麽对得起众生?所以一定要全心全力培养後学,真正做到续佛慧命、正法久住,这个世间人才尊称你是一代祖师,祖就是你有传。你没传,到你就断了,修得再好,人家对你是另一个看法,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在此地讲“宝峰光耀”,高度智慧,防止邪非,这才能真正成熟众生。所以第一句智慧,你没有智慧不行。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当中来。禅定在我们净宗是一心不乱。我们到念佛堂,念佛堂求什麽?念佛堂就是求一心不乱,不是求别的。要想得一心不乱,必须放下万缘,进入念佛堂之後什麽都不想,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才能相应,才能够成就一心。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定能开慧,开智慧就是宝峰光耀主城神,他表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真正能够防护自己的道业,防护自己的清净心,心城就是清净心,防护自己的平等心,防护自己觉而不迷之心,在我们初学师道第一,你能够守住师道,你就有办法。就是说我跟一个老师学,在我没有开悟,没有得一心不乱之前,我绝不亲近两个老师,我一生只跟定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说的我听他的,别人说的我不听,我们这个城才真正守得住,不会动摇、不会退却。

  现前这个世间,我们也不认识善知识,我们也找不到善知识,怎麽办?找古人。这个没有问题,古人里面的祖师大德都是善知识。不但当时公认,後代都公认,这还能错得了吗?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对我非常爱护、非常关怀,他教导我,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是他老人家的谦虚话,他说一定要亲近一个善知识,他介绍我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对我的态度不是师生,是同学;他看我是同学,我尊他是老师,他看我是同学,我们都依印光大师做老师。印祖现在不在了,印祖的《文钞》在,每一天读诵《文钞》,深解义理,依教修行,印光大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换句话说,我们听听别人所说的话,听听别人的这些知见,回去再到《印光大师文钞全集》里面去翻翻,印光大师有没有说?没有说,不听。我听老师的,我遵从老师的,我这一生成佛之道能走得通,没有障碍。如果听信别人的那一些门道,就会把我们的正法破坏,至少他在我们菩提道上造成了障碍。我们纵然有能力突破也很费劲、也辛苦,哪里说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今天读到主城神,在这一个时代感慨实在是太深太深了。谁能帮助我们,守住我们的法城、守住我们的心城?佛菩萨慈悲,有感必应。我们自己要有感才行,自己没有正知正见,没有一个真诚的愿 ,佛不来应,妖魔鬼怪先来应,这就麻烦大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邪师说法,邪师相当高明。诸位如果读《楞严经》,看看《楞严经》末後有一卷半的经文,《楞严》有十卷,第九卷的下半部一直到第十卷。一卷半的经文相当长,讲什麽?五十种阴魔。那个境界如果真的遇到了,你怎麽知道那是魔境?我们决定会把它当作佛境界,决定跟他去了。我跟李老学《楞严》,李老特别教导我们这些学生,魔的伎俩高明,他也给你讲经说法,也给你讲如来正法;一百句话里面九十九句都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让你跟他学的时候,你完全不能够觉察,你就跟他去了,你很难辨别。那一句邪法就那麽厉害吗?老师举个比喻给我们说,你茶杯里面盛的一杯醍醐,满满的醍醐,纯正之法,它里面加一点点毒药在里头,这一碗醍醐你喝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