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P2

  ..續本文上一頁緣當面錯過。方老師跟我說,古今中外幾乎都一樣,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他要找傳人,世間人講傳宗接代,這是他一生當中第一個願 。如果沒有傳人,自己修持再好,自己死了就斷掉了。傳人到哪裏去找?打著燈籠也找不到,所以也是個緣分,可遇不可求。遇到什麽人?要有人真正肯親近他。他再細心觀察,再慢慢誘導,滿他的願 。我們有幸,聽到方老師的名,我對哲學很有興趣,跟他也不認識,也沒有人介紹。自己寫一封信,自己介紹自己,寫一篇文章,我那文章還在,寫一篇文章、寫一封信給他老人家。一個星期之後,他就回信給我,約我到他家見面,面談。面談就是考試、面試,這一面試他對我很滿意,我就很幸運了。我的要求一點都不苛刻,決定不敢麻煩他老人家,只是希望在學校裏旁聽他的課,我希求如此。見面之後,我的收獲出乎意料之外,他不讓我到學校聽課,叫我每一個星期,星期假日到他家裏去,他給我上兩個小時課;每一個星期天上兩個鍾點課,在他家裏,學生就我一個,這特別待遇。他爲什麽要這麽做?大概他在一生當中還沒有遇到第二個。好學、誠懇,真正肯用功,但是這個課程從來沒學過,哲學的典籍沒有讀過,這些哲學的老師教授沒有親近過,所以他看到這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汙染的,所以就非常珍惜。他曾經舉比喻說,好像書法家寫字、畫畫一樣,紙張一定是白紙,如果你拿很肮髒的紙,他就表現不出來。你沒有接觸過,這是一張白紙,不讓我到學校旁聽是防止汙染。到學校去一定認識很多同學,會聽到很多知見,一定會認識一些教授,這些教授個人有個人的說法,我會變成無所適從。

  那個時候我不懂什麽叫師承,他用這個方法來防止,專門跟他一個人學,學一家之言,給我奠定這個基礎。我從他這個地方得知佛法的殊勝圓滿,所以發心專攻佛法,這個緣分也殊勝。我接觸佛教的經典不到一個月,有個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看到我是初學佛,才一個月,他很歡喜,也像方老師的態度一樣,讓我每一個星期天到他的住所。他不是住在寺院,他是住在政府給他一楝日本式的房子,花園洋房,他的住處。每一個星期到他那邊去一次,也是給我兩個小時,這樣我跟他叁年,一個老師教。我們在外面接觸到一些問題,問誰?回去問老師,向老師請教,我們才會有成就。我佛法是跟誰學的?張叁說話你也聽,李四說話你也受影響,你到底是跟誰學?你怎麽能有成就?自己沒有智慧、沒有定力,所謂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很容易被誘惑,很容易被動搖,你的前途就毀掉,你不能成就。

  這些人他教學的態度就是主城神,防禦你的正念,防禦你的正思惟。他護持很得力,叫你沒有機會接觸別的人種種異端的說法,不一樣的說法,才能真正的幫助你。我親近章嘉大師叁年,他老人家圓寂了,我佛法上指導的老師失掉了,非常痛苦。在這個時候我認識朱鏡宙老居士,老居士那個時候七十多歲,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幾歲。朱老居士給我介紹忏雲法師,又給我介紹李炳南老居士。我爲了專修佛法,親近章嘉大師叁年,知道佛法的殊勝、知道佛法的好處,下定決心專修專弘,把工作辭掉,到忏雲法師茅篷裏面去參學。我跟他半年,學了一些出家人的生活規矩,他不講經。我住山的時候,讀《彌陀經疏鈔》、《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我讀《彌陀經》這叁種注解。而且將這叁種書的科判畫成表解,做成科會。我對於科判産生興趣就在那個時候,一展開之後全經的經義一目了然,章法次第有條不紊。同時在山上讀《印光大師文鈔》,我讀《文鈔》是在那個時代,對淨土生了信心。因爲這麽一個基礎,以後到臺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專修淨土,專弘淨土。

  親近李老師,李老師的教學非常嚴格。因爲過去我跟章嘉大師叁年,又曾經親近忏雲法師半年;換句話說,到他那個地方,他也覺得我已經有點汙染了。不過還好,還不太嚴重,只經過兩個人,這兩個人李炳南老居士都非常佩服、非常尊敬。時間才叁年,染汙還不太嚴重,所以直截了當跟我談條件。要到臺中親近他,拜他做老師,第一個條件,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任何人講經說法一律不准聽,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所看的書,只要看的是文字,不管是世間的、出世間的,不經過他的同意不准看。我原先以爲條件很苛刻,這條件是什麽?就是此地講的主城神的任務,他的責任。他要護學生的正知正見,要防禦邪知惡見滲透,他防得嚴。決定不可以聽這個人說、聽那個人說,這個人送個東西給你看,那個人送點,那還得了嗎?你全都亂了。縱然你能保持正知見,你正知見裏面已經有邪知見滲透在裏面,已經不純了,對你的修學自然就産生了障礙。所以現在學道非常困難,爲什麽?你們看得太多,你們接觸得太多了,你要想得清淨心,談何容易?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我們有念佛堂,真正要想來學教、學講經,先到念佛堂老實念叁年佛,然後再來學經教,沒有問題。這叁年把你一切邪知邪見、亂七八糟,洗得乾乾淨淨。到念佛堂不准有妄想,只一句佛號,叁年把你惡見洗刷乾淨。然後你再來學教,不一樣了,你會開悟,一定的道理。我在臺中李炳老會下受了十年的訓練,十年就聽一個老師的話,所以老師對我們真是叫了如指掌。你看過什麽東西,學過什麽,他都知道,他才能指你的路,才能指你的方向,幫助你走向成佛之道。如果你要不聽話,陽奉陰違,表面順承,私下還是偷偷的去看別的東西,還是喜歡聽別人的閑言閑語,老師有慧眼,他有沒有神通我們不知道,他一看就看出來了。看出來之後怎麽樣?他對你很客氣,你所有的過失,他不責備。我們曾經問他老人家,你爲什麽這樣?已經不能教了,不要做惡人,彼此好來好往,所以你有過失,他絕不說你。真正要教你的時候,對你很嚴厲,有打有罵,沒有好臉色給你看,那是老師對學生。學生不聽話,他就把他當朋友看待了,不是學生,朋友;客客氣氣,歡歡喜喜。相當不容易,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巧方便,才能幫助一個學生,一個真正有善心、有條件求學的學生。

  他如果要不全心全力幫助你、成就你,他對不起自己,他也對不起他的老師,也對不起他的父母。爲什麽?他之後沒有傳人。我們在經典裏面讀過,傳法重於弘法,弘法是福德,傳法是功德,不一樣。你自己講經講得再好,你死了後繼無人,你怎麽對得起佛法?你怎麽對得起衆生?所以一定要全心全力培養後學,真正做到續佛慧命、正法久住,這個世間人才尊稱你是一代祖師,祖就是你有傳。你沒傳,到你就斷了,修得再好,人家對你是另一個看法,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在此地講“寶峰光耀”,高度智慧,防止邪非,這才能真正成熟衆生。所以第一句智慧,你沒有智慧不行。智慧從哪裏來?智慧一定從禅定當中來。禅定在我們淨宗是一心不亂。我們到念佛堂,念佛堂求什麽?念佛堂就是求一心不亂,不是求別的。要想得一心不亂,必須放下萬緣,進入念佛堂之後什麽都不想,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放下,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你才能相應,才能夠成就一心。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定能開慧,開智慧就是寶峰光耀主城神,他表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要真正能夠防護自己的道業,防護自己的清淨心,心城就是清淨心,防護自己的平等心,防護自己覺而不迷之心,在我們初學師道第一,你能夠守住師道,你就有辦法。就是說我跟一個老師學,在我沒有開悟,沒有得一心不亂之前,我絕不親近兩個老師,我一生只跟定一個老師。這個老師說的我聽他的,別人說的我不聽,我們這個城才真正守得住,不會動搖、不會退卻。

  現前這個世間,我們也不認識善知識,我們也找不到善知識,怎麽辦?找古人。這個沒有問題,古人裏面的祖師大德都是善知識。不但當時公認,後代都公認,這還能錯得了嗎?我在臺中,李炳南老居士對我非常愛護、非常關懷,他教導我,他說: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這是他老人家的謙虛話,他說一定要親近一個善知識,他介紹我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他對我的態度不是師生,是同學;他看我是同學,我尊他是老師,他看我是同學,我們都依印光大師做老師。印祖現在不在了,印祖的《文鈔》在,每一天讀誦《文鈔》,深解義理,依教修行,印光大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換句話說,我們聽聽別人所說的話,聽聽別人的這些知見,回去再到《印光大師文鈔全集》裏面去翻翻,印光大師有沒有說?沒有說,不聽。我聽老師的,我遵從老師的,我這一生成佛之道能走得通,沒有障礙。如果聽信別人的那一些門道,就會把我們的正法破壞,至少他在我們菩提道上造成了障礙。我們縱然有能力突破也很費勁、也辛苦,哪裏說是能一帆風順?所以我們今天讀到主城神,在這一個時代感慨實在是太深太深了。誰能幫助我們,守住我們的法城、守住我們的心城?佛菩薩慈悲,有感必應。我們自己要有感才行,自己沒有正知正見,沒有一個真誠的願 ,佛不來應,妖魔鬼怪先來應,這就麻煩大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邪師說法,邪師相當高明。諸位如果讀《楞嚴經》,看看《楞嚴經》末後有一卷半的經文,《楞嚴》有十卷,第九卷的下半部一直到第十卷。一卷半的經文相當長,講什麽?五十種陰魔。那個境界如果真的遇到了,你怎麽知道那是魔境?我們決定會把它當作佛境界,決定跟他去了。我跟李老學《楞嚴》,李老特別教導我們這些學生,魔的伎倆高明,他也給你講經說法,也給你講如來正法;一百句話裏面九十九句都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讓你跟他學的時候,你完全不能夠覺察,你就跟他去了,你很難辨別。那一句邪法就那麽厲害嗎?老師舉個比喻給我們說,你茶杯裏面盛的一杯醍醐,滿滿的醍醐,純正之法,它裏面加一點點毒藥在裏頭,這一碗醍醐你喝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歸依的真實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